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upational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among sewing workers of glove manufacturing
-
摘要:目的
调查某手套生产企业针车工人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状况,分析精神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为企业职业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方法以该企业全部针车工人作为观察组,选取性别构成相同、年龄相似的非针车工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各131人,分别对其进行麦克林职业紧张问卷和哥德伯格普通健康问卷调查;并对针车工人精神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平均收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职业紧张程度大、应付能力弱、精神卫生异常的发生率分别是20.61%、18.32%和32.8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职业紧张问卷的职业紧张因素、应付能力2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工作满意感维度得分(30.50±4.92)低于对照组(30.64±3.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普通健康问卷的积极性项目平均异常率为25.06%,较对照组(10.81%)高,除“感觉愉快”条目外,其他条目的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组消极性项目平均异常率为14.50%,较观察组(29.39%)低,除“因焦虑失眠”条目外,观察组其他条目的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应付能力弱(OR=3.576,95% CI:1.405~9.101)是针车工人精神卫生异常的危险因素。
结论与企业其他员工相比,该手套生产企业针车工人的职业紧张程度较高,企业应针对针车工人的应付能力弱、工作满意感差等问题,制定职业健康促进干预措施,以预防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异常的发生与发展。
-
关键词:
- 职业紧张 /
- 精神卫生 /
- 针车工人 /
- 影响因素 /
- 麦克林职业紧张问卷 /
- 哥德伯格普通健康问卷 /
- logistic回归分析
-
随着经济日益发展,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各种应激因素不断产生,导致企业员工职业紧张和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1-2]。现代企业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要求员工在知识、技能、竞争力、适应性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具备更高的应付能力,使得职业人群感受到的压力和紧张感增加[3]。职业紧张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无法集中注意力、情绪抑郁、工作满意感下降等[4]。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在工作场所促进良好精神卫生的相关原则、目标和实施策略[5]。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为“工作场所的精神卫生”[6],可见提高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知,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针车广泛用于各种手袋、制衣、纺织、皮具、箱包、鞋业、皮带、运动体育器材等的图案缝纫。针车工人的作业方式属于流水线生产,有重复性、密集型的特点,可能接触噪声、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伴有不良体位作业,与多种职业相关疾病发生有关。目前,针车作业是否可导致工人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异常鲜有报道。研究某足球竞赛手套生产企业针车工人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状况,分析精神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针车工人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水平,为企业员工职业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足球竞赛手套生产企业全部针车工人131人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性别构成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2~3岁的原则,选择该企业备料、裁断、热压、丝网印刷、品检、包装等岗位,即非针车工人131人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纳入标准:针车流水线上、下游岗位的一线生产工人。剔除标准:管理人员、机械维修人员、保洁人员、门卫等非一线生产工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平均收入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 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特征比较[人数(构成比/%)]变量 观察组(n=131) 对照组(n=131) χ2值 P值 性别 男
女1(0.76)
130(99.24)1(0.76)
130(99.24)0.00 1.000a < 40 15(11.45) 19(14.50) 年龄/岁 40~ 96(73.28) 88(67.18) 1.18 0.554 50~ 20(15.27) 24(18.32) < 1 55(41.98) 23(17.56) 工龄/年 1~ 15(11.45) 19(14.50) 18.83 0.001 3~ 6(46.56) 89(67.94) 婚姻状况 在婚 125(95.42) 118(90.08) 2.78 0.095 非在婚 6(4.58) 13(9.92) 小学及以下 51(38.93) 34(25.95) 文化程度 初中 75(57.25) 87(66.41) 5.96 0.051 高中及以上 5(3.82) 10(7.63) 每周工作时间/h < 40 24(18.32) 11(8.40) 40~60 100(76.34) 72(54.96) 39.95 0.001 60~ 7(5.34) 48(36.64) 月平均收人/元 < 2 000
2 000~120(91.60)
11(8.40)118(90.08)
13(9.92)0.18 0.668 [注]a连续性校正χ2检验结果 1.2 方法
1.2.1 职业紧张状况调查
职业紧张状况采用麦克林职业紧张问卷(Mclean’s work stress questionnaire)进行调查。职业紧张问卷包括职业紧张因素、应付能力和工作满意感3个维度,共计44个条目组成,采用1~5分五级评分制。紧张因素得分≥36分,且各子条目即工作冲突、工作压力、工作范围和与领导关系得分均≥9分时,认为职业紧张程度大,否则认为职业紧张程度正常;应付能力得分≥60分,且各子条目即反应性、兴趣、尊重别人、了解自己、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得分均≥ 12分时,认为应付能力弱,否则认为应付能力正常;工作满意感得分≥45分时,认为工作满意感差,否则认为工作满意感正常。
1.2.2 精神卫生状况调查
精神卫生状况采用哥德伯格普通健康问卷(Goldberg’s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进行调查。普通健康问卷由积极性项目和消极性项目共计12个条目组成,采用1~4分四级评分制。总得分≥27分时,则判断为精神卫生异常,否则判断为精神卫生正常。其中,积极性项目,如回答“偶尔”或“从来未有”判断为异常;消极性项目,如回答“经常”或“有时”判断为异常。
1.2.3 质量控制
对调查员进行统一、集中培训,使其掌握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各条目调查的准则等。问卷调查方式,采用一对一调查,调查过程中采用随机抽取调查问卷进行核对。调查完成后,对所有调查表进行再次审核,筛选出合格有效的问卷,不合格问卷如不能弥补缺失值则剔除。
1.2.4 统计学分析
调查问卷采用Epi Data 3.1进行双录入,数据整理采用Excel 2016进行,利用SPSS 22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性变量使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两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描述,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理论频数不符合χ2检验基本公式的采用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精神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工作环境调查
该企业系外商独资企业,主要生产足球竞赛手套、护具等运动器材,外销欧美多国。在足球竞赛手套生产过程中,针车作业是重要的工艺环节,涉及缝纫图案和缝合作业,需要的工人也是最多的。针车车间相对独立,上百台针车布置在同一个车间内,针车为单人独立操作,体位相对固定,工作流程单调而重复。调查发现,工作场所中存在针车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和缝制材料携带的粉尘。该企业非针车工人,如备料、裁断、热压、丝网印刷、品检、包装等岗位工人,工作场所相对敞开,岗位空间相对宽敞,工作任务较为宽松。
2.2 总体得分情况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经麦克林职业紧张问卷测评,观察组职业紧张程度大、应付能力弱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哥德伯格普通健康问卷测评,观察组精神卫生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表 2 观察组和对照组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异常情况比较[人数(发生率/%)] 组别 人数 职业紧张 精神卫生异常 职业紧张程度大 应付能力弱 工作满意感差 观察组 131 27(20.61) 24(18.32) 3(2.29) 43(32.82) 对照组 131 14(10.69) 13(9.92) 1(0.76) 23(17.56) χ2值 4.89 3.81 0.25 8.10 P值 < 0.05 > 0.05 > 0.05a < 0.01 [注]a连续性校正χ2检验结果 2.3 职业紧张状况
观察组职业紧张问卷的职业紧张因素、应付能力2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细分条目中,两组职业紧张因素所有子条目,应付能力子条目中的反应性、了解自己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工作满意感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表 3 观察组和对照组职业紧张问卷各条目得分情况(x±s)维度 观察组(n = 131) 对照组(n = 131) t值 P值 职业紧张因素 29.82±6.63 26.06±7.11 4.43 0.001 工作冲突 7.51±2.21 6.91±1.84 2.40 0.017 工作压力 7.28±2.12 6.64±2.15 2.43 0.016 工作范围 6.92±2.16 5.91±2.18 3.78 0.001 与领导关系 8.11±1.75 6.60±2.39 5.82 0.001 应付能力 55.89±6.36 53.72±6.21 2.79 0.006 反应性 12.42±1.49 11.82±1.59 3.17 0.002 兴趣 10.52±1.99 10.50±1.90 0.06 0.949 尊重别人 10.70±1.81 10.28±2.13 1.719 0.087 了解自己 11.07±2.54 9.73±2.20 4.58 0.001 主动性和创造性 11.18±1.49 11.40±2.26 -0.90 0.367 工作满意感 30.50±4.92 30.64±3.62 -0.26 0.797 2.4 精神卫生状况
观察组普通健康问卷的积极性项目平均异常率为25.06%,较对照组(10.81%)高,除“感觉愉快”条目外,观察组其他条目的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组消极性项目平均异常率为14.50%,较观察组(29.39%)低,除“因焦虑失眠”条目外,观察组其他条目的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表 4 观察组和对照组普通健康问卷各条目异常情况[异常人数(异常率/%)] 项目 观察组(n=131) 对照组(n=131) χ2值 P值 积极性项目 精力集中 30(22.90) 8(6.11) 14.90 0.001 发挥有益作用 43(32.82) 20(15.27) 11.06 0.001 决定能力 33(25.19) 13(9.92) 10.55 0.001 喜欢日常活动 38(29.01) 18(13.74) 9.09 0.003 不回避矛盾 33(25.19) 15(11.45) 8.26 0.004 感觉愉快 20(15.27) 11(8.40) 2.96 0.085 消极性项目 因焦虑失眠 28(21.37) 17(12.98) 3.25 0.072 过度精神紧张 45(34.35) 24(18.32) 8.68 0.003 不能克服困难 42(32.06) 18(13.74) 12.45 0.001 不愉快、沮丧 36(27.48) 22(16.79) 4.34 0.037 失去信心 45(34.35) 19(14.50) 13.98 0.001 自认无价值 35(26.72) 14(10.69) 11.07 0.001 2.5 影响因素分析
2.5.1 单因素分析
观察组中精神卫生异常者共计43人,异常率为32.82%(43/131)。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精神卫生异常率在职业紧张问卷的职业紧张因素、应付能力和工作满意感3个维度得分不同的人群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性别、年龄、工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每周工作时间和月平均收入在不同人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5。
表 5 观察组精神卫生状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人数(构成比/%)] 变量 精神卫生异常(n=43) 精神卫生正常(n=88) χ2值 P值 性别 男
女1(100)
42(32.31)0(0)
88(67.69)0.328a < 40 3(20.00) 12(80.00) 年龄/岁 40~ 32(33.33) 64(67.67) 1.60 0.450 50~ 8(40.00) 12(60.00) < 1 17(30.91) 38(69.09) 工龄/年 1~ 7(46.67) 8(53.33) 1.47 0.479 3~ 19(31.15) 42(68.85) 婚娴状况 在婚
非在婚40(32.00)
3(50.00)85(68.00)
3(50.00)0.22 0.637b 小学及以下 12(23.53) 39(76.47) 文化程度 初中 30(40.00) 45(60.00) 3.97 0.113a 高中及以上 1(20.00) 4(80.00) < 40 10(41.67) 14(58.33) 每周工作时间/h 40~60 30(30.00) 70(70.00) 1.74 0.472b 60~ 3(42.86) 4(57.14) 月平均收入/元 < 2 000
2000~41(34.17)
2(18.18)79(65.83)
9(81.82)0.56 0.456b 职业紧张程度 大
正常14(51.85)
29(27.88)13(48.15)
75(72.12)5.58 0.018 应付能力 弱
正常14(58.33)
29(27.10)10(41.67)
78(72.90)8.67 0.003 工作满意感 差 3(100) 0(0) 正常 40(31.25) 88(68.75) 0.034a [注] a 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b连续性校正χ2检验结果 2.5.2 多因素分析
剔除单因素分析中导致P值较大的变量(婚姻状况),将针车工人的性别、年龄、工龄、文化程度、每周工作时间、月平均收入、职业紧张因素、应付能力、工作满意感作为自变量,以精神卫生状况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逐步回归法,自变量引入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同时为了控制工作满意感这一因素因分组人数存在的偏倚,将分值适当调整,把工作满意感分为工作满意感得分≥40分和 < 40分两组。调整后,≥40分组有5人,精神卫生异常4人; < 40分126人,精神卫生异常39人,两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3.26,P=0.07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付能力、工作满意感2个变量进入方程模型,应付能力弱(OR=3.576,95%CI:1.405~9.101)是针车工人精神卫生异常的危险因素。见表 6。
表 6 观察组精神卫生状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变量 β值 SE值 Wald值 P值 OR值 95%CI值 应付能力 1.274 0.477 7.147 0.008 3.576 1.405~9.101 工作满意感 2.049 1.162 3.107 0.078 7.758 0.795~75.694 常量 -5.588 2.448 5.210 0.022 0.004 [注]因变量和自变量赋值:精神卫生状况,异常=1,正常=0;应付能力,1=弱,0=正常;工作满意感,≥40分=1, < 40分=0 3. 讨论
伴随“健康中国”“健康城市”理念的深入人心,“健康企业”创建逐步在部分省份推广,企业员工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7]。研究表明,紧张对健康的影响具有双面性,适度的紧张对健康是有利的,而长期的、过度的紧张则对健康是有害的[8]。有调查显示,皖西地区企业员工职业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不高,但态度较为积极,需求呈多样化[9],围绕企业员工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干预措施,其效果将会更好。
本次研究发现,与其他行业员工相比,该企业针车工人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状况处于适度水平。该手套生产企业针车工人的职业紧张因素得分[(29.82±6.63)分]、应付能力得分[(55.89±6.36)分],分别低于电子厂接噪工人的职业紧张因素得分[(32.30±8.10)分]和应付能力得分[(60.30±5.10)分],工作满意感得分[(30.50±4.92)分]低于后者得分[(48.90±7.80)分][10]。该企业针车工人相比电子厂接噪工人的职业紧张各维度得分均较低,可能原因是同为密集型、流水线作业,与电子厂高强度的噪声工作环境相比,该企业针车作业工作场所相对独立,仅存在针车运转时产生的低分贝稳态噪声。
另有研究表明,蓄电池企业员工的职业紧张因素得分[(28.62±6.20)分]、应付能力得分[(55.22±7.16)分][11]均低于该企业针车工人。该企业针车工人相比蓄电池企业员工的职业紧张各维度得分均较高,可能原因是针车作业集中在同一个车间,且体位固定、工作单调而重复,加之该企业生产的足球竞赛手套均为出口外贸产品,针车工序复杂,产品质量要求高,使其压力较大。
调查发现,该企业针车工人精神卫生异常率为32.82%,低于燃煤电厂接触噪声人群精神卫生异常率(63.10%)[12],但高于制药企业流水线工人的精神卫生异常率(27.50%)[13]。可能原因是,针车作业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较燃煤电厂产生的噪声、粉尘、化学因素等少,且工作时间仅为白班,但较制药企业的现代化机械生产工艺流程来说,针车作业的生产工艺较为落后,需要单人独立操作,耗时费力。
该足球竞赛手套生产企业针车工人(观察组)职业紧张程度大、应付能力弱、精神卫生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以上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大部分细分条目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5)。这是因为,针车工人长时间处于固定体位和流水线作业,加之工作场所存在数百台针车运转产生的噪声环境,促使职业紧张应激源累加。同时,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均为外贸订单,而针车工序是其主要的生产工序,质量要求很高,势必给针车工人造成职业紧张[14]。
多因素分析显示,应付能力弱是影响针车工人精神卫生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原因可能是,该企业为劳动密集型,质检要求严苛,企业管理制度欠合理,这些均可成为职业紧张的应激源,如果针车工人没有有效的应付方法,势必容易造成精神卫生异常。
综上,该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员工的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问题,尝试将“健康企业”创建工作纳入企业规划目标[15],充分认识工作场所职业紧张应激源对针车工人精神卫生的影响,增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合理构建管理模式,改善针车作业工作场所环境与作业流程;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开展职业卫生、心理健康咨询活动,预防和促进职业健康和精神卫生;加强对针车工人精神卫生状况的关注,针对针车工人的应付能力弱、工作满意感差等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干预措施。同时,企业管理者不可忽视员工家庭和社会环境等社会支持因素对精神卫生状况的影响[16-17]。
-
表 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特征比较[人数(构成比/%)]
变量 观察组(n=131) 对照组(n=131) χ2值 P值 性别 男
女1(0.76)
130(99.24)1(0.76)
130(99.24)0.00 1.000a < 40 15(11.45) 19(14.50) 年龄/岁 40~ 96(73.28) 88(67.18) 1.18 0.554 50~ 20(15.27) 24(18.32) < 1 55(41.98) 23(17.56) 工龄/年 1~ 15(11.45) 19(14.50) 18.83 0.001 3~ 6(46.56) 89(67.94) 婚姻状况 在婚 125(95.42) 118(90.08) 2.78 0.095 非在婚 6(4.58) 13(9.92) 小学及以下 51(38.93) 34(25.95) 文化程度 初中 75(57.25) 87(66.41) 5.96 0.051 高中及以上 5(3.82) 10(7.63) 每周工作时间/h < 40 24(18.32) 11(8.40) 40~60 100(76.34) 72(54.96) 39.95 0.001 60~ 7(5.34) 48(36.64) 月平均收人/元 < 2 000
2 000~120(91.60)
11(8.40)118(90.08)
13(9.92)0.18 0.668 [注]a连续性校正χ2检验结果 表 2 观察组和对照组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异常情况比较
[人数(发生率/%)] 组别 人数 职业紧张 精神卫生异常 职业紧张程度大 应付能力弱 工作满意感差 观察组 131 27(20.61) 24(18.32) 3(2.29) 43(32.82) 对照组 131 14(10.69) 13(9.92) 1(0.76) 23(17.56) χ2值 4.89 3.81 0.25 8.10 P值 < 0.05 > 0.05 > 0.05a < 0.01 [注]a连续性校正χ2检验结果 表 3 观察组和对照组职业紧张问卷各条目得分情况(x±s)
维度 观察组(n = 131) 对照组(n = 131) t值 P值 职业紧张因素 29.82±6.63 26.06±7.11 4.43 0.001 工作冲突 7.51±2.21 6.91±1.84 2.40 0.017 工作压力 7.28±2.12 6.64±2.15 2.43 0.016 工作范围 6.92±2.16 5.91±2.18 3.78 0.001 与领导关系 8.11±1.75 6.60±2.39 5.82 0.001 应付能力 55.89±6.36 53.72±6.21 2.79 0.006 反应性 12.42±1.49 11.82±1.59 3.17 0.002 兴趣 10.52±1.99 10.50±1.90 0.06 0.949 尊重别人 10.70±1.81 10.28±2.13 1.719 0.087 了解自己 11.07±2.54 9.73±2.20 4.58 0.001 主动性和创造性 11.18±1.49 11.40±2.26 -0.90 0.367 工作满意感 30.50±4.92 30.64±3.62 -0.26 0.797 表 4 观察组和对照组普通健康问卷各条目异常情况
[异常人数(异常率/%)] 项目 观察组(n=131) 对照组(n=131) χ2值 P值 积极性项目 精力集中 30(22.90) 8(6.11) 14.90 0.001 发挥有益作用 43(32.82) 20(15.27) 11.06 0.001 决定能力 33(25.19) 13(9.92) 10.55 0.001 喜欢日常活动 38(29.01) 18(13.74) 9.09 0.003 不回避矛盾 33(25.19) 15(11.45) 8.26 0.004 感觉愉快 20(15.27) 11(8.40) 2.96 0.085 消极性项目 因焦虑失眠 28(21.37) 17(12.98) 3.25 0.072 过度精神紧张 45(34.35) 24(18.32) 8.68 0.003 不能克服困难 42(32.06) 18(13.74) 12.45 0.001 不愉快、沮丧 36(27.48) 22(16.79) 4.34 0.037 失去信心 45(34.35) 19(14.50) 13.98 0.001 自认无价值 35(26.72) 14(10.69) 11.07 0.001 表 5 观察组精神卫生状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人数(构成比/%)] 变量 精神卫生异常(n=43) 精神卫生正常(n=88) χ2值 P值 性别 男
女1(100)
42(32.31)0(0)
88(67.69)0.328a < 40 3(20.00) 12(80.00) 年龄/岁 40~ 32(33.33) 64(67.67) 1.60 0.450 50~ 8(40.00) 12(60.00) < 1 17(30.91) 38(69.09) 工龄/年 1~ 7(46.67) 8(53.33) 1.47 0.479 3~ 19(31.15) 42(68.85) 婚娴状况 在婚
非在婚40(32.00)
3(50.00)85(68.00)
3(50.00)0.22 0.637b 小学及以下 12(23.53) 39(76.47) 文化程度 初中 30(40.00) 45(60.00) 3.97 0.113a 高中及以上 1(20.00) 4(80.00) < 40 10(41.67) 14(58.33) 每周工作时间/h 40~60 30(30.00) 70(70.00) 1.74 0.472b 60~ 3(42.86) 4(57.14) 月平均收入/元 < 2 000
2000~41(34.17)
2(18.18)79(65.83)
9(81.82)0.56 0.456b 职业紧张程度 大
正常14(51.85)
29(27.88)13(48.15)
75(72.12)5.58 0.018 应付能力 弱
正常14(58.33)
29(27.10)10(41.67)
78(72.90)8.67 0.003 工作满意感 差 3(100) 0(0) 正常 40(31.25) 88(68.75) 0.034a [注] a 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b连续性校正χ2检验结果 表 6 观察组精神卫生状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变量 β值 SE值 Wald值 P值 OR值 95%CI值 应付能力 1.274 0.477 7.147 0.008 3.576 1.405~9.101 工作满意感 2.049 1.162 3.107 0.078 7.758 0.795~75.694 常量 -5.588 2.448 5.210 0.022 0.004 [注]因变量和自变量赋值:精神卫生状况,异常=1,正常=0;应付能力,1=弱,0=正常;工作满意感,≥40分=1, < 40分=0 -
[1] 周旭, 肖元梅.职业紧张与职业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53(5):79-81. doi: 10.3969/j.issn.1000-2294.2013.05.026 [2] 江灼巧.我国精神卫生资源现状及需求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6, 38(4):442-443. doi: 10.3969/j.issn.1001-5817.2016.04.035 [3] GIORGI G, LEON-PEREZ J M, PIGNATA S, et al. Addressing risks:mental health, work-related stres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 management to enhance well-being[J]. Biomed Res Int, 2018:5130676. http://cn.bing.com/academic/profile?id=71e795ce05d5c0b1819f68aeada91b23&encoded=0&v=paper_preview&mkt=zh-cn
[4] 高晓燕, 刘继文.职业紧张与职业人群健康研究进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9(4):405-407. doi: 10.3969/j.issn.1009-5551.2016.04.005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ental health action plan 2013-2020[EB/OL]. (2013-05-31)[2018-09-11]. http://www.who.int/mental_health/publications/action_plan/en/.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Mental Health Day 2017: mental health in the workplace[EB/OL].(2017-10-10)[2018-09-11]. http://www.who.int/mental_health/world-mental-health-day/2017/en/.
[7] YANG J, SIRI J G, REMAIS J V, et al. The Tsinghua-Lancet commission on healthy cities in China:unlocking the power of cities for a healthy China[J]. The Lancet, 2018, 391(10135):2140-2184. doi: 10.1016/S0140-6736(18)30486-0
[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Mental Health ATLAS 2017[EB/OL].(2013-05-31)[2018-09-11]. http://www.who.int/mental_health/evidence/atlas/mental_health_atlas_2017/en/.
[9] 刘磊, 程婷婷, 唐昆, 等.皖西地区企业员工职业与健康知识、态度、需求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8, 31(5):393-395.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gyyxzz201805033 [10] 王建宇, 张燕, 苏艺伟, 等.某电子厂接触噪声工人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状况调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 35(3):203-20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wsyyjjy201703002 [11] 许丹, 陈青松, 郑创亮, 等.某蓄电池企业员工职业紧张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4, 29(5):347-35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WB201405006.htm [12] 李广益, 夏猛, 王敏, 等.某燃煤电厂接触噪声人群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6, 29(2):142-14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gyyxzz201602023 [13] 梁佳志, 梁志彬, 周珊宇, 等.广州市某制药企业流水线工人职业紧张和精神卫生现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17, 33(20):2763-276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yjk201720008 [14] 陈惠清, 李小亮, 黄晋, 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人职业应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 2017, 44(4):445-44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zyyx201704010 [15] 王宇.实现健康中国的必由之路[J].科学通报, 2018, 63(11):983-98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kxtb201811003 [16] SAWHNEY G, JENNINGS K S, BRITT T W, et al.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symptoms:examin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work recovery strategies in firefighters[J]. J Occup Health Psychol, 2018, 23(3):443-456. doi: 10.1037/ocp0000091
[17] MICHISHITA R, JIANG Y, ARIYOSHI D, et al. The practice of active rest by workplace units improve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workers[J]. J Occup Health, 2017, 59(2):122-130. doi: 10.1539/joh.16-0182-OA
-
期刊类型引用(11)
1. 赵文思,曾艳峰.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CT检查对肺尘病诊断意义.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3(01): 67-69 . 百度学术
2. 林继开,杨谦明,林远生. 比较多排螺旋CT与胸部DR检查技术在职业性尘肺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07): 1313-1316 . 百度学术
3. 洪鸿图,刘伟煌,陈添丁. 探讨多层螺旋CT在石材加工不同工种尘肺诊断中的应用.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10): 1806-1808 . 百度学术
4. 黄贤平,崔开旺,龚享文,刘辉. 3D成像联合仿真内镜技术在肺尘埃沉着病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术前的应用价值.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22): 3275-3278 . 百度学术
5. 李雨铮,王丹蕾,鲁效峰. 102例煤工尘肺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影像学表现. 广州医药. 2022(01): 62-64+69 . 百度学术
6. 王芳,范远媛,韩磊,吴文,郭啟航,洪镭. 南京市江北新区292例尘肺患者生存预后及不良预后高危特征分析. 江苏预防医学. 2022(06): 665-667 . 百度学术
7. 韩欢,徐绍德. 胸部多排螺旋CT扫描诊断职业性尘肺病的效果及准确率分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08): 64-65 . 百度学术
8. 曾刘桃,陈钧强,蒋兆强,徐秀芳. 尘肺病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预防医学. 2021(12): 1236-1239 . 百度学术
9. 朱发术. 98例煤工尘肺患者血常规指标特点探讨.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06): 18-19 . 百度学术
10. 丁旭恩,龚碧云. 高分辨率CT在诊断尘肺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基层医学论坛. 2020(20): 2901-2902 . 百度学术
11. 段鑫鑫,王永林. 尘肺病临床表现以及胸部CT扫描影像学的表现分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20): 60-6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7
- HTML全文浏览量: 98
- PDF下载量: 23
- 被引次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