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实施与结果评价

左慧, 许启荣, 杜伟佳, 周海林, 刘移民, 朱峰

左慧, 许启荣, 杜伟佳, 周海林, 刘移民, 朱峰. 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实施与结果评价[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8, 36(2): 97-100.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8.02.002
引用本文: 左慧, 许启荣, 杜伟佳, 周海林, 刘移民, 朱峰. 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实施与结果评价[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8, 36(2): 97-100.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8.02.002

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实施与结果评价

基金项目: 

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基金 2014A020212028

广州市职业环境与健康效应实验室建设项目 2014SY000020

广州市科技计划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对外合作项目 20170403013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左慧(1971-), 女, 大学专科, 主管技师

    通讯作者:

    朱峰, E-mail:37788392@qq.com

  • 中图分类号: R446;R134+.1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practice of quality control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testing

  • 摘要:
    目的 

    实施和评价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的常见质量控制活动。

    方法 

    依据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相关标准, 开展仪器比对、人员比对、留样复检、测量审核以及实验室间比对等, 根据结果对实验室进行评价。

    结果 

    仪器比对显示, 分别以MR-3A型和SFR-Ⅲ型辐射热计检测同一工作环境辐射热, 两者结果分别为(0.241 ±0.005) kw/m2和(0.246 ±0.004) kw/m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员比对显示两名技术人员对同批次活性碳管中苯含量检测结果分别为(589.4 ±3.0) mg/m3和(588.2 ±1.6) mg/m3,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样复检显示首次检测、留样复检同一滤膜中镉及其化合物, 结果分别为(0.312 ±0.007)μg/mL和(0.323 ±0.009)μg/mL,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审核显示实验室测量有证标准物质结果为(0.247 ±0.009)μmol/L, 与证书参数(0.255 ±0.008)μmol/L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间比对结果显示两实验室同时间进行同批号尿中铅质控物检测, 结果分别为(40.81 ±2.43)μg/L和(43.10 ±1.68)μg/L,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途径实施职业卫生检测常见质量控制活动并进行评价, 能多角度展现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状态, 是检测工作质量得到保证的最直接客观依据。

    + English
  • 在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1]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10:2012)[2]进行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实施各类质量控制(以下简称“质控”)活动并加以合理评价与确认[3-4]。目前,职业卫生检测质量控制存在一些难点,如商品化质控样品种类不够齐全、检测方法自动化程度不高等。在此背景下,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地开展这项工作,是切实保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依据实际工作,实施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中最为常见的质量控制活动,包括仪器比对、人员比对、留样复检、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等,并对相应的结果数据进行评价。

    实验仪器:MR-3A型辐射热计(天津气象海洋仪器厂);SFR-Ⅲ型辐射热计(天津博雅环保仪器厂);6890-5973N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Z-5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日本日立公司)。

    实验样品: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卫生评价检测中心(以下简称“检测中心”)质控部门发放的用于苯浓度测定的编号为070609QB71-1的活性炭管、用于镉及其化合物测定的编号为A10062509的保留样品、用于锌及其化合物测定的编号为QC120806A01的有证滤膜和用于尿铅水平测定的编号为QC120806A11的有证冻干样品。

    1)高温测定: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189.7-2007)[5],将辐射热计调至最佳测定状态,对某工作场所进行高温测定。2)苯含量测定:按照《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2-2007)[6]中溶剂解吸法,对活性炭管进行苯含量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参数选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sBP-624色谱柱(60.00 m × 1.80 μm × 0.32 mm),柱温90 ℃,气化室温度200 ℃,检测器温度300 ℃,载气(氮气)流量36.0 mL/min。3)镉及其化合物含量测定:按照《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GBZ/T160.5-2004)[7]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样品进行镉及其化合物含量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参数选择:波长228.8 nm,灯电流3.0 mA,狭缝0.2 nm,乙炔流量1.0 L/min,空气流量5.0 L/min,积分20 s,延迟5 s,测量方式为积分面积。4)锌及其化合物含量测定:按照《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及其化合物》(GBZ/T 160.25-2004)[8]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样品进行滤膜锌及其化合物含量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仪器参数选择:波长213.9 nm,灯电流4.0 mA,狭缝0.2 nm,乙炔流量1.2 L/min,空气流量5.5 L/min,积分20 s,延迟5 s,测量方式为积分面积。对质控有证滤膜样品进行锌及其化合物水平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测量审核分析。5)尿铅水平测定:将编号为QC120806A11的有证冻干样品一式两份,分送检测中心及上一级某职业卫生检测中心,约定同步按照《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18-1996)[9]对样品进行尿铅水平测定。仪器参数选择:波长283.3 nm,灯电流6.0 mA,狭缝0.2 nm,乙炔流量0.8 L/min,空气流量4.0 L/min,积分20 s,延迟5 s,测量方式为积分面积。

    上述高温、苯、镉及其化合物,锌及其化合物测定均在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检测中心进行,尿铅测定则在该院检测中心和广东省职业卫生检测中心同步进行;上述检测活动均由所在实验室持证专业技术人员完成操作。

    选择在用的两类型号辐射热计开展仪器比对,按配对设计t检验,选两组数据包括测量次数(n1n2)以及均数(x1x2)和标准差(s1s2),依据《基于质控数据环境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CNAS-GL34:2013)[4]中精密度法所述重复性与性能持续的确认,用公式(1)$F = \frac{{S_1^2}}{{S_1^2}}$计算F值(式中s1 > s2),取α = 0.05,查相应自由度n1-1、n2-1下的Fα/2F1-α/2,若F1-α/2 < F < Fα/2,则表示两组数据精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依据偏倚估计的t检验公式:

    $$ t = \frac{{\left| {{{\overline x }_1} - {{\overline x }_2}} \right|}}{{\sqrt {\frac{{s_1^2\left( {{n_1} - 1} \right) + s_2^2\left( {{n_2} - 1} \right)}}{{{n_1} + {n_2} - 2}} \times \left( {\frac{{{n_1} + {n_2}}}{{{n_1} + {n_2}}}} \right)} }} $$ (2)

    计算t值,取α = 0.05、自由度v = n1 + n2- 2,查相应自由度下的tα/2,若t < tα/2,则表示两组数据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10]

    选近期从事同一操作的技术人员实施人员比对操作,计算标准质控物质重复测量的偏倚估计值|△l|,若|△l|<2SDSD为有证标准质控品附带注明的标准差)[3],则认为检测结果均值偏倚受控;再根据前述1.2.2方法中所述公式(1)、(2)进行F检验和t检验[4]

    计算首次检测以及留样检测均值,以1.2.2所述计算F值(式中s1 > s2);取α = 0.05、分子自由度v= n1 - 1、分母自由度v= n2 - 1的F临界F值表)与F计算值比较,若F < F0.05,则两组数据精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按CNAS-GL34:2013中公式(3):${s_{R\left( P \right)}} = \sqrt {\frac{{s_1^2\left( {{n_1} - 1} \right) + s_2^2\left( {{n_2} - 1} \right)}}{{{n_1} + {n_2} - 2}}} $,计算批次样品测量精密度合并值[sRP]。若依据标准方法中给定的相关参数换算得到的绝对标准差值(|△|) < 2sRP,则判断重复检测均值结果精密度符合要求[3]

    采集有证滤膜中镉检测数据与有证质控物的技术参数,按照CNAS-GL02:2014中测量审核结果的评定公式(4)${P_{\rm{A}}} = \frac{{{x_{{\rm{LAB}}}} - {x_{{\rm{REF}}}}}}{{{\delta _{\rm{E}}}}}$,计算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比率值PA,式中xLAB为实验检测结果,xREF为有证质控物参考值,δE为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允许差值,若|PA|≤ 1,则判断测量结果为满意[3]

    根据《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6部分:准确度值的实际应用》(GB/T 6379.6-2009)[11]计算95%置信度下两实验室检测结果均值差绝对值的临界值(CD95),公式(5)为:${\rm{C}}{{\rm{D}}_{95}} = 2\sqrt 2 \sqrt {s_R^2 - s_r^2\left( {1 - \frac{1}{{2{n_1}}} - \frac{1}{{2{n_2}}}} \right)} $,式中sR为再现性标准差,sr为重复性标准差。若两实验室检测结果平均值的绝对差|x1-x2| < CD95,则两实验室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应用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整理仪器比对、人员比对、留样复检、实验室间比对、测量审核等实验活动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精密度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用MR-3A型和SFR-Ⅲ型辐射热计同时对某工作场所辐射热各进行6次检测,MR-3A型辐射热计检测均值为(0.241 ± 0.005)kw/m2,SFR-Ⅲ型辐射热计检测均值为(0.246 ± 0.004)kw/m2。经检验,两台辐射热计的精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56,P > 0.05),两台辐射热计辐射热检测结果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 = 2.17,P > 0.05)。

    甲、乙两名实验人员在同一仪器上对活性炭管中苯含量分别进行6次检测,甲的检测结果为(589.40 ± 3.01)mg/m3,乙的检测结果为(588.20 ± 1.64)mg/m3,两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87,P > 0.05)。由于该分析样品为有证标准质控品(SD = 3.41 mg/m3),故先对两名实验人员的检测结果进行准确性判断。甲、乙两人检测的|△l|分别为0.90 mg/m3、2.53 mg/m3,均小于2 SD(6.82 mg/m3),表明两名实验人员的检测偏倚符合要求;精密度检验结果显示,两名实验人员检测的精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3.52,P > 0.05)。

    在同一仪器上分别对原始样品(首次检测)、留样样品(复检)滤膜中镉及其化合物各进行6次检测,结果显示,原始样品滤膜中镉及其化合物均值为(0.312 ± 0.007)μg/mL,留样样品滤膜中均值为(0.323 ± 0.009)μg/mL,两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93,P > 0.05);两次检测的精密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 = 1.091,P > 0.05)。依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GBZ/T 160.5-2004)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给定的相应参数,即标准差1.8%及检出限0.005 μg/mL[7],计算绝对标准差值|△| = 0.005 μg/mL × 1.8% = 0.009 μg/mL,按公式(3)计算两次样品测量精密度合并值sRP为0.008 μg/mL,结果符合|△| < 2 sRP,故判断重复测量均值结果精密度符合要求。

    测量审核由实验室监督部门(质量控制科)按照外部审核方式进行。依据1.2.5方法,对有证滤膜质控物中锌及其化合物含量进行6次检测,计算xLAB =(0.247 ± 0.009)μmol/L。经查,有证质控物技术参数xREF为(0.255 ± 0.008)μmol/L。按GBZ/T 160.25-2004方法中给定的氧化锌检出限0.025 μmol/L、平均相对标准偏差3.4%,结合氧化锌摩尔质量81,计算δE =(0.025 × 3.4%)/81 = 0.011(μmol/L)。按公式(4)计算PA = -0.73,显示|PA|<1,表明本次测量结果满意,测量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62,P > 0.05)。

    对甲、乙两家检测机构实验室开展实验室间比对,分别对有证质控物尿中铅水平检测6次,甲、乙两实验室检测均值分别为(40.81 ± 2.43)μg/L和(43.10 ± 1.68)μg/L,则|x1 - x2| = 2.29 μg/L。按WS/T 18-1996方法8.1中给定的技术参数,换算再现性相对标准差sR和重复性相对标准差sr:以批间精密度CV(8.2% ~ 2.0%)的中值5.1%以及尿铅水平(17.4 ~ 120.7 μg/L)的中值70 μg/L换算,sR的相对值为3.58%;以批内精密度CV(5.6% ~ 2.8%)的中值4.2%以及尿铅水平(28.3 ~ 128.7 μg/L)的中值78 μg/L换算,sr的相对值为3.28%,再按公式(5)计算CD95 = 5.56%,按比对样品证书中给定参考值42.40 μg/L,换算得到CD95绝对值为2.36 μg/L。经计算,甲、乙两家检测机构实验室本次实验室间比对|x1 - x2| < CD95,表明两个实验室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91,P > 0.05)。

    在实施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合适的质量控制,并合理地分析与评价所形成的数据,是实验室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内容[10]

    当存在两台或多台仪器以同一方法开展某一参数检测时,实验室有必要开展仪器比对。在我国职业卫生检测实际工作中,一些物理因素测量参数尚无可供准确度评定的质控样品或参考品,而对应的检测仪器又存在同类型、多台次同时使用的情况,因此,实验室除做好仪器计量检定与校准外,可按本文介绍的方法进行仪器比对。本实验室将类似的检测仪器进行梳理,其中不同型号热辐射计仪器比对的数据分析,显示两类仪器间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如果增加对仪器测量准确度评定,将能更全面、客观提供检测参数结果稳定可靠的依据。

    人员比对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检测人员技术水平的稳定性客观指标来评价实验室检测持续稳定、可靠。本文采用有证标准质控物,首先对两名实验人员在同一仪器的检测进行准确性判断,在检测偏倚符合要求后,再按文献方法,以排除两个结果可能分别出现在靶值上限、下限但仍在准确度范围内的状况,本文设计的人员比对证实两检测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实验室保留样品作为实验室留样复检的质控样源之一。本文设计的留样复检,检测数据经双侧F检验、合并2次样品精密度值,并与标准方法给定的标准差值比较,判断重复测量精密度符合要求,说明实验室留样能客观复现,亦能证实样品保存及检测方法稳定。

    测量审核有赖于有证质控物或可资证明真实值的质控物。对于测量审核数据,可根据参加者、测量方法及测量品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式进行评价[3]。本文设计的测量审核项目对应的标准方法给出了δE,故依专业标准方法规定即可完成对实验检测数据的评定。当某些检测参数不稳定时,通常选择高检测水平实验室为参照,进行实验室间比对。

    本文按测量审核结果评定方式的专业标准方法规定模式,对有证质控物检测数据进行评定[3],证实了本实验室该项目的检测结果值得信赖。

    通常情形下,开展质控活动应充分考虑检测标准方法特点、检测参数的质控物现状,并依据职业卫生检测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规范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还要针对检测方法中规定的技术参数、质控物参数、相关评定规则与规范等进行客观评定。本文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检测参数、不同质控方式,对有、无标准质控物的常见质控活动分别进行评估,希望为职业卫生检测各类质量控制活动的实施、评价等具体操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1]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CNAS-CL01: 2006[S].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DGJ200904007.htm
    [2]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CNAS-CL10: 2012[S].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12.
    [3]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 CNAS-GL02: 2014[S].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14.
    [4]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基于质控数据环境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 CNAS-GL34: 2013[S].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1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 高温: GBZ/T 189.7-2007[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 GBZ/T 160.42-2007[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 GBZ/T 160.5-2004[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及其化合物: GBZ/T 160.25-2004[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WS/T 18-1996[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10] 曹宏燕, 张穗忠, 闻向东.实验室测量结果的评价[J].冶金分析, 2011, 31(11):70-77. doi: 10.3969/j.issn.1000-7571.2011.11.015
    [11] 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6部分: 准确度值的实际应用: GB/T 6379.6-2009[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 期刊类型引用(2)

    1. 蒙瑞波,戎伟丰,张爱华,曾飞飞,胡嘉雯,吴邦华. 化学品挥发性有机组分检测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分析. 中国职业医学. 2021(02): 167-170 . 百度学术
    2. 苏志丽. 中小化工企业职业卫生检测及其安全问题探究. 化工管理. 2018(31): 87-88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50
  • HTML全文浏览量:  60
  • PDF下载量:  30
  • 被引次数: 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09-2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1-24
  • 刊出日期:  2018-04-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