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某大型三甲医院手术室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其防护认知现状调查

张姗, 嵇晴, 王鲁娜, 张恒东

张姗, 嵇晴, 王鲁娜, 张恒东. 某大型三甲医院手术室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其防护认知现状调查[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 39(2): 192-196.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1.02.015
引用本文: 张姗, 嵇晴, 王鲁娜, 张恒东. 某大型三甲医院手术室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其防护认知现状调查[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 39(2): 192-196.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1.02.015

某大型三甲医院手术室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其防护认知现状调查

基金项目: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BK20181488

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 BL201408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姗(1991—),女,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张恒东, 主任医师, E-mail: hd-zhang@263.net

  • 中图分类号: R136.2

Investigationon occupational blood-borne exposure and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personnel in operating room of a large tertiary hospital

  • 摘要: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其防护认知情况。
      方法  选取南京市某大型三甲医院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发放问卷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其防护认知的情况。
      结果  参与调查的295名手术室工作人员中有139人在过去1年发生过血源性职业暴露,暴露发生率为47.12%;其中锐器伤有105人(占52.88%),皮肤黏膜暴露有66人(占22.37%),两者均发生过的有32人(占10.85%)。暴露后上报率为12.23%(17/139),未上报的主要原因是感觉没有必要62人(占50.82%)和不了解上报流程28人(占22.95%)。锐器伤发生率较高的岗位是麻醉护士和卫生员,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护士发生率最低,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上报流程不了解的人员中卫生员占比最高,手术室护士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暴露人员认为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是防不胜防和工作节奏快。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率和暴露后处理流程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岗位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率、皮肤黏膜暴露率与职业防护培训率、暴露后处理流程知晓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827~-0.529,P均 < 0.01)。
      结论  该三甲医院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上报率较低,卫生员职业防护认知能力较医护人员低。医院须针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在职业防护方面建立正规有效的分层培训制度,全面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技能。
    + English
  •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 [1],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如今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存。截至2019年底,全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达到了9 294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30.9万余人 [2],接害人群数量庞大,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的需求及要求也更高。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作用,2023年4月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举行了重庆市首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技能竞赛。本研究通过对本次竞赛的成绩进行分析,了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参赛者能力现状,以期对今后提高该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重庆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

    以重庆市首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技能竞赛参赛者为研究对象,共197人。参赛者来自重庆市各区县83家技术服务机构,采取自愿报名方式参赛,按参赛内容分为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放射卫生评价与检测以及职业健康检查3个竞赛组,分别为64人、40人和93人。

    问卷调查在考核结束后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参赛者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间、单位所属行政区划以及是否参加过职业卫生技能培训。

    考核分为理论及技能两部分,理论考核由职业卫生领域专家组根据不同竞赛组分别设计3套试题,内容为各竞赛组专业方向涉及的基础理论及法律知识,采用计算机阅卷评分;技能操作由两名考官现场评分,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考核内容为管道风速测定、全面通风量计算、粉尘采样、噪声检测以及高温检测;放射卫生评价与检测考核内容为DR性能指标及防护检测等;职业健康检查考核内容为阅读胸片和听力图谱,并出具检查结论。理论及技能考核满分均为100分,60分为及格。总成绩=理论考核成绩× 40% + 技能考核成绩× 60%,60分为及格。

    采用Excel 2016软件双人录入数据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数据分析使用SPSS 26.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 s)描述,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及以上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 = 0.05。

    197名参赛者中男性118人(占59.9%),女性79人(占40.1%);平均年龄(37.6 ± 8.5)岁,最小为22岁,最大为76岁;大学专科及以下有28人(占14.2%),大学本科144人(占73.1%),硕士及以上25人(占12.7%);无职称者18人(占9.1%),初级职称者41人(占20.8%),中级职称者97人(占49.2%),高级职称者41人(占20.8%);单位行政区划位于中心城区者82人(占41.6%),周边区县50人(占25.4%),主城新区65人(占33.0%);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间 < 5年者87人(占44.2%),6 ~ 10年的有59人(占29.9%), > 10年的有51人(占25.9%);81.2%(160人)的参赛者参加过职业卫生技能培训。

    各竞赛组总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放射卫生评价与检测组最高。具体来看,各竞赛组理论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技能考核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放射卫生评价与检测组最高。各竞赛组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及总成绩的及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组理论知识及格率最高,放射卫生评价与检测组技能和总成绩及格率最高,职业健康检查组各项成绩及格率均为最低。见表 1

    表  1  各竞赛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及总成绩分析
    参赛类别 人数 理论考核 技能考核 总成绩
    得分 及格人数(及格率/%) 得分 及格人数(及格率/%) 得分 及格人数(及格率/%)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 64 55.1 ± 10.69 26(40.6) 75.1 ± 18.69 52(81.3) 67.1 ± 13.39 51(79.7)
    放射卫生评价与检测 40 51.0 ± 10.42 9(22.5) 79.9 ± 12.75 36(90.0) 68.4 ± 9.69 33(82.5)
    职业健康检查 93 52.2 ± 7.88 18(19.4) 29.9 ± 18.10 5(5.4) 38.8 ± 12.76 5(5.4)
    Fχ2 2.773 9.217 181.938 112.754 131.972 124.449
    P 0.065 0.010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理论考核成绩方面,年龄、职称、文化程度、单位所属行政区划以及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间等不同的人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技能成绩、总成绩以及总成绩及格率方面,除职称外,其他特征人员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总成绩中,男性、31 ~ 40岁、初级职称、所市级以上、中心城区、从事时间6 ~ 10年以及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组别成绩高于其他组。见表 2

    表  2  不同人员理论及技能考核得分情况
    特征 人数 理论成绩/分 技能成绩/分 总成绩/分 及格人数(及格率/%)
    性别
      男 118 53.9 ± 10.2 61.7 ± 27.5 58.6 ± 18.1 65(55.1)
      女 79 51.3 ± 8.1 44.4 ± 28.9 47.1 ± 18.3 24(30.4)
      tχ2 1.903 4.244 4.328 11.661
      P 0.059 < 0.001 < 0.001 < 0.001
    年龄/岁
      20 ~ 30 34 50.6 ± 9.1 57.3 ± 27.6 54.7 ± 18.1 17(50.0)
      31 ~ 40 105 54.7 ± 9.6 64.4 ± 26.1 60.5 ± 17.2 62(59.0)
      41 ~ 50 46 51.9 ± 8.9 38.4 ± 27.1 43.8 ± 17.1 8(17.8)
      > 50 12 47.3 ± 8.8 25.4 ± 23.9 34.2 ± 13.7 2(20.0)
      Fχ2 2.888 11.133 11.291 24.147
      P 0.024 < 0.001 < 0.001 < 0.001
    职称
      无 18 44.5 ± 10.9 60.5 ± 29.3 54.1 ± 18.4 9(50.0)
      初级 41 52.5 ± 7.9 61.4 ± 28.0 57.9 ± 17.7 23(56.1)
      中级 97 54.6 ± 9.2 54.5 ± 29.4 54.5 ± 19.2 43(44.3)
      高级 41 53.1 ± 9.0 45.9 ± 28.9 48.8 ± 19.4 14(34.1)
      Fχ2 6.192 2.222 1.623 4.186
      P < 0.001 0.087 0.185 0.242
    文化程度
      大专及以下 28 47.6 ± 9.8 41.8 ± 31.5 44.16 ± 19.6 8(28.6)
      大学本科 144 53.0 ± 9.0 55.6 ± 28.4 54.6 ± 18.1 64(44.4)
      硕士及以上 25 58.2 ± 9.1 63.9 ± 28.2 61.6 ± 19.4 17(68.0)
      Fχ2 8.938 4.136 6.158 8.406
      P < 0.001 0.017 0.003 0.015
    单位所属行政区划
      中心城区 82 62.8 ± 9.0 62.8 ± 28.4 60.6 ± 18.4 49(59.8)
      主城新区 65 49.6 ± 9.3 45.8 ± 28.6 47.3 ± 17.9 20(31.3)
      周边区县 50 50.0 ± 7.8 52.9 ± 28.5 51.8 ± 18.1 20(39.2)
      Fχ2 16.599 6.589 10.064 12.781
      P < 0.001 0.002 < 0.001 0.002
    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间/年
      0 ~ 5 87 49.5 ± 8.5 47.5 ± 29.7 48.3 ± 18.9 65(44.5)
      6 ~ 10 59 56.2 ± 10.3 64.3 ± 26.5 61.0 ± 17.5 22(56.4)
      > 10 51 54.9 ± 8.2 56.1 ± 28.8 55.6 ± 18.1 2(16.7)
      Fχ2 2.478 4.161 4.431 5.951
      P < 0.001 0.017 0.013 0.051
    参加过职业卫生技能培训
      是 160 53.4 ± 9.5 57.8 ± 29.1 56.0 ± 18.9 80(50.0)
      否 37 50.9 ± 9.4 41.6 ± 26.7 45.3 ± 17.2 9(24.3)
      tχ2 1.435 3.098 3.161 7.999
      P 0.153 0.002 0.002 0.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以总成绩及格分数(60分)作为标准将得分情况分为及格与不及格,并以此为响应变量(及格= 1,不及格= 0)。以性别、年龄、职称、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间、是否参加过职业卫生技能培训、单位所属行政区域为预测变量,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从事时间、是否参加过职业卫生技能培训均会对及格率产生影响,其中男性参赛者及格概率是女性的4.079倍(95%CI:1.756 ~ 9.476);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间6 ~ 10年和超过10年参赛者的及格概率分别是0 ~ 5年的2.447倍(95%CI:0.972 ~ 6.160)和2.774倍(95%CI:1.009 ~ 7.626);参加过技能培训的选手及格概率是未参加过培训的3.090倍(95%CI:1.124 ~ 8.499)。相比年龄为20 ~ 30岁的参赛者,年龄 > 50岁的参赛者及格概率降低至0.053倍(95%CI:0.003 ~ 0.839)。见表 3

    表  3  总成绩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特征 β 标准误 Wald χ2 P OR值 95%CI值
    性别
      女 1.000
      男 1.406 0.430 10.688 0.001 4.079 1.756 ~ 9.476
    年龄/岁
      20 ~ 30 1.000
      31 ~ 40 0.243 0.603 0.162 0.687 1.275 0.391 ~ 4.153
      41 ~ 50 -1.302 0.793 2.695 0.101 0.272 0.057 ~ 1.287
      > 50 -2.944 1.412 4.344 0.037 0.053 0.003 ~ 0.839
    职称
      无 1.000
      初级 0.899 0.710 1.603 0.206 2.457 0.611 ~ 9.881
      中级 -0.037 0.741 0.003 0.960 0.963 0.226 ~ 4.114
      高级 -0.646 0.903 0.512 0.474 0.524 0.089 ~ 3.078
    文化程度
      大专及以下 1.000
      大学本科 -0.446 0.738 0.366 0.545 0.640 0.151 ~ 2.716
      硕士及以上 1.235 0.883 1.954 0.162 3.437 0.609 ~ 19.407
    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间/年
      0 ~ 5 1.000
      6 ~ 10 0.895 0.471 3.611 0.057 2.447 0.972 ~ 6.160
      > 10 1.020 0.516 3.911 0.048 2.774 1.009 ~ 7.626
    参加过职业卫生技能培训
      否 1.000
      是 1.128 0.516 4.777 0.029 3.090 1.124 ~ 8.499
    单位行政区划
      周边区县 1.000
      主城新区 -0.529 0.487 1.183 0.277 0.589 0.227 ~ 1.529
      中心城区 0.603 0.546 1.223 0.269 1.828 0.627 ~ 5.32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目前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技能竞赛的省市较少,重庆亦是首次举办该类竞赛,旨在了解重庆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能力现状。从参赛人员基本情况来看,本次竞赛参赛人员中高层次人才比例较高,以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参赛人员多为有一定工作经验、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中年人,且大多数参赛者曾参加技能培训,基本情况较好。从及格率分析,本次竞赛成绩不佳,3组的理论考核及格率均低于50%。虽然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组与放射卫生评价与检测组技能考核及格率较高,均超过了80%,但职业健康检查组技能考核和总成绩的及格率均低至5.4%。本次竞赛中职业健康检查组整体成绩最差,可能是由于本次竞赛中3组的考核内容不同,题目难度未能完全一致,且职业健康检查考核内容更偏向临床,专业性与经验要求更高所致。

    总成绩及格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不同性别参赛者间技能考核成绩差距明显,男性高于女性,可能是由于职业卫生评价工作较为辛苦,男性在该行业就业数量及竞争力更强,导致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及从业时间的增加,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呈上升趋势,但年龄 > 50岁参赛者的得分及及格率均出现了下降,可能是年长选手由于知识、技术等更新不及时以及身体素质原因而导致成绩不佳,也有可能与本次 > 50岁人员数量偏少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曾经参加过职业卫生技能培训的人员及格率高于未培训人员,提示职业卫生技能培训在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自建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可制度以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数量大大增加,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虽然推动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却仍有待提高。与江西、四川、上海以及贵州等省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调查结果 [3-6]相似,重庆市同样存在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专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7]。究其原因,可能与政府有关部门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视程度不高,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不严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责任意识不强等有一定关联。因此,为提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支持,重视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提升基层职业卫生防控能力,促进各地区均衡、向上发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加强质量控制,对已获得检测资质的人员进行定期或随机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制度,提升机构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就本次竞赛来看,参赛者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水平均有待提升,可能与本次为首届比赛,组织经验不足,报名距考核时间较短,选手准备不充分以及各竞赛组考核内容不同,题目难度不一致有关。此次竞赛参赛者大都为技术骨干,平均学历水平较高,情况尚且如此,全市整体情况可能更加严峻。今后可以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增强政府-监管机构-服务机构的三方协同,加强各地区的学习交流,实现以赛促学,以赛增技,推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全面提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素养。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工作岗位 调查人数 无暴露 锐器伤 皮肤黏膜暴露 两者都有
    例数(率/%) 序位 例数(率/%) 序位 例数(率/%) 序位 例数(率/%) 序位
    麻醉医生 58 31(53.45) 3 21(36.21) 4 13(22.41) 2 7(12.07) 3
    外科医生 90 43(47.78) 4 34(37.78) 3 26(28.89) 1 13(14.44) 1
    手术室护士 86 50(58.14) 2 28(32.55) 5 18(20.93) 3 10(11.63) 4
    麻醉护士 25 10(40.00) 5 13(52.00) 1 4(16.00) 4 2(14.29) 2
    PACU护士 20 16(80.00) 1 1(5.00) 6 3(15.00) 5 0(0) 5
    卫生员 16 6(37.50) 6 8(50.00) 2 2(12.50) 6 0(0) 5
    合计 295 156(52.88) 105(35.60) 66(22.37) 32(10.85)
    :各岗位调查人数=“锐器伤”例数+“皮肤黏膜暴露”例数+“无暴露”例数-“两者都有”例数。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报告情况及其未报告原因分析

    工作岗位 暴露人数 已上报 未报告原因[例数(构成比/%)]
    例数(率/%) 序位 未报告人数 不了解上报流程 上报流程烦琐 感觉没有必要 忘记上报
    麻醉医生 27 2(7.41) 5 25 5(20.00) 6(24.00) 12(48.00) 2(8.00)
    外科医生 47 4(8.51) 4 43 14(32.56) 5(11.63) 22(51.16) 2(4.65)
    手术室护士 36 8(22.22) 2 28 1(3.57) 9(32.14) 17(60.71) 1(3.57)
    麻醉护士 15 2(13.33) 3 13 2(15.38) 3(23.08) 7(53.85) 1(7.69)
    PACU护士 4 1(25.00) 1 3 0(0) 1(33.33) 2(66.67) 0(0)
    卫生员 10 0(0) 6 10 6(60.00) 0(0) 2(20.00) 2(20.00)
    合计 139 17(12.23) 122 28(22.95) 24(19.67) 62(50.82) 8(6.56)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①为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结果。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

    相关原因 锐器伤(n=105) 皮肤黏膜暴露(n=66)
    例数(构成比/%) 序位 例数(构成比/%) 序位
    防护意识淡薄 26(24.76) 4 25(37.88) 3
    粗心大意 43(40.95) 3 16(24.24) 6
    防不胜防 62(59.05) 2 53(80.30) 1
    工作节奏快 76(72.38) 1 38(57.58) 2
    技术不娴熟 10(9.52) 8 8(12.12) 8
    操作或处理不规范 23(21.90) 5 19(28.79) 4
    病人烦躁或不配合 12(11.43) 7 18(27.27) 5
    精神状态不佳 7(6.67) 9 8(12.12) 8
    环境凌乱 15(14.29) 6 16(24.24) 6
    其他原因 1(0.95) 10 1(1.52) 10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各岗位工作人员相关防护认知情况及与暴露率的相关性分析

    岗位 人数 职业防护认知 血源性职业暴露
    防护知识培训率/% 处理流程知晓率/% 锐器伤发生率/% 皮肤黏膜暴露率/%
    麻醉医生 58 58.62 72.41 36.21 22.41
    外科医生 90 60.00 77.78 37.78 28.89
    手术室护士 86 82.56 95.35 32.55 20.93
    麻醉护士 25 76.00 76.00 52.00 16.00
    PACU护士 20 85.00 95.00 5.00 15.00
    卫生员 16 25.00 12.50 50.00 12.50
    下载: 导出CSV
  • [1] 葛宝兰, 刘颖青. 急诊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术语与定义[J]. 中华护理杂志, 2017, 52(S1): 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HL2017S1005.htm
    [2] 陈杰. 基于承载力视角的我国各省份医护人员目标数量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 2020, 39(2): 55-6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EIJ202002019.htm
    [3] 张志刚, 陈雪莹, 杨致霈, 等. 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与防护现状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 70-7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ANG201801024.htm
    [4] 刘娴. 手术室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分析与防护[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 17(16): 26-28.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20.16.009
    [5]

    LEISS J K, RATCLIFFE J M, LYDEN J T, et al. Blood exposure among paramedics: incidence rates from the national study to prevent blood exposure in paramedics[J]. Ann Epidemiol, 2006, 16(9): 720-725. doi: 10.1016/j.annepidem.2005.12.007

    [6]

    GAŃCZAK M, TOPCZEWSKA K. Risk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borne pathogens in paramedics[J]. Med Pr, 2018, 69(6): 685-694.

    [7] 谭健, 李斌, 莫品军, 等. 黔南地区医院麻醉科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7): 173-17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CWX202007147.htm
    [8] 陈建伟, 孙吉花, 支红敏, 等. 手术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调查[J]. 中国职业医学, 2018, 45(2): 256-25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YX201802038.htm
    [9] 谢亚男, 马涛洪, 韩晓娟, 等. 明确麻醉科护士围麻醉期工作职责的研究[J]. 护理学报, 2018, 25(12): 1-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FHL201812001.htm
    [10] 王志敏. 对医院保洁员针刺伤认知情况调查及对策[J]. 广州医药, 2020, 51(4): 96-9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ZYY202004021.htm
    [11] 丁娥, 田申, 程敏, 等. 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调查[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9, 37(8): 593-596. doi: 10.3760/cma.j.issn.1001-9391.2019.08.008
    [12]

    AZIZOGLU F, KOSE A, GUL H. Self-reported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s of nurses working in hospital surgical units[J]. Int Nurs Rev, 2019, 66(1): 87-93. doi: 10.1111/inr.12467

    [13] 彭红, 廖思兰, 王丽. 手术室护理人员知信行教育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19): 3492-3494. doi: 10.3760/cma.j.cn221370-20190816-01076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9
  • HTML全文浏览量:  94
  • PDF下载量:  2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1-28
  • 刊出日期:  2021-04-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