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 059 acute alcohol intoxication cases
-
摘要:目的
探索上海市普陀区急性酒精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酒精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间普陀区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收治的1 059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从该医院收治的患者分析,普陀区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P < 0.01),患者以男性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1.4%),年龄集中在20~39岁(占病例总数的66.4%),中毒病例以工人为主,占病例总数的34.8%;女性及学生群体例数呈增长趋势,且女性患者年龄较男性低(P < 0.01)。夏秋季患者占比较多。治愈组的毒物暴露时间中位数为3.0(2.0~4.0)h,高于留观组的2.3(1.0~3.0)h(P < 0.01)。
结论普陀区的酒精中毒现象有加重趋势。对青少年和成年人全面开展酗酒或酒精中毒危害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十分必要。
-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由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酒精或含酒精饮料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状态,多表现为行为和意识异常,严重者损伤脏器功能,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进而危及生命,也称为急性乙醇中毒[1]。急性酒精中毒已成为急诊科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之一[2],虽然急性酒精中毒的直接病死率不高,但考虑其涉及的群体庞大,以及可引起多种并发症[3],应予以重视。尽管近年来各地陆续开展了急性酒精中毒的流行病学研究[4-6],但我国酒精中毒流行病学资料尚不够完善。为了解上海市普陀区及周边居民急性酒精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本课题组以上海市普陀区一家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为监测点,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该院收治的所有急性酒精中毒病例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以便为今后开展急性酒精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该医院就诊的病例数在全区排在前列,对全区的发病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上海市普陀区某三级医院收治并诊断为急性酒精中毒的病例。所有病例先进行临床救治,待病情缓解或治疗结束后再开展信息的调查和收集。由经过统一培训考核合格的调查员填写上海市中毒病例报告卡,收集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 069例,剔除有数据缺失者10例,共获得有效病例1 059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通过病人或其家属了解中毒情况,根据《上海市中毒病例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填写中毒病例报告卡。收集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中毒发生的时间、暴露剂量、转归等。根据急诊治疗结果将患者转归分为治愈(24 h内症状消失)、留观(24 h内症状未消失)、放弃治疗和死亡4类。全区常住人口数来源于《上海市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2.2 统计学分析
运用Excel 2007版录入数据,并抽取5%的报告卡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变量的特征和分布形式,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第25、75百分位数)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毒病例的基本情况
从医保类型来看,以自费患者居多,共862例(占81.4%);拥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患者次之,共142例(占13.4%)。男性756例,女性303例,男女性别比为2.5:1。中毒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1 ~ 84岁,平均年龄(35.51 ± 12.78)岁。
2.2 中毒病例的年龄、性别特征
按年龄分组,20 ~ 29岁组病例最多,376例(占35.5%);30 ~ 39岁组次之,327例(占30.9%)。各年度发病数均以20 ~ 39岁组人群居多,所占比例为64.5% ~ 71.3%,该年龄段共有病例703例(占总病例数的66.4%)。
女性患者平均年龄(31.56 ± 10.90)岁,男性(37.10 ± 13.13)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6.496,P < 0.01)。女性患者以20 ~ 29岁年龄段最多,共146例(占女性病例总数的48.2%);而男性患者以30 ~ 39岁最多,共246例(占男性病例总数的32.5%)。见表 1。
表 1 酒精中毒患者的年龄组构成及性别分布[例数(占比/%)] 年龄/岁 性别 年度 总计 男性 女性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 20 24(58.5) 17(41.5) 1(2.4) 7(17.1) 9(22.0) 7(17.1) 17(41.4) 41(3.9) 20~ 230(61.2) 146(38.8) 30(8.0) 52(13.8) 80(21.3) 65(17.3) 149(39.6) 376(35.5) 30~ 246(75.2) 81(24.8) 27(8.2) 28(8.6) 82(25.1) 74(22.6) 116(35.5) 327(30.9) 40~ 102(73.4) 37(26.6) 10(7.2) 17(12.2) 29(20.9) 30(21.6) 53(38.1) 139(13.1) 50~ 93(86.9) 14(13.1) 9(8.4) 12(11.2) 35(32.7) 23(21.5) 28(26.2) 107(10.1) 60~ 53(91.4) 5(8.6) 3(5.2) 4(6.9) 16(27.6) 11(18.9) 24(41.4) 58(5.5) 70~ 8(72.7) 3(27.3) 0(0.0) 2(18.2) 0(0.0) 3(27.3) 6(54.5) 11(1.0) 合计 756(71.4) 303(28.6) 80(7.6) 122(11.5) 251(23.7) 213(20.1) 393(37.1) 1 059(100) 2014—2018年,该医院接诊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例数呈增长趋势,2014年仅80例(占总病例的7.6%),2018年达393例(占总病例的37.1%),较2017年增长84.5%,较2014年增长391.2%。以全区当年常住人口数计算发病率,酒精中毒的发病率从2014年的0.62‰到2018年的3.07‰,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 = 111.488,P < 0.05)。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认为“喝酒是男人的事”不同,女性中毒患者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趋势χ2 = 42.235,P < 0.05),发病率从2014年的0.64‰到2018年的2.96‰,2018年的病例数较2017年62例增长114.5%,较2014年增长358.6%。但由于患者仅来自某一综合医院,故该发病率不能代表全区的中毒发病率。见表 2。
表 2 各年不同性别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分布[例数(发病率/‰)] 时间 男性 女性 合计 2014年 51(1.56) 29(0.64) 80(0.62) 2015年 92(2.09) 30(0.67) 122(0.95) 2016年 202(4.59) 49(1.09) 251(1.96) 2017年 151(3.43) 62(1.38) 213(1.66) 2018年 260(5.91) 133(2.96) 393(3.07) 2.3 中毒患者的职业分布
从中毒患者所从事的职业分布来看,中毒患者所从事的职业位居前三位的是工人367例(占34.7%)、商业或服务业职员229例(占21.6%)以及离退休人员82例(占7.7%)。工人、离退休人员中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女性患者较多的行业分布在商业或服务业,以及学生中。见表 3。
表 3 酒精中毒患者的职业分布[例数(占比/%)] 职业类型 男性 女性 总计 工人 289(78.7) 78(21.3) 367(34.7) 商业或服务业 122(53.3) 107(46.7) 229(21.6) 离退休 66(80.5) 16(19.5) 82(7.7) 学生 25(51.0) 24(49.0) 49(4.6) 待业或无业 23(60.5) 15(39.5) 38(3.6) 农民 3(100) 0(0) 3(0.3) 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 2(100) 0(0) 2(0.2) 其他 226(78.2) 63(21.8) 289(27.3) 合计 756(71.4) 303(28.6) 1059(100) 此外,中毒患者中有学生49例(占4.6%)。虽然学生人数不多,但5年来学生酒精中毒的病例数呈增长趋势,2014年仅3例,到2015、2016、2017年分别是8例、9例和9例,2018年达到20例(占当年总病例数的5.09%),较2017年增长122.2%,较2014年增长566.7%。中毒病例集中在18 ~ 20岁,共有28例,占学生病例总数的57.1%。按学段分,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的病例数分别为2例(占4.1%)、18例(占36.7%)和29例(占59.2%),中毒患者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
2.4 中毒发生的时间
5年间,按病例中毒的季节分析,春、夏、秋、冬四个季度内发生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分别占当季急诊就诊人数的6.1‰(255/419 781)、7.4‰(270/366 583)、7.0‰(279/396 772)和5.7‰(255/450 094),可见夏秋季酒精中毒例数占就诊总例数的比例稍高。
2.5 毒物暴露时间分析
在1 059例患者中绝大部分经抢救后最终得以好转,有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0.2%)。毒物暴露时间(以发生中毒至入院得到施救之间的时间间隔计)分布在0.5 ~ 24.0 h之间,中位数为2.5 h。去除放弃治疗和死亡病例,将治愈和留观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治愈组907人,留观组147人。分析其毒物暴露时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治愈组的毒物暴露时间范围为0.5 ~ 13.0 h,中位数3.0(2.0 ~ 4.0)h;留观组的毒物暴露时间范围为0.5 ~ 12.0 h,中位数2.3(1.0 ~ 3.0)h。治愈组毒物暴露时间长于留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 5.893,P < 0.01)。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全球酒精与健康状况报告》[7]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酒精消费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由此,中国酗酒引起的急性和慢性健康问题也持续增加,并且未来还可能会加速增长。本次调查也发现上海市普陀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例数、发病率均呈增长趋势。酒精摄入是疾病负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也与各种社会危害密不可分,特别是交通事故、虐待儿童、家庭暴力和各种类型的伤害事故等。2018年一项研究表明,每天摄入5 ~ 15 g乙醇的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49%,死于癌症的风险增加3%[8]。此外,一项长达26年的调查显示,在15 ~ 49岁之间,摄入酒精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9]。
本文的研究结果提示,1 059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以自费的人数居多,占病例总数的81.4%。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 ~ 39岁年龄组,尤其是20 ~ 29岁,该结果与既往绵阳、北京以及宁夏的调查结果[4-6]相一致,提示这一年龄分布特点并没有随时间的推移或地域的改变而改变。出现这一情况的可能原因是该年龄组人群多处于就业、创业早期,生活和工作应酬较多;也可能因交友、恋爱、婚姻或家庭等带来的诸多困扰或多重压力,使得该年龄段人群常常会“借酒消愁”而短时间摄入大量酒精,导致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生。
此外,本次调查还显示,学生群体因急性酒精中毒就诊的病例数逐年增加,且发生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最小年龄仅11岁,提示低年龄人群饮酒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2006年一项对中国四个城市13 ~ 15岁初中生的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该年龄段学生曾经饮过酒,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13岁或更小年龄就尝试过饮酒,9.9 %的学生曾经喝醉过[10]。有研究指出首次饮酒的年龄越小,发生酗酒行为的风险就越高[11]。国外有调查显示,首次饮酒年龄发生在11 ~ 12岁的人群中,13.5%的人10年后符合酒精滥用诊断标准,15.9%发展为酒精依赖;首次饮酒年龄始于13 ~ 14岁的人群中,10年后分别有13.7%和9.0%的人发展为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而首次饮酒年龄始于19岁及以上人群中,10年后仅分别有2.0%和1.0%的人群符合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的诊断标准[12]。因此,应提高对青少年饮酒问题的关注,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他们获取含酒精饮品的途径和渠道。
《2018年全球酒精与健康状况报告》中指出,我国有55.6%的男性和15.0%的女性饮酒。本次调查结果亦显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以男性居多。这可能与我国的饮酒文化有关,也可能与传统观念对男女饮酒所持的态度或男女在生活中所承担的角色不同有关。本次调查显示在商业或服务业,女性患者例数与男性接近,这与该行业有大量的女性从业者有关。同时,调查结果显示五年来女性的中毒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较男性患者年轻,可能与年轻一代女性所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和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增加、社会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以及男女家庭角色的转换有关。调查结果提示工人在急性酒精中毒病例中占比最多,可能与工人的职业文化或缺乏其他消遣娱乐活动有关。因此,应对工人开展有关酒精过量摄入对人体危害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同时呼吁相关的团体或集团积极组织工人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减少酒精滥用的机会。
五年来,急性酒精中毒发病率在夏秋季节多于冬春季节。提示急性酒精中毒的健康教育工作应全年持续开展,可以在急诊室和社区加强酒精对人体健康危害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也应侧重在多发季节加强相关教育力度及物资储备。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治愈组患者反而毒物暴露时间更久,这可能与留观组患者摄入酒精的量大,引起的临床症状明显,患者痛苦难耐及时就医,而治愈组摄入的酒量相对较少,酒后出现的临床症状较轻,就诊时间有所拖延有关。此外,由于急性酒精中毒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是饮酒史和临床症状,本次调查未能获得患者的酒精摄入量或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因此有关中毒的剂量—反应关系尚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综上,本次调查结果提示我们应关注饮酒人群的低龄化趋势,预防青少年过早接触酒精或酒精类饮料。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相关宣传部门应采取多种宣传途径或举办相关活动进行酒精知识或饮酒危害的宣讲,预防酒精滥用。目前我国尚缺乏急性酒精中毒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尚不能全面认识该病的分布特点和发病规律等,故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以更好地指导相关政策的制定,降低急性酒精中毒对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危害。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酒精中毒患者的年龄组构成及性别分布
[例数(占比/%)] 年龄/岁 性别 年度 总计 男性 女性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 20 24(58.5) 17(41.5) 1(2.4) 7(17.1) 9(22.0) 7(17.1) 17(41.4) 41(3.9) 20~ 230(61.2) 146(38.8) 30(8.0) 52(13.8) 80(21.3) 65(17.3) 149(39.6) 376(35.5) 30~ 246(75.2) 81(24.8) 27(8.2) 28(8.6) 82(25.1) 74(22.6) 116(35.5) 327(30.9) 40~ 102(73.4) 37(26.6) 10(7.2) 17(12.2) 29(20.9) 30(21.6) 53(38.1) 139(13.1) 50~ 93(86.9) 14(13.1) 9(8.4) 12(11.2) 35(32.7) 23(21.5) 28(26.2) 107(10.1) 60~ 53(91.4) 5(8.6) 3(5.2) 4(6.9) 16(27.6) 11(18.9) 24(41.4) 58(5.5) 70~ 8(72.7) 3(27.3) 0(0.0) 2(18.2) 0(0.0) 3(27.3) 6(54.5) 11(1.0) 合计 756(71.4) 303(28.6) 80(7.6) 122(11.5) 251(23.7) 213(20.1) 393(37.1) 1 059(100) 表 2 各年不同性别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分布
[例数(发病率/‰)] 时间 男性 女性 合计 2014年 51(1.56) 29(0.64) 80(0.62) 2015年 92(2.09) 30(0.67) 122(0.95) 2016年 202(4.59) 49(1.09) 251(1.96) 2017年 151(3.43) 62(1.38) 213(1.66) 2018年 260(5.91) 133(2.96) 393(3.07) 表 3 酒精中毒患者的职业分布
[例数(占比/%)] 职业类型 男性 女性 总计 工人 289(78.7) 78(21.3) 367(34.7) 商业或服务业 122(53.3) 107(46.7) 229(21.6) 离退休 66(80.5) 16(19.5) 82(7.7) 学生 25(51.0) 24(49.0) 49(4.6) 待业或无业 23(60.5) 15(39.5) 38(3.6) 农民 3(100) 0(0) 3(0.3) 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 2(100) 0(0) 2(0.2) 其他 226(78.2) 63(21.8) 289(27.3) 合计 756(71.4) 303(28.6) 1059(100) -
[1] 急性酒精中毒诊治共识专家组.急性酒精中毒诊治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4, 23(2):135-138.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4.02.004 [2] 刘圣娣, 何斌, 张劲松, 等.我国2012-2016年急性中毒流行病学概况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 2018, 19(8):39-4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lcjzzz201808008 [3] 王彩平, 郑运江.急性酒精中毒死亡原因及预防[J].临床急诊杂志, 2013, 14(8):396-397.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lcjzzz201308019 [4] 冯守映, 李银先, 骆贵强, 等.绵阳地区2006年至2010年急性酒精中毒发病规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2, 20(6):364-366.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zxyjhjjzz201206018 [5] 何艳, 徐腾达, 王厚力, 等.北京地区急性酒精中毒发病规律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 2011, 31(9):851-855. doi: 10.3969/j.issn.1002-1949.2011.09.022 [6] 陈鹏, 韩自华, 沙金. 1825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例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4(12):1308-1310. doi: 10.3969/j.issn.1674-6309.2012.12.023 [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status report on alcohol and health 2018[D]. Geneva: WHO, 2018-09-21.
[8] LOCONTENK, BREWSTERAM, KAURJS, et al. Alcohol and cancer:a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J]. J Clin Oncol, 2017, 36(1):83-93. https://mayoclinic.pure.elsevier.com/en/publications/alcohol-and-cancer-a-statement-of-the-american-society-of-clinica
[9] GRISWOLDMG, FULLMANN, HAWLEYC, et al.Alcohol use and burden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6: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J]. Lancet, 2018, 392(10152):1015-1035. doi: 10.1016/S0140-6736(18)31310-2
[10] 钱玲, 易厚广, 田本淳, 等.中国四城市13~15岁初中生酒精和其他药物滥用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27(6):483-487. doi: 10.3760/j.issn:0254-6450.2006.06.006 [11] LIANG W, CHIKRITZHS T. Age at first use of alcohol predicts the risk of heavy alcohol use in early adulthood:a longitudinal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J]. Int J Drug Policy, 2015, 26(2):131-134. doi: 10.1016/j.drugpo.2014.07.001
[12] DEWITDJ, ADLAF E M, OFFORD D R, et al. Age at first alcohol use:a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lcohol disorders[J]. Am J Psychiat, 2000, 157(5):745-750. doi: 10.1176/appi.ajp.157.5.74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8
- HTML全文浏览量: 101
- PDF下载量: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