1984年创刊 双月刊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郭盈, 王翔

郭盈, 王翔.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 35(1): 58-61.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7.01.019
引用本文: 郭盈, 王翔.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 35(1): 58-61.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7.01.01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基金项目: 

上海市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5GWZK02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郭盈(1983-), 女, 大学本科, 助理工程师

  • 中图分类号: R134+.4

Determination of airborne lead and its inorganic compounds at workplaces with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 摘要:
    目的 

    提高铅及其无机化学物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方法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进行测定。

    结果 

    本法的分析范围为0.005~1.00 μg/mL, 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P < 0.05), 相对标准偏差为0.62%~0.96%, 回收率达到95.8%~100%, 待测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以存放7 d。

    结论 

    该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 弥补了现有检测方法灵敏度达不到实际要求, 实验步骤过于烦琐而无法适用于大量样品分析等不足。

  • 铅(Pb)是一种有毒的金属,它可以破坏儿童的神经系统,可以导致血液循环系统和脑部疾病。长期接触铅和它的盐(尤其是可溶的和强氧化性的二氧化铅PbO2)可以导致肾病和腹绞痛。摄入过多的铅及其化合物会导致心悸,易激动,并会使神经系统受损,甚至会致癌和致畸。铅含量超标会对儿童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1],我国目前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尘和铅烟的8 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分别为0.05 mg/m3和0.03 mg/m3

    在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标准中,铅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二硫腙分光光度法、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微分电位溶出法和四乙基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2]。而这些方法不是其灵敏度不够高,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就是分析过程中所用的试剂本身就具有较大毒性,对实验人员的健康也是一种威胁,或实验过程烦琐,无法应用于大量样品标本的分析。本文拟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AEP)来检测和分析工作场所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并分析其对检测工作效率的改善、分析灵敏度的提高、工作人员健康保护的正面效果。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或高纯;质量分数30%的过氧化氢(双氧水);硝酸,20 ℃下ρ = 1.42 g/mL;硝酸铅。

    微孔滤膜,孔径0.8 μm;容量瓶,50 mL;微波消解管(石英管);Milestorn公司ETHOS 1微波消解仪;梅特勒托利多公司Xp205电子天平;Perkin-Elmer公司5 300 DV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仪器参数:入射功率1 300 W,冷却气流量15 L/min,载气流量0.8 L/min,辅助气流量0.2 L/min,泵流速1.5 mL/min。

    空气中铅尘、铅烟和硫化铅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220.353 nm波长下,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铅的浓度。

    硝酸溶液:50 mL硝酸加入到950 mL水中。标准溶液:称取0.159 8 g硝酸铅(优级纯,在105 ℃下干燥2 h),用少量硝酸溶液溶解,定量转移入100 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此溶液即为1.0 mg/mL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硝酸溶液稀释成10 μg/mL的铅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将滤膜放入石英管中,加入2.5 mL硝酸和1 mL过氧化氢,然后将石英管放入陶瓷保护套中,盖上盖子,放入微波消解仪,缓慢加热至180 ℃,保持15 min。消解完毕,待冷却后取出石英管,用硝酸溶液将残液定量转移入10 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供测定。

    取5只50 mL容量瓶,分别加入0.00、0.50、1.00、2.50和5.00 mL铅标准溶液,各加硝酸溶液至50.0 mL,配成0.00、0.10、0.20、0.50和1.00 μg/mL的标准系列溶液。将发射光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在220.353 nm波长下,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质量浓度(以下简称“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发射强度值为应变量,铅浓度(μg/mL)为自变量绘制标准曲线。在数天内,配制标准系列3次,并分别测定。计算该方法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以及相对标准偏差(RSD)。

    检出限是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测定方法能够检测出待测物的最低浓度或量。测试方法有标准差法、噪声法、分光光度法。习惯用吸光度0.02时的浓度作为检出限。将发射光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按研制的测定方法连续测定10次低浓度(0.010 μg/mL)的标准溶液,由测定值计算浓度平均值和标准差,检出限按式(1)计算:

    $$ d=3 \times s \times \frac{\bar{C}}{C} $$ (1)

    式中:

    d——检出限,单位为μg/mL;

    s——标准差,单位为μg/mL;

    C——实测平均值,单位为μg/mL;

    C——配制浓度值,单位为μg/mL。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独立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表征测定过程中随机误差的大小。精密度是表示实验的重复性与再现性,高的精密度是保证获得良好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精密度不高,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准确度[3]。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内,选择低、中、高3个浓度的标准溶液,加标于18张空白微孔滤膜上,密闭放置过夜后,在5 d内,采集纯净空气,采样完成后按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后用发射光谱仪进行测定。

    准确度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用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准确度的实验方法有样品加标回收法、标准物质法和比对法。本方法采用样品加标回收法对准确度进行实验。在已知浓度的微孔滤膜中,选择低、中、高3个浓度的标准溶液,加入微孔滤膜中,按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后用发射光谱仪进行测定。每个浓度测试3个平行样,按公式(2)计算加标回收率。

    $$ 回收率 = \frac{{实测浓度 - 本底浓度}}{{加标浓度}} \times 100\% $$ (2)

    样品采集回来之后,会有无法及时分析的情况,一个样品到底能存放多久,长时间存放会有多少损失,样品的稳定性分析是反映这一情况的主要方法。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加在24张微孔滤膜上,室温下密封保存,分别在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各测定6个样品;按式(3)分别计算下降率。

    $$ R = \frac{{{m_1} - {m_2}}}{{{m_1}}} $$ (3)

    式中:

    R——下降率;

    m1——第一天的测定数值,单位为μg/mL;

    m2——保存至某天的测定数值,单位为μg/mL。

    标准曲线是衡量两组相对应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以此为手段来评估样品的量。在样品基体不干扰测定的情况下,采用标准曲线法,即用标准溶液直接配制标准系列,进行测定;当样品基体对测定有干扰的情况下,采用工作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

    在规定的采样体积和测定条件下,至少满足0.5倍至2倍容许浓度的测定[4]。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中工作场所中铅及其化合物(按铅计):铅尘和铅烟的PC-TWA分别为0.05 mg/m3和0.03 mg/m3。经计算得出浓度为0.05 mg/m3铅尘的测定范围是0.187 5 ~ 0.750 0 μg/mL;浓度为0.03 mg/m3铅烟的测定范围是0.112 5 ~ 0.450 0 μg/mL。

    根据标准[4],对标准曲线浓度点(包括试剂空白)的要求包括:光度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光谱法等)至少5个点;色谱法和电化学法至少4个点。本法标准曲线浓度点为5个点(包括试剂空白),符合要求。

    根据标准[4],标准曲线的每个浓度至少测定3次,以3次测定值的均值与相应的浓度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要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应≥ 0.99,其他方法应≥0.999;线性范围:以标准曲线的上下弯曲点之间的直线部分作为线性范围。

    由于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基体干扰非常小或没有,故本法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测定,标准曲线范围为0.10 ~ 1.00 μg/mL,包括空白共配制5个浓度点,每个浓度测试3次,取均值与其相应的浓度绘制曲线。

    当样品浓度在0.10 ~ 1.00 μg/mL范围内,所测得的发射强度均值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未出现拐点现象,回归方程(强制过零)为y = 3 068 x,相关系数为1.000(P<0.05),均符合GBZ/T 210.4-2008的要求,故此浓度范围可用来绘制标准曲线。实验数据见表 1

    表  1  标准曲线数据
    样品浓度/(μg/mL) 光谱强度 相对标准偏差/%
    1 2 3 平均值 标准差
    0 -37 -35 -43
    0.10 292 302 312 302 10.0 3.33
    0.20 600 316 618 610 9.29 1.52
    0.50 1 522 1 544 1 580 1 549 29.3 1.89
    1.00 3 012 3 072 3 101 3 062 45.4 1.4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方法采用标准差法作为检出限的测试方法。连续测定10次浓度为0.010 μg/mL的标准溶液,实测浓度范围为0.007 ~ 0.012 μg/mL,平均值为0.009 4 μg/mL,标准差为0.001 7 μg/mL。根据公式(1)计算得出,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5 μg/mL。换算到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0 67 mg/m3,满足规定要求。该法的测定范围在0.005 ~ 1.000 μg/mL之间。

    加标浓度为0.100 μg/mL时,该法实测的6次浓度范围为0.101 ~ 0.103 μg/mL,均值0.102 μg/mL,相对标准偏差0.96%;加标浓度为0.200 μg/mL时,实测的6次浓度范围为0.198 ~ 0.202 μg/mL,均值0.200 μg/mL,相对标准偏差0.66%;加标浓度为0.600 μg/mL时,实测的6次浓度范围为0.602 ~ 0.612 μg/mL,均值0.607 μg/mL,相对标准偏差0.62%;相对标准偏差均符合≤10%的要求。本法的精密度在允许范围之内。

    在本底浓度为0.147 μg/mL的样品中进行加标。实验结果显示,加标回收率在97.2% ~ 100%之间,满足要求[4]规定的95% ~ 105%范围之间。因此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铅有良好的准确度。具体数据见表 2

    表  2  样品加标回收数据
    序号 加入的待测物浓度/(μg/mL) 单次测得待测物浓度/(μg/mL) 测得待测物平均浓度(μg/mL) 加标回收率/%
    1 0.252
    2 0.100 0.242 0.247 100
    3 0.247
    4 0.398
    5 0.250 0.394 0.394 98.8
    6 0.390
    7 0.684
    8 0.550 0.681 0.682 97.2
    9 0.68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实验表明,第7天样品的下降率为3.5%,相关标准规定[4],下降率≤10%的天数为稳定时间。所以,当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以微孔滤膜的形式采集回来之后,在室温下至少可以存放7 d。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稳定性数据见表 3

    表  3  样品稳定性数据  (μg/mL)
    序号 第一天(当天) 第三天 第五天 第七天
    1 0.206 0.199 0.198 0.194
    2 0.203 0.201 0.196 0.200
    3 0.200 0.199 0.197 0.195
    4 0.202 0.197 0.199 0.194
    5 0.201 0.199 0.197 0.194
    6 0.202 0.202 0.200 0.194
    平均值 0.202 0.200 0.198 0.195
    下降率/% 0 1.0 2.0 3.5
    [注]将2.0 μg的样品加入空白滤膜,测定时按样品处理方法处理并定容到10 mL,应得浓度为0.200 μg/mL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方法可能存在的干扰主要为各金属元素间的光谱干扰,本法通过之前的光谱优化和选择,既保证测定元素的光谱强度符合要求,又避免各分析线之间的相互干扰。另外通过加入铁、硅、铝等元素(加入量为2 000 μg),发现对待测元素无明显干扰。

    通过调研、阅读相关文献及相关标准[5-12],根据现有的实验室条件及日常工作的经验,本文分析了空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后,用硝酸和过氧化氢作为消化液,经微波消解之后用ICP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用标准曲线法来评估样品中的量,在铅的标准曲线范围浓度0.10 ~ 1.0 μg/mL中,发射强度值与浓度有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 = 3 068 x;且相关系数为1.000。本法测得的检出限为0.005 μg/mL,灵敏度比现有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提高了100倍。本法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该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程度较高。实验表明,样品用微孔滤膜采样回来后,稳定天数为7 d。

    在现有的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10-2004中,铅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二硫腙分光光度法、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微分电位溶出法和四乙基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其中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所用试剂及操作步骤与本方法基本一致,但由于该方法的灵敏度较低,一旦在分析过程中有检出,该数值已接近接触限值。而二硫腙分光光度法中用到的氰化钾及微分电位溶出法用到的硝酸汞,这些试剂本身就属于剧毒物品,给日常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危险性。而用ICP来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所用的试剂只涉及硝酸和过氧化氢。这两个试剂的毒性比原有方法的毒性大幅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幅下降。在操作方面也只需对样品进行硝化后定容,就可上机测定,无须再像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那样加入其他试剂反应生成其他物质后再测定。故本方法不仅可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降低实验人员的职业病危害,也提高了铅及其化合物分析的灵敏度,可作为日后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浓度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是否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伤害的评价方法。

  • 表  1   标准曲线数据

    样品浓度/(μg/mL) 光谱强度 相对标准偏差/%
    1 2 3 平均值 标准差
    0 -37 -35 -43
    0.10 292 302 312 302 10.0 3.33
    0.20 600 316 618 610 9.29 1.52
    0.50 1 522 1 544 1 580 1 549 29.3 1.89
    1.00 3 012 3 072 3 101 3 062 45.4 1.48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样品加标回收数据

    序号 加入的待测物浓度/(μg/mL) 单次测得待测物浓度/(μg/mL) 测得待测物平均浓度(μg/mL) 加标回收率/%
    1 0.252
    2 0.100 0.242 0.247 100
    3 0.247
    4 0.398
    5 0.250 0.394 0.394 98.8
    6 0.390
    7 0.684
    8 0.550 0.681 0.682 97.2
    9 0.68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样品稳定性数据  (μg/mL)

    序号 第一天(当天) 第三天 第五天 第七天
    1 0.206 0.199 0.198 0.194
    2 0.203 0.201 0.196 0.200
    3 0.200 0.199 0.197 0.195
    4 0.202 0.197 0.199 0.194
    5 0.201 0.199 0.197 0.194
    6 0.202 0.202 0.200 0.194
    平均值 0.202 0.200 0.198 0.195
    下降率/% 0 1.0 2.0 3.5
    [注]将2.0 μg的样品加入空白滤膜,测定时按样品处理方法处理并定容到10 mL,应得浓度为0.200 μg/mL
    下载: 导出CSV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2007[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 GBZ/T 160.10-2004[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3] 张艳芬, 刘慧春.橡胶与橡胶制品试验方法标准精密度的确定与应用——概念与用途[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09, 29(6):19-22. doi: 10.3969/j.issn.1673-4076.2009.06.00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 GBZ/T 210.4-2008[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5] 张纪元.铅的发现和展望[J].电池工业, 1999, 4(1):3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QK199900035322
    [6] 韩素琴.漫谈金属铅[J].中国科教博览杂志, 2004(11):35-36.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QK200402739246
    [7] 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下)[M]. 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8] 化学发展简史编写组.化学发展简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
    [9]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2:76.
    [10] 王海燕. ICP-AES的工作原理与维护保养[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10, 28(4):60-63. doi: 10.3969/j.issn.1672-5468.2010.04.015
    [11] 朱明华, 胡坪.仪器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96-224.
    [12]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17294-1-2004, Water quality-application of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elements of Part1: General guidelines[S].2004.

  • 期刊类型引用(2)

    1. 杨展鸿,吴川,罗晓婷,董明,张爱华,吴邦华.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和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前处理方法改进. 中国职业医学. 2020(05): 582-585 . 百度学术
    2. 苏希鹏,孙武豪,杨琳. ICP-OES在工作场所空气中铅、锰、镉等11种金属毒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仪器. 2019(01): 65-7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2
  • HTML全文浏览量:  36
  • PDF下载量:  8
  • 被引次数: 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09-2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1-24
  • 刊出日期:  2017-0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