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gation on use of dangerous chemicals among 643 school laboratories in Shanghai
-
摘要:目的
调查上海市教育系统各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和思路。
方法对“上海市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登录报送系统”中属于教育系统的643家学校实验室2017年度的危险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学校基本信息和使用危险化学品信息等,同时,从危险货物、危险废物角度,对相应种类及年使用量进行分析。
结果上海市教育系统的643家学校实验室以浦东新区及外环外居多,共使用388种危险化学品,涉及剧毒、高毒、易制毒、易制爆、重点监管等多种特殊管控化学品,其中种类最多的为易制爆危险化学品(33种),年使用量最大的为易制毒化学品(24.6 t)。按危险货物分类,学校实验室使用种类最多及使用量最大的均为第三类易燃液体,共58个品种,年使用量31.3 t。各实验室共涉及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61种、废酸17种、废碱12种、含酚废物9种、含有机卤化物废物10种、其他废物145种。
结论上海市教育系统的643家学校实验室分布范围较为分散,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涉及剧毒品、高毒物品、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等多种类别,使用量各有差异。相关安全管理部门可参照各实验室实际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
实验室是各类教研活动的必备场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各类实验室的数量和规模也在扩大;随着科研活动的不断开展、升级,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人员流动性增大。与此相应的是,各类实验室特别是涉及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比如2007年6月29日北京理工大学炸药爆炸案、2013年4月1日复旦大学投毒案、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氢气瓶爆炸案、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爆炸事件等。这一连串事故的发生,为实验室的危化品管理敲响了警钟。相关统计分析表明:2001—2013年间的100起典型实验室事故中,按照发生场所分类,高校占71%,科研院所占11%,企业占18%;按照事故危险因素分析,其中80%为危化品引发的燃烧、爆炸事故;由试剂使用和储存造成事故人员伤亡所占比例分别为83%和10%[1]。怎样既能正常进行各类化学实验,又尽可能地避免危化品所带来的危险隐患,保证学校教学的正常进行,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是当前各类院校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课题。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4号《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2016年9月5日颁布)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安全监管局制订的〈上海市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险化学品目录(第三批第一版)〉的通知》(沪府办发〔2016〕25号)的要求,上海于201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危化品使用单位登录报送工作。本研究尝试对该系统中涉及上海市教育系统的643家学校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登录报送工作”是上海市开展的一项针对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危险化学品使用情况安全监管的专项工作,其目的是按照“分级分类、属地监管”的原则,建立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申报制度。受原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委托,上海市化学品登记注册办公室于2017年12月完成了“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登录报送系统”开发工作。该系统主要以“目录内化学品报送、目录外化学品登录”形式,实现了《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内外危险化学品登录、报送功能。本研究选择“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登录报送系统”中2017年度主管单位为区教育局和市教委的所属单位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登录报送系统”数据由各企事业单位自行填报,由行业主管部门、产业园区管理机构或属地管理部门确认。
各类危险化学品判断标准为:危险化学品及剧毒品依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2];高毒物品依据《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卫法监发〔2003〕142号)[3];易制毒化学品依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2005年国务院令第445号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14〕40号、国办函〔2017120号增补)[4];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依据《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年版)》[5];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依据《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安监总管三〔2011〕95号)[6]和《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安监总管三〔2013〕12号)[7];危险货物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8];危险废物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令第39号)[9]。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上海市教育系统使用危险化学品实验室有643家,其中中、小学629家(有多个校区的分开申报),高校9家,其他学校或单位5家。各区中以浦东新区的学校实验室数量最多,有109家(占17.0%);其次为闵行区,有67家(占10.4%);普陀区最少,有6家(占0.9%)。见表 1。
表 1 各区实验室统计区县 实验室数量 构成比/% 浦东新区 109 17.0 闵行区 67 10.4 杨浦区 51 7.9 奉贤区 46 7.2 静安区 45 7.0 松江区 40 6.2 宝山区 39 6.1 徐汇区 38 5.9 崇明区 38 5.9 黄浦区 35 5.4 金山区 29 4.5 嘉定区 28 4.4 长宁区 26 4.0 虹口区 22 3.4 普陀区 6 0.9 合计 643 100 上海市区有内环、中环、外环三条环线。按地理位置,在上海市内环以内的使用单位共117家,占总数的18.2%;内环与中环之间的104家,占16.2%;中环与外环之间的98家,占15.2%;外环以外的324家,占50.4%。
2.2 危险化学品使用情况
643家实验室共使用了388种危险化学品,其中使用量最多的是乙醇(无水)、丙酮、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年使用量100 kg以上的危险化学品名单见表 2。年使用量100 kg以下的危险化学品从多到少依次为钠、三氯甲烷、乙腈、二氯甲烷、乙酸(质量分数> 80%)溶液、氨(质量分数> 10%)溶液、苯、红磷、乙酸酐、碘酸钾、甲苯、发烟硝酸、石油醚、过氧化钠、乙酸(10% < 质量分数≤ 80%)溶液、氨、硝酸铵肥料(可燃物质量分数≤ 0.4%)、镁、二硫化碳、煤油、钠石灰(氢氧化钠质量分数> 4%)、氢氧化钡等。
表 2 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量排名序号 危化品名 CAS号 年使用量/kga 1 乙醇(无水) 64-17-5 15 717.4 2 丙酮 67-64-1 12 740.2 3 盐酸 7647-01-0 7 982.4 4 硫酸 7664-93-9 3 465.0 5 氢氧化钠 1310-73-2 2 020.4 6 氯酸钾 3811-04-9 1 383.8 7 硝酸 7697-37-2 1 295.8 8 含易燃溶剂的合成树脂、油漆、辅助材料、涂料等制品(闭杯闪点≤60℃)b _c 926.8 9 过氧化氢(质量分数 > 8%)溶液 7722-84-1 727.0 10 氯化钡 10361-37-2 625.0 11 乙醛 75-07-0 559.5 12 硝酸钡 10022-31-8 536.3 13 硝酸铵(可燃物质量分数≤0.2%) 6484-52-2 502.0 14 苯酚溶液 108-95-2 500.2 15 硫黄 7704-34-9 423.3 16 硝酸钾 7757-79-1 354.5 17 乙酸乙酯 141-78-6 339.2 18 硝酸银 7761-88-8 330.6 19 氢氧化钾 1310-58-3 261.2 20 甲醇 67-56-1 241.5 21 甲醛溶液 50-00-0 209.4 22 高锰酸钾 7722-64-7 157.9 23 漂白粉 _c 140.2 24 正丁醇 71-36-3 129.0 25 铝粉 7429-90-5 126.0 26 乙醚 60-29-7 123.7 27 甲酸 64-18-6 102.7 28 四氯化碳 56-23-5 100.4 [注]a使用量以各实验室自行申报数量汇总计算;b本条目是指《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第2 828条,符合闭杯闪点≤ 60 ℃的含易燃溶剂的合成树脂、油漆、辅助材料、涂料等制品;c “-”表示该条目为混合品,无对应“CAS号” 2.3 特殊管控化学品使用分布情况
643家实验室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中涉及多种有特殊管控要求的化学品,包括剧毒品3种、高毒物品14种、易制毒化学品10种、易制爆危险化学品33种,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19种;其中涉及种类最多的为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使用量最大的为易制毒化学品。见表 3。
表 3 各实验室涉及特殊管控的危险化学品分布情况化学品类别 化学品名 种类 年使用量/kga 剧毒品 氯化汞、氧化汞、氰化钾 3 2.0 高毒物品 甲醛溶液、苯、红磷、氨、二硫化碳、苯胺、丙烯酰胺、氯化汞、氢氟酸、石棉(含:阳起石石棉、铁石棉、透闪石石棉、直闪石石棉、青石棉)、锑粉、硝基苯、汞、氟化氢(无水) 14 353.5 易制毒化学品 丙酮、盐酸、硫酸、高锰酸钾、乙醚、三氯甲烷、乙酸酐、甲苯、溴及溴水、2-丁酮 10 24 622.0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氯酸钾、硝酸、过氧化氢(质量分数> 8%)溶液、硝酸钡、硫黄、硝酸钾、硝酸银、高锰酸钾、铝粉、钠、发烟硝酸、过氧化钠、镁、硝酸钠、过氧化钙、钾、锌粉、重铬酸钾、硝酸铅、硝酸钙、硝酸镁、硝酸锶、重铬酸铵、硼氢化钠、重铬酸钠、六亚甲基四胺、硝酸锌、锂、硝酸镍、氯酸钠、高氯酸钾、过乙酸(质量分数≤ 16%,水质量分数≥ 39%,乙酸质量分数≥ 15%,过氧化氢质量分数≤ 24%,含有稳定剂)、1,2-乙二胺 33 5 539.3 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 氯酸钾、乙醛、硝酸铵、苯酚及苯酚溶液、乙酸乙酯、甲醇、乙醚、三氯甲烷、苯、甲苯、氨、二硫化碳、苯胺、苯乙烯(稳定的)、氢氟酸、硝基苯、氯酸钠、氟化氢(无水)、过乙酸(质量分数≤ 16%,水质量分数≥ 39%,乙酸质量分数≥ 15%,过氧化氢质量分数≤ 24%,含有稳定剂) 19 3 863.8 [注]a使用量以各实验室自行申报数量汇总计算 2.4 各实验室所使用危险化学品中危险货物及危险废物分布情况
643家实验室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中,涉及危险货物8类:第1类爆炸品3种,第2类气体3种,第3类易燃液体58种,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22种,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40种,第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39种,第8类腐蚀性物质50种,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危害环境物质)15种。其中种类最多及使用量最大的均为第3类易燃液体,年使用量31 269.2 kg。见表 4。
表 4 各实验室使用的危险货物分布情况危险货物类别 化学品名 种类 年使用量/kga 第1类 爆炸品 硝酸铵(可燃物质量分数 > 0.2%,包括以碳计算的任何有机物,但不包括任何其他添加剂)、二乙二醇二硝酸酯(含不挥发、不溶于水的减敏剂质量分数≥ 25%)、硝酸铵肥料[比硝酸铵(可燃物质量分数 > 0.2%,包括以碳计算的任何有机物,但不包括任何其他添加剂)更易爆炸] 3 2.3 第2类 气体 氨、二氧化碳(压缩的或液化的)、氯化氢(无水) 3 23.1 第3类 易燃液体 乙醇(无水)、丙酮、含易燃溶剂的合成树脂、油漆、辅助材料、涂料等制品(闭杯闪点≤ 60 ℃)、乙醛、乙酸乙酯、甲醇、甲醛溶液等 58 31 269.2 第4类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硫黄、铝粉、钠、红磷、镁、白磷、钾、锌粉、碳化钙、硫化钠等 22 730.4 第5类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氯酸钾、过氧化氢(质量分数 > 8%)溶液、硝酸钡、硝酸铵(可燃物质量分数≤0.2%)、硝酸钾、硝酸银、高锰酸钾、漂白粉、碘酸钾、过氧化钠等 40 4 240.6 第6类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四氯化碳、氯化钡、苯酚溶液、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氢氧化钡、硝酸汞、苯胺、苯酚、重铬酸钾等 39 1 433.2 第8类 腐蚀性物质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硝酸、氢氧化钾、甲酸、乙酸(质量分数 > 80%)溶液、氨(质量分数 > 10%)溶液、乙酸酐、发烟硝酸等 50 15 567.7 第9类 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危害环境物质 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质量分数 > 5%)、1-氨基乙醇、氯化钴、一氧化铅、硫酸镍、石棉(含:阳起石石棉、铁石棉、透闪石石棉、直闪石石棉、青石棉)、硫酸铜、硫酸铜(Ⅱ)、碱式碳酸铜(Ⅱ)、五水合硫酸铜等 5 5.2 [注]a使用量以各实验室自行申报数量汇总计算 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废弃后对应的危险废物类别包括:农药废物2种,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61种,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5种,染料、涂料废物1种,爆炸性废物3种,含铬废物4种,含锌废物3种,含硒废物1种,含镉废物3种,含锑废物2种,含汞废物7种,含铅废物6种,无机氟化物废物1种,无机氰化物废物1种,废酸17种,废碱12种,石棉废物1种,含酚废物9种,含有机卤化物废物10种,含镍废物3种,含钡废物5种,其他废物145种。产生最多的废物是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见表 5。
表 5 各实验室的危险废物分布情况危险化学品废弃后对应的危险废物 化学品名 种类 年产生量/kga 农药废物 1-萘乙酸、氯酸镁 2 0.007 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 乙醇(无水)、四氯化碳、丙酮、含易燃溶剂的合成树脂、油漆、辅助材料、涂料等制品(闭杯闪点≤60℃)、乙醛、苯酚溶液、乙酸乙酯、甲醇、甲醛溶液、正丁醇等 61 32 108.9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 石油醚、煤油、汽油、乙醇汽油、石油原油 5 50.5 染料、涂料废物 核固红 1 0.002 爆炸性废物 硝酸铵(可燃物质量分数 > 0.2%,包括以碳计算的任何有机物,但不包括任何其他添加剂)、二乙二醇二硝酸酯(含不挥发、不溶于水的减敏剂质量分数≥25%)、2, 4-二硝基苯肼 3 2.3 含铬废物 重铬酸钾、铬酸钾、重铬酸铵、重铬酸钠 4 5.3 含锌废物 锌粉、氯化锌、锌尘 3 7.1 含硒废物 硒酸铜 1 0.005 含镉废物 氯化镉、硫酸镉、硝酸镉 3 1.1 含锑废物 锑粉、酒石酸锑钾 2 0.1 含汞废物 硝酸汞、氯化汞、硫氰酸汞铵、碘化钾汞、汞、氧化汞、硝酸亚汞 7 15.3 含铅废物 硝酸铅、乙酸铅、二氧化铅、硫酸铅(含游离酸质量分数 > 3%)、硅酸铅、铅 6 4.2 无机氟化物废物 氟化钾 1 0.1 无机氰化物废物 硫氰酸钠 1 0.1 废酸 盐酸、硫酸、硝酸、盐酸、甲酸、硫酸、发烟硝酸、硼酸、发烟硫酸、正磷酸等 17 13 045.6 废碱 氢氧化钠、过氧化氢(质量分数 > 8%)溶液、氢氧化钾、氨(质量分数 > 10%)溶液、氨、氢氧化钠(质量分数≥30%)溶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质量分数≥30%)溶液、氢氧化钾等 12 3 096.3 石棉废物 石棉(含:阳起石石棉、铁石棉、透闪石石棉、直闪石石棉、青石棉) 1 0.2 含酚废物 2-氨基苯酚、甲酚红、苯酚钠、2-羟基苯甲酸、4-氨基苯酚、1,3-苯二酚、4-硝基苯酚、酚酞、4-(4-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 9 0.5 含有机卤化物废物 三氟乙酸、2-溴丁烷、2-溴-2-甲基丙烷、1,1-二氯乙烷、1-碘丁烷、1-氯丁烷、1-溴丁烷、二氯乙酸、溴苯、癸二酰氯 10 0.4 含镍废物 硫酸镍、氯化镍、硝酸镍 3 0.4 含钡废物 氯化钡、硝酸钡、氢氧化钡、氯化钡、硝酸钡 5 1 174.3 其他废物 氯酸钾、硝酸铵(可燃物质量分数矣0.2%)、硫黄、硝酸钾、硝酸银、高锰酸钾、漂白粉、铝粉、钠、红磷等 145 3 786.2 [注]a使用量以各实验室自行申报数量汇总计算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643家学校实验室使用的388种危险化学品中,虽然使用量最多的前十位均是常见化学品,但其中也不乏剧毒品、高毒物品、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基本包括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中重点关注物质,其中种类最多的为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使用量最大的为易制毒化学品,这为今后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方向。院校安全管理部门可根据所管辖实验室内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特点,统一规范采购渠道,建立详细的登记制度,依据使用手册或相应的危险化学品使用条例,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我国危险化学品管理主要是“目录式”管理,从《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开始,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混淆在一起。2015年,新版《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并和国际接轨,引入“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ing of chemicals,GHS)。从管理角度来讲,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差异甚大,但至今仍有将两者混为一谈者[10-11],故有必要加强普及性教育培训。本次调查发现:从危险货物角度,643家实验室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中,涉及危险货物8类230个品种,分别为第1类爆炸品,第2类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8类腐蚀性物质,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其中种类最多及使用量最大的均为第3类易燃液体,这也是将来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所在。
各实验室共涉及农药废物、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等多种废物。对于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处理,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研究开发和教学活动中,化学和生物实验室所产生的废物(不包括HW03),皆视为HW49其他废物(非特定行业900-047-49)管理,但在实际废物处置工作中,还是要注意各危险废物本身的危险特性,要避免各类禁忌物混存。化学品在进行实验后都会产出一些废液、废气或固体废物,统称为“三废”。如何处理“三废”一直是学校实验室面临的严肃问题。随着对生存环境关注度的提高,国家对“三废”的不科学排放行为到了零容忍程度[12]。
在统计的上海市教育系统643家学校实验室中,高校类实验室申报率很低。高等院校实验室与中学实验室相比,其面临问题更为复杂,通常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3-16]:(1)学科专业种类多,实验室层次多、种类多,位置分散,相对独立又有交叉,管理难度大。(2)功能齐全,设备精良,有大批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研究资料。(3)隐患类型多,尤其是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生物等实验室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拥有易燃、易爆、有毒甚至是剧毒、放射性物质等特殊环境。(4)实验类别及项目多,实验条件、装置、设备复杂。(5)产生的三废物质,过期或失效试剂、药品处理不规范,构成环境污染。(6)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7)通常以课题组为基本科研单位,实行课题组长(教授)负责制,教授们忙于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实验室管理工作常无法落实到位。这些特点使得高校实验室,特别是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管理难度很大。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学校(主要为高校)实验室事故可分为人为责任事故、设备设施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10],主要表现为火灾、爆炸、毒害、机电伤害、设备损坏等。事故统计研究[17]表明,涉及化学的实验室事故占大多数,而火灾和爆炸又是主要的事故类型。通常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以人为责任事故、火灾、爆炸、毒害等为主要表现形式。所以,如何采取措施,加强监管,提高相关高等院校危险化学品使用情况登录报送,为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是将来的工作重点。
-
表 1 各区实验室统计
区县 实验室数量 构成比/% 浦东新区 109 17.0 闵行区 67 10.4 杨浦区 51 7.9 奉贤区 46 7.2 静安区 45 7.0 松江区 40 6.2 宝山区 39 6.1 徐汇区 38 5.9 崇明区 38 5.9 黄浦区 35 5.4 金山区 29 4.5 嘉定区 28 4.4 长宁区 26 4.0 虹口区 22 3.4 普陀区 6 0.9 合计 643 100 表 2 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量排名
序号 危化品名 CAS号 年使用量/kga 1 乙醇(无水) 64-17-5 15 717.4 2 丙酮 67-64-1 12 740.2 3 盐酸 7647-01-0 7 982.4 4 硫酸 7664-93-9 3 465.0 5 氢氧化钠 1310-73-2 2 020.4 6 氯酸钾 3811-04-9 1 383.8 7 硝酸 7697-37-2 1 295.8 8 含易燃溶剂的合成树脂、油漆、辅助材料、涂料等制品(闭杯闪点≤60℃)b _c 926.8 9 过氧化氢(质量分数 > 8%)溶液 7722-84-1 727.0 10 氯化钡 10361-37-2 625.0 11 乙醛 75-07-0 559.5 12 硝酸钡 10022-31-8 536.3 13 硝酸铵(可燃物质量分数≤0.2%) 6484-52-2 502.0 14 苯酚溶液 108-95-2 500.2 15 硫黄 7704-34-9 423.3 16 硝酸钾 7757-79-1 354.5 17 乙酸乙酯 141-78-6 339.2 18 硝酸银 7761-88-8 330.6 19 氢氧化钾 1310-58-3 261.2 20 甲醇 67-56-1 241.5 21 甲醛溶液 50-00-0 209.4 22 高锰酸钾 7722-64-7 157.9 23 漂白粉 _c 140.2 24 正丁醇 71-36-3 129.0 25 铝粉 7429-90-5 126.0 26 乙醚 60-29-7 123.7 27 甲酸 64-18-6 102.7 28 四氯化碳 56-23-5 100.4 [注]a使用量以各实验室自行申报数量汇总计算;b本条目是指《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第2 828条,符合闭杯闪点≤ 60 ℃的含易燃溶剂的合成树脂、油漆、辅助材料、涂料等制品;c “-”表示该条目为混合品,无对应“CAS号” 表 3 各实验室涉及特殊管控的危险化学品分布情况
化学品类别 化学品名 种类 年使用量/kga 剧毒品 氯化汞、氧化汞、氰化钾 3 2.0 高毒物品 甲醛溶液、苯、红磷、氨、二硫化碳、苯胺、丙烯酰胺、氯化汞、氢氟酸、石棉(含:阳起石石棉、铁石棉、透闪石石棉、直闪石石棉、青石棉)、锑粉、硝基苯、汞、氟化氢(无水) 14 353.5 易制毒化学品 丙酮、盐酸、硫酸、高锰酸钾、乙醚、三氯甲烷、乙酸酐、甲苯、溴及溴水、2-丁酮 10 24 622.0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氯酸钾、硝酸、过氧化氢(质量分数> 8%)溶液、硝酸钡、硫黄、硝酸钾、硝酸银、高锰酸钾、铝粉、钠、发烟硝酸、过氧化钠、镁、硝酸钠、过氧化钙、钾、锌粉、重铬酸钾、硝酸铅、硝酸钙、硝酸镁、硝酸锶、重铬酸铵、硼氢化钠、重铬酸钠、六亚甲基四胺、硝酸锌、锂、硝酸镍、氯酸钠、高氯酸钾、过乙酸(质量分数≤ 16%,水质量分数≥ 39%,乙酸质量分数≥ 15%,过氧化氢质量分数≤ 24%,含有稳定剂)、1,2-乙二胺 33 5 539.3 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 氯酸钾、乙醛、硝酸铵、苯酚及苯酚溶液、乙酸乙酯、甲醇、乙醚、三氯甲烷、苯、甲苯、氨、二硫化碳、苯胺、苯乙烯(稳定的)、氢氟酸、硝基苯、氯酸钠、氟化氢(无水)、过乙酸(质量分数≤ 16%,水质量分数≥ 39%,乙酸质量分数≥ 15%,过氧化氢质量分数≤ 24%,含有稳定剂) 19 3 863.8 [注]a使用量以各实验室自行申报数量汇总计算 表 4 各实验室使用的危险货物分布情况
危险货物类别 化学品名 种类 年使用量/kga 第1类 爆炸品 硝酸铵(可燃物质量分数 > 0.2%,包括以碳计算的任何有机物,但不包括任何其他添加剂)、二乙二醇二硝酸酯(含不挥发、不溶于水的减敏剂质量分数≥ 25%)、硝酸铵肥料[比硝酸铵(可燃物质量分数 > 0.2%,包括以碳计算的任何有机物,但不包括任何其他添加剂)更易爆炸] 3 2.3 第2类 气体 氨、二氧化碳(压缩的或液化的)、氯化氢(无水) 3 23.1 第3类 易燃液体 乙醇(无水)、丙酮、含易燃溶剂的合成树脂、油漆、辅助材料、涂料等制品(闭杯闪点≤ 60 ℃)、乙醛、乙酸乙酯、甲醇、甲醛溶液等 58 31 269.2 第4类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硫黄、铝粉、钠、红磷、镁、白磷、钾、锌粉、碳化钙、硫化钠等 22 730.4 第5类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氯酸钾、过氧化氢(质量分数 > 8%)溶液、硝酸钡、硝酸铵(可燃物质量分数≤0.2%)、硝酸钾、硝酸银、高锰酸钾、漂白粉、碘酸钾、过氧化钠等 40 4 240.6 第6类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四氯化碳、氯化钡、苯酚溶液、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氢氧化钡、硝酸汞、苯胺、苯酚、重铬酸钾等 39 1 433.2 第8类 腐蚀性物质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硝酸、氢氧化钾、甲酸、乙酸(质量分数 > 80%)溶液、氨(质量分数 > 10%)溶液、乙酸酐、发烟硝酸等 50 15 567.7 第9类 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危害环境物质 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质量分数 > 5%)、1-氨基乙醇、氯化钴、一氧化铅、硫酸镍、石棉(含:阳起石石棉、铁石棉、透闪石石棉、直闪石石棉、青石棉)、硫酸铜、硫酸铜(Ⅱ)、碱式碳酸铜(Ⅱ)、五水合硫酸铜等 5 5.2 [注]a使用量以各实验室自行申报数量汇总计算 表 5 各实验室的危险废物分布情况
危险化学品废弃后对应的危险废物 化学品名 种类 年产生量/kga 农药废物 1-萘乙酸、氯酸镁 2 0.007 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 乙醇(无水)、四氯化碳、丙酮、含易燃溶剂的合成树脂、油漆、辅助材料、涂料等制品(闭杯闪点≤60℃)、乙醛、苯酚溶液、乙酸乙酯、甲醇、甲醛溶液、正丁醇等 61 32 108.9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 石油醚、煤油、汽油、乙醇汽油、石油原油 5 50.5 染料、涂料废物 核固红 1 0.002 爆炸性废物 硝酸铵(可燃物质量分数 > 0.2%,包括以碳计算的任何有机物,但不包括任何其他添加剂)、二乙二醇二硝酸酯(含不挥发、不溶于水的减敏剂质量分数≥25%)、2, 4-二硝基苯肼 3 2.3 含铬废物 重铬酸钾、铬酸钾、重铬酸铵、重铬酸钠 4 5.3 含锌废物 锌粉、氯化锌、锌尘 3 7.1 含硒废物 硒酸铜 1 0.005 含镉废物 氯化镉、硫酸镉、硝酸镉 3 1.1 含锑废物 锑粉、酒石酸锑钾 2 0.1 含汞废物 硝酸汞、氯化汞、硫氰酸汞铵、碘化钾汞、汞、氧化汞、硝酸亚汞 7 15.3 含铅废物 硝酸铅、乙酸铅、二氧化铅、硫酸铅(含游离酸质量分数 > 3%)、硅酸铅、铅 6 4.2 无机氟化物废物 氟化钾 1 0.1 无机氰化物废物 硫氰酸钠 1 0.1 废酸 盐酸、硫酸、硝酸、盐酸、甲酸、硫酸、发烟硝酸、硼酸、发烟硫酸、正磷酸等 17 13 045.6 废碱 氢氧化钠、过氧化氢(质量分数 > 8%)溶液、氢氧化钾、氨(质量分数 > 10%)溶液、氨、氢氧化钠(质量分数≥30%)溶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质量分数≥30%)溶液、氢氧化钾等 12 3 096.3 石棉废物 石棉(含:阳起石石棉、铁石棉、透闪石石棉、直闪石石棉、青石棉) 1 0.2 含酚废物 2-氨基苯酚、甲酚红、苯酚钠、2-羟基苯甲酸、4-氨基苯酚、1,3-苯二酚、4-硝基苯酚、酚酞、4-(4-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 9 0.5 含有机卤化物废物 三氟乙酸、2-溴丁烷、2-溴-2-甲基丙烷、1,1-二氯乙烷、1-碘丁烷、1-氯丁烷、1-溴丁烷、二氯乙酸、溴苯、癸二酰氯 10 0.4 含镍废物 硫酸镍、氯化镍、硝酸镍 3 0.4 含钡废物 氯化钡、硝酸钡、氢氧化钡、氯化钡、硝酸钡 5 1 174.3 其他废物 氯酸钾、硝酸铵(可燃物质量分数矣0.2%)、硫黄、硝酸钾、硝酸银、高锰酸钾、漂白粉、铝粉、钠、红磷等 145 3 786.2 [注]a使用量以各实验室自行申报数量汇总计算 -
[1] 李志红. 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4):210-213, 216.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syjsygl201404060 [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A]. 2015-02-07. [3]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 卫法监发[2003]142号[A]. 2003-06-11. [4] 国务院.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45号[A]. 2005-08-26. [5] 公安部.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年版)[A]. 2017-05-11. [6]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11]95号[A]. 2011-06-21. [7]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13]12号[A]. 2013-02-05. [8] 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危险货物品名表: GB 12268-2012[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9] 环境保护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环境保护部令第39号[A]. 2016-06-14. [10] 王羽.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分析[J].教育现代化, 2018, 5(29):247-24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jyxdh201829116 [11] 姬彩云.高校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储存与管理初探[J].云南化工, 2018, 45(3):255-256. doi: 10.3969/j.issn.1004-275X.2018.03.203 [12] 应窕.浅谈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建设和管理[J].山东化工, 2015, 44(2):111-113. doi: 10.3969/j.issn.1008-021X.2015.02.041 [13] 赵文武, 李桂桃.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 13(3):27-29. doi: 10.3969/j.issn.1003-3033.2003.03.008 [14] 马庆林.高校实验室环境安全现状及其治理策略[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0(3):64-65, 8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QK201002398361 [15] 王亚军, 崔进起.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现状分析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7(1):69-7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XSG201701027.htm [16] 武晓峰, 闻星火.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8):81-84. doi: 10.3969/j.issn.1006-7167.2012.08.023 [17] 董继业, 马参国, 傅贵, 等.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行为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 33(10):258-26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yjsygl201610068 -
期刊类型引用(4)
1. 黄欢,邢少璟. 高校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机制建设. 科技管理研究. 2025(03): 101-110 . 百度学术
2. 胡训军,袁晓凤,余辛.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基于上海市1714家实验室使用情况.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5(01): 109-114 . 百度学术
3. 应窕,胡其健,王勇. 数字赋能助力安全——浅析研究型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数智化管控. 山东化工. 2024(12): 222-224 . 百度学术
4. 宋金链,刘岩,郭培,李润喜,杜文玲. 危险化学品危险源细化分级安全管理研究. 化学试剂. 2021(02): 180-18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66
- HTML全文浏览量: 139
- PDF下载量: 31
- 被引次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