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 analysis of silica dust monitoring in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during 2013-2017
-
摘要:目的
了解近年上海市宝山区矽尘作业场所中矽尘浓度,为制定矽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3—2017年间宝山区内涉及矽尘作业的所有29家企业进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采用个体采样方法,对矽尘总尘和呼尘进行采样和检测分析。其中2013—2014年仅监测矽尘总尘情况,2015—2017年同时监测矽尘总尘和呼尘。
结果总尘采样227人次,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合格110人次,合格率为48.46%,CTWA中位数为1.10 mg/m3。五年间矽尘总尘CTWA合格率呈上升趋势(P < 0.01),总尘CTWA中位数也呈下降趋势,其中位数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矽尘的呼尘进行个体采样80人次,CTWA合格62人次,合格率为77.50%,CTWA中位数为0.24 mg/m3。三年间矽尘呼尘CTWA合格率呈上升趋势(P < 0.05)。各工种矽尘总尘、呼尘CTWA浓度及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近年来宝山区工人矽尘接尘情况有所改善,但仍不容忽视。应继续进行技术革新,加强相关监测,降低作业场所中矽尘的浓度;做好职业健康宣教,加强个体防护,以预防矽肺的发生。
-
矽尘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接触含有质量分数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作业叫矽尘作业。矽肺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根据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年12月28日发布的《2015—2016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2],2015年共报告职业病29 180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最多,达26 081例,占职业病总数的89.38%,而尘肺病中约93.92%的病例为煤工尘肺和矽肺。2016年共报告职业病31 789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新病例27 992例,较2015年增加1 911例,其中95.49%的病例为煤工尘肺和矽肺。为了了解上海市宝山区矽尘作业工人接触矽尘的浓度,预防矽肺的发生,我们于2013—2017年间对区内存在矽尘作业的企业工作场所进行了矽尘的采样和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职业卫生档案,纳入区内涉及矽尘作业的所有29家企业,对其生产车间矽尘总尘和呼吸性粉尘(呼尘)进行采样和检测。2013—2017年所涉及的监测企业生产产量较为稳定,生产工艺基本没有变化。
1.2 方法
1.2.1 现场采样、检测和评价方法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4]以及《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5]对现场粉尘进行采样和检测。选取不同岗位、接触粉尘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工人作为采样对象。滤膜采用直径37 mm的过氯乙烯测尘滤膜;使用检定有效期内的GILAIR-5个体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采样前仪器均经过流量校准。个体采样夹佩戴于采样对象前胸上部靠近呼吸带的位置,采样器固定在一侧腰部,以不影响采样对象工作、活动为准。每个监测对象在上午和下午各采样1次,每个样品连续采样2 h。总尘采样流量为2 L/min,呼吸性粉尘采样使用旋风分离器,流量为1.7 L/min。采样时记录下采样日期,采样时的温度和气压,被采样对象姓名、车间以及工种等。按照标准方法使用万分之一天平对滤膜称重后并根据公式计算空气中矽尘总尘和呼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
矽尘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6]。
1.2.2 统计学分析
应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2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加以描述其中位数,多组间比较使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013—2017年五年间共计对29家存在矽尘作业的企业进行监测,其中2013—2014年仅监测矽尘总尘情况,2015—2017年同时对矽尘总尘和呼尘进行监测。共计对矽尘作业工人进行个体采样307人次,其中总尘采样227人次,呼吸性粉尘采样80人次。每年监测的工厂基本相同。
2.2 矽尘总尘检测结果
矽尘总尘采样227人次中,CTWA合格110人次,合格率为48.46%,CTWA中位数为1.10 mg/m3。五年间矽尘总尘CTWA合格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 = 24.144,P < 0.01)。五年间总尘CTWA中位数也呈下降趋势。5年CTWA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不齐(F = 7.390,P < 0.01),经Kruskal-Wallis H检验,发现各年间矽尘总尘CTW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6.822,P < 0.01),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 1。
表 1 2013—2017年矽尘总尘检测结果年份 人数 合格人数 合格率/% CTWA/(mg/m3) 范围 x ± s 中位数 2013年 45 17 37.78 0.17 ~ 15.00 3.32 ± 4.11 1.70 2014年 69 19 27.54 0.04 ~ 28.00 3.56 ± 5.04 1.60 2015年 52 29 55.77 0.20 ~ 7.30 1.64 ± 1.79 1.00 2016年 31 22 70.97 0.21 ~ 9.80 1.29 ± 1.88 0.66 2017年 30 23 76.67 0.21 ~ 7.00 0.97 ± 1.56 0.36 合计 227 110 48.46 0.04 ~ 28.00 2.42 ± 3.69 1.10 从作业工种看,各工种矽尘CTWA的方差不齐(F = 14.847,P < 0.01)。经Kruskal-Wallis H检验,发现各工种间CTW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984,P = 0.371)。各工种之间的CTWA合格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 = 5.010,P = 0.082)。见表 2。
表 2 不同工种矽尘总尘检测结果工种 人数 合格人数 合格/率/% CTWA/(mg/m3) 范围 x ± s 中位数 铸造工 131 57 43.51 0.04 ~ 12.00 2.14 ± 2.42 1.30 耐火材料工 69 35 50.72 0.17 ~ 15.00 2.41 ± 3.42 1.00 其他a 27 18 66.67 0.20 ~ 28.00 3.80 ± 7.48 0.86 合计 227 110 48.46 0.04 ~ 28.00 2.42 ± 3.69 1.10 注:a除铸造工、耐火材料工的其他工种,还包括筑炉工、喷砂工、起重工等。 表 3 2015—2017年矽尘呼尘检测结果年份 人数 合格人数 合格率/% CTWA /(mg/m3) 范围 x ± s 中位数 2015年 32 21 65.63 0.20 ~ 3.40 0.71 ± 0.78 0.41 2016年 21 17 80.95 0.24 ~ 1.40 0.46 ± 0.33 0.29 2017年 27 24 88.89 0.18 ~ 2.40 0.38 ± 0.43 0.24 合计 80 62 77.50 0.18 ~ 3.40 0.53 ± 0.59 0.24 2.3 矽尘呼尘检测结果
2015—2017年共计对23家企业的矽尘作业工人进行了矽尘呼尘个体采样80人次,CTWA合格62人次,合格率为77.50%,CTWA中位数为0.24 mg/m3。三年间矽尘呼尘CTWA合格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 = 4.561,P = 0.033)。三年CTWA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不齐(F = 3.723,P = 0.029),经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发现各年间矽尘呼尘CTWA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 = 5.835,P = 0.054)。
从作业工种看,各工种矽尘CTWA的方差不齐(F = 5.602,P = 0.005),经Kruskal-Wallis H检验,发现各工种CTW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193,P = 0.334)。各工种之间的CTWA合格率亦无统计学意义(χ2 = 0.882,P = 0.643)。见表 4。
表 4 不同工种矽尘呼尘检测结果工种 人数 合格人数 合格率/% TWAC/(mg/m3) 范围 x ± s 中位数 铸造工 47 35 74.47 0.18 ~ 3.30 0.56 ± 0.58 0.37 耐火材料工 25 21 84.00 0.21 ~ 1.60 0.41 ± 0.33 0.24 其他 8 6 75.00 0.22 ~ 3.40 0.78 ± 1.14 0.24 合计 80 62 77.50 0.18 ~ 3.40 0.53 ± 0.59 0.24 3. 讨论
矽尘是我国煤炭、采矿、橡胶、陶瓷、耐火材料、玻璃、冶金、铸造、石雕等多种行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矽肺是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是尘肺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是我国目前发病率高、危害重的致残性职业病[7],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上海市宝山区主要涉及矽尘作业的行业是金属铸造和耐火材料生产等,在它们的原料预处理及加工环节均有矽尘产生。本次调查采用个体采样,在采样时,采样器固定在劳动者的呼吸带位置,能够真实反映接尘工人呼吸带的矽尘浓度,从而得到可靠的结果。
作为一种危害严重的粉尘,矽尘已引起职业卫生领域的普遍关注。由于其职业接触限值较低(总尘0.5 ~ 1.0 mg/m3,呼尘0.2 ~ 0.7 mg/m3),因此作业场所矽尘浓度合格率普遍较低。2014年宝山区矽尘总尘CTWA合格率与同期上海嘉定区的矽尘总尘CTWA合格率(27.8%)[8]、上海崇明矽尘总尘CTWA合格率(26.2%)[9]相近,但略低于金山区报道的结果(33.3%)[10]。外省市报告的矽尘检测浓度参差不齐,如安徽省2006—2011年(定点采样)总尘检测结果合格率57.13%[11];霍亚平等2016年报告连云港市总尘合格率为3.8%,呼尘合格率为7.8%[12];北京海淀区2016年总尘和呼尘的CTWA合格率均为100%[13]。
从2013—2017年的检测结果来看,宝山区工作场所矽尘总尘CTWA的合格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检测到的浓度中位数也逐年下降;虽然2015—2017年各年间矽尘呼尘CTWA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呼尘合格率呈上升趋势,反映了该区接尘工人的工作环境有所改善,这可能与近年来工厂企业对职业卫生重视程度增加,且宝山区环保整治力度增大,企业进行了生产工艺升级、防护设备更新等有关。
从工种看,铸造工接触矽尘总尘和呼尘浓度中位数均高于其余工种,但不同工种间总尘和呼尘的CTWA中位数和合格率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这些年间宝山区各工种矽尘接尘情况的差别可能不大,有待于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据文献显示,2000—2015年宝山区矽肺新发病例60例,占同期新发尘肺病总数的34.5%,但2013—2015年尘肺发病人数呈下降趋势,矽肺仅发病3人[14]。矽肺是一种进行性、慢性、不可逆性疾病,目前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缓解症状和治疗并发症以延缓病情进展。因此,对矽肺应以预防为主。尽管近年来宝山区矽尘CTWA合格率有所提高,矽尘浓度逐年下降,矽肺发病人数减少,但职业卫生监管部门仍要加强相关的矽尘危害控制和监管,加强矽尘的职业危害监测;企业应通过改革工艺流程、革新生产设备及其他相应措施降低矽尘浓度,改善作业场所的环境;同时要加强职业健康宣教,使作业工人做好个人防护,预防矽肺的发生。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2013—2017年矽尘总尘检测结果
年份 人数 合格人数 合格率/% CTWA/(mg/m3) 范围 x ± s 中位数 2013年 45 17 37.78 0.17 ~ 15.00 3.32 ± 4.11 1.70 2014年 69 19 27.54 0.04 ~ 28.00 3.56 ± 5.04 1.60 2015年 52 29 55.77 0.20 ~ 7.30 1.64 ± 1.79 1.00 2016年 31 22 70.97 0.21 ~ 9.80 1.29 ± 1.88 0.66 2017年 30 23 76.67 0.21 ~ 7.00 0.97 ± 1.56 0.36 合计 227 110 48.46 0.04 ~ 28.00 2.42 ± 3.69 1.10 表 2 不同工种矽尘总尘检测结果
工种 人数 合格人数 合格/率/% CTWA/(mg/m3) 范围 x ± s 中位数 铸造工 131 57 43.51 0.04 ~ 12.00 2.14 ± 2.42 1.30 耐火材料工 69 35 50.72 0.17 ~ 15.00 2.41 ± 3.42 1.00 其他a 27 18 66.67 0.20 ~ 28.00 3.80 ± 7.48 0.86 合计 227 110 48.46 0.04 ~ 28.00 2.42 ± 3.69 1.10 注:a除铸造工、耐火材料工的其他工种,还包括筑炉工、喷砂工、起重工等。 表 3 2015—2017年矽尘呼尘检测结果
年份 人数 合格人数 合格率/% CTWA /(mg/m3) 范围 x ± s 中位数 2015年 32 21 65.63 0.20 ~ 3.40 0.71 ± 0.78 0.41 2016年 21 17 80.95 0.24 ~ 1.40 0.46 ± 0.33 0.29 2017年 27 24 88.89 0.18 ~ 2.40 0.38 ± 0.43 0.24 合计 80 62 77.50 0.18 ~ 3.40 0.53 ± 0.59 0.24 表 4 不同工种矽尘呼尘检测结果
工种 人数 合格人数 合格率/% TWAC/(mg/m3) 范围 x ± s 中位数 铸造工 47 35 74.47 0.18 ~ 3.30 0.56 ± 0.58 0.37 耐火材料工 25 21 84.00 0.21 ~ 1.60 0.41 ± 0.33 0.24 其他 8 6 75.00 0.22 ~ 3.40 0.78 ± 1.14 0.24 合计 80 62 77.50 0.18 ~ 3.40 0.53 ± 0.59 0.24 -
[1] 孙贵范.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73-17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2016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的通报[EB/OL].(2017-12-28)[2019-04-09]. http://www.nhc.gov.cn/zyjks/zcwj2/201712/0667a5571e44ccca42e317b68f50c40.s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 GBZ/T 192.1-2007[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 呼吸性粉尘浓度: GBZ/T 192.2-2007[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2007[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7] 李玉洁, 贾晓民.矽肺的治疗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 2017, 22(6):1119-112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lcfkzz201706043 [8] 俞太念, 张平, 赵永强.上海市嘉定区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职业防护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15, 31(15):2131-2133.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yjk201515034 [9] 王锦香, 马吉英, 丁跃华, 等. 2014年上海市崇明县铸造行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16, 32(2):153-15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yjk201602003 [10] 王丽华, 刘小方, 俞丹丹, 等.上海市金山区矽肺病防治现状的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5, 33(6):456-45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hldwszyb201506016 [11] 胡琼, 陈葆春, 翟炜. 2006-2011年安徽省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4, 27(1):59-60.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gyyxzz201401026 [12] 霍亚平, 杨汝艳, 孙波, 等.连云港市硅产品生产和使用企业矽尘危害状况调查[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6, 42(1):20-2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gywsyzyb201601006 [13] 熊依杰, 任迎娣, 方丽艳, 等.北京市海淀区矽尘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研究[J].慢性病学杂志, 2017, 18(3):243-245.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QKC20172017052500267050 [14] 秦景香, 沈先标, 翁玮, 等. 2000-2015年上海市宝山区尘肺病发病与死亡情况[J].职业与健康, 2018, 34(12):1598-1600;160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yjk201812005 -
期刊类型引用(2)
1. 邢春燕. 焦磷酸法测定粉尘游离二氧化硅的影响因素. 陕西煤炭. 2020(06): 93-95+121 . 百度学术
2. 冯忠海,吴木生,黄日生,陈兵华,张梓瑛,荆霞.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不确定度评定模式探讨.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9(02): 198-202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5
- HTML全文浏览量: 55
- PDF下载量: 18
- 被引次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