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某轮胎制造厂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分析

陈蕾, 郭庆华

陈蕾, 郭庆华. 某轮胎制造厂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分析[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8, 36(4): 305-307.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8.04.006
引用本文: 陈蕾, 郭庆华. 某轮胎制造厂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分析[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8, 36(4): 305-307.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8.04.006

某轮胎制造厂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分析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蕾(1985-), 女, 大学本科, 医师

  • 中图分类号: R135

High frequency hearing loss of noise-exposed workers in a tire factory

  • 摘要:
    目的 

    了解某轮胎制造厂953名噪声作业人员的高频听力损失状况,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对2017年天津市某轮胎制造厂953名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该轮胎制造厂噪声声级82.0~91.2 dB (A)。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10.49%。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 相比男性、噪声低暴露程度员工, 女性、高暴露程度员工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OR估计值分别为0.304(95% CI:0.108~0.854)、2.175(95% CI:1.220~3.878), 年龄、接噪工龄每增加一个等级, 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OR估计值分别为1.963(95% CI:1.388~2.775)、1.549(95% CI:1.043~2.300)。

    结论 

    该厂噪声危害较严重。噪声暴露是接触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应当引起重视; 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 English
  • 噪声是轮胎厂职业病危害的主要因素之一,轮胎厂经常出现作业岗位噪声声级超标的现象[1-2]。本文拟通过分析某轮胎制造厂2017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了解该厂953名噪声作业人员的高频听力损失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或干预手段提供科学依据。

    于2017年选取天津市某轮胎制造厂953名噪声作业工龄1年以上的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所有受检对象无耳聋遗传史、头部外伤史和耳疾病史。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3]进行噪声作业人员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内科常规、耳科常规、心电图、纯音气导听阈测试。

    采用经检定的丹麦AD226型听力计,在受检人员脱离噪声环境48h后,对其分别进行左、右耳500、1000、2000、3000、4000、6000Hz的气导听阈测试。

    根据《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49-2014)[4]对双耳高频3000、4000和6000Hz的平均纯音听阈进行计算,≥40dB者为高频听力损失。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5]中规定的噪声职业接触限值,对噪声检测结果进行判定。测量结果超出每天8h或每周40h等效声级85dB(A)者为超标,超标岗位噪声作业人员为高暴露组,未超标岗位为低暴露组。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性别、年龄、接噪工龄和噪声暴露程度对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噪声作业人员中,男性861名,女性92名,男女比例9.36:1;年龄20~58岁,平均(37.85±8.59)岁;接噪工龄1~36年,平均(11.81±7.09)年。本次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噪声聋患者。

    该厂建于1995年,轮胎年产量682.52万条。主要经营产品为子午线轮胎。主要生产工艺为:原料→密炼→挤出、压延→成型→硫化→成品包装。生产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操作为主。噪声普遍存在于各工作岗位,其中硫化车间噪声超标情况较严重。共检测19个岗位,噪声声级82.0~91.2dB(A),其中高暴露均值88.7dB(A),低暴露均值82.9dB(A)。工作为3班制,工人每天工作8h。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均配备耳塞,但有部分作业人员没有佩戴。

    953名噪声作业人员中,发现高频听力损失的占10.49%(100/953)。不同性别、年龄、接噪工龄、噪声暴露程度员工听力损失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不同因素对高频听力损失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因素 分层 受检人数 听力损失例数(检出率/%) χ2 P
    性别 861 96(11.15) 4.095 < 0.05
    92 4(4.35)
    年龄/岁 18~29 189 3(1.59) 52.395 < 0.01
    30~39 351 24(6.84)
    40~49 335 52(15.52)
    ≥50 78 2(26.92)
    接噪工龄/年 1~9 381 11(2.89) 44.635 < 0.01
    10~19 437 62(14.19)
    20~29 126 24(19.05)
    30~39 9 3(33.33)
    噪声暴露程度 低暴露 843 80(9.49) 7.827 < 0.01
    高暴露 110 20(18.1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以是否高频听力损失为因变量(不发生高频听力损失赋值为0,发生高频听力损失赋值为1),以单因素分析中导致听力损失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性别、年龄、接噪工龄、噪声暴露程度)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见表 2),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男性、噪声低暴露程度员工,女性、高暴露程度员工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OR估计值分别为0.304、2.175(P<0.05或0.01),说明女性为高频听力损失的保护因素,噪声高暴露为危险因素;年龄、接噪工龄每增加一个等级,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OR估计值分别为1.963、1.549(P<0.05或0.01),说明年龄越大,工龄越长,越容易发生高频听力损失。见表 3

    表  2  高频听力损失的可能影响因素及其赋值
    因素 分类 赋值
    性别 1
    2
    年龄/岁 18~29 1
    30~39 2
    40~49 3
    ≥50 4
    接噪工龄/年 1~9 1
    10~ 19 2
    20~29 3
    30~39 4
    噪声暴露程度 低暴露 1
    高暴露 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3  不同因素对高频听力损失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自变量 β SE值 Waldχ2 P OR值(95%CI值)
    性别 -1.192 0.528 5.103 < 0.05 0.304(0.108~0.854)
    年龄 0.674 0.177 14.559 < 0.01 1.963(1.388~2.775)
    接噪工龄 0.437 0.202 4.701 < 0.05 1.549(1.043~2.300)
    暴露程度 0.777 0.295 6.930 < 0.01 2.175(1.220~3.878)
    常量 -3.572 0.687 27.015 < 0.01 0.02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研究表明,85dB(A)以上的噪声会对听力造成损伤[6],而噪声性耳聋在早期以4000Hz处听力损失明显,然后向高频发展[7-8]。这是由于长期噪声过度刺激会导致耳蜗毛细胞的坏死和凋亡,进而导致听觉敏感度下降[9]

    在轮胎制造过程的橡胶炼胶、压延、裁断、硫化等生产工艺过程以及辅助设施设备(空压站、锅炉房等)的运行过程中,均会产生机械或气动噪声。噪声对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有影响,而高频听力下降是职业性噪声聋的早期特征[10]。本次调查共检查19个岗位,噪声声级平均82.0~91.2dB(A)。该轮胎厂噪声作业人员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检出100人,检出率10.49%,略高于刘静等[11]报道的天津市噪声劳动者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可能与轮胎制造产生的机械性噪声较难通过工程控制措施得以减少[12],使工人更容易遭受噪声危害有关。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该轮胎厂男性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率(11.15%)高于女性(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女性是高频听力损失的保护因素,说明男性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风险高于女性,该结论与已有报道[13]相一致。其原因可能是男性吸烟、对自身身体保护的意识等均不如女性[14],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与噪声接触联合作用时会加重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1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还显示:年龄(年龄增加)、接噪工龄(工龄延长)和噪声暴露程度(高暴露)均为该轮胎厂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表明听力损失与接触噪声存在剂量-反应关系[16]。噪声的接触剂量取决于噪声声级与接触时间[17-18]。随着接噪工龄增加、噪声暴露程度上升,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风险明显上升。高噪声暴露岗位的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风险比低噪声暴露岗位噪声作业工人高117.5%(OR=2.175)。老年化是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常从高频开始,可能与一些老年性疾病及遗传、环境、营养等因素有关[19]

    通过对该轮胎厂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情况分析,提出以下建议:1)控制噪声源,并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可以在产生强噪声的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中,采用吸声、隔声、消声、阻尼降噪等方法降低生产环境中的噪声。2)增加生产车间轮转班次,适当减少工作强度,减少噪声作业人员噪声接触时间。3)积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本次现场调查发现,虽然企业为噪声作业人员配备耳塞,但员工佩戴不积极,故建议企业制定防护品使用制度,随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4)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劳动者认识到噪声危害的严重性,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减少接触生活性噪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 表  1   不同因素对高频听力损失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因素 分层 受检人数 听力损失例数(检出率/%) χ2 P
    性别 861 96(11.15) 4.095 < 0.05
    92 4(4.35)
    年龄/岁 18~29 189 3(1.59) 52.395 < 0.01
    30~39 351 24(6.84)
    40~49 335 52(15.52)
    ≥50 78 2(26.92)
    接噪工龄/年 1~9 381 11(2.89) 44.635 < 0.01
    10~19 437 62(14.19)
    20~29 126 24(19.05)
    30~39 9 3(33.33)
    噪声暴露程度 低暴露 843 80(9.49) 7.827 < 0.01
    高暴露 110 20(18.18)
    下载: 导出CSV

    表  2   高频听力损失的可能影响因素及其赋值

    因素 分类 赋值
    性别 1
    2
    年龄/岁 18~29 1
    30~39 2
    40~49 3
    ≥50 4
    接噪工龄/年 1~9 1
    10~ 19 2
    20~29 3
    30~39 4
    噪声暴露程度 低暴露 1
    高暴露 2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不同因素对高频听力损失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自变量 β SE值 Waldχ2 P OR值(95%CI值)
    性别 -1.192 0.528 5.103 < 0.05 0.304(0.108~0.854)
    年龄 0.674 0.177 14.559 < 0.01 1.963(1.388~2.775)
    接噪工龄 0.437 0.202 4.701 < 0.05 1.549(1.043~2.300)
    暴露程度 0.777 0.295 6.930 < 0.01 2.175(1.220~3.878)
    常量 -3.572 0.687 27.015 < 0.01 0.028
    下载: 导出CSV
  • [1] 李敏, 李文勇, 黄丽蓉, 等.某橡胶轮胎厂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9, 27(1):28-30. doi: 10.1111-j.1600-0625.2009.00984.x/
    [2] 王志刚, 杨叶中, 严志宏, 等. 2014年张家港市某轮胎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15, 31(18):2455-245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yjk201518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 188-2014[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 GBZ 49-2014[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 GBZ 2.2-2007[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6]

    KAPOLOWICZ M R, THOMPSON L T. Acute high-intensity noise induces rapid Arc protein expression but fails to rapidly change GAD expression in amygdala and hippocampus of rats:effects of treatment with D-cycloserine[J]. Hearing Res, 2016, 342:69. doi: 10.1016/j.heares.2016.09.010

    [7]

    FLORES L S, TEIXEIRA A R, ROSITOLPS, et al. Pitch and loudness from tinnitus in individuals with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J]. Int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15, 20(3):248-253. doi: 10.1055/s-0035-1562935

    [8]

    AGARWAL G, NAGPURE P S, GADGE S V.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in steel factory workers[J]. Hearing Res, 2016, 4(2):3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wsyj201802009

    [9]

    LIBERMAN M C.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permanent versus 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s and the effects of hair cell versus neuronal degeneration[J]. Adv Exp Med Biol, 2016, 875:1. doi: 10.1007%2F978-1-4939-2981-8_1

    [10] 顾学箕.劳动卫生学[M].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86.
    [11] 刘静, 李梅莉, 杨雪莹, 等.天津市2016年职业性噪声聋监测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7, 44(23):4252-425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dyfyx201723008
    [12] 麦诗琪, 肖晓琴, 范小猛, 等.某橡胶轮胎制造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关键控制点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 35(2):165-167, 170.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7.02.024
    [13] 李盛, 王金玉, 邸兆信, 等.噪声危害企业785名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3, 28(4):47-4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FBT201304024.htm
    [14] 马冠生, 孔灵芝, 栾德春, 等.中国居民吸烟行为的现状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5, 13(5):195-199. doi: 10.3969/j.issn.1004-6194.2005.05.002
    [15] 陈健, 蔡日东, 香丽娟, 等.噪声性听力损伤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职业医学, 2017, 44(2):235-23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yinsbj201724474
    [16] 彭丽华, 郑建如, 徐增光.累积噪声暴露量与听力损伤的剂量反应关系[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5, 16(1):58-5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gwsyyfyx200501031
    [17]

    RUBAK T, KOCK S, KOEFOED-NIELSEN B, et al, The risk of tinnitus following occupational noise exposure in workers with hearing loss or normal hearing[J]. Int J Audiol, 2008, 47(3):109-114. doi: 10.1080/14992020701581430

    [18]

    RUBAK T, KOCK S, KOEFOED-NIELSEN B, et al. The risk of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in the Danish workforce[J].Noise Health, 2006, 8(31):80-87. doi: 10.4103/1463-1741.33538

    [19] 张祥文, 应正标, 彭倩华, 等.老年人听力损失状况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 2015, 22(5):573-576. doi: 10.3969/j.issn.1006-3110.2015.05.020
  • 期刊类型引用(3)

    1. 张鑫,杨玉华,张国庆,张丽萍. 某轮胎制造企业员工高频听力损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4(03): 29-32 . 百度学术
    2. 潘文娜,刘可平,冯简青,陈浩. 瓶装饮料制造企业工人噪声暴露及高频听力损失关系分析.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3(01): 73-78 . 本站查看
    3. 施志豪,辛佳芮,周洁娜,周莉芳,高向景,张美辨. 中国制造业非稳态噪声性听力损失的meta分析.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2(04): 382-39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1
  • HTML全文浏览量:  63
  • PDF下载量:  24
  • 被引次数: 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4-1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1-24
  • 刊出日期:  2018-08-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