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gation on fresh air volume and workers' complain in a clean workshop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
-
摘要:目的
调查及检测某制药企业洁净厂房新风量以及工人的不适主诉, 探讨控制对策。
方法对该企业洁净厂房进行送新风设施调查, 采用TY-9900数字微风仪对各工作场所空气入口处进行新风量的测量和计算。对工作人员进行不适症状调查, 采用SPSS软件对新风量不足和不适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该企业洁净厂房各个区域统一采用屋顶向下送风的方式, 采用孔板式圆形送风口, 经检测, 8个工作场所有4个(如包装办公室、会议室等等)新风量未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工作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憋气、头晕、乏力、疲劳等不适症状。新风量合格区域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为6.45%, 而新风量不合格区域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为30.30%,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各工作场所人均新风量与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呈负相关(r=-0.234, P < 0.01)。
结论由于新风量不足, 员工长期处于不良空气质量的工作场所, 会造成健康危害。应从合理适宜的新风量、良好的空气净化系统、合理的通风设施布置、日常维护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控制。
-
对于采用封闭式联合洁净厂房的医药企业,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职业健康。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选择了某现代化医药企业的洁净厂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多个工作地点的新风量检测,了解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以便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某生物制药企业为研究对象。该企业采用联合封闭式洁净厂房,洁净区洁净度为10万级,生产区及办公区等均采用空调系统进行通风换气。
1.2 方法
1.2.1 工作环境调查
依据《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13)[1],对该医药企业洁净厂房的生产车间办公室、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工作环境以及送新风设施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各个工作环境的人数、厂房体积,以及空调送新风设施的种类、形状、位置、数量等。
1.2.2 工作人员主诉症状调查
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2],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以现场问卷记录的方式,调查工作人员的主诉症状,包括有无憋气、头晕、乏力、疲劳等。
1.2.3 新风量检测
按照《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6758-2008)[3]的风速测定方法,采用TY-9900数字微风仪对送新风口的风速进行测定。每个送新风口设置6个检测点,测定3次,求得风速的平均值。送新风口的测定数量设置原则为4个以下全部测定,4个以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半数进行测定。测量送新风口的罩口尺寸用以计算送新风口的面积。依据《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13)[1],采用风口法确定送风量,并按公式(1)计算人均新风量:
$$ Q=n \times F \times \bar{v} \times 3600 / {m} $$ (1) 式中:Q——工作场所的人均新风量,单位m3/(h·人);
n——送新风口的数量;
F——单个送新风口的面积,单位m2;
v——送新风口测量点的平均风速,单位m/s;
m——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总人数。
人均新风量的计算结果依据《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13)[1]进行判定。
1.2.4 统计学分析
对新风量检测数据和工作人员调查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各工作场所新风量与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检验,不同区域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送新风设施调查情况
该联合洁净厂房的技术夹层区内设有空调机组,新鲜空气经过该机组进行净化、调温、调湿后,根据生产区温湿度、洁净度和仓库的温度要求,通过送风管道和中、高效过滤器提供相应的洁净风。洁净区、检测和包装区、办公区及实验区等均采用独立的排风装置。各个区域统一采用屋顶向下送风的方式,采用孔板式圆形送风口,每个送风口由25个或48个矩形送风孔组成,其中检测办公室和包装办公室采用25孔送风口,实验室以及办公区域的办公室及会议室采用48孔送风口。各区域送新风设施送风口具体数量及规格见表 1。
表 1 某制药企业洁净厂房工作场所送新风设施调查及新风量检测结果工作场所 体积/m3 工作人数 送新风口测量结果 总风量/(m3/h) 人均新风量/[m3/(h·人)] 结果判定 送风孔面积/cm2 送风孔个数 送风口个数 平均风速/(m/s) 检测办公室 103.5 8 30 25 8 1.54 3 326.4 415.8 合格 包装办公室 138.0 65 30 25 8 1.04 2 246.4 34.6 不合格 实验室 150.2 3 20 48 3 2.60 2 695.7 898.6 合格 1号办公室 20.4 8 20 48 2 1.82 1 257.9 157.2 合格 2号办公室 37.2 8 20 48 1 0.80 276.5 34.6 不合格 1号会议室 86.6 18 20 48 2 0.94 649.7 36.1 不合格 2号会议室 115.5 12 20 48 1 1.74 601.3 50.1 合格 3号会议室 59.4 8 20 48 1 0.61 210.1 26.3 不合格 2.2 工作环境新风量检测结果
对工作环境送新风设施的数量、布局、形式,各个房间的体积及工作人员人数等进行调查。在各工作区域送新风设施全部开启并满负荷运行的条件下,对各个送风口进行风速的测定并计算总新风量。结果显示,检测的8个工作场所中,人均新风量最高为898.6 m3/(h·人),最低仅26.3 m3/(h·人),包装办公室、2号办公室、1号会议室、3号会议室这4个工作场所的新风量未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人均新风量≥ 40 m3/(h·人)],检测不合格率为50%。工作场所新风量检测结果见表 1。
2.3 工作人员主诉症状调查
对各个工作场所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环境空气质量主诉症状的调查,共调查130人,结果显示,新风量不足的工作场所,如包装办公室、2号办公室、1号会议室、3号会议室等,其工作人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憋气、头晕、乏力、疲劳等不适症状,以3号会议室工作人员不适率最高,达62.5%。见表 2。新风量合格区域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为6.45%(2/31),新风量不合格区域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为30.30%(30/9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24,P<0.01)。
表 2 工作环境工作人员对空气质量的主诉症状调查结果区域 工作场所 总人数 主诉不适人数 不适率/% 人均新风量/[m3/(h·人)] 新风量合格区域 检测办公室 8 0 0 415.8 实验室 3 0 0 898.6 1号办公室 8 0 0 157.2 2号会议室 12 2 16.7 50.1 新风量不合格区域 包装办公室 65 15 23.1 34.6 2号办公室 8 3 37.5 34.6 1号会议室 18 7 38.9 36.1 3号会议室 8 5 62.5 26.3 对各工作场所新风量与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经正态性检验,各工作场所人均新风量和主诉不适率均不属于正态分布,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工作场所人均新风量与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呈负的弱相关(相关系数r = - 0.234,P<0.01),即新风量越小,工作人员的主诉不适率越高。
3. 讨论
新风量不足会造成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不良,长期处于这种工作环境会引起不适症状。有专家学者称之为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SBS最早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在1982年提出的,目前,美国环保总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对SBS的最新释义为:SBS是指一类非特异性症状或反应,是在某些建筑物室内的工作人员新发生的不明原因的一些疾病症状或不适感,而这类症状可以随着人们在这些建筑物中逗留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也会因离开这些建筑物而得到改善或消失[4]。冯丽等[5]于2012年对深圳752名女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SBS发生率为19.7%。对于长期在封闭式厂房内工作的人员来说,室内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
本次调查发现,该制药厂洁净厂房8个工作场所有4个工作场所新风量未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检测不合格率为50%,导致新风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该工作场所中人数多、人员密度较大、送风口的风速较小以及送风口数量少等。建议企业应根据各个房间的使用功能合理安排各个房间的人员数量,尽量降低人员密度。同时,提高送风口的风速、增加送风口的数量,尽量采用48孔的孔板送风口以增加送风面积,从而增加房间的总新风量。对于新风量不足且难以提高新风量的会议室等不定期使用的房间,应合理安排使用的时间,尽量减少长时间停留。
长期处于新风量不足的工作环境会引起各种生理性和病理性反应,如感觉头痛、头晕、乏力、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能力下降、胸闷、憋气等症状[6]。本次调查也发现,新风量不足之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憋气、头晕、乏力、疲劳等不适症状,新风量合格区域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低于新风量不合格区域工作人员(P < 0.01)。各工作场所人均新风量与工作人员主诉不适率呈负相关,即新风量越小,工作人员的主诉不适率越高。
长期处于新风量不足的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工作情绪低落、工作效率降低。根据美国国家能源管理学会1994年一项主要研究显示,不良建筑物环境可导致生产力降低1.5% ~ 1.6%(缺勤率的增加与工作效率的降低所致),这不仅给患病者个人增加了医疗健康开支,也使企业的生产力大大下降[7]。
在我国,送新风是提高封闭式洁净厂房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同类制药企业洁净厂房在送新风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新风量的合理和适当。首先,应确保新风量达到《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13)的要求。充足的新风量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但新风量并非越高越好,当新风量达到一定限度后,空气质量并不会再明显提高,但带来了能耗增加[8]。有文献研究显示,随着室内新风量的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减小幅度逐渐减小;当新风量增大到一定量时,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未必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其所引起的能耗却增大[9]。因此,新风量的补充还要注意节能降耗。2)送新风净化设施及其合理布置。对于制药企业而言,送新风设施必须要有配套的空气净化设施,防止发生污染,进而影响到药品的质量[10]。空调送新风系统的布局应合理,尽可能避免短路和涡流。还应考虑到房间的功能进行排风口的布置,比如车间办公室的洁净度要求较高,应尽可能地将相邻排风口气流在工作区高度上衔接,确保工作区要求的洁净度[11]。空调送新风系统进风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洁区并低于排风口,防止发生送新风空气受到污染。净化空气调节系统与一般空气调节系统应分开设置。3)送新风设施的日常维护。要做好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避免系统本身所造成的污染[10]。同时加强日常的监测,定期清洁通风管道以及更换或清洗过滤装置等,防止和减少对新风空气的污染。
-
表 1 某制药企业洁净厂房工作场所送新风设施调查及新风量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 体积/m3 工作人数 送新风口测量结果 总风量/(m3/h) 人均新风量/[m3/(h·人)] 结果判定 送风孔面积/cm2 送风孔个数 送风口个数 平均风速/(m/s) 检测办公室 103.5 8 30 25 8 1.54 3 326.4 415.8 合格 包装办公室 138.0 65 30 25 8 1.04 2 246.4 34.6 不合格 实验室 150.2 3 20 48 3 2.60 2 695.7 898.6 合格 1号办公室 20.4 8 20 48 2 1.82 1 257.9 157.2 合格 2号办公室 37.2 8 20 48 1 0.80 276.5 34.6 不合格 1号会议室 86.6 18 20 48 2 0.94 649.7 36.1 不合格 2号会议室 115.5 12 20 48 1 1.74 601.3 50.1 合格 3号会议室 59.4 8 20 48 1 0.61 210.1 26.3 不合格 表 2 工作环境工作人员对空气质量的主诉症状调查结果
区域 工作场所 总人数 主诉不适人数 不适率/% 人均新风量/[m3/(h·人)] 新风量合格区域 检测办公室 8 0 0 415.8 实验室 3 0 0 898.6 1号办公室 8 0 0 157.2 2号会议室 12 2 16.7 50.1 新风量不合格区域 包装办公室 65 15 23.1 34.6 2号办公室 8 3 37.5 34.6 1号会议室 18 7 38.9 36.1 3号会议室 8 5 62.5 26.3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 50073-2013[S].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 188-2014[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3]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 16758-2008[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4] 丁彦, 周士园, 杭咏新.冬季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舒适度与建筑综合征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 2016, 37(1):104-10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xxws201601032 [5] 冯丽, 殷道根, 李桐杨, 等.深圳市女工不良建筑综合征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4, 31(11):1005-100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jyjkzz201411018 [6] 徐微.新风量对办公场所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与改善[J].上海计量测试, 2012(1):44-46. doi: 10.3969/j.issn.1673-2235.2012.01.013 [7] 苏畅, 舒正, 叶江伟, 等.办公环境不良建筑综合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0, 27(3):238-24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jyjkzz201003019 [8] 易德波.对于确定空气调节系统新风量的探讨[J].企业导报, 2016(10):5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qydb201610042 [9] 尚闽, 况彩菱, 肖大乔.基于室内CO2浓度标准值的临界新风量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6, 33(7):617-62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jyjkzz201607014 [10] 李俊昆, 刘霄, 汪爱平.原料药车间净化空调系统若干问题分析[J].制冷与空调, 2014, 28(5):532-536. doi: 10.3969/j.issn.1671-6612.2014.05.006 [11] 卢子建.大型药厂洁净空调系统区域划分思路分析[J].暖通空调, 2016, 46(8):70-73.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ntkt201608012 -
期刊类型引用(2)
1. 曾雪娇, 杜喜浩, 张佳, 蒋蓉芳, 赵金镯, 王晓东, 杨军, 宋伟民. 上海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状况.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8(04): 286-290 . 百度学术
2. 张莉萍, 倪骏, 郑毅鸣, 高剑晖, 陈健.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测定方法分析.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24): 3647-3648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5
- HTML全文浏览量: 47
- PDF下载量: 17
- 被引次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