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disease spectrum of patients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in Dazu District, Chongqing City from 2015 to 2019
-
摘要:目的 分析重庆市大足区2015—2019年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变化特征,了解院前急救患者的发病规律,为提高急救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重庆市大足区急救中心2015—2019年院前急救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病例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就诊时间段等进行回顾性调查,以分析院前急救患者的发病规律。结果 39 04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7∶1,平均年龄为(53.41 ±19.12)岁。2015—2018年院前急救患者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9年与2018年基本持平。疾病谱患者数量排名前三的疾病为创伤(占51.55%)、心脑血管疾病(占19.79%),消化系统疾病(占9.61%)。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肿瘤,传染病及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急救例数占当年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P < 0.05)。患者年龄主要在50岁及以上(占61.44%)。不同疾病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创伤患者集中在30~49岁人群,慢性疾病多集中在50岁及以上人群。不同疾病在不同季节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创伤患者以秋季最多,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病例集中于冬季。院前急救患者占当地人口数为4.59‰,病死率为0.85%。病死率前三的疾病为传染病(4.05%)、症状、体征异常(2.43%)和肿瘤(2.13%)。结论 2015年以来,大足区就诊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仍是威胁当地居民的主要疾病。急诊科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急救知识培训,培养全科医师人才,从而提高急诊诊疗效率,满足院前急救的需要。
-
院前急救是指具备通信器材、运输工具和医疗基本要素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所实施的现场抢救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1]。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2]。急救医疗具有随机性强、响应速度快、流动性大、急救环境差、患者情况复杂等特点,而当前急救工作存在院前急救资源不足、资源浪费多、院前急救响应时间过长等问题[3-4]。因此,需要及时了解院前急救疾病谱,根据就诊患者疾病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急诊疾病谱因地域分布、医院级别不同而具有不同特点,受到地域、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影响[5]。重庆市大足区地处重庆丘陵与平行岭交接地带,面积1 436 km2,有6个街道、21个镇,城镇化率47.90%。很多地区城市都已进行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分析研究,但大足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期摸索阶段。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院前处置的患者疾病谱分布情况,以期为完善医院急诊科建设、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重庆市大足区急救中心承担着全区107万人口(78.9万是常住人口,28.1万是户籍人口)的院前急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工作。院前急救出车配置包括医生、护士和随车护工各1名;疾病类型由出诊医生做初步诊断,接诊医生或住院部医生做最终诊断。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重庆市大足区急救中心收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病例资料完整且诊断明确;排除标准:病历不完整、诊断不明确、无法归类者,以及单纯求开药、化验而非急症者。最后共纳入患者39 048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专人查阅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病案室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收集院前急救病例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首诊诊断结果。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数据录入人员完成上述数据的录入,并抽取5%的资料进行复审抽查。疾病谱分类的标准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 2016版),根据系统所记录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初步诊断等信息将疾病分为13类。
对本院“120”急救中心收治的例数、救治的例数、出车情况及有效派车次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并计算出车率、中止率、救治率。其中出车率[6]为一定时期内每100个呼叫人次中的急救出车数。中止率=(受理总人次- 急救有效出车次数)/受理总人次× 100。救治率=(救治例数/急救有效出车次数)× 100。
1.2.2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院前急救总体情况
中心急救程序:由大足区人民医院“120”调度中心统一指挥、根据就近原则和患者病情,分派我院“120”或者就近医院救护车前往。由于大足区急救中心设置在我院,故绝大部分出车接诊由我院“120”完成。近5年受理总人次为43 347例,其中2015年6 275例,2016年7 425例,2017年9 566例,2018年10 037例,2019年10 044例。近五年有效调派出车次数为41 195次,救治例数高达40 658人,排除不符合本次研究标准者,最后纳入39 048人。中止率和救治率分别为4.96%和94.79%。
2.2 院前急救患者性别分布及顺位情况
纳入本次研究的39 048例患者中,男性21 843例,女性患者17 205例,男女比为1.27∶1。男性和女性发病例数最多的前3位疾病均依次为创伤、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创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而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以及其他疾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9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为创伤,其数量超过院前急救就诊病例的一半,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见表 1。
表 1 院前急救患者性别分布及顺位疾病种类 男 女 总计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创伤 12 023 55.04 1 8 106 47.11 1 20 129 51.55 1 心脑血管疾病 3 840 17.58 2 3 887 22.59 2 7 727 19.79 2 消化系统疾病 2 033 9.31 3 1 720 10.00 3 3 753 9.61 3 呼吸系统疾病 1 773 8.12 4 788 4.58 4 2 561 6.56 4 神经系统疾病 623 2.85 6 641 3.73 6 1 264 3.24 5 症状、体征异常 636 2.91 5 555 3.23 7 1 191 3.05 6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 0 0.00 13 662 3.85 5 662 1.70 7 泌尿系统疾病 285 1.30 7 263 1.53 8 548 1.40 8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181 0.83 8 178 1.03 9 359 0.92 9 其他 152 0.70 9 174 1.01 10 326 0.83 10 肿瘤疾病 146 0.67 10 89 0.52 11 235 0.60 11 传染病 86 0.39 11 62 0.36 13 148 0.38 12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65 0.30 12 80 0.46 12 145 0.37 13 合计 21 843 100 17 205 100 39 048 100 2.3 院前急救就诊情况及疾病构成
以纳入本次研究的39 048例患者计,2015—2018年间就诊患者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5年5 496例,2016年6 281例,2017年8 338例,2018年9 515例),2019年与2018年基本持平(9 418例)。2015—2019年每年患病例数排名前三位的均为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除消化系统,内分泌和代谢,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外,各种疾病患者在当年占比均有随时间增加而变化的趋势(P < 0.05)。其中,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肿瘤,传染病及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急救例数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创伤、神经系统和症状、体征异常急救例数占比呈下降趋势。见表 2、图 1。
表 2 院前急救患者就诊情况及疾病构成疾病种类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趋势χ2值 P值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创伤 3 752 68.27 1 3 767 59.97 1 4 320 51.81 1 4 309 45.29 1 3 981 42.27 1 1 228.663 < 0.001 心脑血管疾病 648 11.79 2 929 14.79 2 1 511 18.12 2 2 152 22.62 2 2 487 26.41 2 639.310 < 0.001 神经系统疾病 181 3.29 4 254 4.04 4 346 4.15 5 228 2.40 7 255 2.71 6 24.715 < 0.001 呼吸系统疾病 144 2.62 5 206 3.28 6 555 6.66 4 770 8.09 4 886 9.41 4 394.039 < 0.001 消化系统疾病 458 8.33 3 629 10.01 3 832 9.98 3 905 9.51 3 929 9.86 3 3.739 0.053 泌尿系统疾病 60 1.09 7 65 1.03 8 134 1.61 7 168 1.77 8 121 1.28 8 4.832 0.028 肿瘤 29 0.53 9 20 0.32 12 59 0.71 11 52 0.55 11 75 0.80 10 7.598 0.006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36 0.66 8 48 0.76 9 92 1.10 9 94 0.99 9 89 0.94 9 3.818 0.051 传染病 18 0.33 12 19 0.30 13 26 0.31 13 37 0.39 12 48 0.51 12 4.750 0.029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12 0.22 13 27 0.43 11 32 0.38 12 36 0.38 13 38 0.40 13 1.475 0.225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 19 0.35 11 32 0.51 10 79 0.95 10 375 3.94 5 157 1.67 7 154.276 < 0.001 症状、体征异常 117 2.13 6 214 3.41 5 257 3.08 6 322 3.38 6 281 2.98 5 4.502 0.034 其他 22 0.40 10 71 1.13 7 95 1.14 8 67 0.70 10 71 0.75 11 0.004 0.951 合计 5 496 100 6 281 100 8 338 100 9 515 100 9 418 100 2.4 院前急救患者年龄分布
院前急救患者年龄主要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占全部患者的61.44%。就诊患者中最小年龄为1月,最大年龄为97岁,平均年龄为(53.41 ± 19.12)岁。将创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之外的疾病合并为“其他疾病”,6类疾病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 402.21,P < 0.05)。其中:14岁及以下患者以创伤、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居多;15 ~ 29岁患者以创伤,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居多;30~49岁患者以创伤、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居多;50岁及以上患者主要是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创伤患者集中在30 ~ 49岁年龄段中(5 977例,占29.69%),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分布在30 ~ 64岁年龄段中(364例,占66.42%),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疾病患者主要分布在15 ~ 29岁年龄段(471例,71.15%),其余疾病均以65岁及以上为高发年龄段。见表 3。
表 3 院前急救患者年龄分布疾病种类 ≤ 14岁 15 ~ 29岁 30 ~ 49岁 50 ~ 64岁 ≥ 65岁 总计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创伤 1 777 8.83 1 2 320 11.53 1 5 977 29.69 1 5 225 25.96 1 4 830 24.00 1 20 129 心脑血管疾病 47 2.77 5 69 0.89 7 842 10.90 3 2240 28.99 2 4529 58.61 2 7 727 神经系统疾病 35 2.77 7 76 6.01 6 240 18.99 5 380 30.06 5 533 42.17 5 1 264 呼吸系统疾病 321 12.53 2 123 4.80 4 217 8.47 6 516 20.15 4 1384 54.04 4 2 561 消化系统疾病 143 3.81 3 289 7.70 3 906 24.14 2 1000 26.65 3 1415 37.70 3 3 753 其他疾病合计 151 4.18 676 18.71 847 23.44 812 22.47 1 128 31.21 3 020 泌尿系统疾病 7 1.28 9 47 8.58 8 187 34.12 8 177 32.30 7 130 23.72 8 548 肿瘤疾病 1 0.43 11 6 2.55 13 50 21.28 11 61 25.96 10 117 49.79 9 235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2 0.56 10 19 5.29 10 56 15.60 10 86 23.96 8 196 54.60 7 359 传染病疾病 16 10.81 8 16 10.81 11 36 24.32 12 37 25.00 12 43 29.05 12 148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1 0.69 11 10 6.90 12 24 16.55 13 43 29.66 11 67 46.21 11 145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 0 0.00 13 471 71.15 2 189 28.55 7 1 0.15 13 1 0.15 13 662 症状、体征异常 46 3.86 6 84 7.05 5 244 20.49 4 334 28.04 6 483 40.55 6 1 191 其他 78 23.93 4 23 7.06 9 61 18.71 9 73 22.39 9 91 27.91 10 326 合计 2 474 6.34 3 553 9.10 9 029 23.12 10 173 26.05 13 819 35.39 39 048 2.5 院前急救患者月份分布
对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翌年2月)不同季节院前急救患者分布结果显示,冬季患者数量最多(占26.42%),夏季最少(占23.62%)。将创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之外的疾病合并为“其他疾病”,6类疾病在不同季节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3.99,P < 0.05)。不同季节就诊量前两位均是创伤和心脑血管疾病。创伤患者以秋季最多,心脑血管以春、冬季最多,夏季就诊量最低;神经系统疾病夏季就诊量最高;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病例集中于冬季;消化系统疾病四季就诊量基本接近,以秋季就诊量最低;泌尿系统疾病就诊病例集中在夏季,肿瘤主要集中在冬季,内分泌和代谢疾病集中在冬季。见表 4。
表 4 院前急救患者季节分布及顺位疾病种类 春 夏 秋 冬 总计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创伤 4 863 24.16 1 4 654 23.12 1 5 417 26.91 1 5 195 25.81 1 20 129 心脑血管疾病 1 991 25.77 2 1 756 22.73 2 1 909 24.71 2 2 071 26.80 2 7 727 神经系统疾病 318 25.16 5 343 27.14 5 296 23.42 5 307 24.29 5 1 264 呼吸系统疾病 592 23.12 4 548 21.40 4 558 21.79 4 863 33.70 4 。2 消化系统疾病 994 26.49 3 962 25.63 3 845 22.52 3 952 25.37 3 3 753 其他疾病合计 955 26.43 962 26.62 768 21.25 929 25.71 3 614 泌尿系统疾病 137 25.00 8 222 40.51 7 87 15.88 8 102 18.61 8 548 肿瘤疾病 56 23.83 11 57 24.26 11 45 19.15 11 77 32.77 10 235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87 24.23 10 95 26.46 9 76 21.17 9 101 28.13 9 359 传染病 38 25.68 13 41 27.70 12 32 21.62 13 37 25.00 12 148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42 28.97 12 38 26.21 13 35 24.14 12 30 20.69 13 145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 184 27.79 7 103 15.56 8 157 23.72 7 218 32.93 7 662 症状、体征异常 315 26.45 6 320 26.87 6 269 22.59 6 287 24.10 6 1191 其他 96 29.45 9 86 26.38 10 67 20.55 10 77 23.62 10 326 合计 9 713 24.87 9 225 23.62 9 793 25.08 1 0317 26.42 39 048 2.6 各类疾病的院前急救发生率和病死率情况
重庆市大足区近5年全区人口年平均为107万人,根据大足区急救中心收救例数占全区急救总例数比例的79.5%计算,大足区急救中心实际负责管辖人数约85.07万。各类急救例数39 048人,占人口数(以85.07万计)的4.59‰,病死率为0.85%(331/39 048)。病死率最高的前三位疾病分别是传染病,症状、体征异常和肿瘤。见表 5。
表 5 各类疾病的院前急救发生率与病死率情况疾病种类 例数 年发生率/‰ 发生率顺位 死亡例数 病死率/% 病死率顺位 创伤 20 129 2.37 1 147 0.73 8 心脑血管疾病 7 727 0.91 2 91 1.18 5 神经系统疾病 1 264 0.15 5 2 0.16 12 呼吸系统疾病 2 561 0.30 4 24 0.94 6 消化系统疾病 3 753 0.44 3 14 0.37 11 泌尿系统疾病 548 0.06 8 3 0.55 10 肿瘤疾病 235 0.03 11 5 2.13 3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359 0.04 9 3 0.84 7 传染病 148 0.02 12 6 4.05 1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145 0.02 13 1 0.69 9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 662 0.08 7 0 0.00 13 症状、体征异常 1 191 0.14 6 29 2.43 2 其他 326 0.04 10 6 1.84 4 合计 39 048 4.59 331 0.85 2.7 院前急救患者中前三位系统疾病中的前3种疾病
对院前急救患病例数排前三位的系统疾病进一步分类,结果显示创伤类疾病发病例数占三前位的分别是跌倒伤(6 505例)、交通伤(5 908例)和机械力伤(2 219例),病死率分别为0.52%(34例)、0.74%(44例)和0.59%(13例);心脑血管疾病前三位分别是脑出血(1 839例)、脑梗死(1 545例)和后循环缺血(1 379例),病死率分别为1.20%(22例)、0.84%(13例)和0;消化系统疾病前三位的分别是胃肠炎(603例)、消化道出血(415例)和阑尾炎(353例),病死率分别为0、1.20%(5例)和0。
3. 讨论
因各地地域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化差异以及医院级别不同,院前急救疾病谱之间也有较大差异[7],一项来自丹麦的研究[8]显示院前急救以创伤和中毒、症状和体征异常以及未分类疾病较多;一项关于北京2008—2017年院前急救趋势变化的研究[3]发现,疾病谱中创伤在市中心的就诊量降低,在郊区有所升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大足区每年院前急救例数占当地人口的4.59‰。2015年以来,就诊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能与大足区城镇化人口增加和群众急救意识加强有关。创伤例数居于院前急救疾病谱的首位,超过全部病例的一半(51.55%),且以男性、30~49岁中青年人居多,与国内外其他研究结果[7, 9-11]一致。创伤高发的原因可能是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动社会交通方式、工业、建筑行业高速发展,从而带来各种意外事故以及环境破坏,再引起自然灾害等大幅增加。而在发达国家,与创伤有关的疾病负担相对较低[12-14],表明在经济飞速发展期可能带来相对较高的创伤发生率。在我国,创伤已成为导致死亡率和残疾率日益增长的主要因素,成为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15-1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创伤患者以秋季最多,患者数量位居前三的分别是跌倒伤、交通伤和机械力伤。大足区素有“五金之乡”之称,汽车制造业发达,因此有许多当地的中青年承担了相应的社会劳动和体力劳动,活动频繁,发生各种意外事故较多。创伤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发展迅速,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因此急诊科需建立接诊、抢救、病房一体化的治疗模式,实行救治无缝对接,提高抢救成功率[17];此外,还需对创伤高发人群进行安全健康宣传教育,提高此类患者的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排院前急救疾病谱的第二位(占19.79%),且心脑血管疾病在近几年的发病比例增长明显,主要分布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全部心血管疾病的58.61%),主要涉及脑出血、脑梗死和后循环出血。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据估计,2012年有1 7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75%的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15]。心脑血管疾病是2010年我国疾病负担最高的疾病[15]。本次调查也发现多种慢性疾病均以50岁及以上人群的发病例数最多,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大足区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人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生活压力持续增加,而且人口出现老龄化,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心血管疾病等各类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增加[16]。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例数分别位于院前急救疾病谱的第三和第四位,可见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常见病、多发病。因此急诊科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急救知识培训,培养全科医师人才,满足院前急救的需要。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占比随年份也呈现增加趋势,且分布于冬季,很可能和近年大气环境的变化有关。
从患者发病季节看,四季病例数大致平稳,以冬季稍多,夏季最低。急诊科应根据患者就诊的时间分布,合理调配医护人员,在疾病高发季节和高发时段加大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配置,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17]。
本次研究发现传染病在所有疾病中病死率最高(4.05%)。传染病中,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流感病毒和引起肠道感染的细菌感染居多,秋、冬季节以流感病毒感染居多,且多集中爆发于儿童群体;春夏季节以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感染居多,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尽管传染病发生率较低(0.03‰),顺位为倒数第二位,但其具有高致病性、强传染性特征,以及未感染人群缺乏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导致其病死率较高,要尤其引起注意。
院前急救患者因其病情紧急严重、变化快、病种繁杂等特点,使其疾病谱涉面宽广,且随着当今人们对医疗卫生需求的增长,院前急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近5年来本大足区院前急救疾病谱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发病例数整体呈上升趋势,急救中心须加强科室建设,培训专业人才,扩大急救人员数量,以适应日益增加的急救需求;另外可根据各疾病的分布特征,加强针对各类疾病的急救技能培训,尤其是创伤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危重症,需加强高级生命支持技术,提高患者生存率;加强对本地公民的生活、急救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公众预防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院前急救患者性别分布及顺位
疾病种类 男 女 总计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创伤 12 023 55.04 1 8 106 47.11 1 20 129 51.55 1 心脑血管疾病 3 840 17.58 2 3 887 22.59 2 7 727 19.79 2 消化系统疾病 2 033 9.31 3 1 720 10.00 3 3 753 9.61 3 呼吸系统疾病 1 773 8.12 4 788 4.58 4 2 561 6.56 4 神经系统疾病 623 2.85 6 641 3.73 6 1 264 3.24 5 症状、体征异常 636 2.91 5 555 3.23 7 1 191 3.05 6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 0 0.00 13 662 3.85 5 662 1.70 7 泌尿系统疾病 285 1.30 7 263 1.53 8 548 1.40 8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181 0.83 8 178 1.03 9 359 0.92 9 其他 152 0.70 9 174 1.01 10 326 0.83 10 肿瘤疾病 146 0.67 10 89 0.52 11 235 0.60 11 传染病 86 0.39 11 62 0.36 13 148 0.38 12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65 0.30 12 80 0.46 12 145 0.37 13 合计 21 843 100 17 205 100 39 048 100 表 2 院前急救患者就诊情况及疾病构成
疾病种类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趋势χ2值 P值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创伤 3 752 68.27 1 3 767 59.97 1 4 320 51.81 1 4 309 45.29 1 3 981 42.27 1 1 228.663 < 0.001 心脑血管疾病 648 11.79 2 929 14.79 2 1 511 18.12 2 2 152 22.62 2 2 487 26.41 2 639.310 < 0.001 神经系统疾病 181 3.29 4 254 4.04 4 346 4.15 5 228 2.40 7 255 2.71 6 24.715 < 0.001 呼吸系统疾病 144 2.62 5 206 3.28 6 555 6.66 4 770 8.09 4 886 9.41 4 394.039 < 0.001 消化系统疾病 458 8.33 3 629 10.01 3 832 9.98 3 905 9.51 3 929 9.86 3 3.739 0.053 泌尿系统疾病 60 1.09 7 65 1.03 8 134 1.61 7 168 1.77 8 121 1.28 8 4.832 0.028 肿瘤 29 0.53 9 20 0.32 12 59 0.71 11 52 0.55 11 75 0.80 10 7.598 0.006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36 0.66 8 48 0.76 9 92 1.10 9 94 0.99 9 89 0.94 9 3.818 0.051 传染病 18 0.33 12 19 0.30 13 26 0.31 13 37 0.39 12 48 0.51 12 4.750 0.029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12 0.22 13 27 0.43 11 32 0.38 12 36 0.38 13 38 0.40 13 1.475 0.225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 19 0.35 11 32 0.51 10 79 0.95 10 375 3.94 5 157 1.67 7 154.276 < 0.001 症状、体征异常 117 2.13 6 214 3.41 5 257 3.08 6 322 3.38 6 281 2.98 5 4.502 0.034 其他 22 0.40 10 71 1.13 7 95 1.14 8 67 0.70 10 71 0.75 11 0.004 0.951 合计 5 496 100 6 281 100 8 338 100 9 515 100 9 418 100 表 3 院前急救患者年龄分布
疾病种类 ≤ 14岁 15 ~ 29岁 30 ~ 49岁 50 ~ 64岁 ≥ 65岁 总计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创伤 1 777 8.83 1 2 320 11.53 1 5 977 29.69 1 5 225 25.96 1 4 830 24.00 1 20 129 心脑血管疾病 47 2.77 5 69 0.89 7 842 10.90 3 2240 28.99 2 4529 58.61 2 7 727 神经系统疾病 35 2.77 7 76 6.01 6 240 18.99 5 380 30.06 5 533 42.17 5 1 264 呼吸系统疾病 321 12.53 2 123 4.80 4 217 8.47 6 516 20.15 4 1384 54.04 4 2 561 消化系统疾病 143 3.81 3 289 7.70 3 906 24.14 2 1000 26.65 3 1415 37.70 3 3 753 其他疾病合计 151 4.18 676 18.71 847 23.44 812 22.47 1 128 31.21 3 020 泌尿系统疾病 7 1.28 9 47 8.58 8 187 34.12 8 177 32.30 7 130 23.72 8 548 肿瘤疾病 1 0.43 11 6 2.55 13 50 21.28 11 61 25.96 10 117 49.79 9 235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2 0.56 10 19 5.29 10 56 15.60 10 86 23.96 8 196 54.60 7 359 传染病疾病 16 10.81 8 16 10.81 11 36 24.32 12 37 25.00 12 43 29.05 12 148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1 0.69 11 10 6.90 12 24 16.55 13 43 29.66 11 67 46.21 11 145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 0 0.00 13 471 71.15 2 189 28.55 7 1 0.15 13 1 0.15 13 662 症状、体征异常 46 3.86 6 84 7.05 5 244 20.49 4 334 28.04 6 483 40.55 6 1 191 其他 78 23.93 4 23 7.06 9 61 18.71 9 73 22.39 9 91 27.91 10 326 合计 2 474 6.34 3 553 9.10 9 029 23.12 10 173 26.05 13 819 35.39 39 048 表 4 院前急救患者季节分布及顺位
疾病种类 春 夏 秋 冬 总计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例数 占比/% 顺位 创伤 4 863 24.16 1 4 654 23.12 1 5 417 26.91 1 5 195 25.81 1 20 129 心脑血管疾病 1 991 25.77 2 1 756 22.73 2 1 909 24.71 2 2 071 26.80 2 7 727 神经系统疾病 318 25.16 5 343 27.14 5 296 23.42 5 307 24.29 5 1 264 呼吸系统疾病 592 23.12 4 548 21.40 4 558 21.79 4 863 33.70 4 。2 消化系统疾病 994 26.49 3 962 25.63 3 845 22.52 3 952 25.37 3 3 753 其他疾病合计 955 26.43 962 26.62 768 21.25 929 25.71 3 614 泌尿系统疾病 137 25.00 8 222 40.51 7 87 15.88 8 102 18.61 8 548 肿瘤疾病 56 23.83 11 57 24.26 11 45 19.15 11 77 32.77 10 235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87 24.23 10 95 26.46 9 76 21.17 9 101 28.13 9 359 传染病 38 25.68 13 41 27.70 12 32 21.62 13 37 25.00 12 148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42 28.97 12 38 26.21 13 35 24.14 12 30 20.69 13 145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 184 27.79 7 103 15.56 8 157 23.72 7 218 32.93 7 662 症状、体征异常 315 26.45 6 320 26.87 6 269 22.59 6 287 24.10 6 1191 其他 96 29.45 9 86 26.38 10 67 20.55 10 77 23.62 10 326 合计 9 713 24.87 9 225 23.62 9 793 25.08 1 0317 26.42 39 048 表 5 各类疾病的院前急救发生率与病死率情况
疾病种类 例数 年发生率/‰ 发生率顺位 死亡例数 病死率/% 病死率顺位 创伤 20 129 2.37 1 147 0.73 8 心脑血管疾病 7 727 0.91 2 91 1.18 5 神经系统疾病 1 264 0.15 5 2 0.16 12 呼吸系统疾病 2 561 0.30 4 24 0.94 6 消化系统疾病 3 753 0.44 3 14 0.37 11 泌尿系统疾病 548 0.06 8 3 0.55 10 肿瘤疾病 235 0.03 11 5 2.13 3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359 0.04 9 3 0.84 7 传染病 148 0.02 12 6 4.05 1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145 0.02 13 1 0.69 9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 662 0.08 7 0 0.00 13 症状、体征异常 1 191 0.14 6 29 2.43 2 其他 326 0.04 10 6 1.84 4 合计 39 048 4.59 331 0.85 -
[1] 苏菊花. 谈院前急救的重要性[J]. 医药论坛杂志, 2003, 24(9): 67-6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YYX200309052.htm [2] THOMAS T L, CLEM K J.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in China[J]. Acad Emerg Med, 1999, 6(2): 150-155. doi: 10.1111/j.1553-2712.1999.tb01054.x
[3] HUANG W, WANG T B, HE Y D, et al. Trend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in Beijing from 2008 to 2017[J]. Chin Med J (Engl), 2020, 133(11): 1268-1275. doi: 10.1097/CM9.0000000000000770
[4] JIANG B, LIANG S, PENG Z R, et al. Transport and public health in China: the road to a healthy future[J]. Lancet, 2017, 390(10104): 1781-1791. doi: 10.1016/S0140-6736(17)31958-X
[5] PATEL A, KREBS E, ANDRADE L,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road traffic injury hotspots in Kigali, Rwanda from police data[J]. BMC Public Health, 2016, 16: 697. doi: 10.1186/s12889-016-3359-4
[6] 贾秀萍. 医疗服务管理[M].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2. [7] 罗东, 赵海云, 徐超, 等. 20856例急诊患者疾病谱及就诊特点[J]. 西部医学, 2019, 31(12): 1901-1905. doi: 10.3969/j.issn.1672-3511.2019.12.021 [8] CHRISTENSEN E F, LARSEN T M, JENSEN F B, et al. Diagnosis and mortality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patients transported to hospital: a population-based and registry-based cohort study[J]. BMJ Open, 2016, 6(7): e11558. http://bmjopen.bmj.com/content/6/7/e011558.full
[9] 许金仙, 廖佳奇, 吴勤, 等. 赣州市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危重症疾病谱的研究[J]. 江西医药, 2019, 54(10): 1217-1218. doi: 10.3969/j.issn.1006-2238.2019.10.021 [10] 姜维民, 周湘鸿. 11361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的流行病学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 2017, 18(9): 669-67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ZLC201709010.htm [11] CHRISTENSEN E F, LARSEN T M, JENSEN F B, et al. Diagnosis and mortality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patients transported to hospital: a population-based and registry-based cohort study[J]. BMJ Open, 2016, 6(7): e11558. http://bmjopen.bmj.com/content/6/7/e011558.full
[12] 林国良, 吴玉梅, 郑玉成, 等. 20305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 10(18): 7-9. doi: 10.3969/j.issn.1674-9316.2019.18.003 [13] 邓业雯, 耿娜, 江志斌, 等. 国内外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与流程建设概述[J]. 中国医院, 2017, 21(8): 63-65. doi: 10.3969/j.issn.1671-0592.2017.08.020 [14] RODRIGUEZ C J, ALLISON M, DAVIGLUS M L, et al. Statu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stroke in Hispanics/Latino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science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Circulation, 2014, 130(7): 593-625. doi: 10.1161/CIR.0000000000000071
[15] 寇玉辉, 殷晓峰, 王天兵, 等. 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研究与推广[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2): 207-210.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04 [16] YANG G, WANG Y, ZENG Y, et al. Rapid health transition in China, 1990-2010: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 Lancet, 2013, 381(9882): 1987-2015. doi: 10.1016/S0140-6736(13)61097-1
[17] 黄茵, 蔡映杰, 管癸芬. 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患者疾病构成状况分析[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3(6): 539-541. doi: 10.3969/j.issn.1671-301X.2018.06.011 [18] BEURAN M, PAUN S, GASPAR B, et al. Prehospital Trauma Care: a clinical review[J]. Chirurgia, 2012, 107(5): 564-57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116846
-
期刊类型引用(1)
1. 黄顺利,赵清婷,龚志华,胡迪,范清,杨婧.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泡制酒中7种乌头类生物碱.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2(03): 73-7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