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gation on cognition and ability of disaster nursing of clinical nurses in third class hospitals of Lanzhou
-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灾害认知及灾害护理能力现状,为临床护士灾害护理继续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便利抽样法,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对兰州市4所三甲医院临床护士的灾害认知及灾害护理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灾害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到合格问卷285份。临床护士对灾害认知量表 6个条目的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平时关注灾害”和“灾害护理了解”两个条目的认知水平较低;男护士、急诊科及妇儿产科护士、护龄≥ 21年的护士、有救灾经历和培训经历的护士灾害认知水平较高(P < 0.05)。临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各维度总均分(104.88 ±27.91)分,条目均分(2.67 ±0.73)分,不同维度条目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最高的维度为灾害现场护理技能(2.89 ±0.77)分,最低的维度为灾害护理专业发展(2.47 ±0.8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大学专科学历护士,研究生学历护士灾害护理能力较低(P < 0.05);相比急诊科护士,内科及外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较低(P < 0.05);相比“非常了解灾害护理”条目的护士,“几乎不”和“很少”了解的护士灾害护理能力较低(P < 0.05);有灾害救援及培训经历的临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高于无经历的护士(均P < 0.05)。结论 兰州市三甲医院临床护士灾害认知水平较低,灾害护理能力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应加强临床护士的灾害认知及灾害护理能力培养。
-
创伤是指由于机械因素引起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破坏,包括交通事故伤、坠落伤、跌倒伤、锐器伤等,是导致死亡的第4位原因,预计至2020年每年全球创伤死亡人数超过800万。我国每年创伤死亡人数在10万以上,伤者达数百万[1]。进行创伤评估,及时发现危重患者并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率[2]。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被广泛用于院前诊断和急诊科接诊过程中,对群体伤员死亡率的预测准确度较高。RTS主要包括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3-4]等指标参数。虽然这些参数在创伤的早期阶段较易获得,但由于SBP、RR等生理评分系统较易受到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导致所得评分有时存在误差,比如RTS中GCS权重较大,但用它对躯干受伤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有时候并不准确[5]。有研究表明,生理和生化信息相结合能更好地预测创伤患者的死亡风险[6-7]。部分胸腹腔出血及骨盆骨折患者的早期查体无明显特征,仅做常规筛查易延缓患者最佳治疗窗口,但此时其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已出现异常,特别是急诊创伤患者,病情紧急,在早期准确预测病情变化对其诊治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8-9]。本研究拟探讨RTS结合Hb水平(RTS-Hb)对急诊创伤患者转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接诊的367例创伤患者。纳入标准:(1)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e score,ISS)≥1的躯干损伤;(2)受伤到入院时间≤ 24 h;(3)患者年龄≥18岁;(4)患者有完整的急诊就诊资料以及明确的去向和转归。排除标准:(1)到达急诊时已经死亡;(2)已在外院行手术或输血治疗;(3)严重脑外伤患者;(4)因贫血及慢性失血与疾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故也排除既往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放化疗等引起慢性贫血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与评分标准
收集就诊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Hb、白蛋白水平,SBP、心率、RR等。根据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参考国际公认的AIS-ISS 2005版[10]对创伤严重程度进行分级:ISS ≤ 5为轻伤,5 < ISS < 16为中等伤,16 ≤ ISS ≤ 25为重伤;ISS > 25为严重损伤。接诊医生将临床信息记录在注册表中,由计算机自动计算RTS和ISS。另派另外一名急诊医生进行复查核对。RTS包括GCS、SBP、RR,其中RTS = 0.936 8 GCS + 0.732 6 SBP + 0.290 8 RR,分值越高表示伤情越轻,分值越低表示伤情越重[2]。见表 1。为使RTS与RTS-Hb(RTS-Hb是将Hb水平与RTS评分两个变量进行联合检测,即以Hb及RTS评分为自变量,以是否转入ICU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新建一个联合指标变量)趋势相同,将1/RTS作为变量录入数据。
表 1 RTS评分依据GCS评分(对应分值) SBP/mmHg(对应分值) RR/mm(对应分值) 13~ 15 (4) > 89(4) > 29(4) 9-12(3) 76-89 (3) 10-29 (3) 6~8 (2) 50-75 (2) 6-9 (2) 4-5(1) 1-49(1) 1-5(1) 3 (0) < 1 (0) 0(0) 采用CRAMS评分评估创伤严重程度,包括:对循环(circulation,C)、呼吸(respiration,R)、胸腹(abdomen,A)、运动(motor,M)和语言(speech,S)5个参数进行评分,评分越低表示创伤程度越重[11]。见表 2。
表 2 CRAMS评分标准指标 2分 1分 0分 循环 毛细血管充盈正常,收缩压≥ 100 mmHg 毛细血管充盈迟缓,或收缩压≤ 100 mmHg 毛细血管充盈迟缓,或收缩压≤ 80 mmHg 呼吸 正常 费力、浅或呼吸 > 35/min 无自主呼吸 胸腹 均无触痛 胸或腹有压痛 连枷胸、板状腹、血胸 运动 正常(能按吩咐动作) 只对疼痛刺激有反应 无反应,发音听不懂或不能发音 言语 正常(对答切题) 言语错乱、语无伦次 1.2.2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描述中用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计量资料,三组及以上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用例数(百分比)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理论频数不符合χ2检验要求的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进行检验。以灵敏度为纵坐标,1-特异度为横坐标,做出不同创伤评分在评估患者收治进入ICU的ROC曲线,根据Youden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筛选最适宜截断值,以正态离差值Z检验评估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以上组间比较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包完成,Youden指数的计算用Excel 2013完成。以上双侧检验结果P < 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最终纳入的367例急诊创伤患者中,轻伤组125例,中等伤组92例,重伤组78例,严重伤组72例。Hb水平在各组不同损伤程度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随着创伤严重程度增加,Hb水平逐渐降低。RTS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严重伤组评分较轻伤组、中等伤组、重伤组显著减低(P < 0.01),但中等伤组与重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RAMS评分在各组不同损伤程度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重伤组、严重伤组CRAMS评分均较轻伤组、中等伤组降低(P < 0.01),且中等伤组较轻伤组低(P < 0.01),但重伤组与严重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分流去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轻伤患者多选择在诊间处理,重伤和严重伤的患者转入ICU就诊的比例均较高。不同受伤原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机动车事故多可引起严重伤,而轻伤组多以非机动车事故、自己摔倒为主。各组年龄、性别比例、BMI、白蛋白水平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表 3 不同损伤程度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创伤评分参数 轻伤组(n = 125) 中等伤组(n = 92) 重伤组(n = 78) 严重伤组(n = 72) F或χ2值 P值 男性人数(占比/%) 70(56.0) 51(55.4) 45(57.7) 40(55.6) 0.106 0.991 年龄/岁a 56.25 ± 8.34 56.88 ± 6.37 57.82 ± 7.23 57.04 ± 5.65 0.780 0.505 BMI/(kg/m2)a 23.44 ± 2.30 23.72 ± 2.43 23.82 ± 1.61 22.94 ± 2.23 2.437 0.064 Hb水平/(g/L)a 125.35 ± 7.38 118.59 ± 8.32 105.58 ± 6.25 96.61 ± 5.39 302.66 < 0.01 白蛋白水平/(g/L)a 32.23 ± 5.53 33.06 ± 3.26 32.65 ± 4.96 31.98 ± 5.67 0.800 0.495 RTS评分a 11.98 ± 0.25 9.53 ± 0.72 9.08 ± 0.53 8.16 ± 0.59 979.95 < 0.01 CRAMS评分a 8.24 ± 0.53 6.68 ± 0.81 6.35 ± 0.63 5.22 ± 0.32 415.89 < 0.01 不同原因受伤人数(占比/%) 58.791 < 0.01 机动车事故 36(28.8) 39(42.4) 35(44.9) 42(58.3) 非机动车事故 38(30.4) 28(30.4) 30(38.5) 26(36.1) 自己摔倒 51(40.8) 18(19.6) 8(10.2) 3(4.2) 受袭 0(0) 7(7.6) 5(6.4) 1(1.4) 不同处理方式患者人数(占比/%) 354.309 < 0.01 诊间处理 84(67.2) 28(30.4) 0(0) 0(0) 急诊留观 41(32.8) 33(35.9) 0(0) 0(0) 专科病房 0(0) 28(30.4) 21(26.9) 10(13.9) ICU病房 0(0) 3(3.3) 57(73.1) 62(86.1) [注] a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 2.2 不同创伤评分对患者收治ICU的分辨度比较
对367例急诊创伤患者进行ROC曲线分析,以检验Hb、RTS、RTS + Hb、CRAMS预测患者转入ICU的效能结果。结果显示,Hb水平、RTS、RTS + Hb评分、CRAMS评分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5、0.862、0.921和0.883,均大于0.5(P < 0.05),表明以上指标预测患者转入ICU的效能均较好,其中以RTS + Hb的评估价值最高(P < 0.01);且RTS + Hb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和0.89,均高于其他各指标。见表 4、图 1。
表 4 不同指标对患者收治ICU的ROC评估评分类型 AUC(95%CI)值 SE值 P值 最佳截断值 灵敏度 特异度 Hb水平 0.785(0.701 ~ 0.876) 0.023 < 0.001 100.5 a 0.72 0.65 RTS 0.862(0.825 ~ 0.952) 0.025 < 0.001 11 a 0.79 0.82 RTS+Hb评分 0.921(0.883 ~ 0.950) 0.015 < 0.001 0.28 b 0.87 0.89 CRAMS评分 0.883(0.825 ~ 0.937) 0.026 < 0.001 7 a 0.73 0.75 [注] a根据约登指数的理想截止值;b联合指标的截止值为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生成的预测概率 3. 讨论
创伤后最初60 min,特别是伤后10 min是决定伤员命运的关键时间,被称为创伤急救的“黄金1 h、白金10 min”[12]。急诊科急救是出院前急救外创伤救治的第二个环节,相当一部分创伤急救的黄金时间出现在急诊室,在急救时,准确、快速地对创伤患者进行评估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CRAMS评分用循环、呼吸、胸腹、运动和语言5个参数对创伤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分,能区分创伤的严重程度,故CRAMS评分法不仅较多应用于院前急救,也适用于急诊科的急救,还可以早期监测复苏急救工作是否有效[13]。但是该评分存在一定主观性;例如在本次研究中,虽然CRAMS评分严重伤组显著低于轻伤组(P < 0.01),但在重伤组和严重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这可能与样本量较少以及与患者主观描述偏倚有关。
RTS是院前创伤患者最常用的评分,但实际临床中对躯干受伤患者病情评估不准确,其原因为此类患者多存在内出血,血液隐匿于身体腔隙中[3-4]。本次研究也发现虽然严重伤组RTS较其他组显著减少(P < 0.01),但中等伤组与重伤组RT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生理和生化信息的组合可能是评估创伤患者的死亡风险更为有效的工具[6, 14]。有学者使用包含Hb水平的改良的修正创伤评分法(RTS-Hb),有效预估了急诊躯干伤伤员的预后,发现较RTS更有价值[15-16]。但是该方法对于非失血性患者的评估仍具有一定限制,因此本研究拟在创伤管理的早期阶段添加一个简单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它必须能简单快速地获得,并提高病重患者的预测能力。
Hb水平降低可以导致伤口延迟愈合、多器官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甚至住院死亡,已经证实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17]。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相比,Hb水平是最易获得和低成本的生物标志物之一,被应用在所有重大创伤的初始常规检查中,可以反映患者就诊时的基础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创伤严重程度增加,患者Hb水平逐渐降低,表明Hb水平可以作为创伤患者预后重要的临床观察指标。
本研究还发现Hb与RTS结合可以提高RTS的预测能力。与RTS和CRAMS评分相比,其预测效能更强,且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其他预测指标,其可能的原因是增加了针对威胁生命的出血风险的评估指标,其预测结果更准确、灵敏。有研究发现血清白蛋白结合RTS评分对重症患者具有较好预测作用[18],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是因为白蛋白水平多代表患者基础水平的一种慢性状态,而本研究中入组的创伤患者多为急性发病,因此白蛋白水平多无明显变化。
本研究中无论创伤的严重程度如何,ISS≥1的患者均可入组,而以往大多数研究中仅入选严重创伤患者,如ISS≥16[19]。此外,本研究是基于急诊诊间和留抢的就诊患者,而非住院创伤中心,因此更适用于在没有病房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为依托的医院。本研究中重伤和严重伤的年龄分别为(57.82 ± 7.23)岁、(57.04 ± 5.65)岁,≥65岁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5.9%、36.1%。有报告指出,2004年成人创伤患者(≥18岁)中≥65岁的患者比例为17.3%,每年增长率约1.5%,到2016年达到34.4%[12]。在欧洲人群中也观察到这种老年创伤发生率的增加趋势。这些结果均表明创伤人口正在变老。因此,我们的模型与目前创伤人口年龄特征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尽管预测结果可能会受到老年患者的较多合并症影响。
本研究局限性:首先,由于本研究是一个单中心的研究,样本量较少,仍须多中心的研究进行外部验证。其次,本研究入选的是18岁以上的患者,其模型是否适用于儿科患者尚未清晰。另外,本研究未对患者死亡率进行评估,仍须进一步随访评估RTS-Hb在死亡率预测上也是否具有一定优势。不过,与原始RTS和CRAMS评分相比,RTS-Hb评分对急诊创伤患者入住ICU的预测能力更高,还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尤其是在诊断资源匮乏地区和医疗技术有限的基层医院,通过Hb与RTS结合有助于快速判断急诊创伤患者病情,识别危重患者。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285名临床护士灾害认知水平
[人数(占比/%)] 条目 认知水平高 认知水平低 非常 比较 合计 一般 很少 几乎不 合计 平时关注灾害 63(22.11) 108(37.89) 171(60.00) 96(33.68) 16(5.61) 2(0.70) 114(40.00) 灾害护理了解 38(13.33) 81(28.42) 119(41.75) 138(48.42) 24(8.42) 4(1.40) 166(58.25) 灾害准备必要性 151(52.98) 83(29.12) 234(82.11) 42(14.74) 8(2.81) 1(0.35) 51(17.89) 参加灾害救援积极性 128(44.91) 101(35.44) 229(80.35) 49(17.19) 4(1.40) 3(1.05) 56(19.65) 灾害护理培训必要性 156(54.74) 87(30.53) 243(85.27) 37(12.98) 2(0.70) 3(1.05) 42(14.73) 参加培训意愿 136(47.72) 98(34.39) 234(82.11) 45(15.79) 3(1.05) 3(1.05) 51(17.89) 表 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285名临床护士灾害认知水平
[人数(占比/%)] 项目 人数 平时关注灾害 灾害护理了解 灾害准备的必要性 参加灾害救援的积极性 灾害护理培训的必要性 参加灾害培训意愿 性别 男 14 12(85.71) 10(71.43) 13(92.86) 12(85.71) 12(85.71) 13(92.86) 女 271 159(58.67) 109(40.22) 221(81.55) 217(80.07) 231(85.24) 231(85.24) χ2值 4.056 5.331 1.158 0.268 0.002 1.158 P值 0.044 0.021 0.282 0.605 0.961 0.282 护龄/年 1 ~ 10 156 100(64.10) 66(42.31) 132(84.62) 129(82.69) 135(86.54) 132(84.62) 11 ~ 20 91 47(51.65) 31(34.07) 68(74.73) 67(73.63) 72(79.12) 69(75.82) ≥ 21 38 24(63.16) 22(57.89) 34(89.47) 33(86.84) 36(94.74) 33(86.84) χ2值 3.897 6.302 5.447 4.162 5.649 3.693 P值 0.143 0.043 0.066 0.125 0.059 0.158 科室 急诊 41 28(68.29) 19(46.34) 32(78.05) 32(78.05) 34(82.93) 36(87.80) 外科 96 52(54.17) 34(35.42) 81(84.38) 80(83.33) 82(85.42) 78(81.25) 内科 48 22(45.83) 14(29.17) 40(83.33) 38(79.17) 44(91.67) 40(83.33) 妇儿产科 48 32(66.67) 29(60.42) 40(83.33) 40(83.33) 40(83.33) 41(85.42) 其他 52 37(71.15) 23(44.23) 41(78.85) 39(75.00) 43(82.69) 39(75.00) χ2值 10.134 12.073 1.270 1.935 2.162 3.149 P值 0.038 0.017 0.866 0.748 0.706 0.533 救灾经历 有 47 32(68.09) 29(61.70) 39(82.98) 39(82.98) 40(85.11) 41(87.23) 无 238 139(58.40) 90(37.82) 195(81.93) 190(79.83) 203(85.29) 193(81.09) χ2值 1.533 9.208 0.029 0.246 0.001 1.008 P值 0.216 < 0.01 0.864 0.620 0.974 0.315 培训经历 有 88 63(71.59) 54(61.36) 79(89.77) 80(90.91) 79(89.77) 80(90.91) 无 197 108(54.82) 65(32.99) 155(78.68) 149(75.63) 164(83.25) 154(78.17) χ2值 7.127 20.129 5.094 8.989 2.060 6.716 P值 < 0.01 < 0.01 0.023 < 0.01 0.151 < 0.01 表 3 285名临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得分
(x±s,分) 维度 条目数 维度总均分 均值的95%CI 条目均分 灾害护理基础知识 6 16.25 ± 4.12 15.77 ~ 16.73 2.71 ± 0.69 灾害现场护理技能 18 51.97 ± 13.93 50.35 ~ 53.58 2.89 ± 0.77 脆弱人群护理 7 18.48 ± 5.80 17.81 ~ 19.16 2.64 ± 0.83 灾害护理管理 5 13.23 ± 4.10 12.76 ~ 13.71 2.65 ± 0.82 灾害护理发展 2 4.95 ± 1.72 4.75 ~ 5.15 2.47 ± 0.86 合计 38 104.88 ± 27.91 101.64 ~ 108.12 2.67 ± 0.73 表 4 285名临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得分最高及最低的5个条目
(x±s,分) 得分最高的5个条目 所属维度 得分 得分最低的5个条目 所属维度 得分 现场心肺复苏 现场护理技能 4.08 ± 1.00 紧急指挥系统及管理 灾害护理管理 2.41 ± 0.90 创伤急救技术、转运与救护 现场护理技能 3.26 ± 0.98 灾害护理的状况、发展 灾害护理发展 2.43 ± 0.88 灾害伤员预检分诊 现场护理技能 3.05 ± 0.98 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的护理 脆弱人群护理 2.43 ± 0.96 脊柱伤员的护理 现场护理技能 3.03 ± 1.00 遇难人员尸体处理 现场护理技能 2.47 ± 1.02 灾害伤员分级救护 现场护理技能 2.94 ± 1.00 灾难相关社科、法律和伦理知识 灾害护理基础知识 2.51 ± 0.79 表 5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285名临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得分比较
(x±s,分) 项目 人数 灾害护理基础知识 现场灾害护理技能 脆弱人群护理 灾害护理管理 灾害护理发展 总分 性别 男 14 17.86 ± 5.91 57.86 ± 17.75 21.79 ± 7.24 14.93 ± 5.37 5.50 ± 1.99 117.93 ± 37.19 女 271 16.17 ± 4.00 51.66 ± 13.68 18.31 ± 5.68 13.14 ± 4.01 4.92 ± 1.70 104.21 ± 27.27 t值 1.056 1.628 2.198 1.594 1.234 1.801 P值 0.309 0.105 0.029 0.112 0.218 0.073 学历 大学专科 44 15.84 ± 4.82 52.98 ± 17.98 18.70 ± 7.58 13.02 ± 4.92 4.89 ± 2.08 105.43 ± 35.90 大学本科 235 16.41 ± 3.98 52.23 ± 12.93 18.53 ± 5.47 13.37 ± 3.91 4.99 ± 1.64 105.53 ± 26.11 研究生 6 13.00 ± 3.03 34.33 ± 5.474 15.00 ± 1.67 9.33 ± 3.39 3.83 ± 1.72 75.50 ± 14.46 F值 2.288 5.107 1.123 2.948 1.353 3.454 P值 0.103 0.007 0.327 0.054 0.260 0.033 科室 急诊 41 18.37 ± 3.71 60.27 ± 12.18 20.85 ± 5.50 15.44 ± 3.61 5.61 ± 1.56 120.54 ± 24.23 外科 96 15.50 ± 3.63 49.95 ± 12.46 17.24 ± 5.21 12.45 ± 3.76 4.64 ± 1.60 99.77 ± 24.53 内科 48 14.48 ± 3.83 46.85 ± 16.13 16.71 ± 6.73 11.63 ± 4.46 4.27 ± 1.82 93.94 ± 31.46 妇儿产科 48 17.88 ± 4.84 54.67 ± 14.79 20.46 ± 6.15 14.15 ± 4.56 5.46 ± 1.84 112.60 ± 30.99 其他 52 16.12 ± 3.73 51.37 ± 11.79 18.73 ± 4.74 13.58 ± 3.32 5.15 ± 1.54 104.94 ± 23.36 F值 8.388 6.740 5.707 6.922 5.776 7.404 P值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救灾经历 有 47 20.15 ± 5.27 62.02 ± 15.69 21.62 ± 6.92 15.94 ± 4.90 6.13 ± 1.91 125.85 ± 33.18 无 238 15.48 ± 3.37 49.98 ± 12.68 17.87 ± 5.36 12.70 ± 3.70 4.71 ± 1.58 100.74 ± 24.81 t值 5.842 4.953 4.167 5.172 5.397 4.924 P值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培训经历 有 88 18.74 ± 4.39 58.55 ± 14.55 21.09 ± 6.26 15.16 ± 4.47 5.83 ± 1.74 119.36 ± 29.64 无 197 15.14 ± 3.47 49.03 ± 12.61 17.32 ± 5.19 12.37 ± 3.61 4.55 ± 1.56 98.41 ± 24.55 t值 7.430 5.609 5.307 5.583 6.232 5.232 P值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表 6 不同认知水平的285名临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得分比较
(x±s,分) 项目 人数 总分 项目 人数 总分 项目 人数 总分 平时关注灾害 灾害护理了解 灾害准备必要性 非常 63 118.08 ± 34.53 非常 38 125.95 ± 37.17 非常 151 106.92 ± 31.88 比较 108 106.62 ± 22.95 比较 81 112.67 ± 25.47 比较 83 102.81 ± 22.61 一般 96 99.27 ± 23.69 一般 138 99.25 ± 21.01 一般 42 105.48 ± 19.73 很少或几乎不 18 78.17 ± 24.90 很少或几乎不 28 81.50 ± 24.60 很少或几乎不 9 87.00 ± 29.77 F值 13.109 F值 21.589 F值 1.671 P值 < 0.01 P值 < 0.01 P值 0.174 灾害救援积极性 灾害培训必要性 灾害护理培训意愿 非常 128 109.69 ± 32.60 非常 156 106.71 ± 31.84 非常 136 108.18 ± 30.53 比较 101 102.80 ± 21.30 比较 87 103.77 ± 22.28 比较 98 106.02 ± 24.58 一般 49 99.39 ± 23.22 一般 37 102.08 ± 18.38 一般 45 96.40 ± 21.14 很少或几乎不 7 85.43 ± 35.40 很少或几乎不 5 88.00 ± 41.82 很少或几乎不 6 75.17 ± 37.58 F值 3.295 F值 1.002 F值 4.497 P值 0.021 P值 0.393 P值 < 0.01 表 7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说明
自变量 赋值说明 灾害认知 设置哑变量,每个条目均以“非常认同”为对照 学历 设置哑变量,以“大学专科”为对照 所在科室 设置哑变量,以“急诊”为对照 性别 男= 0;女= 1;以“男”为对照 救灾经历 无= 0;有= 1;以“无”为对照 培训经历 无= 0;有= 1;以“无”为对照 表 8 临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β值 标准误 标准回归系数 t值 P值 常数 179.982 15.073 11.941 < 0.01 学历 研究生 - 27.273 10.864 - 0.141 - 2.510 0.013 科室 外科 - 11.594 4.702 - 0.197 - 2.466 0.014 内科 - 17.018 5.404 - 0.229 - 3.149 < 0.01 救灾经历 9.607 4.417 0.128 2.175 0.031 培训经历 12.187 3.500 0.202 3.482 < 0.01 灾害护理了解 一般 - 16.970 7.916 - 0.292 - 3.450 < 0.01 很少或几乎不 - 27.306 6.163 - 0.301 - 2.721 < 0.01 -
[1] 许树强. 关于新时代灾害护理工作发展的思考[J]. 中国护理管理, 2018, 18(7): 868-86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LHL201807003.htm [2] ZHANG Y Y, ZHU L L, SHENG Y, et al. Disaster nursing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 bibliometric study[J]. J Nurs Scholarship, 2018, 50(5): 567-576. doi: 10.1111/jnu.12401
[3] KALANLAR B.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disaster nursing education in Turkey[J]. J Trauma Nurs, 2019, 26(3): 164-170. doi: 10.1097/JTN.0000000000000417
[4] 朱爱群, 张静平, 李乐之, 等. 临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与认知的调查[J]. 护理学杂志, 2014, 29(17): 47-5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LXZ201417021.htm [5] 陈永惠, 王婷, 王彩, 等. 合肥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调查[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22): 54-5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LHL201622026.htm [6] 敢海芹, 罗小欧, 许彦丹. 浙江省8所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灾害准备度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18, 18(12): 1714-171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LHL201812033.htm [7] 高峰, 王爱花, 贾亚南, 等. 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19): 2339-2342. [8] AL KHALAILEH MA, BOND A E, BECKSTRAND R L, et al. The disaster preparedness evaluation tool: 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classical Arabic version[J]. J Adv Nurs, 2010, 66(3): 664-672. doi: 10.1111/j.1365-2648.2009.05208.x
[9] 马玉龙. 手术室护士灾害救护能力与认知情况调查[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6): 37-3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LHL201706019.htm [10] 陈丽娟. 文献计量学视角下国内灾害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 26(4): 3-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YG201804003.htm [11] 陈晓莉, 叶磊. 结合实践分析急诊男护士在灾害救援中的优势[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 13(4): 373-374. [12] 金倩倩, 陈瑞敏, 高岭燕, 等. 温州地区急诊科护士灾害应急知识现况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2): 188-191. [13] 吴雪华, 聂玉玲. 144名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 6(7): 376-37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ZH201807005.htm [14] 宋丽萍, 韩冷, 肖芬, 等. 国内外灾害护理学教育培训发展的现状和启示[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 12(7): 661662. [15] 王恒, 胡秀英. 汶川地震灾区医院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现状调查[J]. 护理学杂志, 2014, 29(23): 48-5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LXZ201423020.htm [16] 绳宇, 吴凡, 徐晓华, 等. 中外灾害护理教育发展比较[J]. 中国护理管理, 2018, 18(7): 884-88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LHL201807009.htm [17] AL THOBAITY A, PLUMMER V, WILLIAMS B. What are the most common domains of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disaster nursing? A scoping review[J]. Int Emerg Nurs, 2017, 31: 64-71. doi: 10.1016/j.ienj.2016.10.003
[18] 薛超莉, 窦英茹, 常淑文, 等. 以色列灾害救援在护士灾害准备度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5(8): 1188-119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QYK202008020.htm [19] 张丽, 江静云, 李萍. 护士灾害护理认知及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13): 1501-1504. [20] 杜娟, 许翠萍, 何从军, 等. 5所三级甲等医院216名儿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0, 27(5): 35-3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FHL202005010.htm [21] NILSSON J, JOHANSSON E, CARLSSON M, et al. Disaster nursing: self-reported competence of nursing students and registered nurses, with focus on their readiness to manage violence, serious events and disasters[J]. Nurse Educ Pract, 2015, 17: 102-108.
[22] 李春霞, 李德新, 栗爱珍, 等. 突发事件模拟演练在提高机动库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中的应用[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9, 37(4): 371-373.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9.04.019 -
期刊类型引用(3)
1. 李怀英,玉铭,谭苏妮. 链式标准化管理在非实体多学科协作团队救护群体伤患者中的应用.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5(01): 115-119 . 百度学术
2. 梁兵,于晓钧,卢炳棋. 修正创伤评分结合ACE和ACE2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3(01): 114-117+125 . 百度学术
3. 李慧,王翠. 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急救时间的影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29): 166-16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5
- HTML全文浏览量: 132
- PDF下载量: 25
- 被引次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