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护理管理对急救时间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

张琴, 刘敏, 周亮红

张琴, 刘敏, 周亮红. 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护理管理对急救时间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9, 37(4): 374-376.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9.04.020
引用本文: 张琴, 刘敏, 周亮红. 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护理管理对急救时间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9, 37(4): 374-376.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9.04.020

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护理管理对急救时间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琴(1989-), 女, 大学本科, 护师

  • 中图分类号: R459.7

Effect of closed nursing management in emergency room on first aid efficiency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of medical staff

  • 摘要:
    目的 

    观察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护理管理对急救效率的影响,为构建高效、优质的急诊抢救护理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某院急诊抢救室封闭式管理前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8年6月封闭式管理实施后9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封闭式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对患者接诊至确诊用时、抢救用时及转入专科病房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窒息率、抢救成功率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诊至确诊用时、抢救用时、检查用时、接诊至转入专科病房(或手术室)总用时分别为(19.3±2.8)min、(49.6±10.6)min、(7.3±1.1)min、(3.58±0.51)h,短于对照组的(28.1±4.2)min、(78.3±18.4)min、(12.8±2.7)min、(6.52±1.26)h,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窒息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抢救室封闭式管理实施前的一年内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29次,实施后一年内发生7次。

    结论 

    急诊抢救室采取封闭式管理,不仅可减少抢救时间,还可提高抢救效果,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可能性。

  • 表  1   封闭式管理实施前后抢救效率相关指标比较

    x±s
    组别接诊至确诊用时/min 抢救用时/min 检查用时/min 接诊至转入专科病房(或手术室)总用时/h
    对照组(n = 92) 28.1 ± 4.2 78.3 ± 18.4 12.8 ± 2.7 6.52 ± 1.26
    观察组(n = 92) 19.3 ± 2.8 49.6 ± 10.6 7.3 ± 1.1 3.58 ± 0.51
    t 16.804 12.972 18.287 20.750
    P 0.000 0.000 0.0000.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两组患者窒息、存活情况比较

    [例数(发生率/%)]
    组别例数 窒息 存活
    对照组 92 11(11.96) 89(96.74)
    观察组 92 2(2.17) 91(98.91)
    χ2 6.704 1.022
    P 0.0100.312
    下载: 导出CSV
  • [1] 姚琳, 柳清霞, 王薇.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抢救室患者收治情况分析与启示[J].护理学报, 2018, 25(18):22-2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nfhlxb201818007
    [2] 杨珍, 张宝珍, 上官美琴, 等.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 2018, 32(11):1770-1773. doi: 10.12102/j.issn.1009-6493.2018.11.029
    [3] 上海市卫计委医政医管处, 上海市急诊、ICU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医疗机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2):133-136.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8.02.005
    [4] 武海英, 刘悦, 马娜, 等.品管圈活动在门诊就诊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z1):216. doi: 10.3760/j.issn.1672-7088.2015.z1.181
    [5] 周希喆, 王韬, 罗莉, 等.上海市某医院急诊患者在抢救室滞留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35(5):758-76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shdeykdxxb201505026
    [6] 谢彩娟, 顾铭娟, 俞栋. 18家社区医院急诊抢救单元的建设现状与改进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 2018, 18(6):849-853.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6.028
    [7] 袁友, 杨玉茹, 周青, 等.综合医院急抢危重患者流量变化原因分析及对策[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8, 41(1):72-75. doi: 10.3969/j.issn.1000-2715.2018.01.014
    [8] 孙立琴, 杨萍, 圣文娟, 等.个体化的疼痛评估与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护理实践[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 12(5):472-473. doi: 10.3969/j.issn.1673-6966.2017.05.021
    [9] 郑若菲, 金爽, 郑春娥, 等.标准化二次分诊模式在普通急诊患者候诊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16, 16(8):1098-110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hlgl201608022
    [10] 邓颖, 张献文, 晁华琳.品管圈缩短抢救室护理记录书写时间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23):2812-2814, 2815.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5.23.029
    [11] 李清华, 段颖杰, 刘文, 等.儿科急诊抢救室患儿无缝对接转运安全管理[J].北京医学, 2018, 40(7):704-70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bjyx201807028
    [12] 邵红玉, 孙蒋会, 王秋湘.急诊过度拥挤的缓解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23):1815-1819.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syhlzz201723016
    [13] 周翠云, 周春莲, 陈惠清. 2010-2014年某医院急诊科职业暴露状况与持续改进[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 14(8):685-687. doi: 10.3969/j.issn.1671-4695.2015.08.028
    [14] 颜莉, 徐晓娟, 陈华, 等.急诊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20):79-80.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1.20.040
    [15] 高健, 周文华, 华小雪, 等.封闭式管理模式在急诊抢救室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3):344-345. doi: 10.3760/j.issn.1674-2907.2014.03.039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2
  • HTML全文浏览量:  46
  • PDF下载量:  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12-25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1-24
  • 刊出日期:  2019-08-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