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语频噪声对某热线电话女性客服人员健康影响的研究

周华萍, 毕静, 李倩兰, 黄红英, 郑红菊, 梁妙玲

周华萍, 毕静, 李倩兰, 黄红英, 郑红菊, 梁妙玲. 语频噪声对某热线电话女性客服人员健康影响的研究[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 39(1): 54-57.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1.01.011
引用本文: 周华萍, 毕静, 李倩兰, 黄红英, 郑红菊, 梁妙玲. 语频噪声对某热线电话女性客服人员健康影响的研究[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 39(1): 54-57.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1.01.011

语频噪声对某热线电话女性客服人员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金项目: 

深圳市卫生计生系统科研项目 SZFZ201702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周华萍(1979-), 女, 硕士研究生, 主治医师

  • 中图分类号: R135.99

Investigation on health condition of female telephone operators exposure to speech frequency noise

  • 摘要:
      目的  研究接触语频噪声对热线电话女性客服人员健康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建议。
      方法  2017-2019年,对某国有企业人工热线电话岗位工作场所噪声声级进行检测与评价;选择该热线电话岗位60名接触语频噪声的女性客服人员作为接触组,该企业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60名女性文职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接触组工作场所中噪声声级LEX,8 h为55.3~78.6 dB(A),主要集中在500~3 000 Hz;耳机内噪声声级为(62.7~88.9)dB(A),主要集中在500~2 000 Hz,属于非稳态的语频噪声。接触组人员自述乏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全身酸痛、入睡困难、听觉迟钝、月经紊乱症状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 < 0.01或P < 0.05)。接触组高频听阈提高、语频听阈提高、听力下降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接触组工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和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或P < 0.05)。接触组低血压、血压异常、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血脂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或P < 0.05)。随着工龄增加,接触组听力下降检出率、低血压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P < 0.05)。
      结论  长期接触语频噪声对热线电话女性客服人员可造成以高频听阈提高为主的听力下降和以神经衰弱综合征为主的自觉症状,其心电图、血压、血脂异常检出率均高于正常人群。接触语频噪声的劳动者应注意加强个人防护。
    + English
  • 从生理学观点看,凡是持续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均可称为噪声。幅值和频谱不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称为稳态噪声,否则称为非稳态噪声[1]。工业噪声对人体听力、心血管系统、神经心理系统、生殖机能均能造成损害[2-4]。语频噪声是人类言语产生的一种非稳态噪声,长期佩戴耳机与人交流的话务员、客服人员都会接触到,然而,关于语频噪声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不多。为研究接触语频噪声对健康的影响,本文于2019年12月对某热线电话公司女性客服人员的听损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随机选择某国有企业人工热线电话岗位的60名接触语频噪声的女性客服人员作为接触组,选择该企业不接触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60名女性文职人员作为对照组。接触组年龄19 ~ 33岁,平均年龄(28.6 ± 3.3)岁;从事热线电话接听工作0.5 ~ 10.0年,平均工龄(6.2 ± 1.3)年。对照组年龄21 ~ 35岁,平均年龄(29.3 ± 3.8)岁,工龄1 ~ 12年,平均工龄(6.3 ± 1.5)年。两组调查对象的年龄、工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年龄 = 1.007,t工龄 = 0.390,P > 0.05)。对照组人员均无经常佩戴耳机打电话或视听娱乐行为,接触组人员在工作外也较少此类行为。

    调取研究对象工作场所噪声声级检测与评价的相关资料,并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场所噪声声级检测报告出具日期为2017—2019年每年6月,检测日期为当年5月,每年检测1次,每次持续2 d。噪声职业健康检查必检项目参照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5],另根据研究需要增加了部分选检项目。检查项目包括:心率、内科检查、耳科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血脂4项、肝功能10项等。对照组参照接触组的检查项目进行体检。体格检查的方法严格按照GBZ 188的要求执行。听力下降的判定标准为:以双耳高频(3 000 Hz、4 000 Hz、6 000 Hz)任一频率听阈> 25 dB判定为高频听阈提高,以双耳语频(500 Hz、1 000 Hz、2 000 Hz)任一频率听阈> 25 dB(语频纯音气导)判定为语频听阈提高[5]。纯音听力检查结果应按GB/T 7582进行年龄、性别修正[6]。临床检验指标正常值参考《医学检验报告速查手册》 [7]。其他疾病的诊断参照《诊断学》 [8]。对整个采样检测过程采取临床生化检验全面质量控制,所有实验室检测数据均已交叉审核。纯音听阈测试的质量控制参照GB/T 16403—1996《声学测听方法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基本测听法》 [9]

    统计听力下降人数时,听力曲线图有1个以上频率听阈异常者依旧按1人统计;统计心电图或血脂异常人数时,心电图或血脂4项有1种以上异常者依旧按1人统计。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企业提供的近3年来工作场所噪声声级检测报告,接触组人员工作场所中噪声声级LEX,8 h为55.3 ~ 78.6 dB(A)(每年检测12个点位),共36个点位均值为(65.4 ± 10.6)dB(A),主要集中在500 ~ 3 000 Hz,属于中、高频噪声;耳机内噪声声级为(62.7 ~ 88.9)dB(A),每年检测18名工作人员,3年共54名工作人员接触噪声均值为(75.2 ± 11.3)dB(A),主要集中在500 ~ 2 000 Hz,属于非稳态的语频噪声。

    工作场所除噪声外,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客服人员为8 h轮班作业,每天双耳接触耳机噪声7 h,每周休息1 d。

    接触组和对照组的自述症状由内科医生在体格检查时记录,如出现表 1的自述症状,内科医生将向研究对象询问症状详情,如头痛的频率、持续时间、最早发现时间等,以尽量确保数据真实性。接触组自述乏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全身酸痛、入睡困难、听觉迟钝、月经紊乱症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或P < 0.05)。接触组自述头痛、头晕、手脚发颤症状的检出率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  1  两组自述症状情况 [例数(检出率/%)]
    自述症状 对照组
    n = 60)
    接触组
    n = 60)
    χ2 P
    头痛 5(8.33) 12(20.00) 3.358 0.067
    头晕 6(10.00) 11(18.33) 1.713 0.191
    乏力 5(8.33) 15(25.00) 6.000 0.014
    记忆力减退 8(13.33) 18(30.00) 4.910 0.027
    食欲不振 3(5.00) 10(16.67) 4.227 0.040
    全身酸痛 3(5.00) 20(33.33) 15.545 < 0.01
    入睡困难 9(15.00) 21(35.00) 6.400 0.011
    听觉迟钝 4(6.67) 27(45.00) 23.008 < 0.01
    手脚发颤 5(8.33) 9(15.00) 1.294 0.255
    月经紊乱 5(8.33) 14(23.33) 5.065 0.024
    其他 12(20.00) 10(16.67) 0.223 0.63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接触组高频听阈提高、语频听阈提高、听力下降检出率分别为38.33%(23/60)、15.00%(9/60)、50.00%(30/6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33%(2/60)、1.67%(1/60)、3.33(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282、6.982、33.409,P < 0.01)。

    接触组工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以及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5)。见表 2

    表  2  两组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 [例数(检出率/%)]
    组别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ST-T改变 其他异常 心电图异常
    对照组
    n = 60)
    4(6.67) 8(13.33) 3(5.00) 3(5.00) 14(18.75)
    接触组
    n = 60)
    12(20.00) 17(28.33) 10(16.67) 4(6.67) 35(58.33)
    χ2 4.615 4.093 4.227 0.01 15.211
    P 0.032 0.043 0.040 0.99 <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接触组高血压、低血压和血压异常检出率分别为6.67%(4/60)、3.33%(2/60)、10.00%(6/6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6.67%(10/60)、13.33%(8/60)、30.00%(18/60),且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927、8.204,P < 0.05)。

    接触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血脂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5)。见表 3

    表  3  两组血脂4项异常检出情况 [例数(检出率/%)]
    组别 TG升高 TC升高 LDL-C升高 HDL-C降低 血脂异常
    对照组
    n = 60)
    5(8.33) 5(8.33) 7(11.67) 8(13.33) 12(20.00)
    接触组
    n = 60)
    13(21.67) 14(23.33) 10(16.67) 7(11.67) 26(43.33)
    χ2 4.183 5.065 0.617 0.076 7.548
    P 0.041 0.024 0.432 0.783 < 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接触组与对照组耳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肝功能10项等检查项目的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将接触组60名调查对象根据接触噪声工龄进一步分为 < 3年、3 ~ 6年和 > 6年3个工龄组。随着工人接触语频噪声工龄的增加,各工龄组听力下降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6年工龄组听力下降的检出率明显高于 < 3年工龄组(P < 0.05);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工龄增加而升高,但各工龄组间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工人接触语频噪声工龄的增加,各工龄组心电图的异常检出率下降,血压的异常检出率先降后升,但各工龄组心电图和血压的异常检出率的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表  4  不同工龄员工各项目异常检出率情况 [例数(检出率/%)]
    工龄/年 听力下降 心电图异常 血压异常 血脂异常
    < 3(n = 17) 5(29.41) 12(70.59) 6(35.29) 7(41.18)
    3 ~ 6(n = 21) 10(47.62) 14(66.67) 4(19.05) 9(42.86)
    > 6(n = 22) 15(68.18) 9(40.91) 8(36.36) 10(45.45)
    χ2 5.839 4.398 1.851 0.074
    P 0.049 0.111 0.396 0.96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由于血压异常的检出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本文进一步研究接触噪声工龄对血压的影响。随着工人接触语频噪声工龄的增加,各工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均下降,但组间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工龄组低血压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呈现工龄越长,检出率越高的趋势。见表 5

    表  5  接触工龄对血压的影响
    工龄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高血压 低血压
    检出例数 检出率/% 检出例数 检出率/%
    < 3(n = 17) 110.6 ± 18.3 70.3 ± 11.6 5 29.41 0 0
    3 ~ 6(n = 21) 106.2 ± 20.6 68.3 ± 13.5 2 9.52 2 9.52
    > 6(n = 22) 103.7 ± 17.5 66.8 ± 10.8 3 13.64 6 27.27
    Fχ2 0.647 0.406 2.905 6.578
    P 0.528 0.668 0.234 0.03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次研究发现语频噪声接触组以高频听阈提高为主的听力下降检出率和以神经衰弱综合征为主的大部分自觉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且随着工龄增加,检出率随之增高(P < 0.05),该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论[3]大体相同。本次调查发现接触组人员接触噪声均值仅为(75.2 ± 11.3)dB(A),表明长期接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语频噪声仍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暴露于语频噪声的女性员工心电图多项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 < 0.05),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和T波或ST-T段改变为主,与既往结果相似。彭安洋等[10]的研究发现,工业稳态噪声作为一种应激源,对心肌有直接损害作用,还可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及刺激肾上腺素受体而产生室性早搏,甚至心室颤动或停搏等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肌损害;另一方面,可以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而导致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律不齐甚至出现T波或ST-T段改变等,并可引起外周阻力增加,加重心脏的负荷,长期作用可使心电逆转,造成左室高电压。

    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工业性稳态噪声能引起血压升高,随着噪声暴露时间的延长,血压下降[11]。火电厂作业人员在初始接触噪声时人体产生保护性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和脉搏加快;随着噪声作用时间的延长,人体的这种“应激”作用逐渐减弱,继而出现抑制,表现为心率和脉搏减缓,心输出量减少,收缩压下降[12]。本次研究发现语频噪声接触组的低血压和血压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低血压主要在工龄较长人员中检出,也印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发现,语频噪声接触组血脂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 < 0.05),主要以TG和TC异常率较高为主,这可能是因为噪声的长期刺激能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机体的内脏神经调节功能的正常状态,从而导致胆固醇酯化酶活性降低,或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调节障碍,引起脂代谢紊乱,再引起血清TG、TC含量的增高[13]

    鉴于职业接触语频噪声对健康的明显损害,建议热线电话客服人员所用耳机应为可调节式,以调节音量大小;并要训练客服人员左、右耳轮流接话,使听力疲劳得以恢复;同时应降低环境噪声对信号的干扰,以降低耳机内接话音量。客服人员应尽量放松心情,防止职业紧张与噪声的协同作用;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结构的改善,控制血脂和血糖水平。企业应组织噪声职业接触员工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定期追踪员工的健康损害,需要脱离噪声作业的,企业应尽快将其调离原岗位。

    综上所述,长期接触语频噪声对热线电话女性客服人员可造成以高频听阈提高为主的听力下降和以神经衰弱综合征为主的自觉症状,客服人员心电图、血压、血脂异常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接触语频噪声的劳动者应注意加强个人防护。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两组自述症状情况 [例数(检出率/%)]

    自述症状 对照组
    n = 60)
    接触组
    n = 60)
    χ2 P
    头痛 5(8.33) 12(20.00) 3.358 0.067
    头晕 6(10.00) 11(18.33) 1.713 0.191
    乏力 5(8.33) 15(25.00) 6.000 0.014
    记忆力减退 8(13.33) 18(30.00) 4.910 0.027
    食欲不振 3(5.00) 10(16.67) 4.227 0.040
    全身酸痛 3(5.00) 20(33.33) 15.545 < 0.01
    入睡困难 9(15.00) 21(35.00) 6.400 0.011
    听觉迟钝 4(6.67) 27(45.00) 23.008 < 0.01
    手脚发颤 5(8.33) 9(15.00) 1.294 0.255
    月经紊乱 5(8.33) 14(23.33) 5.065 0.024
    其他 12(20.00) 10(16.67) 0.223 0.637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两组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 [例数(检出率/%)]

    组别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ST-T改变 其他异常 心电图异常
    对照组
    n = 60)
    4(6.67) 8(13.33) 3(5.00) 3(5.00) 14(18.75)
    接触组
    n = 60)
    12(20.00) 17(28.33) 10(16.67) 4(6.67) 35(58.33)
    χ2 4.615 4.093 4.227 0.01 15.211
    P 0.032 0.043 0.040 0.99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两组血脂4项异常检出情况 [例数(检出率/%)]

    组别 TG升高 TC升高 LDL-C升高 HDL-C降低 血脂异常
    对照组
    n = 60)
    5(8.33) 5(8.33) 7(11.67) 8(13.33) 12(20.00)
    接触组
    n = 60)
    13(21.67) 14(23.33) 10(16.67) 7(11.67) 26(43.33)
    χ2 4.183 5.065 0.617 0.076 7.548
    P 0.041 0.024 0.432 0.783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不同工龄员工各项目异常检出率情况 [例数(检出率/%)]

    工龄/年 听力下降 心电图异常 血压异常 血脂异常
    < 3(n = 17) 5(29.41) 12(70.59) 6(35.29) 7(41.18)
    3 ~ 6(n = 21) 10(47.62) 14(66.67) 4(19.05) 9(42.86)
    > 6(n = 22) 15(68.18) 9(40.91) 8(36.36) 10(45.45)
    χ2 5.839 4.398 1.851 0.074
    P 0.049 0.111 0.396 0.963
    下载: 导出CSV

    表  5   接触工龄对血压的影响

    工龄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高血压 低血压
    检出例数 检出率/% 检出例数 检出率/%
    < 3(n = 17) 110.6 ± 18.3 70.3 ± 11.6 5 29.41 0 0
    3 ~ 6(n = 21) 106.2 ± 20.6 68.3 ± 13.5 2 9.52 2 9.52
    > 6(n = 22) 103.7 ± 17.5 66.8 ± 10.8 3 13.64 6 27.27
    Fχ2 0.647 0.406 2.905 6.578
    P 0.528 0.668 0.234 0.037
    下载: 导出CSV
  • [1] 孙贵范.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2] 蒋纪文. 噪声对听觉外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J]. 西南军医, 2008, 10(3): 114-11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XN200803082.htm
    [3] 杨震宇, 刘移民. 噪声健康效应研究进展[J]. 中国职业医学, 2006, 33(3): 217-21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YX200603023.htm
    [4] 黎丹倩, 朱林平. 职业性噪声暴露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 职业与健康, 2011, 27(11): 1301-130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JK201111045.htm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 188-2014[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声学听阈与年龄关系的统计分布: GB/T 7582-2004[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7] 陆金春, 张红烨, 骆峻. 医学检验报告速查手册[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9.
    [8] 万学红, 卢雪峰. 诊断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声学测听方法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基本测听法: GB/T 16403-1996[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10] 彭安洋, 刘彬. 噪声对机械加工行业工人心电图的影响[J]. 职业与健康, 2006, 22(19): 1546-154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JK200619014.htm
    [11] 赖建民, 王致, 刘移民. 职业性噪声暴露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研究进展[J]. 华南预防医学, 2006, 32(2): 19-2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DWF200602005.htm
    [12] 苏先明. 电力工业噪声与听力保护[M]. 北京: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会员部出版社, 2000: 32-33.
    [13] 李红军, 白忠贞, 林瑞存, 等. 噪声和铅对大鼠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J]. 中国职业医学, 2002, 29(2): 6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YX200202041.htm
  • 期刊类型引用(1)

    1. 邢月秋,欧阳艳琼. 武汉市某园区客服人员佩戴耳机对听力的影响及危险因素. 职业与健康. 2024(22): 3046-305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6
  • HTML全文浏览量:  141
  • PDF下载量:  24
  • 被引次数: 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7-1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3-01
  • 刊出日期:  2021-0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