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改良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在印刷企业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评价中的应用

廖阳, 邓颖聪, 岑子博, 舒友梅, 陈琳, 刘移民

廖阳, 邓颖聪, 岑子博, 舒友梅, 陈琳, 刘移民. 改良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在印刷企业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评价中的应用[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 35(3): 243-246.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7.03.014
引用本文: 廖阳, 邓颖聪, 岑子博, 舒友梅, 陈琳, 刘移民. 改良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在印刷企业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评价中的应用[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 35(3): 243-246.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7.03.014

改良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在印刷企业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评价中的应用

基金项目: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20161A011039

广州市民生科技重大项目 2014Y2-00067

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专科 粤卫函[2012]20号

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穗卫科教[2016]27号

广州市职业环境与健康效应实验室建设项目 2014SY000020

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后备人才项目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廖阳(1982-), 女, 大学本科, 主管医师

    通讯作者:

    刘移民, E-mail:ymliu61@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135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semi-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method in evaluation of occupational chemical hazards in printing enterprises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印刷企业化学毒物的风险评估, 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探讨适用于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评价的风险评估方法。

    方法 

    借鉴新加坡有害化学品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分析方法, 在危害级别(HR)、暴露级别(ER)的基础上增加防控级别(PR), 对2家印刷企业的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 

    2家企业印刷、调墨岗位存在的化学毒物主要有甲苯、二甲苯、乙苯、正己烷、环己烷、丙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异丙醇等, 经检测, 各岗位化学物检测浓度均符合我国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风险评估结果显示, 企业A印刷岗位接触甲苯、二甲苯、乙苯和异丙醇危害的风险等级为2级(低风险), 接触其他化学物危害的风险等级为1级(可忽略风险); 调墨岗位接触化学物危害的风险等级均为1级(可忽略风险)。企业B印刷岗位接触异丙醇危害的风险等级为3级(中等风险), 接触其他化学物危害的风险等级为2级(低风险); 调墨岗位接触化学物危害的风险等级均为2级(低风险)。

    结论 

    改良后的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印刷企业的风险水平, 有利于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为实施职业病风险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而导致的肺部纤维化性疾病。在我国患有尘肺病的全部病例中,有接近一半是矽肺病人,矽肺在尘肺病中危害最大、影响面最广[1]。2013年,尘肺病造成全球260 000人死亡[2]。近年来,我国矽肺的发病例数呈上升趋势。有研究显示,氧化应激在游离SiO2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新发现一种过氧化物还原酶(peroxiredoxin,PRDX)能够有效使体内的过氧化氢含量降低,从而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3]。目前在哺乳动物内已发现6种PRDX蛋白[4],其中过氧化物还原酶6(peroxiredoxin 6,PRDX6)同时具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 A2)活性[5]。有研究显示通过敲除小鼠PRDX6基因后发现,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明显加重,证实急性肺损伤加重的部分原因是PRDX6基因敲除弱化了小鼠的抗氧化作用[6]。因此PRDX6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7]。PRDX6通常出现在细胞质中,并且可以在多个器官脏器组织中检测到,在肺组织中表达最高[8]。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它能够使机体的氧化还原状态保持平衡,修复由氧化应激引起的膜损伤,调节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新陈代谢,减轻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9]

    蛋白质在人类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在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发现疾病的生物标志,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本课题组前期通过蛋白质组学发现PRDX6蛋白在不同期别矽肺患者的肺灌洗液中的表达具有差异,因此使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对存在于不同期别矽肺患者肺灌洗液中的PRDX6的表达情况进行验证。

    选择在2017年7月—2018年10月于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尘肺科就诊的男性工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根据我国GBZ 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10]诊断为矽肺,未脱尘或脱尘未满5年,既往未接受过全肺大容量灌洗治疗,现欲进行全肺大容量灌洗治疗的从事矿山开采的工人。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入院的与矽肺患者年龄相近(± 5岁)的非矽肺男性患者为对照,该组患者灌洗液样本是在做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时获取的,为支气管镜检查正常肺段的灌洗液。排除标准:患有乙型肝炎或其他肺部纤维化疾病的患者。本次研究共纳入对照组5例、壹期矽肺19例、贰期矽肺5例、叁期矽肺14例。向43例研究对象说明此次试验的目的和过程,请研究对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项研究通过华北理工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论证。

    Versa Max型连续光谱酶标仪(美国Molecular Devices公司)、TE77X半干电泳仪(美国Hoefer公司)、Mini-PROTEAN型垂直电泳槽(美国Bio-Rad公司)、Fluor Chem HD2型凝胶成像系统(美国Alpha公司)、低温高速离心机(德国Eppendorf公司)。BCA试剂盒(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脱脂奶粉(美国BD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兔抗PRDX6抗体(Affinity公司)、兔抗IgG多克隆抗体(北京北方公司)、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北京博奥拓科技有限公司)。

    肺灌洗回收液中,因为第1瓶有很多黏液和细菌,过滤很困难,而第2瓶少了这些弊端,且仍有很多支气管肺泡中的有效成分,因此本研究采集研究对象的第2瓶肺灌洗回收液约500 mL;经四层纱布过滤去除黏液和不溶性粉尘颗粒,低温离心后取上清液,编号,于超低温冰箱内保存。为减少个体差异及节约检测成本,将对照组5例、壹期矽肺19例、贰期矽肺5例、叁期矽肺14例分别构建1个、3个、1个、3个共8个蛋白池。每个蛋白池均检测3次。

    (1)根据样品数量,按50体积BCA试剂A加1体积BCA试剂B(50:1)配制适量BCA标准品,充分混匀;(2)取适量5 mg/mL蛋白标准品,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稀释成终浓度为0.5 mg/mL的蛋白标准;(3)将标准品按0、1、2、4、8、12、16、20 μL的量加入96孔板的标准品孔中,用PBS补足到20 μL;(4)加入2 μL的蛋白样品到96孔板的样品孔中,加标准品稀释到20 μL;(5)每孔中均加入200 μL BCA工作液,于37 ℃放置30 min;(6)用酶标仪测定波长562 nm时的吸光度值,根据标准品作出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蛋白浓度。

    根据各蛋白池蛋白浓度和体积计算各组样品用量,按照计算好的体积将蛋白样品上样,在55 V电压下进行20 min电泳;在110 V电压下进行80 min电泳,把半干转印电泳仪的电压设置为20 V,将使用半干转溶液浸泡过的海绵、含有目标条带的胶和PVDF膜放置在半干转印电泳仪上,转膜15 min,用质量分数为5%的脱脂奶粉室温封闭120 min后,将含有目标条带的PVDF膜浸泡于PRDX6蛋白(体积比1:750)的抗体中,4 ℃摇床过夜。第2天用PBS洗膜后,将含有目标条带的PVDF膜浸泡于HRP标记的山羊抗兔IgG(体积比1:4 000),室温孵育120 min以可见光化学发光凝胶成像系统采集图像,以各自的β-actin作为内参,用Fluorchem HD2软件分析图像。采用目的蛋白条带的灰度值(PRDX6)与相应内参β-actin条带的灰度值的比值作为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每个蛋白池检测3次。

    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2.0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使用LSD法对均数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理论频数不符合χ2检验要求的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5例患者全部吸烟,壹期矽肺、贰期矽肺、叁期矽肺吸烟患者分别为18、3、12例,各占94.7%、60.0%、85.7%。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各组吸烟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71)。

    利用BCA法测定各个混样蛋白池中总蛋白的浓度。首先绘制标准曲线(见图 1),吸光度值(y)与样品浓度(x)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y = 0.000 5 x + 0.166 4,R2 = 0.998)。该方程可以用于计算样品中总蛋白的浓度。各组蛋白池蛋白质量浓度见表 1

    图  1  标准品标准曲线
    表  1  各组样品蛋白质量浓度
    蛋白池样品 蛋白池蛋白浓度/(μg/μL) 样品体积/μL 蛋白总量/μg
    对照组 1.00 100 100
    一(壹期) 1.65 100 165
    二(壹期) 1.06 100 106
    三(壹期) 1.02 100 102
    四(贰期) 0.87 100 87
    五(叁期) 1.26 100 126
    六(叁期) 1.58 100 158
    七(叁期) 1.38 100 13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各个蛋白池总蛋白的浓度,计算10 μg上样量所需每个样品的体积,确保每一条泳道上都有同样质量的总蛋白。PRDX6蛋白在不同期别矽肺患者肺灌洗液中均有表达(见图 2)。对照组、壹期矽肺、贰期矽肺、叁期矽肺各组灰度值分别为0.536 7 ± 0.066 6、0.567 8 ± 0.072 8、0.713 3 ± 0.080 8、0.785 6 ± 0.097 6。PRDX6蛋白在不同期别矽肺患者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048,P < 0.05);进一步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壹期矽肺患者肺灌洗液中PRDX6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贰期矽肺、叁期矽肺患者肺灌洗液中PRDX6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壹期矽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叁期矽肺患者肺灌洗液中PRDX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贰期矽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 3

    图  2  不同期别矽肺患者肺灌洗液中PRDX6蛋白条带
    图  3  不同期别矽肺患者肺灌洗液中PRDX6蛋白水平
    a与对照组相比,P < 0.05;b与矽肺壹期相比,P < 0.05;c与矽肺贰期相比,P < 0.05

    矽肺是一种严重威胁劳动者健康的职业病,主要病理改变是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矽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首先是弥漫性肺泡炎,然后成纤维细胞呈现病理性增生,细胞外基质胶原增多,最后导致正常肺组织结构被取代[11]。尽管矽肺的发病机制已被广泛报道[12],但与SiO2诱导的肺部炎症和纤维化形成有关的关键细胞和分子机制仍不清楚。PRDX蛋白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在清除体内活性氧方面起重要作用的过氧化物酶,它能够保护细胞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也可能参与信号转导、肺肿瘤进展和应激抵抗[13]。PRDX6是唯一一种同时具有诱导GSH-Px和PLA2活性的过氧化还原蛋白,它能够使机体的氧化还原状态保持平衡,减轻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本次实验结果显示:PRDX6蛋白在各个时期的矽肺患者肺灌洗液中均有表达,而且随着纤维化程度增加,PRDX6蛋白的表达量也增加。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接尘时间的延长和病情的进展,粉尘刺激导致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量逐渐增加,需要更多的过氧化物酶与之对抗,出现负反馈的结果。Liu等[14]通过大鼠气管内注射50 mg/mL SiO2建立大鼠矽肺模型,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肺组织PRDX6蛋白表达逐渐增加,并在暴露后28 d达到最高水平。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染尘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粉尘刺激导致的ROS量逐渐增加,需要更多的过氧化物酶与之对抗,所以才出现了这样实验的结果。Vuong等[15]细胞实验发现,随着颗粒物浓度升高(0、60、140、200 μg/cm2),人肺上皮A549细胞系中PRDX6蛋白表达量升高,与本次实验的结果一致,说明PRDX6蛋白可能在矽肺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防治矽肺具有重要意义,但详细的生物学机制尚需进一步的论证和探讨。

  • 表  1   化学物危害等级划分原则

    危害等级 危害描述 IARC分级 鼠经口吸收LD50/(mg/kg)
    1 没有已知的对健康的不良作用;不属于有毒或有害物质 G4 > 2 000
    2 对皮肤、眼睛或黏膜有可逆性影响,但不至于引起严重的健康损害;皮肤致敏物和刺激物 G3 1 000 ~ 2 000
    3 数据不充分的可能人类或动物致癌物或诱变剂;腐蚀性化学物(pH = 3 ~ 5或9 ~11),呼吸致敏物,有害化学物 G2B 200 ~ 1 000
    4 基于动物实验研究的可能人类致癌物、诱变剂或致畸物;强腐蚀性化合物(pH = 0 ~ 2或11.5 ~ 14);有毒化学物 G2A 25 ~ 200
    5 一致的人类致癌物、诱变剂或致畸物;强腐蚀性化合物(pH = 0 ~ 2或11.5 ~ 14);高毒化学物 G1 ≤ 2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防控等级划分原则

    防控等级 职业病防护设施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个人防护使用率/%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职业卫生培训 健康监护
    1 正确,且定期维护 正确,有监督 > 90 完善,定期监督 岗前、定期规范培训 体检规范充分,及时调离职业禁忌证人员
    2 正确,不定期维护 正确,监督不力 80 ~ 90 较完善,不定期监督 岗前规范培训,定期培训不规范 体检较规范,及时调离职业禁忌证人员
    3 正确,无维护 正确,未监督 50 ~ 80 较完善,未监督 岗前培训较规范,无定期培训 体检较规范,未及时调离职业禁忌证人员
    4 控制不当 不正确 20 ~ 50 不完善 岗前培训不规范 体检不规范,未调离职业禁忌证人员
    5 < 20 无培训 无体检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家印刷企业车间空气中化学性有害因素检测结果(mg/m3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家印刷企业防控等级(PR)的评定结果

    企业 职业病防护设施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个人防护使用率/%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职业卫生培训 健康监护 防控等级
    企业A 正确,且定期维护 正确,有监督 80 ~ 90 完善,定期监督 岗前培训规范,定期培训不规范 体检规范充分,及时调离职业禁忌证人员 1
    企业B 正确,且定期维护 正确,未监督 20 ~ 50 较完善,未监督 岗前培训不规范 体检规范充分,及时调离职业禁忌证人员 3
    下载: 导出CSV
  • [1] 姚智华, 陈慧峰, 闫雪华, 等.应用2种风险评价方法评估某石化企业化学毒物危害风险级别[J].中国职业医学, 2017, 44(1):65-6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zyyx201701016
    [2] 王莎莎, 张美辨, 蒋国钦, 等.澳大利亚职业风险评估模型在蓄电池生产企业中的应用[J].浙江预防医学, 2013, 25(12):8-11, 4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jyfyx201312003
    [3] 田亚锋, 彭巨成, 吴礼康, 等.深圳市某蓄电池生产企业化学毒物职业危害风险评估[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6, 34(4):285-287, 301.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6.04.006
    [4] 柳春, 曾锐志, 秦小洁.脲醛树脂胶企业职业病危害半定量风险矩阵等级评价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3, 31(1):15-18. http://zywsyyjjy.xml-journal.net/article/id/63ddadd7-1cb3-4ee7-adce-3df50f839f4b
    [5]

    SCHERINGER M, VÖGL T, VON GROTE J, et al. Scenario-based risk assessment of multi-use chemicals:application to solvents risk Analysis[J]. Risk Anal, 2001, 21(3):481-497. doi: 10.1111/0272-4332.213127

    [6]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Guideline 2010[A]. 2010.

    [7]

    Ministry of Manpower Occupational Health Department in Singapore. Guidelines on Risk Assessment for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armful Chemicals[S]. Singapore: Safe and Healthy Workplace, 200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 GBZ/T 160-2007[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0] 朱磊.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风险评价方法与应用[D].郑州: 郑州大学, 2010.
    [11] 秦彩明, 柏中波, 孔庆宇, 等.沈阳市纸质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14, 30(12):1585-158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yjk201412001
    [12] 冯简青, 郭智屏, 刘新霞, 等.中山市企业工作场所有机溶剂作业岗位检测情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14, 21(1):69-71. doi: 10.3969/j.issn.1006-3110.2014.01.023
    [13] 李汉锋, 杨梅, 郑晓钧, 等.深圳市福田区印刷行业有机溶液使用情况[J].职业与健康, 2014, 30(10):1304-130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yjk201410003
    [14] 刘坚, 朱士新, 朱宝立, 等.昆山市印刷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 2013, 40(5):486-48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zyyx201305028
    [15] 郑晓钧, 刘移民, 杨梅, 等.深圳市福田区144家印刷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职业医学, 2013, 40(5):440-443.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zyyx201305014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 化学物: GBZ/T 229.2-2010[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17] 刘洋, 张巧耘, 韩磊, 等.低浓度苯作业工人外周血象及尿中苯代谢产物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3, 26(5):347-349.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gyyxzz201305012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Z 230-2010[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0
  • HTML全文浏览量:  42
  • PDF下载量:  1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03-2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1-24
  • 刊出日期:  2017-06-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