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深圳市77 319名噪声作业员工听力监测结果分析

朱德香, 郭美琼, 黄先青, 罗孝文

朱德香, 郭美琼, 黄先青, 罗孝文. 深圳市77 319名噪声作业员工听力监测结果分析[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8, 36(4): 308-311.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8.04.007
引用本文: 朱德香, 郭美琼, 黄先青, 罗孝文. 深圳市77 319名噪声作业员工听力监测结果分析[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8, 36(4): 308-311.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8.04.007

深圳市77 319名噪声作业员工听力监测结果分析

基金项目: 

国家职业病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WY2011873

深圳市卫计委科研项目 SZFZ201701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朱德香(1983-), 女, 硕士, 主管医师

    通讯作者:

    罗孝文, E-mail:szzfyywb@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135.8

Data analysis of hearing surveillance of 77 319 noise-exposed workers in Shenzhen City

  •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状况, 为该市预防与控制职业性噪声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国家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要求, 收集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重点职业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7年深圳市所监测的噪声作业员工为77 319人, 监测对象听力损失检出率为9.48%,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28%, 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17%。男性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长和工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P < 0.05)。来自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员工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听力损失检出率以大型企业最低,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较低。不同行业类型企业听力损失异常率、疑似职业病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均以建筑行业噪声作业企业员工最高。

    结论 

    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亟须加强对中型及以下规模企业、建筑行业等重点企业的专项调查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对策, 预防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 English
  • 噪声性听力损失指劳动者在工作环境中,由于长时间接触噪声而引起的一种渐进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1]。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职业性噪声接触所致的听力损失病例数占全球听力损失总病例数的16%,由此造成的经济负担超过400万伤残调整生命年[2]。因此,掌握各地区职业性噪声所致的听力损失现状,有效地预防、控制职业性噪声危害,减少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职业卫生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本研究在2016年12月1日—2017年11月30日对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开展职业病防控监测,以了解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听力损失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从全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中,抽取3106家含噪声企业,对其77319名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接触噪声在岗员工进行监测。

    监测对象主要来自制造业企业,占73.90%(57138/77319);以大型企业最多,占38.95%(30119/77319);以私有、港、澳、台商投资经济类型企业为主,分别占40.72%(31484/77319)、33.52%(25918/77319)。

    监测对象年龄以20~39岁为主。男性占78.55%(60735/77319),其中20~39岁占72.62%(44128/60765);女性员工中,20~39岁占72.14%(12022/16554)。接害工龄1~4年员工占49.06%(37935/77319)。

    在对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收集其性别、年龄、工龄等基本信息。研究对象所在企业情况如行业分类、企业经济类型、企业规模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主要通过《深圳市安监系统职业卫生子系统》导出后整理获得。本研究经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由深圳市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3]的要求对噪声作业人员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在本底值噪声<25dB(A)的隔音室内,对监测对象进行双耳500、1000、2000、3000、4000、6000Hz等6个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测试,纯音听力测试结果按《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14)[4]进行年龄、性别修正并做出判断。听力损失判断标准:双耳高频(3000、4000、6000Hz)平均听阈≥40dB(HL)。

    噪声作业员工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由深圳市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机构依据《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49-2014)的要求进行诊断。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趋势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校正检验水准α’=2α/k(k-1),其中k为组数。

    对监测对象所在企业摸底调查发现,企业以小微型(占85.91%),私有及港、澳、台商投资经济类型(占89.58%)为主,主要涉及计算机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和其他通用设备制造行业(占72.06%)。噪声作业企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部分企业产生噪声的设备密集布置,造成各岗位噪声叠加影响。噪声主要来源于打磨、冲压、钣金、铸造、焊接等岗位的机械性噪声。部分企业未为噪声作业员工配备符合要求的护耳器,或有配备但未加强管理,并未强制要求员工佩戴,造成噪声作业人员长期暴露在强噪声环境中。

    77319名噪声作业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1)听力损失检出率为9.48%(7331人),其中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28%(216人),这些人中最终确诊为职业性噪声聋者占60.65%(131/216),噪声聋检出率0.17%(131/77319)。不同特征噪声作业人群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有以下特点:男性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长和工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0.05或0.01)。见表 1

    表  1  不同特征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检出人数(检出率/%)]
    特征 检查人数 听力损失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
    性别
      男 60765 6640(10.93) 190(0.31) 124(0.20)
      女 16554 69(4.17) 26(0.16) 7(0.04)
      χ2 691.30 11.31 20.13
      P < 0.05 < 0.01 < 0.05
    年龄
      19~ 685 50(7.30) 0(0) 0(0)
      20~ 25385 1399(5.51) 18(0.07) 11(0.04)
      30~ 30391 2810(9.25) 69(0.23) 39(0.13)
      40~ 17466 2433(13.93) 101(0.58) 61(0.35)
      50~ 3392 639(31.10) 28(0.83) 20(0.59)
      χ趋势2 1183.35 129.51 88.89
      P < 0.01 < 0.01 < 0.01
    接害工龄
      0~ 6355 508(7.99) 2(0.03) 0(0)
      1~ 37935 312(8.23) 28(0.07) 14(0.04)
      4~ 15353 1548(10.08) 72(0.47) 30(0.20)
      7~ 8009 858(10.71) 39(0.49) 19(0.24)
      10~ 9667 1296(13.41) 75(0.78) 68(0.70)
      χ趋势2 554.43 8.04 12.75
      P < 0.05 < 0.01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除去规模不详企业的员工,来自不同规模企业的员工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大型企业员工听力损失检出率低于其他规模企业,中型企业低于小型企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大型企业员工疑似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低于中型企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型企业员工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低于小型、大型企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见表 2

    表  2  不同企业规模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检出人数(检出率/%)]
    企业规模 检查人数 听力损失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
    大型 30 119 2 210(7.34) 71(0.24) 50(0.17)
    中型 16 348 1 585(9.70) 71(0.43) 56(0.34)
    小型 21 157 2 932(13.86) 67(0.32) 23(0.11)
    微型 929 108(11.63) 3(0.32) 2(0.22)
    不详 8 766 496(5.66) 4(0.05) 0(0)
    χ2 9 948.61 233.47 84.11
    P < 0.05 < 0.05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除去经济类型不详企业的员工,来自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员工的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较低,和其他部分经济类型企业比较(其中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以集体企业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表  3  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检出人数(检出率/%)]
    经济类型 检查人数 听力损失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
    国有 3553 342(9.63) 8(0.23) 5(0.14)
    集体 2527 262(10.37) 7(0.28) 2(0.08)
    私有 31484 3298(10.48) 101(0.32) 54(0.17)
    港、澳、台商投资 25918 1988(7.67) 45(0.17) 28(0.11)
    外商投资 12437 1354(10.89) 53(0.43) 42(0.34)
    不详 1400 87(6.21) 2(0.14) 0(0)
    χ2 154.38 16.90 13.65
    P < 0.05 < 0.05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由于职业性噪声聋发生率在部分行业企业较低,且检出人数已包含于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内,故针对不同行业类型企业,仅对其员工听力损失异常率、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进行比较。除去行业类型不详企业和分类为“其他”企业的员工,不同行业类型企业听力损失异常率、疑似职业病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以建筑业企业噪声作业员工最高(P<0.05/28)。见表 4

    表  4  不同行业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检出人数(检出率/%)]
    行业 检查人数 听力损失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
    制造业 57138 6173(10.8) 183(0.32) 111(0.19)
    科研和技术服务业 7154 95(1.33) 7(0.10) 2(0.03)
    批发和零售业 3578 338(9.45) 3(0.08) 0(0)
    交运、仓储和邮政 885 104(11.75) 1(0.11) 0(0)
    公共设施管理业 527 56(10.63) 1(0.02) 0(0)
    采矿业 394 36(9.14) 1(0.25) 0(0)
    电、热、水、气产供业 335 24(7.16) 1(0.30) 1(0.30)
    建筑业 250 72(28.8) 19(7.60) 17(6.8)
    其他 415 34(8.19) 0(0) 0(0)
    不详 6643 399(6.01) 0(0) 0(0)
    χ2 25408.13 1099.29 617.33
    P < 0.05 < 0.05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通过对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听力损失情况进行监测发现:1)该市职业性噪声危害严重。虽然监测对象中被确诊为职业性噪声聋病例仅131例(0.17%),但监测对象听力损失检出率(9.48%)、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28%)均高于刘静等(天津市2016年职业性噪声聋监测中听力损失检出率8.3%、疑似职业病检出率0.1%、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05%)、王颖华等(淮安市2015年噪声作业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异常检出率6.28%)学者的研究结果[5-6]。且在职业性噪声作业人员发现听力损害相关症状—就诊—检查发现疑似职业病—申请职业病诊断—确诊为噪声聋这一系列过程中,任一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出现漏诊漏报情况。因此,该市噪声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应加强对噪声作业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噪声危害。2)该市职业健康检查中疑似职业病可能存在漏检情况:根据该市申请职业病诊断病例来源(90%以上均来自职业健康检查发现的疑似职业病病例)及该市职业性噪声聋确诊率(36.6%)[7]来推算,该市体检发现的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病例应为322例(131/0.366×0.9),要高于目前检出的216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规范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对全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纯音听阈测试比对,提高检测质量。3)噪声聋的预防控制应及早纳入学校卫生范畴:该市噪声作业工龄D-loop区1年的作业员工中,听力损失者较多(检出率为7.99%),这说明这部分作业员工的听力损害不仅仅与工作中接触噪声有关,还可能同非职业性噪声接触有关,如与常使用耳机听音乐等个人生活习惯有关[8]。因此,噪声聋的预防控制应不仅仅从作业员工的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教育着手,还应将听力损害的预防提早到工作前,如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宣传、普及噪声聋预防控制知识。

    通过不同维度的分析发现:1)男性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这与相关研究的结果[9-11]基本一致,这可能与不同性别员工所从事的不同工种有关,男性多从事铸造、打磨等噪声强度较大的噪声作业。2)监测对象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及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随着年龄、工龄的增长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工龄的增长,噪声危害存在着一定的累积效应。这也提示,必须重点加强对年龄较大、接害工龄较长者的职业健康监护。3)不同类型和规模企业员工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大型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员工三个项目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均较低。这可能由于大型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管理者职业危害防护意识强,愿意主动投入人、财、物到职业卫生防护中,注重企业职业健康教育,使得作业员工能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4)不同行业类型企业听力损失异常率、疑似职业病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建筑业企业噪声作业员工最高,可能由于以下两个方面原因:其一,建筑行业作业场所噪声源多;其二,该行业员工流动性大,企业对作业员工职业卫生防护不到位。调查也发现作业场所噪声声级相对小的行业如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听力损失检出率较低。

    本调查结果提示,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作业员工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重点加强对该市中型及以下规模企业、建筑行业噪声作业企业的监督监测,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具体措施有:建议噪声作业企业设置必要的噪声防护设施,控制噪声的传播;增加噪声作业岗位的轮班次数,合理安排工间休息;加强噪声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做好噪声作业人员的上岗前、在岗期间与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噪声性听力损害。

    由于项目组未能收集所有监测对象所在企业现场监测数据,所以无法对作业员工噪声暴露声级与听力损害程度进行分析,这有待在日后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志谢: 在此对给予本项目大力支持与协助的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表示诚挚的谢意
  • 表  1   不同特征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检出人数(检出率/%)]
    特征 检查人数 听力损失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
    性别
      男 60765 6640(10.93) 190(0.31) 124(0.20)
      女 16554 69(4.17) 26(0.16) 7(0.04)
      χ2 691.30 11.31 20.13
      P < 0.05 < 0.01 < 0.05
    年龄
      19~ 685 50(7.30) 0(0) 0(0)
      20~ 25385 1399(5.51) 18(0.07) 11(0.04)
      30~ 30391 2810(9.25) 69(0.23) 39(0.13)
      40~ 17466 2433(13.93) 101(0.58) 61(0.35)
      50~ 3392 639(31.10) 28(0.83) 20(0.59)
      χ趋势2 1183.35 129.51 88.89
      P < 0.01 < 0.01 < 0.01
    接害工龄
      0~ 6355 508(7.99) 2(0.03) 0(0)
      1~ 37935 312(8.23) 28(0.07) 14(0.04)
      4~ 15353 1548(10.08) 72(0.47) 30(0.20)
      7~ 8009 858(10.71) 39(0.49) 19(0.24)
      10~ 9667 1296(13.41) 75(0.78) 68(0.70)
      χ趋势2 554.43 8.04 12.75
      P < 0.05 < 0.01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企业规模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检出人数(检出率/%)]
    企业规模 检查人数 听力损失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
    大型 30 119 2 210(7.34) 71(0.24) 50(0.17)
    中型 16 348 1 585(9.70) 71(0.43) 56(0.34)
    小型 21 157 2 932(13.86) 67(0.32) 23(0.11)
    微型 929 108(11.63) 3(0.32) 2(0.22)
    不详 8 766 496(5.66) 4(0.05) 0(0)
    χ2 9 948.61 233.47 84.11
    P < 0.05 < 0.05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检出人数(检出率/%)]
    经济类型 检查人数 听力损失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
    国有 3553 342(9.63) 8(0.23) 5(0.14)
    集体 2527 262(10.37) 7(0.28) 2(0.08)
    私有 31484 3298(10.48) 101(0.32) 54(0.17)
    港、澳、台商投资 25918 1988(7.67) 45(0.17) 28(0.11)
    外商投资 12437 1354(10.89) 53(0.43) 42(0.34)
    不详 1400 87(6.21) 2(0.14) 0(0)
    χ2 154.38 16.90 13.65
    P < 0.05 < 0.05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不同行业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检出人数(检出率/%)]
    行业 检查人数 听力损失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
    制造业 57138 6173(10.8) 183(0.32) 111(0.19)
    科研和技术服务业 7154 95(1.33) 7(0.10) 2(0.03)
    批发和零售业 3578 338(9.45) 3(0.08) 0(0)
    交运、仓储和邮政 885 104(11.75) 1(0.11) 0(0)
    公共设施管理业 527 56(10.63) 1(0.02) 0(0)
    采矿业 394 36(9.14) 1(0.25) 0(0)
    电、热、水、气产供业 335 24(7.16) 1(0.30) 1(0.30)
    建筑业 250 72(28.8) 19(7.60) 17(6.8)
    其他 415 34(8.19) 0(0) 0(0)
    不详 6643 399(6.01) 0(0) 0(0)
    χ2 25408.13 1099.29 617.33
    P < 0.05 < 0.05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KONINGS A, VAN L L, VAN C G. Genetic studies on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a review[J]. Ear Hear, 2009, 30(2):151-159. doi: 10.1097/AUD.0b013e3181987080

    [2]

    RUSHTON L. The global burden of occupational disease[J]. Curr Envir Health Rpt, 2017, 4(3):340-348. doi: 10.1007/s40572-017-015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 188-2014[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 GBZ 49-2014[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5] 刘静, 李梅莉, 杨雪莹, 等.天津市2016年职业性噪声聋监测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7, 44(23):4252-425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dyfyx201723008
    [6] 王颖华, 陈晓敏, 何冬冬.某市3455名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 35(4):353-355.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7.04.017
    [7] 郭美琼, 郭翔, 林辉.职业性噪声聋诊断实践体会与建议[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6, 34(3):209-21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wsyyjjy201603010
    [8] 李艳红, 焦洁, 余善法.噪声性听力损失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4, 32(6):469-472. doi: 10.3760/cma.j.issn.1001-9391.2014.06.027
    [9] 郭智屏, 邓燕君, 潘文娜.金属制造业噪声作业员工上岗前听力损失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 2016, 43(3), 316-31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YX201603016.htm
    [10] 邱奕冰, 邱星元, 边寰锋, 等.噪声作业工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 2018, 45(1):66-70.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zyyx201801013
    [11] 莫岳妹.噪声作业员工作业环境卫生及职业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D].苏州: 苏州大学, 201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85-1015536826.htm
  • 期刊类型引用(15)

    1. 魏金玉,张云霄,唐萍. 2017—2021年重庆市江北区噪声职业病危害特征及趋势分析. 职业与健康. 2024(07): 880-884 . 百度学术
    2. 马炜钰,谭夏优,何易楠,袁豪乾,杜伟佳,刘移民. 某汽车制造企业噪声致听力损失的职业卫生调查及风险评估.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2(01): 14-18 . 百度学术
    3. 边寰锋,廖春华,邱奕冰,钟雪梅,夏泳欣. 2019年深圳市沙井街道噪声作业工人职业禁忌证和疑似噪声聋检出情况. 预防医学论坛. 2022(02): 131-134 . 百度学术
    4. 刘小安,李建昌,徐宇萍,谢金明,黄文琪,刘永泉. 2020年江西省47915名在岗期间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职业与健康. 2022(17): 2315-2318+2323 . 百度学术
    5. 胡亚男,廖雪梅,罗琳,李文. 重庆市渝北区14839名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职业与健康. 2021(15): 2130-2132+2136 . 百度学术
    6. 刘源,张秋玲,潘祖飞,初桂敏,唐琪,胡伟江. 冶金行业职业暴露及其听力损失调查. 职业与健康. 2021(16): 2278-2280+2284 . 百度学术
    7. 杨光涛,周伟,张敏红,香映平,田东超,谢子煌,张乃兴. 制造业冲压车间噪声暴露所致听力损失调查.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21(05): 424-426 . 百度学术
    8. 于晓红,李潇莹,赵晓东,李琪. 2018年鄂尔多斯市重点职业病监测噪声作业检查结果. 职业与健康. 2020(06): 855-857 . 百度学术
    9. 刘源. 辽宁某发电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分析. 辽宁医学杂志. 2020(02): 50-52 . 百度学术
    10. 刘伟东,马一欣,郑嘉,周志梅,王治华. 东莞市14295名职业性噪声接触者听力异常情况. 职业与健康. 2020(07): 875-878 . 百度学术
    11. 吴鑫,官玉红,姜晋,罗磊. 2018年长沙市噪声作业人群职业健康监护现状分析. 职业与健康. 2020(17): 2317-2320 . 百度学术
    12. 江华洲,郝亚凡. 噪声性听力损失研究概况.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20(05): 44-47 . 百度学术
    13. 钟小欢,田东超,管有志. 深圳市石材加工企业职业危害现状调查及防控策略思考.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9(03): 258-260 . 本站查看
    14. 杨凤,官玉红,李继猛. 2017年长沙市职业健康检查现状. 职业与健康. 2019(11): 1445-1447 . 百度学术
    15. 刘宇航,汪亚松. 一起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涉嫌作假投诉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19(06): 590-59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3)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5
  • HTML全文浏览量:  118
  • PDF下载量:  40
  • 被引次数: 18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5-1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1-24
  • 刊出日期:  2018-08-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