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在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的应用

陈喆, 徐洪青

陈喆, 徐洪青. 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在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的应用[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0, 38(1): 35-40.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0.01.008
引用本文: 陈喆, 徐洪青. 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在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的应用[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0, 38(1): 35-40.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0.01.008

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在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的应用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喆(1984-), 男, 大学本科, 工程师

  • 中图分类号: R135

Application of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i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safety risk of chemical hazards

  • 摘要:
    目的 

    选取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职业健康重点岗位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的应用。

    方法 

    分别选用接触比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开展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并结合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将风险等级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

    结果 

    通过接触比值法分析得到的涂装底漆巡检、涂装面漆巡检、塑料件表面补漆岗位安全风险等级为B级(较大风险);涂装清漆巡检、烘房手工补漆岗位为C级(一般风险),料架手工氩弧焊、调漆巡检、废水处理岗位为D(级低风险)。通过综合指数法分析得到的废水处理岗位安全风险等级为B级(较大风险);料架手工氩弧焊、塑料件表面补漆、烘房手工补漆岗位为C级(一般风险),其余岗位为D级(低风险)。

    结论 

    进行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时,可优先选用综合指数法。但综合指数法在赋值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对开展具体评估工作的人员有一定专业性要求。

    + English
  • 《上海市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1](以下简称《实施指南》)已于2019年6月1日期正式实施,该《实施指南》中要求对于辨识出的危险有害因素,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但在《实施指南》中列举的常用评估方法中缺少对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同时,目前多数企业在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时很少考虑职业健康风险。2018年4月15日,《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GBZ/T 298-2017)[2]正式实施,为各类企业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方法依据[3-7],并有助于企业将职业健康风险纳入安全风险评估中进行一体化管理。本文选择1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拟在企业2016年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基础上,分别采用接触比值法和综合指数法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并比较评估结果,探索不同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的应用。

    选取1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职业健康风险岗位作为研究对象,该企业年产25万套汽车保险杠,有员工约100人,生产实行两班制运作,每班12 h,全年工作约250 d。

    职业卫生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来自企业2016年开展的职业健康现状评价。职业卫生调查内容包括生产工艺、原辅料情况、总平面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体防护、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遵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8]开展,实验室检测遵照《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列标准开展,职业接触限值(OEL)遵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9]判断。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遵照《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GBZ/T 298-2017)[2]开展,优先选用半定量风险评估,由于可通过现状评价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比值(E/OEL),故在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中,选用接触比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1)危害特征分级(hazard rating,HR)

    根据化学有害因素的毒性、急性毒性实验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和半数致死浓度(LC50)进行危害分级。化学有害因素的毒性依据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师协会(ACGIH)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致癌分类资料,可通过ACGIH和IARC网站查询,化学物的LC50和LD50数值可通过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网站的IRIS数据库查询。危害分级分为1 ~ 5级,等级划分依据GBZ/T 298-2017附录F中的表F.1和表F.2,当两种方法得到的化学有害物质危险特征分级不同时,以分级最高的结果作为HR。

    (2)接触等级(exposure rating,ER)

    接触比值法: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检测得到的接触浓度(E)与职业接触限值(OEL)进行比较,以E/OEL的最大值确定接触等级,即E/OEL < 0.1时,接触等级(ER)= 1;0.1 ≤E/OEL < 0.5时,ER = 2;0.5 ≤E/OEL < 1.0时,ER = 3;1.0 ≤E/OEL < 2.0时,ER = 4;E/OEL≥ 2.0时,ER = 5。

    综合指数法:综合考虑职业防护及管理措施情况,计算E/OEL,根据接触指数(EI)进行分级。接触等级ER按照公式ER = [EI1 × EI2 × EI3 × … × EIn]1/n计算。式中,ER为接触等级;EI为接触指数(EI),根据接触剂量的增加分为5级,1级为极低接触水平,2级为低接触水平,3级为中等接触水平,4级为高接触水平,5级为极高接触水平;n为接触因素的个数,接触因素包括蒸气压力或空气动力学直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化学品使用量、接触时间等。接触指数分级标准依据GBZ/T 298-2017附录F中的表F.5。

    (3)风险指数(R

    风险指数(R)按照公式$R=\sqrt{\text{HR}\times \text{ER}}$计算,当计算出的风险指数(R)为非整数时,予以四舍五入取整。风险指数(R)与风险等级的对应关系:R = 1,可忽略风险;R = 2,低风险;R = 3,中等风险;R = 4,高风险;R = 5,极高风险。

    (4)风险等级

    根据《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GBZ/T 298-2017),职业健康风险分为可忽略风险、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5个等级。而《实施指南》[1]规定将安全风险等级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对应红、橙、黄、蓝四个颜色。为了使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更好地应用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将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与安全风险分级进行对应,见表 1

    表  1  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与安全风险分级等级对应情况
    职业健康风险指数(R) 职业健康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分级
    1 可忽略风险 低风险(D)
    2 低风险 低风险(D)
    3 中等风险 一般风险(C)
    4 高风险 较大风险(B)
    5 极高风险 重大风险(A)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该企业主要生产各种车型的汽车保险杠,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上料、注塑、涂装预处理、涂装、装配等步骤。经过对生产工艺、原辅材料等的调查、分析,存在化学性有害因素的工序主要为:

    涂装:喷漆过程在全封闭喷漆室内,喷漆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底漆、清漆、面漆喷房均设观察室,涂装控制人员需要定期到观察工位检查机器人工作情况。底漆日使用量为120 kg,清漆日使用量为150 kg,面漆日使用量为80 kg,调漆日使用量为180 kg,底漆、面漆、清漆、调漆岗位均设置了局部吸排风装置但未定期进行有效性评估,岗位附近均设有应急冲淋洗眼设备,配备了急救药箱,但日常维护记录不全。按GBZ/T 298-2017要求检查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底漆、面漆、清漆、调漆岗位得分均为6分、3分、8分。其中底漆、面漆、清漆为巡检岗位,日接触时间0.5 h,调漆岗位日接触时间4 h。

    瑕疵件处理:涂装下件区检查出的瑕疵件,其中不需要烘干的送至塑料件表面补漆区进行手工补漆,需要烘干的送至烘房手工补漆区,进行补漆烘干。塑料件表面补漆日使用量为25 kg,烘房手工补漆日使用量为25 kg。两个岗位均设置了局部吸排风装置,但未定期进行有效性评估,岗位附近无应急冲淋洗眼设备。按GBZ/T 298-2017要求检查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塑料件表面补漆岗位得分为4分、2分、7分,烘房手工补漆岗位得分为5分、2分、7分。两个岗位日接触时间均为2 h。

    料架维修:涂装线的保险杠挂具长期使用后会损坏,需定期进行修补。待修补的挂具料架送至料架维修区进行维修。对于破损的部分,人工进行切割后,直接采用氩弧焊焊接破损部位。该岗位原料日使用量为0.5 kg,岗位未设置工程防护设置,附近有急救药箱但日常维护记录不全。按GBZ/T 298-2017要求检查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得分为5分、2分、9分。该岗位的日接触时间为6 h。

    废水处理:利用厂区内的废水处理站进行生产废水处理,生产废水主要为涂装前处理废水。由于该废水呈弱酸性,该系统需要添加氢氧化钠中和酸度及沉渣清除后,送污水处理厂处理。该岗位原料日使用量为12 kg,岗位未设置工程防护设置,虽配备了有限空间作业必需的应急救援设置但日常维护记录不全。按GBZ/T 298-2017要求检查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得分为4分、2分、5分。该岗位为巡检岗位,日接触时间为0.5 h。

    员工在作业过程中主要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为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丁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氢氧化钠、硫化氢、氨等。根据化学有害因素的毒性、急性毒性实验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和半数致死浓度(LC50)进行危害分级,结果见表 2

    表  2  化学有害因素危害特征分级
    化学有害因素 毒性分级 急性毒性试验分级 HR
    4 4 4
    甲苯 2 3 3
    二甲苯 2 2 2
    乙苯 3 2 3
    苯乙烯 3 3 3
    乙酸丁酯 2 2 2
    氢氧化钠 4 4 4
    硫化氢 4 4 4
    5 3 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涂装底漆巡检、涂装清漆巡检、涂装面漆巡检3个作业岗位接触的二甲苯、乙苯、乙酸丁酯,涂装底漆巡检作业岗位接触的苯乙烯,塑料件表面补漆作业岗位及烘房手工补漆作业岗位接触的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GBZ 2.1-2007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其他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值均低于GBZ 2.1-2007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以各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浓度(E)、《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查询得到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OEL),计算E/OEL,其中E值取各检测值中的较大值。接触比值法以E/OEL的最大值确定接触等级。综合指数法对各个岗位化学有害因素的蒸气压力或空气动力学直径、E/OEL、危害控制措施、使用量、接触时间等9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分别确定各因素的接触指数(EI),并按照公式ER = [EI1 × EI2 × EI3 × … × EI9]1/9计算,确定接触等级。具体结果见表 3

    表  3  化学有害因素接触等级(ER)
    岗位 化学有害因素 检测值 E/OEL 接触指数(EI) 接触等级(ER)
    E/OEL 蒸气压力 工程防护 应急救援设施 防护用品 应急救援 职业卫生管理 使用量 日接触时间 接触比值法 综合指数法
    料架氩弧焊 0.004 0.00008 1 5 5 2 2 3 2 2 4 1 2.56
    涂装底漆巡检 甲苯 28.7 0.57 3 1 4 2 1 2 2 4 1 3 1.94
    二甲苯 992.7 19.85 5 1 4 2 1 2 2 4 1 5 2.05
    乙苯 184.1 1.84 4 1 4 2 1 2 2 4 1 4 2
    苯乙烯 145 2.9 5 1 4 2 1 2 2 4 1 5 2.05
    乙酸丁酯 2 354 11.77 5 1 4 2 1 2 2 4 1 5 2.05
    涂装清漆巡检 二甲苯 1 042.1 20.84 5 1 4 2 1 2 2 4 1 5 2.05
    乙苯 169.4 1.69 4 1 4 2 1 2 2 4 1 4 2
    乙酸丁酯 2 471.3 12.36 5 1 4 2 1 2 2 4 1 5 2.05
    涂装面漆巡检 甲苯 31.1 0.62 3 1 4 2 1 2 2 4 1 3 1.94
    二甲苯 1 103.3 22.07 5 1 4 2 1 2 2 4 1 5 2.05
    乙苯 204 2.04 5 1 4 2 1 2 2 4 1 5 2.05
    乙酸丁酯 2 581.4 12.90 5 1 4 2 1 2 2 4 1 5 2.05
    调漆巡检 甲苯 1.2 0.02 1 1 4 2 1 2 2 4 4 1 2
    二甲苯 15.7 0.31 2 1 4 2 1 2 2 4 4 2 2.16
    乙苯 3.8 0.04 1 1 4 2 1 2 2 4 4 1 2
    乙酸丁酯 18.9 0.09 1 1 4 2 1 2 2 4 4 1 2
    苯乙燔 1.7 0.03 1 1 4 2 1 2 2 4 4 1 2
    塑料件表面补漆 甲苯 130.6 2.61 5 1 4 4 3 3 2 4 3 5 2.96
    二甲苯 40 0.8 3 1 4 4 3 3 2 4 3 3 2.79
    乙苯 10.6 0.11 2 1 4 4 3 3 2 4 3 2 2.67
    乙酸丁酯 0.27 0.001 1 1 4 4 3 3 2 4 3 1 2.47
    烘房手工补漆 甲苯 68.8 1.38 4 1 4 4 2 3 2 4 3 4 2.76
    二甲苯 25.2 0.50 3 1 4 4 2 3 2 4 3 3 2.67
    乙苯 6.4 0.06 1 1 4 4 2 3 2 4 3 1 2.36
    乙酸丁酯 0.27 0.001 1 1 4 4 2 3 2 4 3 1 2.36
    废水处理 氢氧化钠 0.003 0.001 1 4 5 2 3 3 3 3 1 1 2.46
    硫化氢 0.53 0.05 1 4 5 2 3 3 3 3 1 1 2.46
    0.4 0.02 1 5 5 2 3 3 3 3 1 1 2.52
      :锰检测值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氢氧化钠、硫化氢检测值为最高浓度;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丁酯、氨检测值为短时间接触浓度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由接触比值法和综合指数法确定的接触等级(ER)和化学有害因素危害特征分级(HR),根据公式$R=\sqrt{\text{HR}\times \text{ER}}$,分别计算职业健康风险指数(R),计算结果经四舍五入后取整,并按照表 1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具体结果见表 4

    表  4  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等级(HR)
    岗位 化学物质 HR 接触比值法 综合指数法
    ER R 职业健康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分级 ER R 职业健康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分级
    料架氩弧焊 4 1 2 低风险 低风险(D) 2.56 3 中等风险 一般风险(C)
    涂装底漆巡检 甲苯 3 3 3 高风险 较大风险(B) 1.94 2 低风险 低风险(D)
    二甲苯 2 5 3 2.05 2
    乙苯 3 4 3 2 2
    苯乙燔 3 5 4 2.05 2
    乙酸丁酯 2 5 3 2.05 2
    涂装清漆巡检 二甲苯 2 5 3 中等风险 一般风险(C) 2.05 2 低风险 低风险(D)
    乙苯 3 4 3 2 2
    乙酸丁酯 2 5 3 2.05 2
    涂装面漆巡检 甲苯 3 3 3 高风险 较大风险(B) 1.94 2 低风险 低风险(D)
    二甲苯 2 5 3 2.05 2
    乙苯 3 5 4 2.05 2
    乙酸丁酯 2 5 3 2.05 2
    调漆巡检 甲苯 3 1 2 低风险 低风险(D) 2 2 低风险 低风险(D)
    二甲苯 2 2 2 2.16 2
    乙苯 3 1 2 2 2
    乙酸丁酯 2 1 1 2 2
    苯乙燔 3 1 2 2 2
    塑料件表面补漆 甲苯 3 5 4 高风险 较大风险(B) 2.96 3 中等风险 一般风险(C)
    二甲苯 2 3 2 2.79 2
    乙苯 3 2 2 2.67 3
    乙酸丁酯 2 1 1 2.47 2
    烘房手工补漆 甲苯 3 4 3 中等风险 一般风险(B) 2.76 3 中等风险 一般风险(C)
    二甲苯 2 3 2 2.67 2
    乙苯 3 1 2 2.36 3
    乙酸丁酯 2 1 1 2.36 2
    废水处理 氢氧化钠 4 1 2 低风险 低风险(D) 2.46 3 高风险 较大风险(B)
    硫化氢 4 1 2 2.46 3
    5 1 2 2.52 4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研究分别选用接触比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对企业开展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对应的安全风险分级也不同。通过接触比值法分析得到的涂装底漆巡检、涂装面漆巡检、塑料件表面补漆岗位安全风险分级为B级(较大风险);涂装清漆巡检、烘房手工补漆岗位为C级(一般风险),料架氩弧焊、调漆巡检、废水处理岗位为D级(低风险)。而通过综合指数法分析得到的废水处理岗位安全风险分级为B级(较大风险);料架手工氩弧焊、塑料件表面补漆、烘房手工补漆岗位为C级(一般风险),其余岗位为D级(低风险)。

    进一步分析发现,一般情况下废水处理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很低,故接触比值法的评估结果为D级(低风险)。但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废水处理岗位的员工在清洗、清淤等作业时可能瞬间接触高浓度的有害物质(硫化氢、氨等)而造成急性中毒甚至死亡[10-12],这就需要考虑相关作业岗位的工程防护措施、作业时应急救援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配置情况,并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由此可见,运用接触比值法评估废水处理岗位安全风险分级,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而综合指数法在计算接触等级(ER)时充分考虑了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因素,其相应评估结果体现了这一相关性,与实际情况更为相符。

    对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标较严重的岗位,通过接触比值法得到的安全风险分级较实际情况可能偏高。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涂装底漆、清漆、面漆3个巡检岗位接触的二甲苯、乙苯、乙酸丁酯检测值存在超标,接触比值法评估的风险等级分别为B级(较大风险)、C级(一般风险)和B级(较大风险)。但上述3个巡检岗位通过综合指数法得到的风险等级均为D级(低风险)。这主要是由于油漆喷涂岗位均为自动化作业,员工仅需开展巡检工作,日接触时间较少,且企业针对上述岗位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配备了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等,综合指数法的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更相符。

    在综合指数法的评估结果中,塑料件表面补漆和烘房手工补漆岗位与涂装巡检岗位相比,岗位的风险等级较前述3个巡检岗位高1个等级,为C级(一般风险)。在接触同样的有害物质,且甲苯均存在超标的情况下,塑料件表面补漆和烘房手工补漆岗位均为手工补漆岗位,员工长时间接触有害物质,其暴露机会更大,岗位风险等级应该更高。而接触比值法得到的评估结果显示:在接近的超标水平下,塑料件表面补漆与涂装底漆巡检、涂装面漆巡检的评估结果一致,没有体现出自动化作业的优势。

    在综合指数法的评估结果中,对于塑料件表面补漆和烘房手工补漆岗位中未超标的乙苯,其风险指数R均为3,都达到了C级(一般风险),说明在有害因素浓度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的情况下,仍存在一定风险,相关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结论[13-16]

    从本次调查结论来看,接触比值法得到的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接触比值法考虑的是岗位的固有风险等级,但没有考虑应急救援、个体防护、管理等因素对于岗位风险的影响;二是接触比值法在评估过程中未考虑作业形式,对于有害因素浓度较高、但已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动化作业且员工接触较少的岗位,无法客观反映实际风险等级。相较而言,综合指数法不仅考虑了物质本身的危害特征和暴露水平,也考虑了应急救援、个体防护、管理能力等因素,通过该评估方法得到的岗位风险等级较科学、客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优先选用综合指数法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但需要注意的是,综合指数法在对工程防护、应急救援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等维度赋值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且对开展具体评估工作的人员有一定专业要求。

    本文中所列的安全风险等级仅仅是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所对应的安全风险等级,在企业实际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时,还应考虑岗位的其他安全风险,并综合考虑各类风险,取其中最高的风险等级作为最终的岗位风险等级,采取对应的管控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本文仅选择了一家企业,数据样本量较少,得到的结论可能存在片面性,后续还需更多样本进行验证。

  • 表  1   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与安全风险分级等级对应情况

    职业健康风险指数(R) 职业健康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分级
    1 可忽略风险 低风险(D)
    2 低风险 低风险(D)
    3 中等风险 一般风险(C)
    4 高风险 较大风险(B)
    5 极高风险 重大风险(A)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化学有害因素危害特征分级

    化学有害因素 毒性分级 急性毒性试验分级 HR
    4 4 4
    甲苯 2 3 3
    二甲苯 2 2 2
    乙苯 3 2 3
    苯乙烯 3 3 3
    乙酸丁酯 2 2 2
    氢氧化钠 4 4 4
    硫化氢 4 4 4
    5 3 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化学有害因素接触等级(ER)

    岗位 化学有害因素 检测值 E/OEL 接触指数(EI) 接触等级(ER)
    E/OEL 蒸气压力 工程防护 应急救援设施 防护用品 应急救援 职业卫生管理 使用量 日接触时间 接触比值法 综合指数法
    料架氩弧焊 0.004 0.00008 1 5 5 2 2 3 2 2 4 1 2.56
    涂装底漆巡检 甲苯 28.7 0.57 3 1 4 2 1 2 2 4 1 3 1.94
    二甲苯 992.7 19.85 5 1 4 2 1 2 2 4 1 5 2.05
    乙苯 184.1 1.84 4 1 4 2 1 2 2 4 1 4 2
    苯乙烯 145 2.9 5 1 4 2 1 2 2 4 1 5 2.05
    乙酸丁酯 2 354 11.77 5 1 4 2 1 2 2 4 1 5 2.05
    涂装清漆巡检 二甲苯 1 042.1 20.84 5 1 4 2 1 2 2 4 1 5 2.05
    乙苯 169.4 1.69 4 1 4 2 1 2 2 4 1 4 2
    乙酸丁酯 2 471.3 12.36 5 1 4 2 1 2 2 4 1 5 2.05
    涂装面漆巡检 甲苯 31.1 0.62 3 1 4 2 1 2 2 4 1 3 1.94
    二甲苯 1 103.3 22.07 5 1 4 2 1 2 2 4 1 5 2.05
    乙苯 204 2.04 5 1 4 2 1 2 2 4 1 5 2.05
    乙酸丁酯 2 581.4 12.90 5 1 4 2 1 2 2 4 1 5 2.05
    调漆巡检 甲苯 1.2 0.02 1 1 4 2 1 2 2 4 4 1 2
    二甲苯 15.7 0.31 2 1 4 2 1 2 2 4 4 2 2.16
    乙苯 3.8 0.04 1 1 4 2 1 2 2 4 4 1 2
    乙酸丁酯 18.9 0.09 1 1 4 2 1 2 2 4 4 1 2
    苯乙燔 1.7 0.03 1 1 4 2 1 2 2 4 4 1 2
    塑料件表面补漆 甲苯 130.6 2.61 5 1 4 4 3 3 2 4 3 5 2.96
    二甲苯 40 0.8 3 1 4 4 3 3 2 4 3 3 2.79
    乙苯 10.6 0.11 2 1 4 4 3 3 2 4 3 2 2.67
    乙酸丁酯 0.27 0.001 1 1 4 4 3 3 2 4 3 1 2.47
    烘房手工补漆 甲苯 68.8 1.38 4 1 4 4 2 3 2 4 3 4 2.76
    二甲苯 25.2 0.50 3 1 4 4 2 3 2 4 3 3 2.67
    乙苯 6.4 0.06 1 1 4 4 2 3 2 4 3 1 2.36
    乙酸丁酯 0.27 0.001 1 1 4 4 2 3 2 4 3 1 2.36
    废水处理 氢氧化钠 0.003 0.001 1 4 5 2 3 3 3 3 1 1 2.46
    硫化氢 0.53 0.05 1 4 5 2 3 3 3 3 1 1 2.46
    0.4 0.02 1 5 5 2 3 3 3 3 1 1 2.52
      :锰检测值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氢氧化钠、硫化氢检测值为最高浓度;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丁酯、氨检测值为短时间接触浓度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等级(HR)

    岗位 化学物质 HR 接触比值法 综合指数法
    ER R 职业健康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分级 ER R 职业健康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分级
    料架氩弧焊 4 1 2 低风险 低风险(D) 2.56 3 中等风险 一般风险(C)
    涂装底漆巡检 甲苯 3 3 3 高风险 较大风险(B) 1.94 2 低风险 低风险(D)
    二甲苯 2 5 3 2.05 2
    乙苯 3 4 3 2 2
    苯乙燔 3 5 4 2.05 2
    乙酸丁酯 2 5 3 2.05 2
    涂装清漆巡检 二甲苯 2 5 3 中等风险 一般风险(C) 2.05 2 低风险 低风险(D)
    乙苯 3 4 3 2 2
    乙酸丁酯 2 5 3 2.05 2
    涂装面漆巡检 甲苯 3 3 3 高风险 较大风险(B) 1.94 2 低风险 低风险(D)
    二甲苯 2 5 3 2.05 2
    乙苯 3 5 4 2.05 2
    乙酸丁酯 2 5 3 2.05 2
    调漆巡检 甲苯 3 1 2 低风险 低风险(D) 2 2 低风险 低风险(D)
    二甲苯 2 2 2 2.16 2
    乙苯 3 1 2 2 2
    乙酸丁酯 2 1 1 2 2
    苯乙燔 3 1 2 2 2
    塑料件表面补漆 甲苯 3 5 4 高风险 较大风险(B) 2.96 3 中等风险 一般风险(C)
    二甲苯 2 3 2 2.79 2
    乙苯 3 2 2 2.67 3
    乙酸丁酯 2 1 1 2.47 2
    烘房手工补漆 甲苯 3 4 3 中等风险 一般风险(B) 2.76 3 中等风险 一般风险(C)
    二甲苯 2 3 2 2.67 2
    乙苯 3 1 2 2.36 3
    乙酸丁酯 2 1 1 2.36 2
    废水处理 氢氧化钠 4 1 2 低风险 低风险(D) 2.46 3 高风险 较大风险(B)
    硫化氢 4 1 2 2.46 3
    5 1 2 2.52 4
    下载: 导出CSV
  • [1]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的通知[EB/OL]. (2019-5-24)[2019-07-20]. http://yjglj.sh.gov.cn/gk/xxgk/xxgkml/zcfg/zfwj/32703.htm.
    [2] 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GBZ/T 298-2017[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杨勇, 李燕, 余青, 等.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在己内酰胺生产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9, 30(2):46-4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gwsyyfyx201902012
    [4] 彭巨成, 谌啊璟, 林祥吉, 等.半定量综合指数法在深圳市某家具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 2019, 35(9):1153-115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yjk201909001
    [5] 段平宁, 黄吉, 聂传丽, 等.某铅冶炼企业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9, 18(1):47-50.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wsgcx201901016
    [6] 张蔓, 周振清, 任福琳, 等. 3种风险评估模型在甲苯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 2018, 34(23):3180-318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yjk201823004
    [7] 林文敏, 汤瑛, 郑阅, 等.工作场所化学因素职业健康风险定性与半定量评估探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9, 25(2):66-6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xyfyxzz20190202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2007[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0] 陈绍兰, 寿卫国, 潘彩珍, 等.一起因防护不当引起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调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8, 26(1):48. http://zyws.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paperDigest.aspx?paperID=4c6dbfd9-bd53-4331-af09-642fa84aaada
    [11] 曾宪丰.两起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 2006, 32(5):60-6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dwsfy200605025
    [12] 邓冠华, 肖晓琴, 杜伟佳, 等.一起污水处理站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调查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5, 33(5):381-382. http://zyws.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paperDigest.aspx?paperID=64431692-3a8a-4e68-afb8-93887527a845
    [13] 胥凯, 王玲, 朱新丽, 等.石化企业长期低浓度苯接触工人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7, 30(6):451-45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gyyxzz201706020
    [14] 王娟, 兰亚佳.接触低浓度苯对作业工人血压影响的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8, 34(5):688-69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yfyxqbzz201805034
    [15] 陈金茹, 钟海盛, 赵转地.长期低浓度苯系物接触的早期职业健康损害[J].职业与健康, 2010, 26(1):24-2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yjk201001011
    [16]

    RUSHTON L, SCHNATTER AR, TANG G, et al. Acute myeloid and chronic lymphoid leukaemias and exposure to low-level benzene among petroleum workers[J]. Br J Cancer, 2014, 110(3):783-787.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00388fef1512106b3e9470d0cc03b65c

  • 期刊类型引用(2)

    1. 陈霞,秦瑶,张美辨,蒲雪锦. 2008-2022年某市农药中毒病例回顾性分析.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24(01): 20-25+40 . 百度学术
    2. 寇嘉宁,寇振霞,孟军龙. 2006—2022年甘肃省女性农药中毒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23(04): 339-34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67
  • HTML全文浏览量:  212
  • PDF下载量:  53
  • 被引次数: 4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7-23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1-24
  • 刊出日期:  2020-0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