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我国医院从业人员目睹暴力伤医事件的横断面研究

王晶晶, 吕晖, 任文杰

王晶晶, 吕晖, 任文杰. 我国医院从业人员目睹暴力伤医事件的横断面研究[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 39(6): 609-614.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1.06.001
引用本文: 王晶晶, 吕晖, 任文杰. 我国医院从业人员目睹暴力伤医事件的横断面研究[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 39(6): 609-614.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1.06.001

我国医院从业人员目睹暴力伤医事件的横断面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1503226

新乡医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支持计划 YJSCX201928Z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晶晶(1993 —),女,硕士,助教

    通讯作者:

    任文杰,教授,E-mail: 171001@xxmu.edu.cn

  • 中图分类号: R192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health care workers' witnesses of violent injuries to colleagues in hospital in China

  • 摘要:
      目的  探索我国医院从业人员目睹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对其造成的影响,为制定相关的防范暴力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以山东、河南和贵州为样本省份,对抽取的43家医院1 588名医务人员进行现场调查。
      结果  在过去1年里,有54.0%的医院从业人员至少目睹过1次暴力伤医事件,其中目睹暴力伤医事件次数多于3次的占16.4%;目睹暴力伤医事件会对其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占前4位的分别是在工作中更加小心谨慎(占72.2%),工作热情下降(占71.6%),产生郁闷、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占61.0%)和想改行(占52.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1)分别相比处于一级医院、行政后勤人员,处于三级医院(OR = 1.457,P = 0.020)或二级医院(OR = 1.569,P = 0.009)及岗位是医生(OR = 2.283,P < 0.001)或护士(OR = 1.873,P = 0.007)的医院从业人员目睹暴力伤医事件的风险较大;而相比高级职称人员,未定职称(OR = 0.525,P = 0.021)目睹暴力伤医的风险较小。(2)相比行政后勤人员,医生(OR = 2.903,P < 0.001)、护士(OR = 3.224,P < 0.001)或医技人员(OR = 2.742,P < 0.001)更易对医患关系或子女从医意愿有负面认知;相比高级职称或目睹过暴力伤医事件,未定职称的医院从业人员(OR = 0.487,P = 0.007)和没有目睹过暴力伤医的医院从业人员(OR = 0.410,P < 0.001)有负面认知的风险更小。
      结论  医院从业人员目睹暴力伤医事件的目击率总体较高,对其心理有不利影响,会造成其职业认同感及安全感不高。
    + English
  • 职业健康检查(occupational medical examination)是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针对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和健康损害进行临床医学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可能的其他疾病和健康损害的医疗行为[1]。煤尘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矿物细微颗粒的总称,煤矿作业劳动者长期吸入煤尘等生产性粉尘可导致煤工尘肺(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CWP)[2]。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产量位居全国第六,从事煤炭开采行业的劳动者人数超过16万人[3],历年来确诊煤工尘肺超过13 000例,约占全省尘肺病的50%[4]。煤工尘肺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需要终身治疗,会对社会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因此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临床指标异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为了解和掌握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健康状况,本研究拟对2022年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在岗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为安徽省煤工尘肺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健康检查(occupational medical examination)是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针对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和健康损害进行临床医学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可能的其他疾病和健康损害的医疗行为[1]。煤尘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矿物细微颗粒的总称,煤矿作业劳动者长期吸入煤尘等生产性粉尘可导致煤工尘肺(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CWP)[2]。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产量位居全国第六,从事煤炭开采行业的劳动者人数超过16万人[3],历年来确诊煤工尘肺超过13 000例,约占全省尘肺病的50%[4]。煤工尘肺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需要终身治疗,会对社会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因此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临床指标异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为了解和掌握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健康状况,本研究拟对2022年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在岗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为安徽省煤工尘肺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来自安徽省辖区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022年在“安徽省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中的“职业健康检查”模块上报的职业健康检查信息。安徽省内所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所开展的职业健康检查均须上报“安徽省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本研究理论上包含了所有2022年安徽省内在岗期间接触煤尘作业者的职业健康检查信息。

    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来自安徽省辖区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022年在“安徽省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中的“职业健康检查”模块上报的职业健康检查信息。安徽省内所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所开展的职业健康检查均须上报“安徽省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本研究理论上包含了所有2022年安徽省内在岗期间接触煤尘作业者的职业健康检查信息。

    在“安徽省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中的“职业健康检查”模块中,设置筛选条件:(1)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出具时间为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2)接触危害因素为煤尘;(3)体检类型为在岗期间检查。多次体检者纳入最后1次体检信息,共筛选出49 474名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信息,导出至Excel表格。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接害工龄)、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地区、经济类型、行业、企业规模)、体检项目信息(血压、胸片、肺功能、心电图)以及体检结论。

    在“安徽省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中的“职业健康检查”模块中,设置筛选条件:(1)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出具时间为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2)接触危害因素为煤尘;(3)体检类型为在岗期间检查。多次体检者纳入最后1次体检信息,共筛选出49 474名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信息,导出至Excel表格。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接害工龄)、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地区、经济类型、行业、企业规模)、体检项目信息(血压、胸片、肺功能、心电图)以及体检结论。

    体检项目按照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煤尘作业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要求进行,胸片判断标准参照GBZ 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6]。血压判断标准为收缩压范围在90 ~ 140 mmHg、舒张压范围在60 ~ 90 mmHg为正常值。肺功能专项检查结果,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占预测值百分比<80%为异常,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70%为异常,第1秒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70%为异常。企业规模、行业和经济类型分别参照《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7]、《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2011〕86号[8]、GB/ 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9]。体检结论的判断参照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 325—2022《疑似职业病界定标准》[10]

    体检项目按照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煤尘作业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要求进行,胸片判断标准参照GBZ 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6]。血压判断标准为收缩压范围在90 ~ 140 mmHg、舒张压范围在60 ~ 90 mmHg为正常值。肺功能专项检查结果,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占预测值百分比<80%为异常,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70%为异常,第1秒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70%为异常。企业规模、行业和经济类型分别参照《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7]、《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2011〕86号[8]、GB/ 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9]。体检结论的判断参照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 325—2022《疑似职业病界定标准》[10]

    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占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 ± s)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使用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MP25P75)]描述;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 = 0.05。

    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占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 ± s)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使用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MP25P75)]描述;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 = 0.05。

    本研究收集的接触煤尘劳动者中,男性47 502人,女性1 972人;年龄16 ~ 70岁,呈正态分布,平均年龄为(40.0 ± 8.3)岁;工龄0.1 ~ 55年,呈偏态分布,工龄中位数为15.0(10.0,23.0)年。

    本研究收集的接触煤尘劳动者中,男性47 502人,女性1 972人;年龄16 ~ 70岁,呈正态分布,平均年龄为(40.0 ± 8.3)岁;工龄0.1 ~ 55年,呈偏态分布,工龄中位数为15.0(10.0,23.0)年。

    49 474名接触煤尘劳动者中,地区分布情况为皖北(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淮南市、阜阳市、蚌埠市)45 812人(占92.60%),皖中(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1 632人(占3.30%),皖南(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安庆市、马鞍山市、池州市、黄山市)2 030人(占4.10%)。所属用人单位经济类型为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108人(占0.22%),国有企业28 788人(占58.19%),集体企业2 503人(占5.06%),私营企业1 515人(占3.06%),其他内资企业16 560人(占33.47%)。所属用人单位行业类型为采矿业36 870人(占74.5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 891人(占11.91%),制造业4 652人(占9.40%),其他行业2 061人(占4.17%)。所属用人单位企业规模为大型41 835人(占84.56%),中型5 084人(占10.28%),小微型2 555人(占5.16%)。

    49 474名接触煤尘劳动者中,地区分布情况为皖北(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淮南市、阜阳市、蚌埠市)45 812人(占92.60%),皖中(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1 632人(占3.30%),皖南(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安庆市、马鞍山市、池州市、黄山市)2 030人(占4.10%)。所属用人单位经济类型为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108人(占0.22%),国有企业28 788人(占58.19%),集体企业2 503人(占5.06%),私营企业1 515人(占3.06%),其他内资企业16 560人(占33.47%)。所属用人单位行业类型为采矿业36 870人(占74.5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 891人(占11.91%),制造业4 652人(占9.40%),其他行业2 061人(占4.17%)。所属用人单位企业规模为大型41 835人(占84.56%),中型5 084人(占10.28%),小微型2 555人(占5.16%)。

    胸片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者37 618人(占76.0%),任一结果异常者11 856人(占24.0%),其中肺功能检查检出FVC异常10 298人,检出率20.81%;FEV1异常2 022人,检出率4.09%;FEV1/ FVC异常347人,检出率0.70%;胸片检查中尘肺样改变427人,检出率0.86%。

    胸片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者37 618人(占76.0%),任一结果异常者11 856人(占24.0%),其中肺功能检查检出FVC异常10 298人,检出率20.81%;FEV1异常2 022人,检出率4.09%;FEV1/ FVC异常347人,检出率0.70%;胸片检查中尘肺样改变427人,检出率0.86%。

    安徽省下辖16个地市,检出的427例尘肺样改变病例分布在5个地市,其中皖北地区4个地市,皖南地区1个地市,其余11个地市未检出尘肺样改变病例。检出尘肺样改变的5个地市中,皖北地区4个地市共检出425例尘肺样改变,占总检出例数的99.53%。见表 1

    表  1  安徽省不同地区接触煤尘劳动者胸片尘肺样检出情况
    地市 胸片检查人数 尘肺样改变人数 尘肺样改变检出率/%
    皖北
      淮北市 13 089 284 2.17
      宿州市 4 631 93 2.01
      亳州市 3 362 47 1.4
      淮南市 20 414 1 0.01
      阜阳市 3 756 0 0
      蚌埠市 560 0 0
    皖南
      芜湖市 688 2 0.29
      宣城市 670 0 0
      铜陵市 457 0 0
      安庆市 401 0 0
      马鞍山市 129 0 0
      池州市 47 0 0
      黄山市 39 0 0
    皖中
      合肥市 853 0 0
      滁州市 212 0 0
      六安市 166 0 0
    合计 49 474 427 0.8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安徽省下辖16个地市,检出的427例尘肺样改变病例分布在5个地市,其中皖北地区4个地市,皖南地区1个地市,其余11个地市未检出尘肺样改变病例。检出尘肺样改变的5个地市中,皖北地区4个地市共检出425例尘肺样改变,占总检出例数的99.53%。见表 1

    表  1  安徽省不同地区接触煤尘劳动者胸片尘肺样检出情况
    地市 胸片检查人数 尘肺样改变人数 尘肺样改变检出率/%
    皖北
      淮北市 13 089 284 2.17
      宿州市 4 631 93 2.01
      亳州市 3 362 47 1.4
      淮南市 20 414 1 0.01
      阜阳市 3 756 0 0
      蚌埠市 560 0 0
    皖南
      芜湖市 688 2 0.29
      宣城市 670 0 0
      铜陵市 457 0 0
      安庆市 401 0 0
      马鞍山市 129 0 0
      池州市 47 0 0
      黄山市 39 0 0
    皖中
      合肥市 853 0 0
      滁州市 212 0 0
      六安市 166 0 0
    合计 49 474 427 0.8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除肺功能FEV1异常率在不同规模企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规模和行业类别用人单位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异常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表现为:在用人单位经济类型方面,胸片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在国有经济和内资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较高;在企业规模方面,大型企业接触煤尘劳动者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FVC异常率高于中型和小微型企业,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则在小微企业较高;在行业类别方面,尘肺样改变检出人数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和其他行业,检出率高于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肺功能FVC异常率在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较高,肺功能FEV1异常率在采矿业较高,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较高。见 表 2

    表  2  不同用人单位特征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比较 [例(占比/%)]
    用人单位特征 检查人数 胸片尘肺样改变 肺功能异常
    FVC FEV1 FEV1/FVC
    经济类型
      国有经济 28 788 153(0.53) 8 884(30.86) 1 568(5.45) 126(0.44)
      集体经济 2 503 1(0.04) 77(3.08) 15(0.60) 2(0.08)
      私有经济 1 515 2(0.13) 147(9.70) 52(3.43) 23(1.52)
      港澳台和外商经济 108 0(0.00) 7(6.48) 1(0.93) 2(1.85)
      内资其他经济 16 560 271(1.64) 1 183(7.14) 386(2.33) 194(1.17)
      χ2 4 245.03 348.14
      P <0.01 <0.01 <0.01 <0.01
    企业规模
      大型企业 41 835 393(0.94) 9 037(21.60) 1 743(4.17) 273(0.65)
      中型企业 5 084 31(0.61) 885(17.41) 179(3.52) 46(0.90)
      小微型企业 2 555 3(0.12) 376(14.72) 100(3.91) 28(1.10)
      χ2 23.26 109.17 5.03 10.16
      P <0.01 <0.01 0.08 <0.01
    行业类型
      采矿业 36 870 362(0.98) 8 723(23.66) 1 646(4.46) 172(0.4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 891 2(0.03) 1 032(17.52) 216(3.67) 120(2.04)
      制造业 4 652 36(0.77) 356(7.65) 105(2.26) 31(0.67)
      其他行业 2 061 27(1.31) 187(9.07) 55(2.67) 24(1.16)
      χ2 58.65 881.12 66.36 186.52
      P <0.01 <0.01 <0.01 <0.01
    合计 49 474 427(0.86) 10 298(20.81) 2 022(4.09) 347(0.7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除肺功能FEV1异常率在不同规模企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规模和行业类别用人单位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异常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表现为:在用人单位经济类型方面,胸片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在国有经济和内资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较高;在企业规模方面,大型企业接触煤尘劳动者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FVC异常率高于中型和小微型企业,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则在小微企业较高;在行业类别方面,尘肺样改变检出人数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和其他行业,检出率高于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肺功能FVC异常率在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较高,肺功能FEV1异常率在采矿业较高,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较高。见 表 2

    表  2  不同用人单位特征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比较 [例(占比/%)]
    用人单位特征 检查人数 胸片尘肺样改变 肺功能异常
    FVC FEV1 FEV1/FVC
    经济类型
      国有经济 28 788 153(0.53) 8 884(30.86) 1 568(5.45) 126(0.44)
      集体经济 2 503 1(0.04) 77(3.08) 15(0.60) 2(0.08)
      私有经济 1 515 2(0.13) 147(9.70) 52(3.43) 23(1.52)
      港澳台和外商经济 108 0(0.00) 7(6.48) 1(0.93) 2(1.85)
      内资其他经济 16 560 271(1.64) 1 183(7.14) 386(2.33) 194(1.17)
      χ2 4 245.03 348.14
      P <0.01 <0.01 <0.01 <0.01
    企业规模
      大型企业 41 835 393(0.94) 9 037(21.60) 1 743(4.17) 273(0.65)
      中型企业 5 084 31(0.61) 885(17.41) 179(3.52) 46(0.90)
      小微型企业 2 555 3(0.12) 376(14.72) 100(3.91) 28(1.10)
      χ2 23.26 109.17 5.03 10.16
      P <0.01 <0.01 0.08 <0.01
    行业类型
      采矿业 36 870 362(0.98) 8 723(23.66) 1 646(4.46) 172(0.4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 891 2(0.03) 1 032(17.52) 216(3.67) 120(2.04)
      制造业 4 652 36(0.77) 356(7.65) 105(2.26) 31(0.67)
      其他行业 2 061 27(1.31) 187(9.07) 55(2.67) 24(1.16)
      χ2 58.65 881.12 66.36 186.52
      P <0.01 <0.01 <0.01 <0.01
    合计 49 474 427(0.86) 10 298(20.81) 2 022(4.09) 347(0.7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除不同性别劳动者在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不同性别、年龄组和接尘工龄组接尘劳动者的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表现为:接触煤尘劳动者以男性为主,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异常率均以男性为高;尘肺样改变检出年龄集中在45 ~ 55岁,且在55岁以下接尘劳动者中,尘肺样改变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加有递增的趋势;肺功能FVC异常率以<30岁组最低,30岁及以上各年龄段均在20%左右;肺功能FEV1异常率在30岁及以上接尘劳动者中存在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在30岁以下较高,且在35岁及以上接尘劳动者中FEV1/FVC异常率存在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尘肺样改变检出率以接尘工龄在20年及以上较高,肺功能FVC异常率以10年及以上工龄人群较高,肺功能FEV1异常率以15 ~ 19年工龄人群较高,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则以6年及以下和20 ~ 24年工龄人群较高。见表 3

    表  3  不同人口学特征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例(占比/%)]
    特征 检查人数 胸片尘肺样改变 肺功能异常
    FVC FEV1 FEV1/FVC
    性别
      男 47 502 426(0.90) 10 086(21.23) 1 989(4.19) 327(0.69)
      女 1 971 1(0.05) 212(10.75) 33(1.67) 20(1.01)
      χ2 15.84 126.22 30.52 2.89
      P <0.01 <0.01 <0.01 0.09
    年龄/岁
      <30 2 909 0(0.00) 492(16.91) 105(3.61) 43(1.48)
      30 ~ 34 6 235 3(0.05) 1 249(20.03) 191(3.06) 34(0.55)
      35 ~ 39 8 005 12(0.15) 1 588(19.84) 269(3.36) 24(0.30)
      40 ~ 44 8 765 49(0.56) 1 841(21.00) 350(3.99) 57(0.65)
      45 ~ 49 10 239 119(1.16) 2 213(21.61) 454(4.43) 70(0.68)
      50 ~ 54 11 070 216(1.95) 2 449(22.12) 521(4.71) 91(0.82)
      ≥ 55 2 251 28(1.24) 466(20.70) 132(5.86) 28(1.24)
      χ2 298.49 49.49 61.45 58.12
      P <0.01 <0.01 <0.01 <0.01
    工龄/年
      ≤ 3 5 614 27(0.48) 805(14.34) 203(3.62) 66(1.17)
      4 ~ 6 3 296 11(0.33) 458(13.90) 124(3.76) 38(1.15)
      7 ~ 9 2 658 13(0.49) 429(16.14) 85(3.20) 21(0.79)
      10~14 12 278 27(0.22) 2 909(23.69) 458(3.73) 32(0.26)
      15~19 9 701 44(0.45) 2 587(26.67) 485(5.00) 36(0.37)
      20~24 5 223 106(2.03) 854(16.35) 208(3.98) 61(1.17)
      25~29 5 640 98(1.74) 1 101(19.52) 240(4.26) 45(0.80)
      ≥30 5 064 101(1.99) 1 155(22.81) 219(4.32) 48(0.95)
      χ2 312.31 618.19 35.30 99.01
      P <0.01 <0.01 <0.01 <0.01
    合计 49 474 427(0.86) 10 298(20.81) 2 022(4.09) 347(0.7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除不同性别劳动者在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不同性别、年龄组和接尘工龄组接尘劳动者的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表现为:接触煤尘劳动者以男性为主,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异常率均以男性为高;尘肺样改变检出年龄集中在45 ~ 55岁,且在55岁以下接尘劳动者中,尘肺样改变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加有递增的趋势;肺功能FVC异常率以<30岁组最低,30岁及以上各年龄段均在20%左右;肺功能FEV1异常率在30岁及以上接尘劳动者中存在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在30岁以下较高,且在35岁及以上接尘劳动者中FEV1/FVC异常率存在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尘肺样改变检出率以接尘工龄在20年及以上较高,肺功能FVC异常率以10年及以上工龄人群较高,肺功能FEV1异常率以15 ~ 19年工龄人群较高,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则以6年及以下和20 ~ 24年工龄人群较高。见表 3

    表  3  不同人口学特征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例(占比/%)]
    特征 检查人数 胸片尘肺样改变 肺功能异常
    FVC FEV1 FEV1/FVC
    性别
      男 47 502 426(0.90) 10 086(21.23) 1 989(4.19) 327(0.69)
      女 1 971 1(0.05) 212(10.75) 33(1.67) 20(1.01)
      χ2 15.84 126.22 30.52 2.89
      P <0.01 <0.01 <0.01 0.09
    年龄/岁
      <30 2 909 0(0.00) 492(16.91) 105(3.61) 43(1.48)
      30 ~ 34 6 235 3(0.05) 1 249(20.03) 191(3.06) 34(0.55)
      35 ~ 39 8 005 12(0.15) 1 588(19.84) 269(3.36) 24(0.30)
      40 ~ 44 8 765 49(0.56) 1 841(21.00) 350(3.99) 57(0.65)
      45 ~ 49 10 239 119(1.16) 2 213(21.61) 454(4.43) 70(0.68)
      50 ~ 54 11 070 216(1.95) 2 449(22.12) 521(4.71) 91(0.82)
      ≥ 55 2 251 28(1.24) 466(20.70) 132(5.86) 28(1.24)
      χ2 298.49 49.49 61.45 58.12
      P <0.01 <0.01 <0.01 <0.01
    工龄/年
      ≤ 3 5 614 27(0.48) 805(14.34) 203(3.62) 66(1.17)
      4 ~ 6 3 296 11(0.33) 458(13.90) 124(3.76) 38(1.15)
      7 ~ 9 2 658 13(0.49) 429(16.14) 85(3.20) 21(0.79)
      10~14 12 278 27(0.22) 2 909(23.69) 458(3.73) 32(0.26)
      15~19 9 701 44(0.45) 2 587(26.67) 485(5.00) 36(0.37)
      20~24 5 223 106(2.03) 854(16.35) 208(3.98) 61(1.17)
      25~29 5 640 98(1.74) 1 101(19.52) 240(4.26) 45(0.80)
      ≥30 5 064 101(1.99) 1 155(22.81) 219(4.32) 48(0.95)
      χ2 312.31 618.19 35.30 99.01
      P <0.01 <0.01 <0.01 <0.01
    合计 49 474 427(0.86) 10 298(20.81) 2 022(4.09) 347(0.7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以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中胸片和肺功能检查结果是否异常为响应变量(尘肺样改变及肺功能3项指标均正常= 0,任一项指标异常= 1),以经济类型、企业规模、行业类型、性别、年龄、工龄为预测变量,采用逐步向前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类型、企业规模、行业类型、性别、年龄、工龄与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存在统计学相关关系。相对于港澳台和外商经济,国有经济企业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异常的风险高(OR = 4.42,95%CI:2.28 ~ 8.58),集体经济的风险低(OR = 0.31,95%CI:0.15 ~ 0.61);中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高于大型企业(OR = 1.23、2.00,95%CI:1.13 ~ 1.35、1.76 ~ 2.28);制造业、其他行业低于于采矿业(OR = 0.65、0.80,95%CI:0.59 ~ 0.72、0.70 ~ 0.93);女性低于男性(OR = 0.74,95%CI:0.65 ~ 0.85);相对于年龄<30岁,≥ 45岁劳动者结果异常的风险提高(OR = 1.33、1.46、1.94,95% CI:1.18 ~ 1.50、1.29 ~ 1.65、1.68 ~ 2.24);相对于工龄≤ 3年,工龄在4 ~ 6年、20 ~ 24年、25 ~ 29年风险较低(OR = 0.84、0.81、0.83,95%CI:0.75 ~ 0.94、0.73 ~ 0.91、0.75 ~ 0.93),工龄15 ~ 19年风险较高(OR = 1.19,95%CI:1.08 ~ 1.3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 4

    表  4  影响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β SE值 Wald χ2 P OR值 95%CI值
    经济类型
      港澳台和外商经济 1.00
      国有经济 1.49 0.34 19.26 <0.01 4.42 2.28 ~ 8.58
      集体经济 -1.19 0.36 11.17 <0.01 0.31 0.15 ~ 0.61
      内资其他经济 0.20 0.34 0.34 0.56 1.22 0.63 ~ 2.37
      私有经济 0.34 0.34 0.97 0.33 1.40 0.72 ~ 2.75
    企业规模
      大 1.00
      中 0.21 0.05 20.40 <0.01 1.23 1.13 ~ 1.35
      小微 0.69 0.07 108.26 <0.01 2.00 1.76 ~ 2.28
    行业类型
      采矿业 1.0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03 0.44 0.55 0.46 0.97 0.89 ~ 1.06
      制造业 -0.43 0.52 66.99 <0.01 0.65 0.59 ~ 0.72
      其他行业 -0.22 0.73 9.09 <0.01 0.80 0.70 ~ 0.93
    性别
      男 1.00
      女 -0.30 0.70 <0.01 0.74 0.65 ~ 0.85
    年龄/岁
      <30 1.00
      30 ~ 34 -0.07 0.06 1.19 0.28 0.94 0.83 ~ 1.06
      35 ~ 39 -0.11 0.06 3.30 0.07 0.89 0.79 ~ 1.01
      40 ~ 44 0.10 0.06 2.80 0.10 1.11 0.98 ~ 1.26
      45 ~ 49 0.28 0.06 20.95 <0.01 1.33 1.18 ~ 1.50
      50 ~ 54 0.38 0.06 37.20 <0.01 1.46 1.29 ~ 1.65
      ≥ 55 0.66 0.08 78.63 <0.01 1.94 1.68 ~ 2.24
    工龄/年
      ≤ 3 1.00
      4 ~ 6 -0.18 0.06 9.48 <0.01 0.84 0.75 ~ 0.94
      7 ~ 9 -0.13 0.06 4.05 0.04 0.88 0.78 ~ 1.00
      10 ~ 14 0.12 0.05 6.35 0.01 1.13 1.03 ~ 1.24
      15 ~ 19 0.17 0.05 11.50 <0.01 1.19 1.08 ~ 1.31
      20 ~ 24 -0.21 0.06 13.14 <0.01 0.81 0.73 ~ 0.91
      25 ~ 29 -0.18 0.06 10.27 <0.01 0.83 0.75 ~ 0.93
      ≥ 30 -0.10 0.06 3.22 0.07 0.90 0.80 ~ 1.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以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中胸片和肺功能检查结果是否异常为响应变量(尘肺样改变及肺功能3项指标均正常= 0,任一项指标异常= 1),以经济类型、企业规模、行业类型、性别、年龄、工龄为预测变量,采用逐步向前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类型、企业规模、行业类型、性别、年龄、工龄与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存在统计学相关关系。相对于港澳台和外商经济,国有经济企业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异常的风险高(OR = 4.42,95%CI:2.28 ~ 8.58),集体经济的风险低(OR = 0.31,95%CI:0.15 ~ 0.61);中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高于大型企业(OR = 1.23、2.00,95%CI:1.13 ~ 1.35、1.76 ~ 2.28);制造业、其他行业低于于采矿业(OR = 0.65、0.80,95%CI:0.59 ~ 0.72、0.70 ~ 0.93);女性低于男性(OR = 0.74,95%CI:0.65 ~ 0.85);相对于年龄<30岁,≥ 45岁劳动者结果异常的风险提高(OR = 1.33、1.46、1.94,95% CI:1.18 ~ 1.50、1.29 ~ 1.65、1.68 ~ 2.24);相对于工龄≤ 3年,工龄在4 ~ 6年、20 ~ 24年、25 ~ 29年风险较低(OR = 0.84、0.81、0.83,95%CI:0.75 ~ 0.94、0.73 ~ 0.91、0.75 ~ 0.93),工龄15 ~ 19年风险较高(OR = 1.19,95%CI:1.08 ~ 1.3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 4

    表  4  影响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β SE值 Wald χ2 P OR值 95%CI值
    经济类型
      港澳台和外商经济 1.00
      国有经济 1.49 0.34 19.26 <0.01 4.42 2.28 ~ 8.58
      集体经济 -1.19 0.36 11.17 <0.01 0.31 0.15 ~ 0.61
      内资其他经济 0.20 0.34 0.34 0.56 1.22 0.63 ~ 2.37
      私有经济 0.34 0.34 0.97 0.33 1.40 0.72 ~ 2.75
    企业规模
      大 1.00
      中 0.21 0.05 20.40 <0.01 1.23 1.13 ~ 1.35
      小微 0.69 0.07 108.26 <0.01 2.00 1.76 ~ 2.28
    行业类型
      采矿业 1.0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03 0.44 0.55 0.46 0.97 0.89 ~ 1.06
      制造业 -0.43 0.52 66.99 <0.01 0.65 0.59 ~ 0.72
      其他行业 -0.22 0.73 9.09 <0.01 0.80 0.70 ~ 0.93
    性别
      男 1.00
      女 -0.30 0.70 <0.01 0.74 0.65 ~ 0.85
    年龄/岁
      <30 1.00
      30 ~ 34 -0.07 0.06 1.19 0.28 0.94 0.83 ~ 1.06
      35 ~ 39 -0.11 0.06 3.30 0.07 0.89 0.79 ~ 1.01
      40 ~ 44 0.10 0.06 2.80 0.10 1.11 0.98 ~ 1.26
      45 ~ 49 0.28 0.06 20.95 <0.01 1.33 1.18 ~ 1.50
      50 ~ 54 0.38 0.06 37.20 <0.01 1.46 1.29 ~ 1.65
      ≥ 55 0.66 0.08 78.63 <0.01 1.94 1.68 ~ 2.24
    工龄/年
      ≤ 3 1.00
      4 ~ 6 -0.18 0.06 9.48 <0.01 0.84 0.75 ~ 0.94
      7 ~ 9 -0.13 0.06 4.05 0.04 0.88 0.78 ~ 1.00
      10 ~ 14 0.12 0.05 6.35 0.01 1.13 1.03 ~ 1.24
      15 ~ 19 0.17 0.05 11.50 <0.01 1.19 1.08 ~ 1.31
      20 ~ 24 -0.21 0.06 13.14 <0.01 0.81 0.73 ~ 0.91
      25 ~ 29 -0.18 0.06 10.27 <0.01 0.83 0.75 ~ 0.93
      ≥ 30 -0.10 0.06 3.22 0.07 0.90 0.80 ~ 1.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022年安徽省49 474名接触煤尘劳动者胸片尘肺样改变检出率为0.86%,与安徽省2017年研究结果(胸片尘肺样改变检出率为0.6%)[11]相比略有升高,也高于河北省2016年研究结果的0.77%[12]。49 474名接触煤尘劳动者中,胸片及肺功能检查均正常人数为37 541人,占75.9%,正常率高于一般人群的体检结果的63.14%[13],可能与健康工人效应有关。根据相关研究[5]结果,安徽省煤工尘肺造成的疾病负担十分严重,通过职业健康检查等手段监测接触煤尘劳动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改变是降低煤工尘肺疾病负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与2017年[11]相比,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整体健康状况未有明显的好转,对于各项指标异常,特别是胸片发现尘肺样改变的劳动者,需要重点监测,对于潜在的煤工尘肺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本研究中检出为尘肺样改变的427人中,有425例集中在皖北地区的淮北市、宿州市和亳州市,均为安徽省煤矿相关企业或资源部分较集中的地区。值得注意的是,淮南市接触煤尘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超过2万例,约占全省接触煤尘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的40%,但仅发现1例胸片尘肺样改变劳动者,检出率远低于全省水平,其原因可能与淮南接触煤尘劳动者主要为大型国有煤矿职工,对于煤尘危害的控制和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做得较好,且煤矿开采条件较淮北地区好,但也不能排除职业健康检查质量原因造成的体检指标假阴性的情况或体检个案漏报现象。

    安徽省存在煤尘危害企业以国有大型煤矿和能源供应企业为主,存在企业规模大、接尘人数众多等特点,且多因素分析显示,用人单位经济类型中的国有经济、采矿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指标异常的风险高,因此,该类企业是煤尘健康危害关注的重点企业,此结论与河北省调查结果[12]相似。此外,私有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接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异常风险也较高,可能与私有经济、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相对较弱,劳动者更容易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损害,因此也不应忽视对于此部分劳动者健康指标的监护。

    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以男性为主,年龄45岁及以上是职业健康检查指标异常的高危因素,且随着年龄增大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工龄10 ~ 19年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的风险较高,与煤尘致肺损害的特点一致。煤工尘肺发病工龄多在20 ~ 30年以上,病情进展缓慢[2],本研究结果中工龄在20年及以上者异常率反而低,考虑与工龄<20年异常高发期的劳动者已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检出异常并转岗有关。本研究关于年龄、工龄的因素结果也与国内其他相关研究一致[14-16],与我省煤工尘肺发病年龄和工龄也相对应[11]。采矿业、制造业和能源供应等企业接触煤尘的劳动者以男性为主,且工作年龄较大、工龄较长,因此对于此部分接尘劳动者应做好职业健康监护,以尽早发现其健康状况的改变。

    综上所述,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健康状况仍需我们关注,煤尘危害依然严峻。因此建议:(1)针对重点地区、企业和人群继续规范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及时掌握和发现劳动者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做到煤工尘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针对监测数据中已发现的健康受损劳动者,应及时进一步诊治,并督促其所在企业提升防护措施,改善生产环境,降低粉尘浓度;(3)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和质量,通过开展主动监测与常规职业健康检查完善职业健康检查监测体系,通过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质量考核提升监测数据质量,更好地将监测数据用于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以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2022年安徽省49 474名接触煤尘劳动者胸片尘肺样改变检出率为0.86%,与安徽省2017年研究结果(胸片尘肺样改变检出率为0.6%)[11]相比略有升高,也高于河北省2016年研究结果的0.77%[12]。49 474名接触煤尘劳动者中,胸片及肺功能检查均正常人数为37 541人,占75.9%,正常率高于一般人群的体检结果的63.14%[13],可能与健康工人效应有关。根据相关研究[5]结果,安徽省煤工尘肺造成的疾病负担十分严重,通过职业健康检查等手段监测接触煤尘劳动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改变是降低煤工尘肺疾病负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与2017年[11]相比,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整体健康状况未有明显的好转,对于各项指标异常,特别是胸片发现尘肺样改变的劳动者,需要重点监测,对于潜在的煤工尘肺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本研究中检出为尘肺样改变的427人中,有425例集中在皖北地区的淮北市、宿州市和亳州市,均为安徽省煤矿相关企业或资源部分较集中的地区。值得注意的是,淮南市接触煤尘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超过2万例,约占全省接触煤尘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的40%,但仅发现1例胸片尘肺样改变劳动者,检出率远低于全省水平,其原因可能与淮南接触煤尘劳动者主要为大型国有煤矿职工,对于煤尘危害的控制和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做得较好,且煤矿开采条件较淮北地区好,但也不能排除职业健康检查质量原因造成的体检指标假阴性的情况或体检个案漏报现象。

    安徽省存在煤尘危害企业以国有大型煤矿和能源供应企业为主,存在企业规模大、接尘人数众多等特点,且多因素分析显示,用人单位经济类型中的国有经济、采矿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指标异常的风险高,因此,该类企业是煤尘健康危害关注的重点企业,此结论与河北省调查结果[12]相似。此外,私有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接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异常风险也较高,可能与私有经济、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相对较弱,劳动者更容易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损害,因此也不应忽视对于此部分劳动者健康指标的监护。

    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以男性为主,年龄45岁及以上是职业健康检查指标异常的高危因素,且随着年龄增大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工龄10 ~ 19年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的风险较高,与煤尘致肺损害的特点一致。煤工尘肺发病工龄多在20 ~ 30年以上,病情进展缓慢[2],本研究结果中工龄在20年及以上者异常率反而低,考虑与工龄<20年异常高发期的劳动者已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检出异常并转岗有关。本研究关于年龄、工龄的因素结果也与国内其他相关研究一致[14-16],与我省煤工尘肺发病年龄和工龄也相对应[11]。采矿业、制造业和能源供应等企业接触煤尘的劳动者以男性为主,且工作年龄较大、工龄较长,因此对于此部分接尘劳动者应做好职业健康监护,以尽早发现其健康状况的改变。

    综上所述,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健康状况仍需我们关注,煤尘危害依然严峻。因此建议:(1)针对重点地区、企业和人群继续规范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及时掌握和发现劳动者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做到煤工尘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针对监测数据中已发现的健康受损劳动者,应及时进一步诊治,并督促其所在企业提升防护措施,改善生产环境,降低粉尘浓度;(3)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和质量,通过开展主动监测与常规职业健康检查完善职业健康检查监测体系,通过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质量考核提升监测数据质量,更好地将监测数据用于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以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不同特征的医院从业人员目睹暴力伤医事件情况  [人数(构成比/%)]

    特征 未目睹过暴力发生 目睹过暴力发生 χ2 P
    所在医院级别 三级 402(45.6) 479(54.4) 8.404 0.015
    二级 208(42.9) 277(57.1)
    一级 121(54.5) 101(45.5)
    性别 171(43.5) 222(56.5) 1.336 0.248
    560(46.9) 635(53.1)
    年龄/岁 ≤ 30 414(49.9) 415(50.1) 13.364 0.004
    31 ~ 40 208(42.9) 277(57.1)
    41 ~ 50 71(37.0) 121(63.0)
    ≥ 51 38(46.3) 44(53.7)
    工龄/年 ≤ 5 373(52.5) 338(47.5) 22.806 < 0.001
    6 ~ 9 164(42.9) 218(57.1)
    10 ~ 20 105(40.1) 157(59.9)
    ≥ 21 89(38.2) 144(61.8)
    职称 未定 185(64.0) 104(36.0) 49.136 < 0.001
    初级 319(43.9) 408(56.1)
    中级 167(40.9) 241(59.1)
    高级 60(36.6) 104(63.4)
    岗位 医生 263(40.7) 383(59.3) 48.789 < 0.001
    护士 305(44.5) 381(55.5)
    行政后勤人员 56(59.6) 38(40.4)
    工勤人员 34(85.0) 6(15.0)
    医技人员 73(59.8) 49(40.2)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医院从业人员目睹暴力伤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特征 β SE值 Wald χ2 OR值 95%CI值 P
    所在医院级别(对照:一级)
      三级 0.377 0.161 5.442 1.457 1.062 ~ 2.000 0.020
      二级 0.450 0.172 6.867 1.569 1.120 ~ 2.197 0.009
      年龄 - 0.005 0.021 0.055 0.995 0.955 ~ 1.037 0.814
      工龄 0.019 0.020 0.992 1.020 0.981 ~ 1.059 0.319
    职称(对照:高级)
      未定 - 0.644 0.278 5.364 0.525 0.304 ~ 0.906 0.021
      初级 0.056 0.236 0.056 1.057 0.666 ~ 1.679 0.813
      中级 0.019 0.208 0.008 1.019 0.677 ~ 1.533 0.928
    岗位(对照:行政后勤人员)
      医生 0.825 0.235 12.378 2.283 1.441 ~ 3.616 < 0.001
      护士 0.627 0.234 7.166 1.873 1.183 ~ 2.965 0.007
      医技人员 0.101 0.288 0.123 1.106 0.629 ~ 1.947 0.726
      工勤人员 - 0.774 0.505 2.350 0.461 0.171 ~ 1.241 0.12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不同特征医院从业人员对医患关系评价及其子女从医认知情况  人数(构成比/%)

    特征 医患关系评价 是否希望子女从医
    紧张 一般 和谐 ZH P 不希望 一般 希望 ZH P
    所在医院级别 10.821 0.004 2.139 0.343
      三级 227(25.8) 351(39.8) 303(34.4) 107(12.1) 177(20.1) 597(67.8)
      二级 163(33.6) 172(35.5) 150(30.9) 65(13.4) 69(14.2) 351(72.4)
      一级 73(32.9) 92(41.4) 57(25.7) 26(11.7) 47(21.2) 149(67.1)
    性别 - 0.396 0.692 - 2.015 0.044
      男 111(28.2) 154(39.2) 128(32.6) 55(14.0) 83(21.1) 255(64.9)
      女 352(29.5) 461(38.6) 382(32.0) 143(12.0) 210(17.6) 842(70.5)
    年龄/岁 6.404 0.094 5.060 0.167
      ≤ 30 272(32.8) 300(36.2) 257(31.0) 113(13.6) 160(19.3) 556(67.1)
      31 ~ 40 126(26.0) 195(40.2) 164(33.8) 58(12.0) 76(15.7) 351(72.4)
      41 ~ 50 47(24.5) 83(43.2) 62(32.3) 20(10.4) 34(17.7) 138(71.9)
      ≥ 51 18(22.0) 37(45.1) 27(32.9) 7(8.5) 23(28.0) 52(63.4)
    工龄/年 6.921 0.074 7.607 0.055
      ≤ 5 236(33.2) 258(36.3) 217(30.5) 101(14.2) 141(19.8) 469(66.0)
      6 ~ 9 112(29.3) 133(34.8) 137(35.9) 44(11.5) 58(15.2) 280(73.3)
      10 ~ 20 62(23.7) 121(46.2) 79(30.2) 29(11.1) 43(16.4) 190(72.5)
      ≥ 21 53(22.7) 103(44.2) 77(33.0) 24(10.3) 51(21.9) 158(67.8)
    婚姻状况 - 2.224 0.026 - 1.685 0.092
      单身 178(32.8) 203(37.5) 161(29.7) 78(14.4) 103(19.0) 361(66.6)
      已婚 285(27.2) 412(39.4) 349(33.4) 120(11.5) 190(18.2) 736(70.4)
    文化程度 28.339 < 0.001 12.729 0.002
      大专及以下 196(39.0) 171(34.1) 135(26.9) 67(13.3) 95(18.9) 340(67.7)
      大学本科 218(25.2) 355(41.0) 292(33.8) 94(10.9) 147(17.0) 624(72.1)
      研究生及以上 49(22.2) 89(40.3) 83(37.6) 37(16.7) 51(23.1) 133(60.2)
    职称 21.942 < 0.001 31.073 < 0.001
      未定 119(41.2) 97(33.6) 73(25.3) 54(18.7) 71(24.6) 164(56.7)
      初级 202(27.8) 285(39.2) 240(33.0) 78(10.7) 112(15.4) 537(73.9)
      中级 99(24.3) 164(40.2) 145(35.5) 52(12.7) 81(19.9) 275(67.4)
      高级 43(26.2) 69(42.1) 52(31.7) 14(8.5) 29(17.7) 121(73.8)
    岗位 30.847 < 0.001 61.363 < 0.001
      医生 157(24.3) 247(38.2) 242(37.5) 71(11.0) 128(19.8) 447(69.2)
      护士 207(30.2) 269(39.2) 210(30.6) 73(10.6) 97(14.1) 516(75.2)
      行政后勤人员 39(41.5) 40(42.6) 15(16.0) 28(29.8) 29(30.9) 37(39.4)
      医技人员 44(36.1) 41(33.6) 37(30.3) 21(17.2) 23(18.9) 78(63.9)
      工勤人员 16(40.0) 18(45.0) 6(15.0) 5(12.5) 16(40.0) 19(47.5)
    目睹暴力伤医事件 - 9.169 < 0.001 - 8.092 < 0.001
      否 165(22.6) 280(38.3) 286(39.1) 431(59.0) 174(23.8) 126(17.2)
      是 345(40.3) 335(39.1) 177(20.7) 666(77.7) 119(13.9) 72(8.4)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影响医院从业人员负面认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特征 β SE值 Waldχ2 OR值 95%CI值 P
    所在医院级别(对照:一级)
      三级 0.149 0.184 0.652 1.161 0.809 ~ 1.666 0.419
      二级 0.133 0.193 0.474 1.142 0.783 ~ 1.666 0.491
      男(对照:女) - 0.202 0.149 1.839 0.817 0.610 ~ 1.094 0.175
    未婚(对照:已婚)
    0.136 0.159 0.729 1.145 0.839 ~ 1.563 0.393
    文化程度(对照:大专及以下)
      研究生及以下 0.409 0.222 3.386 0.664 0.430 ~ 1.027 0.066
      大学本科 0.001 0.145 < 0.001 1.001 0.753 ~ 1.330 0.995
    职称(对照:高级)
      未定 - 0.720 0.268 7.215 0.487 0.288 ~ 0.823 0.007
      初级 - 0.042 0.222 0.036 0.959 0.621 ~ 1.481 0.849
      中级 - 0.297 0.226 1.736 0.743 0.478 ~ 1.156 0.188
    岗位(对照:行政后勤人员)
      医生 1.066 0.240 19.753 2.903 1.814 ~ 4.645 < 0.001
      护士 1.171 0.244 23.033 3.224 1.999 ~ 5.200 < 0.001
      医技人员 1.009 0.302 11.165 2.742 1.517 ~ 4.954 < 0.001
      工勤人员 0.727 0.405 3.218 2.068 0.935 ~ 4.574 0.073
    未目睹过暴力伤医事件(对照:目睹过) - 0.891 0.122 53.174 0.410 0.323 ~ 0.521 < 0.001
    下载: 导出CSV
  • [1]

    PINA D, LLOR-ZARAGOZA P, PUENTE-LÓPEZ E, et al. User violence in public mental health servic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sychiatrists and clinical psychologists[J]. J Ment Health, 2020(2): 1-7. doi: 10.1080/09638237.2020.1793130?tab=permissions&scroll=top

    [2] 赵敏, 姜锴明, 杨灵灵, 等. 暴力伤医事件大数据研究--基于2000-2015年媒体报道[J]. 医学与哲学, 2017, 38(1): 89-9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XZX201701026.htm
    [3]

    YANG S Z, WU D, WANG N, et al. Workplace violence and its aftermath in China's health sector: implications from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across three tiers of the health system[J]. BMJ Open, 2019, 9(9): e31513. http://bmjopen.bmj.com/content/9/9/e031513.full

    [4]

    TIAN Y, YUE Y, WANG J, et al. Workplace violence against hospital healthcare workers in China: a national WeChat-based survey[J]. BMC Public Health, 2020, 20(1): 582. doi: 10.1186/s12889-020-08708-3

    [5]

    LANDAU S F, BENDALAK J, AMITAY G, et al. Factors related to negative feelings experienced by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and accompanying persons: an Israeli study[J]. Isr J Health Policy Res, 2018, 7(1): 6. doi: 10.1186/s13584-017-0200-1

    [6] 佟钙玉, 邹韶红, 张义, 等. 突发事件后医护人员抑郁焦虑状况调查[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25): 618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WZX201125120.htm
    [7] 孙建萍, 陈丽莲, 郝彦斌, 等. 医务场所暴力与实习护生专业态度的相关分析[J]. 中华护理教育, 2009, 6(5): 204-206.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09.05.004
    [8] 向静. 医院门诊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分析及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8, 35(7): 504-50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WSG201807011.htm
    [9] OGUAGHA A C, 杨秋霞, 陈晶. 美国医务人员目击工作场所暴力现状调查[J]. 医学与社会, 2018, 31(3): 4-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XSH201803002.htm
    [10]

    DURSUN S. The effect of workplace violence on the burnout level of employees: an application in the health sector[J]. J lab Relat, 2012, 3(1): 103-113.

    [11]

    HACER T Y, ALI A. Burnout in physicians who are exposed to workplace violence[J]. J Forensic Leg Med, 2020, 69: 101874. doi: 10.1016/j.jflm.2019.101874

    [12] 于立群, 唐晓霞, 武建辉, 等. 唐山市不同级别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9): 1670-167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DYF201309030.htm
    [13]

    CHANG Y P, LEE D C, WANG H H. Violence-prevention climate in the turnover intention of nurses experiencing workplace violence and work frustration[J]. J Nurs Manag, 2018, 26(8): 961-971. doi: 10.1111/jonm.12621

    [14] 邹湘君, 郑艳, 朱金凤. 西安市综合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调查[J]. 护理研究, 2016, 30(26): 3300-3302. doi: 10.3969/j.issn.1009-6493.2016.26.036
    [15]

    AHARON A A, WARSHAWSKI S, ITZHAKI M. Public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intention to act violently, with regard to violence directed at health care staff[J]. Nurs Outlook, 2020, 68(2): 220-230. doi: 10.1016/j.outlook.2019.08.005

    [16]

    VENTO S, CAINELLI F, VALLONE A. Violence against healthcare workers: a worldwide phenomenon with serious consequences[J]. Front Public Health, 2020, 8: 570459. doi: 10.3389/fpubh.2020.570459

    [17] 孟利敏, 林栋美, 毛磊焱, 等. 江西省医务人员对预防身体暴力事件的认知与态度调查[J]. 医学与社会, 2020, 33(3): 68-7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XSH202003017.htm
    [18] 冯辰, 纪伟伟, 李海燕, 等. 暴力伤医事件的社会心理诱因及干预策略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16, 36(12): 66-6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YGL201612031.htm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94
  • HTML全文浏览量:  68
  • PDF下载量:  4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4-22
  • 刊出日期:  2021-1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