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luencing factors of neck work 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mong workers in a shipyard in Guangzhou
-
摘要:目的 调查广州市某造船厂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患病情况,探讨影响颈部WMSDs的主要因素。方法 以广州市某造船厂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北欧肌肉骨骼疾患问卷(修改版)》调查其WMSDs患病情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WMSDs的影响因素。结果 148名造船厂工作人员的WMSDs总患病率为45.9%,其中患病率最高的部位是颈部(31.1%),其他依次为肩部(27.0%)、下背部(21.6%)、上背部(16.2%)、腿部(14.9%)、膝部(14.9%)、肘部(14.9%)、踝部(13.5%)和手部(13.5%)。各工种中打磨工和电焊工颈部WMSDs患病率较高,分别为50.0%和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部WMSDs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每天从事同样的工作(OR=9.65,95% CI:1.77~52.61)和上肢用力(OR=2.43,95% CI:1.06~5.60),休息时间充足是颈部WMSDs的保护因素(OR=0.38,95% CI:0.16~0.92)。结论 造船厂工人WMSDs患病率较高,其中颈部较为常见,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不良工作姿势及不合理的劳动组织。
-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 eletal disorders,WMSDs)是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引起或加重身体局部肌肉、骨骼、肌腱、结缔组织和神经等运动系统损伤的健康问题,它包括从轻微症状、短暂损伤到不可逆、能力丧失性伤害等所有形式的健康-疾病状态,主要表现为身体局部肌肉疼痛、麻木、活动功能受限等症状,多见于颈、肩和腰背部[1]。工作相关肌肉骨骼损伤被认为可能是基于工作活动导致或加重的损伤,也不排除像家务或运动这样的活动的影响。该疾患涉及人员范围广、患病率高,可导致工作缺勤,增加个人痛苦和全社会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已然成为全球重要的职业卫生问题[2],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将其列为法定职业病进行管理[2-3]。据报道,2020年中国造船行业的业务承担量超过全球总量的65%。造船工艺多为手工作业,作业人数众多,作业过程中广泛存在高强度、重体力、高重复、强迫体位等可导致WMSDs的不良工效学因素,使得该行业成为WMSDs高发地[4-5]。目前国内外对造船行业WMSDs的研究中主要以下背部疾患或某个工种为主要研究对象,却忽视了对近年来越来越多发的颈部疾患的研究分析。为此,本研究对广州市某造船厂造船作业工人的WMSDs发生现状与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期为造船厂预防和管理WMSDs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广州市1家中型造船企业的所有一线作业工人及管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切割、电焊、打磨、装配、喷漆、维修等工种和管理人员,共计163人。纳入标准:在岗正式职工;从事当前工种工龄 > 1年。排除标准:肌肉骨骼损伤性外伤史;调查时已经怀孕或1年内曾有妊娠史者。本研究通过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研究对象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次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采用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编制的《北欧肌肉骨骼疾患问卷(修改版)》电子版[6-8],该问卷具有良好信效度。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现岗位工龄和总工龄等一般情况;近期发生的局部肌肉骨骼症状;工作制度、劳动类型、作业姿势等情况。
1.2.2 WMSDs判定
WMSDs采用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NIOSH)判定标准[3-5]:过去12个月内发生不适;从事当前工作后开始不适;既往无事故或突发伤害;每月均出现不适症状或持续时间 > 7 d。满足以上4个条目即判为WMSDs。
1.2.3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调查过程中采用1∶N的调查方法,由调查员统一讲解,并监督被调查人独立完成调查问卷,问卷提交后数据信息直接进入网络数据库,以备汇总和分析。电子调查问卷全部答题完毕才能成功提交,调查完成后及时对导出数据进行检查确认、复核。
1.2.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 s)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趋势性χ2检验;WMSDs影响因素分析首先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P < 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再采用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多因素回归模型。WMSDs总患病率=调查对象任一调查部位患WMSDs的人数/总调查人数× 100%。检验水准α = 0.05(双侧)。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3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为90.7%。148名研究对象中,男性113人(占76.4%)、女性35人(占23.6%),平均年龄(36.2 ± 7.6)岁,现岗位平均工龄(8.2 ± 6.5)年,平均身高(166.9 ± 6.4)cm,平均体质量(63.1 ± 10.1)kg,高中及以下75人(占50.7%)、大专39人(占26.3%)、大学本科及以上34人(占23.0%)。
2.2 WMSDs患病情况
本次调查中148名造船作业工人WMSDs总患病率为45.9%,其中患病率最高的部位为颈部(31.1%),其他依次为肩部(27.0%)、下背部(21.6%)、上背部(16.2%)、腿部(14.9%)、膝部(14.9%)、肘部(14.9%)、踝部(13.5%)和手部(13.5%)。因颈部的WMSDs患病率最高,故本次针对颈部WMSDs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各工种中打磨工和电焊工颈部WMSDs患病率较高,分别为50.0%和41.7%。
2.3 影响颈部WMSDs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休息时间、部门人员短缺、颈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情况不同的员工WMSD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0.01)。见表 1。
表 1 颈部WMSDs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影响因素 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率/% χ2值 P值 影响因素 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率/% χ2值 P值 人口学特征 每天从事同样工作 8.06 0.01 性别 0.14 0.72 否 26 2 7.7 女 35 10 28.6 是 122 44 36.1 男 113 36 31.9 休息时间充足 8.00 0.01 体质量/kg 2.75 0.25 否 84 34 40.5 < 58 45 17 37.8 是 64 12 18.8 58 ~ 67 56 13 23.2 部门人员短缺 7.28 < 0.01 > 67 47 16 34.0 否 45 7 15.6 身高/cm 3.74 0.15 是 103 39 37.9 < 165 47 10 21.3 自主选择休息时间 0.73 0.39 165 ~ 170 68 26 38.2 否 109 36 33.0 > 170 33 10 30.3 是 39 10 25.6 年龄/岁 6.85 0.03 需要轮班 0.02 0.87 < 33 45 13 28.9 否 131 41 31.3 33 ~ 38 56 24 42.8 是 17 5 29.4 > 38 47 9 19.1 经常加班 1.62 0.20 工龄/年 2.97 0.23 否 32 7 21.9 < 5 49 12 24.5 是 116 39 33.6 5 ~ 11 53 21 39.6 工作姿势 > 11 46 13 28.3 颈部弯曲 0.60 0.44 工种 7.66 0.10 否 28 7 25.0 打磨工 22 11 50.0 是 120 39 32.5 电焊工 24 10 41.7 颈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6.09 0.01 装配工 30 8 26.7 否 39 6 15.4 管理人员 36 7 19.4 是 109 40 36.7 其他a 36 10 27.8 长时间低头 1.60 0.21 体育锻炼 2.16 0.14 否 79 21 26.6 每周 < 1次 31 13 41.9 是 69 25 36.2 每周1次 117 33 28.2 长时间转头 0.14 0.71 吸烟 1.06 0.30 否 106 32 30.2 否 94 32 34.0 是 42 14 33.3 是 54 14 25.9 背部弯曲 2.40 0.12 工作类型及劳动组织 否 52 12 23.1 长时间站立 1.28 0.26 是 96 34 35.4 否 81 22 27.2 经常转身 1.90 0.17 是 67 24 35.8 否 68 25 36.8 长时间坐位 0.76 0.38 是 80 21 26.3 否 85 24 28.2 经常弯腰同时转身 0.91 0.34 是 63 22 34.9 否 75 26 34.7 搬运重物(> 5 kg) 0.60 0.44 是 73 20 27.4 否 103 30 29.1 腰背部经常重复同一动作 0.06 0.81 是 45 16 35.6 否 73 22 30.1 上肢或手用力工作 5.03 0.02 是 75 24 32.0 否 75 17 22.7 背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7.28 < 0.01 是 74 29 39.7 否 45 7 15.6 使用振动工具 0.15 0.70 是 103 39 37.9 否 103 31 30.1 长时间保持弯腰 0.60 0.44 是 45 15 33.3 否 103 30 29.1 以不舒服姿势工作 2.49 0.12 是 45 16 35.6 否 112 31 27.7 长时间保持转身 0.17 0.68 是 36 15 41.7 否 116 37 31.9 每分钟多次重复操作 0.71 0.40 是 32 9 28.1 否 72 20 27.8 是 76 26 34.2 注:a包括喷漆、切割、车工、技术员、维修等岗位。 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颈部WMSDs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是= 1,否= 0),将单因素分析中导致P < 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每天从事同样工作(OR = 9.65)、上肢用力(OR = 2.43)是颈部WMSDs患病危险因素,休息时间充足(OR = 0.38)是颈部WMSDs的保护因素。见表 2。表 2中,年龄赋值: < 33岁= 0,33 ~ 38岁= 1, > 38岁= 2;其他自变量赋值:否= 0,是= 1。OR值由以赋值为0项作为对照得到。
表 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因素 偏回归系数 标准误 Wald χ2值 P值 OR值 95%CI值 每天从事同样的工作 2.27 0.86 6.87 < 0.01 9.65 1.77 ~ 52.61 上肢用力 0.89 0.43 4.35 0.04 2.43 1.06 ~ 5.60 休息时间充足 - 0.96 0.45 4.64 0.03 0.38 0.16 ~ 0.92 3. 讨论
WMSDs常因工作中接触重负荷、重复性操作、振动作业和不良姿势作业等不良工效学因素所致[9-11]。造船作业因其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广泛存在狭小空间或者密闭空间的手工作业,工人经常需要采取一些不良体位来完成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复性操作,导致身体局部肌肉需要承受较长时间的静力负荷,这可能是导致造船行业WMSDs发生的重要原因。
我国已报道的造船厂工人WMSDs常见患病部位包括下背部(患病率44.2% ~ 43.1%)、颈部(患病率29.4% ~ 31.2%)和肩部(患病率26.6% ~ 29.0%)[4-5]。本次调查的广州市某造船厂作业工人WMSDs总患病率为45.9%,略低于医疗护理和汽车制造作业人员[12-13]。各部位中WMSDs患病率以颈部为最高(31.1%),与曲颖[4]和张丹英[5]等报道的造船厂员工颈部WMSDs患病率基本一致,说明颈部是造船厂工人WMSDs的主要患病部位之一,这可能与前述的造船厂工人的劳动特点有关。
WMSDs的出现往往是以身体肌肉骨骼疲劳感为前兆,同时疲劳感和患病部位都有可能同时多发,工作中如果遇到肌肉骨骼关节的疲劳感长时间无法消除,应该警惕和及时发现不良工效学因素的影响,遏止损伤的进一步发展。
本研究发现每天从事同样的工作和上肢用力是造船厂员工颈部WMSDs的主要危险因素。造船行业的任务工期紧张、工作量大,工人长期保持高强度作业,得不到充足的休息,使得身体疲劳无法缓解,即使是管理人员,每天从事同样的工作也会使得颈部疲劳。而“休息时间充足”是颈部WMSDs的保护因素。为控制和降低造船厂工人颈部WMSDs的患病率,应当增加各岗位的劳动定员,从而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工人的作息制度,降低接触不良工效学因素的时间和频率,从而使得工人能够在工间休息内获得足够的放松。
综上所述,造船厂工人WMSDs的患病风险较高,尤其是颈部的WMSDs的患病情况。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制定适宜的生产计划、增加劳动定员、缩短作业时间、增加工作间休息等方式合理安排劳动组织制度,借助机械辅助工具降低上肢用力作业强度,减少工人发生WMSDs的风险;同时应加强对WMSDs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工人识别作业活动过程中的不良工作姿势,减少不良工效学负荷。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针对调查对象可能存在一定的回忆偏移,部分主观性指标不一定能反映客观的实际情况,同时部分客观指标的量化标准难以界定,不同受调查人员的对于指标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有待更广泛、深入的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来进行结果验证。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颈部WMSDs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影响因素 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率/% χ2值 P值 影响因素 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率/% χ2值 P值 人口学特征 每天从事同样工作 8.06 0.01 性别 0.14 0.72 否 26 2 7.7 女 35 10 28.6 是 122 44 36.1 男 113 36 31.9 休息时间充足 8.00 0.01 体质量/kg 2.75 0.25 否 84 34 40.5 < 58 45 17 37.8 是 64 12 18.8 58 ~ 67 56 13 23.2 部门人员短缺 7.28 < 0.01 > 67 47 16 34.0 否 45 7 15.6 身高/cm 3.74 0.15 是 103 39 37.9 < 165 47 10 21.3 自主选择休息时间 0.73 0.39 165 ~ 170 68 26 38.2 否 109 36 33.0 > 170 33 10 30.3 是 39 10 25.6 年龄/岁 6.85 0.03 需要轮班 0.02 0.87 < 33 45 13 28.9 否 131 41 31.3 33 ~ 38 56 24 42.8 是 17 5 29.4 > 38 47 9 19.1 经常加班 1.62 0.20 工龄/年 2.97 0.23 否 32 7 21.9 < 5 49 12 24.5 是 116 39 33.6 5 ~ 11 53 21 39.6 工作姿势 > 11 46 13 28.3 颈部弯曲 0.60 0.44 工种 7.66 0.10 否 28 7 25.0 打磨工 22 11 50.0 是 120 39 32.5 电焊工 24 10 41.7 颈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6.09 0.01 装配工 30 8 26.7 否 39 6 15.4 管理人员 36 7 19.4 是 109 40 36.7 其他a 36 10 27.8 长时间低头 1.60 0.21 体育锻炼 2.16 0.14 否 79 21 26.6 每周 < 1次 31 13 41.9 是 69 25 36.2 每周1次 117 33 28.2 长时间转头 0.14 0.71 吸烟 1.06 0.30 否 106 32 30.2 否 94 32 34.0 是 42 14 33.3 是 54 14 25.9 背部弯曲 2.40 0.12 工作类型及劳动组织 否 52 12 23.1 长时间站立 1.28 0.26 是 96 34 35.4 否 81 22 27.2 经常转身 1.90 0.17 是 67 24 35.8 否 68 25 36.8 长时间坐位 0.76 0.38 是 80 21 26.3 否 85 24 28.2 经常弯腰同时转身 0.91 0.34 是 63 22 34.9 否 75 26 34.7 搬运重物(> 5 kg) 0.60 0.44 是 73 20 27.4 否 103 30 29.1 腰背部经常重复同一动作 0.06 0.81 是 45 16 35.6 否 73 22 30.1 上肢或手用力工作 5.03 0.02 是 75 24 32.0 否 75 17 22.7 背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7.28 < 0.01 是 74 29 39.7 否 45 7 15.6 使用振动工具 0.15 0.70 是 103 39 37.9 否 103 31 30.1 长时间保持弯腰 0.60 0.44 是 45 15 33.3 否 103 30 29.1 以不舒服姿势工作 2.49 0.12 是 45 16 35.6 否 112 31 27.7 长时间保持转身 0.17 0.68 是 36 15 41.7 否 116 37 31.9 每分钟多次重复操作 0.71 0.40 是 32 9 28.1 否 72 20 27.8 是 76 26 34.2 注:a包括喷漆、切割、车工、技术员、维修等岗位。 表 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因素 偏回归系数 标准误 Wald χ2值 P值 OR值 95%CI值 每天从事同样的工作 2.27 0.86 6.87 < 0.01 9.65 1.77 ~ 52.61 上肢用力 0.89 0.43 4.35 0.04 2.43 1.06 ~ 5.60 休息时间充足 - 0.96 0.45 4.64 0.03 0.38 0.16 ~ 0.92 -
[1] 秦东亮, 王生, 张忠彬, 等.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判别标准研究进展[J]. 中国职业医学, 2017, 44(3): 362-364;37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YX201703028.htm [2] 金宪宁, 王生, 张忠彬, 等.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经济负担研究现状[J]. 中国职业医学, 2019, 46(1): 117-12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YX201901032.htm [3] 王忠旭.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及其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6, 29(4): 243-24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OLE201604001.htm [4] 曲颖, 陈西峰, 张蔚, 等. 造船作业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与工效学因素负荷关系[J]. 中国职业医学, 2020, 47(3): 260-26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YX202003005.htm [5] 张丹英, 聂新强, 贾宁, 等. 某造船厂员工下背/腰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20, 47(1): 41-4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YX202001012.htm [6] KUORINKA I, JONSSON B, KILBOM A, et al. Standardised Nordic questionnaires for the analysis of musculoskeletal symptoms[J]. Appl Ergon, 1987, 18(3): 233-237. doi: 10.1016/0003-6870(87)90010-X
[7] 杨磊, HILDEBRANDT V H, 余善法, 等. 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介绍附调查表[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9, 35(1): 25-3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YWZ200901008.htm [8] 张蔚, 陈西峰, 张雪艳, 等. 肌肉骨骼疾患问卷(中文版)应用于汽车行业的信效度[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7, 34(1): 273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YX201701007.htm [9] OAKMAN J, DE WIND A, VAN DEN HEUVEL S G, et al. Work characteristics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site musculoskeletal pain[J]. 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 2017, 90(7): 653-661. doi: 10.1007/s00420-017-1228-9
[10] DAS D, KUMAR A, SHARMA 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work 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mong handicraft workers[J]. Int J OccupSaf Ergon, 2020, 26(1): 55-70. doi: 10.1080/10803548.2018.1458487
[11] SOARES C O, PEREIRA B F, PEREIRA GOMES M V, et al. Preventive factors against 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narrative review[J]. Rev Bras Med Trab, 2020, 17(3): 415-43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2368676
[12] 张曦, 李涛, 贾宁, 等. 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现状及评估方法概述[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20, 33(4): 316-31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OLE202004011.htm [13] 张亢亢, 丁丽花, 吴家兵, 等. 某汽车制造厂电焊工腰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20, 47(2): 178-18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YX202002016.htm -
期刊类型引用(13)
1. 彭志恒,陈培仙,张海,杨凤,尹艳,贾宁,王致,王忠旭.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预防指南 第3部分 船舶制造作业》标准解读.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5(02): 146-149 . 百度学术
2. 钱小艺,肖春梅,吴家兵,陈龙,郑建如,李秀楼. 十堰市某汽车制造企业工人肩部肌肉骨骼疾患影响因素及人群归因危险度分析. 职业与健康. 2024(04): 433-437 . 百度学术
3. 郭震,朱斌斌,何晓庆,陈强. 医药化工企业职工颈肩部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 预防医学. 2024(06): 527-531 . 百度学术
4. 邓华欣,张华东,王忠旭,曹磊,陈凤琼,贾宁,凌瑞杰,王致,李刚,尹艳,张恒东,邵华,黎东霞,曾强,梅良英,蒋恩霏,邹华. 中国职业人群工作相关颈部疼痛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4(04): 432-439 . 本站查看
5. 孙荣斌,凌瑞杰,尹虹,吴家兵. 我国职业人群加班与颈部肌肉骨骼疾患关系的Meta分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4(10): 735-742 . 百度学术
6. 郭雨晗,林海燕,许丽,张丽江. 环卫作业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与健康. 2024(19): 2598-2602 . 百度学术
7. 何易楠,彭志恒,陈西峰,王忠旭,贾宁,王致. 造船作业人员颈部与下背部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影响因素研究. 职业与健康. 2024(23): 3169-3174 . 百度学术
8. 杨燕,江迪蔚,曾建诚,张竞文,王汝刚,邵华,李刚,刘移民,王忠旭,贾宁,王致. 船舶制造工人腿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职业医学. 2023(06): 620-625 . 百度学术
9. 谢尔瓦妮古丽·阿卜力米提,祖丽皮努·木台力甫,邓慧君,李富业. 新疆煤矿工人腰部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与健康. 2022(01): 18-22 . 百度学术
10. 彭志恒,杨燕,李刚,邵华,王如刚,贾宁,王忠旭,刘移民. 建筑工人工作相关骨骼肌肉疾患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2(02): 133-139+186 . 本站查看
11. 彭志恒,杨燕,刘移民,贾宁,王忠旭,王致. 清远市橱柜家具厂工人多部位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与健康. 2022(16): 2171-2176 . 百度学术
12. 彭志恒,陈培仙,杨燕,张海,刘移民,霍少雪,尹强兵,贾宁,王忠旭,王致. 制造业油漆工多部位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06): 696-701 . 本站查看
13. 杨燕,曾建诚,李刚,邵华,王如刚,王忠旭,刘移民,王致,贾宁. 建筑业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21(06): 486-49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4
- HTML全文浏览量: 112
- PDF下载量: 33
- 被引次数: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