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2 356名作业人员口腔面部病损检出情况分析

覃静, 练思玲, 李宗杰, 方晓阳

覃静, 练思玲, 李宗杰, 方晓阳. 2 356名作业人员口腔面部病损检出情况分析[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8, 36(4): 299-304.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8.04.005
引用本文: 覃静, 练思玲, 李宗杰, 方晓阳. 2 356名作业人员口腔面部病损检出情况分析[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8, 36(4): 299-304.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8.04.005

2 356名作业人员口腔面部病损检出情况分析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覃静(1968-), 女, 大学本科, 副主任医师

  • 中图分类号: R135.1

Oral and facial lesions of 2 356 workers detected by occupational health examination

  • 摘要:
    目的 

    明确职业健康监护中口腔科常规检查方法和内容, 及时发现职业人群的口腔面部病损, 为实施早期干预做参考。

    方法 

    在2017年4月-6月对19家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在岗人员共2 356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采用口腔基本检查方法, 按程序检查口腔不同部位和组织, 以口腔科常见病、系统性疾病的口腔面部病损、职业病危害因素致口腔面部病损为检查重点内容; 结合受检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 356名受检者中, 自述口腔局部不适52人, 占2.21%;口腔面部单项病损累计达1 213例, 可能与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病损有296例。噪声作业人员牙周结石、牙周炎检出率8.94%, 口腔黏膜溃疡检出率0.99%;粉尘作业人员牙周结石、牙周炎检出率19.10%, 粉尘作业与噪声作业人员牙周结石、牙周炎检出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酸酐、硫酸、三氧化硫作业人员口腔黏膜溃疡检出率12.22%, 高于噪声作业人员检出率(P < 0.01)。接触粉尘作业人员口腔面部病损检出率为18.83%, 接触化学物质作业人员口腔面部病损检出率为14.97%,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人员口腔面部病损检出率均有随工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P < 0.05)。

    结论 

    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能影响职业人群口腔组织健康。体检人员检查时应规范化操作, 了解受检者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综合评价职业相关口腔面部病损, 以提高职业健康监护的质量。

    + English
  • 在某些职业人群的健康体检中,口腔常规检查是职业健康监护的一项内容。为了在职业健康体检中,在短时间内对特定职业人群口腔卫生及疾病情况进行系统、规范的检查,客观记录检查结果,保护工人口腔健康,需要制定一套具体的检查方案。本文拟以笔者所在职业病防治所职业性体检中心于2017年4月—6月对当地部分职业人群的口腔检查结果为基础,对此进行分析和总结。

    我们在2017年4月—6月对当地部分在岗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受检人员为江门市19家企业一线生产工和部分事业单位散检人员,共2356人,其中男性1389人,女性967人,年龄19~51岁,平均(28.22±7.59)岁,工龄0.5~21.0年,平均(3.73±5.62)年。

    人员纳入标准:1)受检者有明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而且接触时间在半年以上。2)受检者龋齿、牙齿有明显的龋洞。

    排除标准:1)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在半年以下的在岗作业人员。2)仅牙齿色、形、质的轻微改变及已充填的龋洞不计入。

    口面部一般检查内容:口腔组织检查、颌面部检查、颈部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唾液腺检查。

    2名医生对体检者进行问诊和口腔面部视诊、探诊、扪诊、咬诊、牙齿松动度检查,必要时行口腔科辅助检查。2名医生采用的标准和方法相同。

    口腔检查的顺序是由外到内、由前向后、由浅入深分层检查。检查前,制定出简要的检查计划,参考有关文献[1-4],列出口腔科常规检查方法及部分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并将检查结果与之对照。

    通过询问、查看厂方提供资料的方式,调查体检者日常工作中接触的具体职业病危害因素;同时接触多种危害因素的,以接触剂量大、时间长的危害因素为主进行统计。参考相关文献[5-6],并以此为依据,对其行进一步针对性的口腔检查。出现牙龈充血、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三种表现列为牙周炎患者。

    应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不同工种人员牙周炎、口腔黏膜溃疡的发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受检者年龄分段:19~30岁453人(占19.23%)、31~40岁896人(占38.03%)、41~50岁728人(占30.90%)、50岁以上279人(占11.84%)。

    工龄分段:<5年558人(占23.68%)、5~<10年652人(占27.67%)、10~<15年605人(占25.70%)、15~20年318人(占13.50%)、20年及以上223人(占9.47%)。

    受检者所在行业具体如下:

    家具行业372人(占15.79%)、化工行业570人(占24.19%)、卫浴行业358人(占15.20%)、电子行业372人(占15.79%)、电池行业125人(占5.31%)、玩具行业132人(占5.60%)、磁材行业104人(占4.41%)、五金行业101人(占4.29%)、核电行业169人(占7.17%)、石材行业32人(占1.36%)、企业和事业单位在岗人员个人疾病咨询21人(占0.89%)。

    依据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情况如下:

    接触粉尘人员:非金属粉尘712人(占30.22%)、金属粉尘74人(占3.14%);接触化学因素(1)人员:铅及其化合物61人(占2.59%)、汞及其化合物53人(占2.25%)、氟及其化合物78人(占3.31%)、锰及其化合物58人(占2.46%);接触化学因素(2)人员:苯及苯系物331人(占14.05%)、乙酸乙酯93人(占3.95%)、氯气92人(占3.90%)、酸酐39人(占1.66%)、硫酸35人(占1.49%)、三氧化硫16人(占0.68%)、氢氧化钠32人(占1.36%)、丁酮17人(占0.72%);接触物理因素人员:噪声302人(占12.82%)、高温82人(占3.48%)、电离辐射169人(占7.17%)、紫外线63人(占2.67%)、电工人员49人(占2.08%)。

    江门市19家企业自2008—2017年间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历年检测结果:粉尘作业岗位个别检测点超标,如2015年某卫浴企业工作场所中铸造课割锯岗位陶瓷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10.9mg/m3,已超标。某电池厂生产车间在2014年的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浓度有8个点超标,合格率33.3%,注粉机岗位CTWA达82.864mg/m3。其余厂家历年化学物的检测结果均未超标。历年噪声作业岗位点有少部分出现超标现象,不同厂家合格率为47.4%~100%。历年射线剂量检测点均未超标。19家企业均依据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给工人配发了个人防护用品,但部分工人有时并未佩戴。

    2356名受检者中,通过问诊,自述口腔局部不适52人,如牙隐痛、牙酸痛、刷牙牙龈出血、口腔黏膜溃烂、疼痛等,占2.21%。

    口腔面部单项病损累计1213例。见表 1

    表  1  口腔面部病损检出人员情况
    (n=2356)
    检出疾病名称 检出例数 备注
    龋齿 261 年龄在30~59岁人员有206例,30岁以下有55例
    牙本质过敏症 32 酸酐、硫酸、三氧化硫作业17例,粉尘作业8例,氯气作业3例,高温作业3例,噪声作业1例
    牙楔状缺损 97 年龄在30~59岁人员有81例,30岁以下16例
    慢性根尖周炎 38 粉尘作业17例,苯作业9例,锰及其化合物作业5例,酸碱作业3例,氯气作业2例,噪声作业2例
    牙龈炎 61 粉尘作业23例,苯作业11例,酸碱作业8例,铅作业2例,锰及其化合物作业3例,汞作业3例,氯气作业3例,丁酮作业1例,噪声作业5例,高温作业2例
    牙周炎 309 粉尘作业136例,苯作业39例,锰及其化合物作业34例,铅作业6例,氟及其化合物作业11例,氯气作业21例,酸碱作业12例,乙酸乙酯作业9例,噪声作业27例,高温作业8例,紫外线作业6例
    口腔黏膜溃疡 19 酸碱作业11例,粉尘作业3例,乙酸乙酯作业人员1例,噪声作业3例,高温作业人员1例
    氟牙症 59 见于以下省籍的员工:贵州省28例,陕西省13例,云南省11例,湖南省5例,广东省2例
    前牙牙面有少量白色斑块 2 均为氟作业人员
    牙面金属粉尘着色 12 均为锰作业人员
    牙龈铅线 3 均为铅作业人员
    牙龈萎缩 4 均为碱作业人员
    口腔黏膜局部毛细血管瘤 4 均为碱作业人员
    双侧颊黏膜白色水肿 6 均为锰作业人员
    咽后壁充血和滤泡 251 粉尘作业102例,苯作业37例,锰及其化合物作业6例,铅作业3例,氟及其化合物作业9例,氯气作业27例,酸碱作业16例,乙酰乙酯作业11例,噪声作业35例,高温作业5例,紫外线作业3例
    扁桃体肿大,表面有黄色分泌物 5 均为硫酸作业人员
    面神经麻痹 3 均为女性,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
    颞下颌关节疾病 3 均为男性,2例出现开口度受限,1例为咬硬物后一侧关节区有压痛、咀嚼痛,轻微弹响
    口唇黏膜干燥变白或疱疹、糜烂 29 均为苯作业人员,其中16例为女性
    面部皮肤皮脂腺增生 8 5例为女性,3例为男性,7例员工工种为粉尘作业,另1例男性员工从事放射作业
    面部红疹、疤痕、色斑改变 2 均为高温作业人员
    面部皮肤红斑 4 2例为接触紫外线作业人员,另2例为接触乙酸乙酯作业人员
    小唾液腺萎缩、口腔干燥,舌乳头光滑发红 1 为放射作业人员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对部分检出的系统性疾病病人口腔面部组织异常情况作了统计,有口腔面部病损的系统性疾病检出率为1.36%(32/2356)。见表 2

    表  2  系统性疾病病人口腔面部病损特点
    (n=2356)
    检出疾病名称 检出例数 检出率/% 备注
    缺铁性贫血 5 0.21 5例均为女性,临床上均表现为面色、口唇、牙龈、舌部都显苍白,毛发干枯,乏力
    再生障碍性贫血 1 0.04 男性,苯作业,口腔前庭黏膜瘀点,触及牙龈易出血,需要用棉支压迫止血
    粒细胞缺乏症 8 0.34 8例中性粒细胞计数在(1.41~1.69)×109/L,牙龈轻度红肿,口腔前庭黏膜充血,6例咽后壁有明显充血,3例软腭小溃疡,其中5例从事苯作业
    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1 0.04 出现牙龈自发性持续出血,黏膜有少量瘀斑,从事苯作业。综合医院已确诊
    甲亢 5 0.21 5例伸舌均出现轻微颤动,双眼球突出,从事苯作业。综合医院已确诊
    系统性红斑狼疮 1 0.04 女性教师,出现皮肤蝶形红斑、口腔溃疡。综合医院已确诊
    糖尿病 7 0.30 7例出现口腔黏膜干燥,舌体肿大,牙龈红肿、易出血,个别牙龋齿,其中高温作业4例,油站加油员3例
    肝大、肝硬化 2 0.08 1例为男性,检查见面色灰暗、消瘦、牙龈触之出血,从事线路板的清洗工作,长期饮酒; 另1例为女性,面色暗黄、浮肿、牙龈充血,接触涂料工作15年,无喝酒嗜好
    肾功能衰竭、肾炎 1 0.04 接触涂料16年,检查见眼睑、颜面水肿,面色灰暗,牙龈充血,发现尿肌酐达578滋mol/L,到医院住院确诊,同时DR胸片示左上胸金属影(心脏起搏器)
    药物性牙龈增生 1 0.04 男,30岁,粉尘作业(陶瓷粉尘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检查见全口牙龈纤维性增生,牙龈坚軔肥大,呈结节状并盖过1/2牙面,追问病史:两年半前进行肾移植术,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片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噪声作业人员共302人,检出牙周结石、牙周炎27例,检出率8.94%,口腔黏膜溃疡检出3例,检出率0.99%。粉尘作业人员712人,检出牙周结石、牙周炎136例,检出率19.10%,其中103例为广泛型慢性牙周炎,牙龈暗红色,触之易出血,牙周袋深度3~6mm,附着丧失在3~6mm,牙结石层厚2~3mm,覆盖面广,占1/3至2/3牙面。噪声作业人员牙周结石、牙周炎病情较轻,17例为局限型慢性牙周炎,牙龈暗红色,牙周袋深度2~4mm,附着丧失在2~4mm,牙结石层厚1~2mm,覆盖1/3牙面。粉尘作业与噪声作业人员牙周结石、牙周炎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3,P<0.01)。酸酐、硫酸、三氧化硫作业人员90人,口腔溃疡检出11例,检出率12.22%,高于噪声作业人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32,P<0.01)。

    口腔面部单项病损累计数1213例,根据受检者主诉、生活习惯、症状、体征、职业环境,除去感染性疾病、牙楔状缺损、氟牙症、面神经麻痹、颞下颌关节疾病病例外,2356名体检者中,判断可能与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病损有296例(检出率12.56%),患者出现一种或多种病损叠加,有相应的临床表现特点。不同工种检出口腔面部病损患者的分布情况和临床特征见表 3

    表  3  不同工种检出口腔面部病损患者的分布情况
    接触危害因素 检查部位或内容 体检人数 异常检出例数(检出率/%) 临床特征
    粉尘 非金属粉尘 面部、牙周组织、口咽部 712 136(19.10) 咽后壁充血和滤泡,牙周结石、牙周炎,面部皮肤皮脂腺增生
    金属粉尘 牙面着色、口腔黏膜颜色改变 74 12(16.22) 均为某五金厂电焊工,工龄10年以上,锰粉尘浓度超标,空气中锰粉尘蓄积于牙面引起牙面棕色改变
    小计 786 148(18.83)
    化学因素1 铅及其化合物 牙龈 61 3(4.92) 牙龈铅线,1例尿铅113.06 μg/L
    汞及其化合物 口腔黏膜 53 8(15.09) 前牙牙龈龈乳头、边缘龈边缘带2 mm轻度红肿,触之有弹性,少量出血
    氟及其化合物 牙齿 78 2(2.56) 2例前牙牙面有少量白色斑块,接触氟化合物工龄20年,在非高氟水地区生长
    锰及其化合物 口腔黏膜 58 6(10.34) 均为电焊工,工龄5年以上,出现牙龈炎、双侧颊黏膜白色水肿
    小计 250 19(7.60)
    化学因素2 苯及苯系物 口唇黏膜、牙龈、牙周组织、口腔前庭黏膜、咽后壁黏膜 331 69(20.85) 人员工龄在2年内牙龈充血较多见,接触2年以上者,牙周炎、咽后壁充血和滤泡多见,当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较高时,有些车间同一工种人员口唇黏膜干燥变白或疱疹、糜烂。当个别员工血常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口腔前庭黏膜出现充血
    乙酸乙酯 面部、四肢皮肤 93 2(2.15) 2例为同一工种人员,面部皮肤及四肢皮肤红斑和红疹同时形成,痒、灼痛,工人脱离原工作环境后对症治疗两个月,明显好转
    氯气 咽部 92 27(29.35) 咽部干燥、咽后壁充血
    酸酐 牙齿、牙龈 39 3(7.69) 牙磨损,牙过敏症、口腔溃疡
    硫酸 口腔黏膜 35 5(14.29) 唾液分泌增多、口腔溃疡、扁桃体肿大,表面有黄色分泌物
    三氧化硫 面部皮肤、牙齿、口咽部 16 3(18.75) 牙齿酸蚀症、口腔黏膜溃疡、咽后壁充血
    氢氧化钠 牙龈黏膜 32 4(12.50) 均为同一工种,工龄2年。上岗前体检均无此类临床表现。2例牙龈萎缩,另2例口腔黏膜局部毛细血管瘤
    丁酮 口腔黏膜 17 1(5.89) 前牙牙龈轻度红肿
    小计 655 114(17.40)
    物理因素 高温 面部皮肤 82 2(2.44) 面部皮肤红疹、疤痕、色斑改变
    电离辐射 皮肤、唾液腺、舌背 169 1(0.59) 面部皮肤干燥,小唾液腺萎缩、口腔干燥,舌乳头光滑发红
    紫外线 面部皮肤 63 2(3.17) 面部皮肤红斑,刺痛
    噪声 牙周组织、口腔黏膜 302 9(2.98) 牙龈炎,牙周炎、口腔黏膜溃疡
    电工 口腔黏膜 49 1(2.04) 口腔黏膜溃疡
    小计 665 15(2.2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对接触人数较多的粉尘、化学物质的员工进行分析,发现接触粉尘作业人员口腔面部病损检出率为18.83%(148/786),接触化学物质作业人员口腔面部病损检出率为14.97%(133/8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5,P<0.05)。将作业人员工龄分为5个阶段,工龄20年以上员工主要分布在氯气生产、家具生产、五金制造等行业。两组人员在工龄<5年和5~<10年口腔面部异常检出率基本接近,发病趋势平缓,10年后呈上升趋势。接触粉尘和化学物质的作业人员口面部异常检出率均有随工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χ2趋势=12.946、16.235,P均<0.05)。见表 4

    表  4  不同工龄作业人员口面部异常情况
    [检出例数/体检人数(检出率/%)]
    职业病危害因素 工龄 < 5年 工龄5~ < 10年 工龄10~ < 15年 工龄15~ < 20年 工龄20~年
    粉尘 18/124(14.52) 31/216(14.35) 41/226(18.14) 36/140(25.71) 22/79(27.85)
    化学物质 18/148(12.16) 22/191(11.52) 29/221(13.12) 28/187(14.81) 36/141(25.5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1所示,本次体检人员口腔面部疾病以牙周炎、龋齿、牙楔状缺损、牙龈炎、氟牙症、口腔黏膜溃疡常见,分别占13.12%、11.08%、4.12%、2.59%、2.50%、0.81%。有些工厂员工来自多个省份,患有地方性疾病,如某玩具厂发现有28人患有氟牙症。吉林师范大学校医院统计的956名口腔科就诊人员中,牙周病发病率最高,占34.80%,龋齿发病率占20.60%,口腔黏膜疾病占9.80%[7]。深圳市南山区社区人群牙周炎发病率14.50%,龋齿发病率47.38%,牙龈炎发病率39.63%[8],广东省35~44岁人组牙周炎发病率42.01%[9],上海市宝山区居民口腔黏膜溃疡发病率1.68%[10]。相比之下,本次职业体检人群口腔各类疾病发病率排序与高校人群大致相同,但发病率均较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低。这可能是因为:1)口腔科医生对一般人群进行检查时,通常将口腔轻微的病变和已充填的龋齿都统计在内,而在本次体检中,多数轻微病变者不列入统计名单。2)以上报道的人群没有定期体检,患上口腔疾病时又未及时就诊,可能因此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3)本文调查的这些企业大多数员工都进行了上岗和定期在岗体检,接受多方面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因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口腔疾病的发生。

    口腔面部健康与人体全身健康状况相互影响。口面部暴露于外部环境中,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感染,继而引起上呼吸道、肺部感染。牙周感染作为口腔感染病灶会引发某些全身疾病,最常见是影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11-12]。反之,有些疾病,如胃肠道、皮肤、肾脏疾病患者的口腔常有相应的表征,也可为相关脏器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13-14]。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能通过影响口腔面部血液成分,使得患者出现口腔面部病损;甲亢、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肝大、肝硬化、肾功能衰竭、肾炎、药物性牙龈增生等疾病可因全身代谢循环障碍而引起口腔面部病损。8例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中有5例从事苯作业,但现场调查发现原材料中苯质量分数不高,为256~1718mg/kg,空气中苯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本次调查发现的系统性疾病患者口腔病损与系统性疾病本身存在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详细分析。

    粉尘作业人员、接触化学物作业人员在职业人群占多数。调查发现,粉尘作业人员出现牙周结石、牙周炎较多见,检出率高于噪声作业人员(P<0.01)。粉尘易沉积和黏附于面部皮肤、口腔牙面、口腔黏膜、咽喉上,堵塞面部皮脂腺的排出通道;它对牙面菌斑钙化有促进作用,对口腔黏膜、咽部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15]。由于工作场所中苯、甲苯、二甲苯空气浓度不同,作业人员接触时间、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不同,使得患者口腔面部病损临床表现也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为牙龈充血、牙周炎、咽后壁充血和滤泡,口唇黏膜干燥变白或疱疹、糜烂,当有些人员血常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口腔前庭黏膜出现充血。口腔黏膜溃疡多见于酸酐、硫酸、三氧化硫作业人员,其检出率高于噪声作业人员(P<0.01),其中某电路板有限公司同一车间酸碱作业人员有4人出现了口腔黏膜溃疡。调查发现该车间自然通风效果欠佳,工人每天在每条生产线上均加硫酸2次,每次加量约50kg,而且还要清理混合物料管道,酸类物质在空气中浓度升高时,易被吸入口腔,使得唾液内溶有酸类成分,从而腐蚀口腔黏膜,因此这些人员口腔黏膜溃疡发病率较高。一般人群如云南东部地区人员咽炎发病率在10%~20%[16],而本次调查发现生产氯气的作业人员咽后壁充血检出率更高,为29.35%,这是因为氯气对局部黏膜有刺激和灼伤作用。32名接触氢氧化钠作业人员有4例口腔黏膜和牙龈异常,牙龈容易黏附氢氧化钠并使其溶解于唾液中,在碱性环境中牙龈细胞生长发育缓慢甚至萎缩,血管内血流缓慢致使一些毛细血管增生。2名接触乙酸乙酯工人在发病前2个月,因公司订单多,加班时间长,投料时四肢直接接触到了原料。本次调查中,接触丁酮人员少,而且工作场所空气中丁酮浓度低,故仅出现1例牙龈炎,有文献报道丁酮和二甲基甲酰胺协同作用对职业人群肝功能有影响[17],但对口腔健康影响无相关的研究报道。

    在历年工作场所环境检测资料中,空气中各种粉尘浓度较高,多数检测点的浓度接近职业卫生限值,粉尘粒径大,飘散于空气中,工人工作时接触粉尘的时间长,每天8~10h;而工作场所中历年化学物质浓度较低,多数检测点远低于职业卫生限值,工人工作时接触化学物质时间相对较短,每天4~5h。这可能是本次调查发现接触粉尘作业人员口腔面部异常检出率高于接触化学物质作业人员(P<0.05)的原因。当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粉尘浓度超标时易沉积于牙面,数年后有些工人牙面出现棕色色素改变,这种着色在终止暴露一段时间后能自行消失。接触粉尘和化学物质的作业人员口腔病损检出率均有随工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P<0.05),表明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口腔面部病损的发生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表 3显示,在铅作业人员中,铅线检出率4.92%,这是因为人体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铅烟后在牙龈边缘出现硫化铅蓝色素沉着。汞作业人员为生产血压计、体温计的员工,空气中汞浓度未超标,与陈卫丽报道的汞作业人员牙龈肿胀发生率15.86%[18]接近。供电局接触氟作业人员前牙出现白色斑块的比例远低于其他文献报道的63.14%[19],可能与该用人单位注重个人防护有关。锰及其化合物引起双侧颊部黏膜水肿和牙面着色,目前有文献报道[20]但较少。

    有2名员工在工作室外巡查时接触到高温,总体发病率较其他文献报道的高温作业人员的毛囊炎、红疹发病率(10.49%)[21]低。高温对面部皮肤有直接刺激,甚至会引起牙髓充血。290~320nm紫外线对面部皮肤有刺激性[22],有文献报道接触紫外线2年内红斑发生率为18.96%[23],而本次调查的发生率较低。这是因为现在高温作业环境已改善,员工多数时间是在控制室内工作。

    噪声对人格特征的影响表现在情绪不稳定方面,继而影响到机体抵抗力[24]。噪声、电工等作业人员因职业紧张因素而影响口腔黏膜的健康状况,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牙龈炎、牙周炎等。有报道电工作业人员慢性咽炎检出率18.60%,未提及口腔检查结果[25],而本次调查电工口腔面部病损检出率较低(2.04%)。射线对人体唾液腺腺泡结构的损害使唾液分泌减少,但本次放射作业人员口腔面部病损检出率低于李广文等报道的34.9%的检出率[26]

    职业性体检中口腔检查有别于一般口腔体检,需要做好以下情况的综合分析:1)调查受检者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全身状况。2)所接触的危害因素对口面部及其他靶器官的损害形式,如粉尘类物质对牙龈的作用表现为牙龈充血、牙周结石厚,覆盖到牙颈部,形成牙周袋;化学物质对牙龈的作用表现为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而结石量少;发生在牙龈组织的疾病种类繁多,牙龈病包括牙龈组织的炎症及全身疾病在牙龈的表现;苯、酸碱、铅、汞、氯气、丁酮,引起的牙龈炎同感染性牙龈炎不同;等等。因此需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资料,分析疾病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可能关系。3)注意同工种人员患上类似疾病。4)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健康损害存在剂量-反应关系。5)在检查后综合分析全身健康状况,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规定,评价检查结果。例如,在高温作业人员中全身皮肤疤痕达到20%以上时为高温作业禁忌证,长期接触酸类物质作业人员要考虑引起职业性牙酸蚀病等。

    与职业相关的口腔面部疾病发生率低,容易被忽视。如果将其只当一般疾病处理,对职业因素、工龄、作用机制无针对性的分析,也不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口腔面部疾病就会继续发展。及时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和受检者接触危害因素的途径,以及各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对促进作业人员口腔及全身健康有积极意义。

  • 表  1   口腔面部病损检出人员情况

    (n=2356)
    检出疾病名称 检出例数 备注
    龋齿 261 年龄在30~59岁人员有206例,30岁以下有55例
    牙本质过敏症 32 酸酐、硫酸、三氧化硫作业17例,粉尘作业8例,氯气作业3例,高温作业3例,噪声作业1例
    牙楔状缺损 97 年龄在30~59岁人员有81例,30岁以下16例
    慢性根尖周炎 38 粉尘作业17例,苯作业9例,锰及其化合物作业5例,酸碱作业3例,氯气作业2例,噪声作业2例
    牙龈炎 61 粉尘作业23例,苯作业11例,酸碱作业8例,铅作业2例,锰及其化合物作业3例,汞作业3例,氯气作业3例,丁酮作业1例,噪声作业5例,高温作业2例
    牙周炎 309 粉尘作业136例,苯作业39例,锰及其化合物作业34例,铅作业6例,氟及其化合物作业11例,氯气作业21例,酸碱作业12例,乙酸乙酯作业9例,噪声作业27例,高温作业8例,紫外线作业6例
    口腔黏膜溃疡 19 酸碱作业11例,粉尘作业3例,乙酸乙酯作业人员1例,噪声作业3例,高温作业人员1例
    氟牙症 59 见于以下省籍的员工:贵州省28例,陕西省13例,云南省11例,湖南省5例,广东省2例
    前牙牙面有少量白色斑块 2 均为氟作业人员
    牙面金属粉尘着色 12 均为锰作业人员
    牙龈铅线 3 均为铅作业人员
    牙龈萎缩 4 均为碱作业人员
    口腔黏膜局部毛细血管瘤 4 均为碱作业人员
    双侧颊黏膜白色水肿 6 均为锰作业人员
    咽后壁充血和滤泡 251 粉尘作业102例,苯作业37例,锰及其化合物作业6例,铅作业3例,氟及其化合物作业9例,氯气作业27例,酸碱作业16例,乙酰乙酯作业11例,噪声作业35例,高温作业5例,紫外线作业3例
    扁桃体肿大,表面有黄色分泌物 5 均为硫酸作业人员
    面神经麻痹 3 均为女性,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
    颞下颌关节疾病 3 均为男性,2例出现开口度受限,1例为咬硬物后一侧关节区有压痛、咀嚼痛,轻微弹响
    口唇黏膜干燥变白或疱疹、糜烂 29 均为苯作业人员,其中16例为女性
    面部皮肤皮脂腺增生 8 5例为女性,3例为男性,7例员工工种为粉尘作业,另1例男性员工从事放射作业
    面部红疹、疤痕、色斑改变 2 均为高温作业人员
    面部皮肤红斑 4 2例为接触紫外线作业人员,另2例为接触乙酸乙酯作业人员
    小唾液腺萎缩、口腔干燥,舌乳头光滑发红 1 为放射作业人员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系统性疾病病人口腔面部病损特点

    (n=2356)
    检出疾病名称 检出例数 检出率/% 备注
    缺铁性贫血 5 0.21 5例均为女性,临床上均表现为面色、口唇、牙龈、舌部都显苍白,毛发干枯,乏力
    再生障碍性贫血 1 0.04 男性,苯作业,口腔前庭黏膜瘀点,触及牙龈易出血,需要用棉支压迫止血
    粒细胞缺乏症 8 0.34 8例中性粒细胞计数在(1.41~1.69)×109/L,牙龈轻度红肿,口腔前庭黏膜充血,6例咽后壁有明显充血,3例软腭小溃疡,其中5例从事苯作业
    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1 0.04 出现牙龈自发性持续出血,黏膜有少量瘀斑,从事苯作业。综合医院已确诊
    甲亢 5 0.21 5例伸舌均出现轻微颤动,双眼球突出,从事苯作业。综合医院已确诊
    系统性红斑狼疮 1 0.04 女性教师,出现皮肤蝶形红斑、口腔溃疡。综合医院已确诊
    糖尿病 7 0.30 7例出现口腔黏膜干燥,舌体肿大,牙龈红肿、易出血,个别牙龋齿,其中高温作业4例,油站加油员3例
    肝大、肝硬化 2 0.08 1例为男性,检查见面色灰暗、消瘦、牙龈触之出血,从事线路板的清洗工作,长期饮酒; 另1例为女性,面色暗黄、浮肿、牙龈充血,接触涂料工作15年,无喝酒嗜好
    肾功能衰竭、肾炎 1 0.04 接触涂料16年,检查见眼睑、颜面水肿,面色灰暗,牙龈充血,发现尿肌酐达578滋mol/L,到医院住院确诊,同时DR胸片示左上胸金属影(心脏起搏器)
    药物性牙龈增生 1 0.04 男,30岁,粉尘作业(陶瓷粉尘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检查见全口牙龈纤维性增生,牙龈坚軔肥大,呈结节状并盖过1/2牙面,追问病史:两年半前进行肾移植术,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片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不同工种检出口腔面部病损患者的分布情况

    接触危害因素 检查部位或内容 体检人数 异常检出例数(检出率/%) 临床特征
    粉尘 非金属粉尘 面部、牙周组织、口咽部 712 136(19.10) 咽后壁充血和滤泡,牙周结石、牙周炎,面部皮肤皮脂腺增生
    金属粉尘 牙面着色、口腔黏膜颜色改变 74 12(16.22) 均为某五金厂电焊工,工龄10年以上,锰粉尘浓度超标,空气中锰粉尘蓄积于牙面引起牙面棕色改变
    小计 786 148(18.83)
    化学因素1 铅及其化合物 牙龈 61 3(4.92) 牙龈铅线,1例尿铅113.06 μg/L
    汞及其化合物 口腔黏膜 53 8(15.09) 前牙牙龈龈乳头、边缘龈边缘带2 mm轻度红肿,触之有弹性,少量出血
    氟及其化合物 牙齿 78 2(2.56) 2例前牙牙面有少量白色斑块,接触氟化合物工龄20年,在非高氟水地区生长
    锰及其化合物 口腔黏膜 58 6(10.34) 均为电焊工,工龄5年以上,出现牙龈炎、双侧颊黏膜白色水肿
    小计 250 19(7.60)
    化学因素2 苯及苯系物 口唇黏膜、牙龈、牙周组织、口腔前庭黏膜、咽后壁黏膜 331 69(20.85) 人员工龄在2年内牙龈充血较多见,接触2年以上者,牙周炎、咽后壁充血和滤泡多见,当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较高时,有些车间同一工种人员口唇黏膜干燥变白或疱疹、糜烂。当个别员工血常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口腔前庭黏膜出现充血
    乙酸乙酯 面部、四肢皮肤 93 2(2.15) 2例为同一工种人员,面部皮肤及四肢皮肤红斑和红疹同时形成,痒、灼痛,工人脱离原工作环境后对症治疗两个月,明显好转
    氯气 咽部 92 27(29.35) 咽部干燥、咽后壁充血
    酸酐 牙齿、牙龈 39 3(7.69) 牙磨损,牙过敏症、口腔溃疡
    硫酸 口腔黏膜 35 5(14.29) 唾液分泌增多、口腔溃疡、扁桃体肿大,表面有黄色分泌物
    三氧化硫 面部皮肤、牙齿、口咽部 16 3(18.75) 牙齿酸蚀症、口腔黏膜溃疡、咽后壁充血
    氢氧化钠 牙龈黏膜 32 4(12.50) 均为同一工种,工龄2年。上岗前体检均无此类临床表现。2例牙龈萎缩,另2例口腔黏膜局部毛细血管瘤
    丁酮 口腔黏膜 17 1(5.89) 前牙牙龈轻度红肿
    小计 655 114(17.40)
    物理因素 高温 面部皮肤 82 2(2.44) 面部皮肤红疹、疤痕、色斑改变
    电离辐射 皮肤、唾液腺、舌背 169 1(0.59) 面部皮肤干燥,小唾液腺萎缩、口腔干燥,舌乳头光滑发红
    紫外线 面部皮肤 63 2(3.17) 面部皮肤红斑,刺痛
    噪声 牙周组织、口腔黏膜 302 9(2.98) 牙龈炎,牙周炎、口腔黏膜溃疡
    电工 口腔黏膜 49 1(2.04) 口腔黏膜溃疡
    小计 665 15(2.26)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不同工龄作业人员口面部异常情况

    [检出例数/体检人数(检出率/%)]
    职业病危害因素 工龄 < 5年 工龄5~ < 10年 工龄10~ < 15年 工龄15~ < 20年 工龄20~年
    粉尘 18/124(14.52) 31/216(14.35) 41/226(18.14) 36/140(25.71) 22/79(27.85)
    化学物质 18/148(12.16) 22/191(11.52) 29/221(13.12) 28/187(14.81) 36/141(25.53)
    下载: 导出CSV
  • [1] 樊明文, 周学东.牙体牙髓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82-289.
    [2] 李秉琦, 周曾同.口腔黏膜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15、156-158.
    [3] 曹采方, 吴亚菲.牙周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2-102, 117.
    [4] 卞金有, 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47.
    [5] 王世俊, 梁友信.现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84.
    [6] 赵金垣, 徐希娴.临床职业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43.
    [7] 曹福娴.高校人群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4):65-67.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yxcx2015040023
    [8] 肖毅, 陈思韩, 熊腊平, 等.深圳市南山区社区人群口腔疾病患病现状及其口腔保健行为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 2016, 14(5):27-2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qyxzz201605010
    [9] 范卫华, 李剑波, 赵望泓, 等.广东省15~74岁人群牙周健康状况抽样调查报告(2015-2016年)[J].口腔疾病防治, 2017, 25(12):767-773. doi: 10.12016/j.issn.2096-1456.2017.12.004
    [10] 娄佳宁, 周曾同, 莫宁, 等.上海市宝山区居民口腔黏膜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2(4):22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lckqyx201604010
    [11] 陈渠奕, 林路得, 斯灵, 等.口腔微生物群和人体健康[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7, 29(10):1219、122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wstxzz201710025
    [12]

    ASSYA K, VLADIMIR P, ANGELINA K, et al. Oral cavity and systemic diseases-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 Bio Bit Equip, 2012, 26(2):2823-2825. doi: 10.5504/BBEQ.2011.0147

    [13]

    ELIJAH O O, FOLUSO J O, GBEMISOLA A A, et al. Oral finding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BMC Oral Health, 2015, 15(1):1-8. doi: 10.1186/1472-6831-15-1

    [14]

    ARVIND B, CHANDRASHEKAR P, KUMAR K, et al. A study on oral mucosal lesions in 3500 patients with dermatological diseases in South India[J]. An Med Health, 2014, 4(2):84-93.

    [15] 牛侨, 张勤丽, 田琳.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 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5:83, 212-213.
    [16] 赵培芳, 田兴华, 龙自红, 等.云南东部地区眼耳鼻咽喉疾病发病现状及对策[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5, 9(5):945-948.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QK200502438881
    [17] 梁永锡, 刘浩中.丙酮、丁酮和二甲基甲酰胺协同作用对职业人群肝功能指标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8, 44(3):24-205, 208.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gywsyzyb201803012
    [18] 陈卫丽, 张颖. 1002例汞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状况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5, 33(5):332-333.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wsyyjjy201505007
    [19] 刘福先, 王顺德, 徐赐鹏.某厂氟作业工人口腔调查报告[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85, 1(4):189-19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CKY198504004.htm
    [20] 李德懿, 张濒.祛除牙面色素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91, 9(3):198-20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XKQ199103011.htm
    [21] 梁学邈, 程子权, 孙洪娟.钢铁作业工人皮肤患病情况的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5, 31(6):379-381. doi: 10.3969/j.issn.1000-7164.2005.06.009
    [22] 许教雄, 杨文标. 42例光敏感面部皮炎患者的病因与诊断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 18(4):62-6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syzxyjhlc201804029
    [23] 刘学恩, 赵宗群, 叶康平.紫外线致电焊作业工人皮肤损伤的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0, 34(4):198. doi: 10.3760/j:issn:0253-9624.2000.04.026
    [24] 李刚, 龙云芳, 詹承烈, 等.强噪声对作业人群个性特征影响的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 2000, 27(6):21-23. doi: 10.3969/j.issn.1000-6486.2000.06.007
    [25] 郑晓琴, 骆建明, 雷正宏, 等.某地区电工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1, 29(6):317-31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wsyyjjy201106012
    [26] 李广文, 王军, 李刚.特殊环境工作人员口腔相关疾病调查情况[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2, 5(8):509-510. doi: 10.3969/j.issn.1674-1595.2012.08.019
  • 期刊类型引用(1)

    1. 杨惠宇,段绍颖,赵家亮,胡涛,杨惠. 职业病口腔表征及其防治进展.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1(09): 568-57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4
  • HTML全文浏览量:  79
  • PDF下载量:  19
  • 被引次数: 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1-1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1-24
  • 刊出日期:  2018-08-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