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风险评估研究

任倩, 王博

任倩, 王博. 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风险评估研究[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2, 40(1): 32-38.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2.01.007
引用本文: 任倩, 王博. 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风险评估研究[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2, 40(1): 32-38.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2.01.007

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风险评估研究

基金项目: 

2020年陕西省高校防疫教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计划 2020SY03

商洛学院2021年学生工作研究课题 XSGZ2105

陕西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成果(“向阳花”大学生危机预控工作室) 2019GZS23

陕西省商洛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和商洛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与秦岭生态保护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20HKY05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任倩(1984—),女,硕士,讲师

  • 中图分类号: TP391

Psychic risk assessment of nursing interns

  • 摘要:
      目的  调查评估护理专业实习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风险影响因素,提升护理专业实习生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心理素养,提出有效辨识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风险的对策建议。
      方法  在文献回顾和实地调研基础上初步设计调查问卷,选取陕西商洛市某高校200名护理专业实习生开展心理健康风险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实行归一化处理后获取心理健康风险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函询专家设定风险等级评估表,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风险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分别开展精准和常规心理干预。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83份,有效回收率91.5%。提取出风险认知(权重0.436)、风险心理(权重0.206)、防疫避险能力(权重0.174)、情绪调节(权重0.121)和安全倾向(权重0.063)等5个维度共13个代表性指标,构建了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风险评估指标体系。183名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风险综合评估得分为0.64分,其中风险认知0.41分,情绪调节0.61分,安全倾向0.62分,风险心理0.74分,防疫避险能力0.76分。根据风险等级,1级风险2人,2级风险21人,3级风险37人,4级风险75人,5级风险44人,6级风险3人,7级风险1人。实现心理干预后,两组人员危机事件的控制能力和心理素质水平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该校护理专业实习生存在较大心理健康风险。应精心做好高风险学生的心理评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细化水平;要坚持动态心理健康风险数据监测,重点开展风险心理和防疫避险能力的培训指导,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风险防控实效性。
    + English
  •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医护人员与X射线接触机会增多,遭受辐射损伤的概率增加。据报道,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可引起机体内氧自由基增多,脂质过氧化负荷增加,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1-3]。本文作者组织人员自2016年7月起进行了约半年的动物实验研究,即通过检测受到一定剂量X射线照射的Wistar大鼠体内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活性,探讨X射线照射对细胞生物膜脂质过氧化产物及抗氧化酶的影响,并研究维生素C是否具有阻止脂质过氧化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SCXK(粤)2013-0034]共60只,平均体质量(0.20 ± 0.01)kg,并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适应性喂养6 d。

    主要仪器包括722型分光光度计(深圳第一分析仪器厂)、5415R台式小型离心机(德国Eppendorf公司),MDA、SOD及GSH测试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大鼠依次编号1 ~ 60,任意指定随机数字表[4]第11行第1个数字始,至第13行第10个数字止,选中的60个随机数字与上述大鼠编号一一对应;将以上60个随机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排序靠前的20个随机数字所对应编号的大鼠分入A组,排序中间的20个随机数字所对应编号的大鼠分入B组,剩余的20个随机数字所对应编号的大鼠分入C组。

    1)照射方法。选择Precise Treatment System医用直线加速器(瑞典医科达公司)对A组和C组大鼠进行X射线照射,照射视野20 cm × 20 cm,照射距离100 cm,调试医用直线加速器的性能指标至合理范围[5]并使用热释光LiF(Mg,Cu,P)剂量计做好单次照射剂量的质量控制;A、C两组大鼠每次全身照射的剂量率为0.1 Gy/min,每次照射3 min,每日照射1次,连续10 d,照射总剂量为3 Gy。B组不照射。

    2)给药方法。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均自由饮水和活动,且予相同标准饲料喂养10 d;仅C组大鼠在每次照射完后随即按100 mg/kg的标准腹腔注射质量分数0.2%的维生素C溶液[6],持续10 d。

    3)标本采集。同期采集各组存活大鼠血标本进行检测,其中A组、B组、C组各取13只。A组最后1次照射后禁食24 h进行血样采集,C组最后1次照射后继续腹腔注射维生素C,禁食24 h进行血样采集,B组直接禁食24 h后进行血样采集。每只大鼠均采用质量分数10%的水合氯醛溶液以腹腔注射方式进行麻醉,消毒后心脏采血3 mL,分离血清冷存,等待检测。

    MDA活性检测采用TBA法,SOD活性检测采用羟胺法,GSH活性检测采用分光光度法,均严格按测试盒操作说明书要求进行标准品处理和实验操作。MDA活性检测时,采用波长532 nm、1 cm光径比色杯;SOD检测时采用波长550 nm、1 cm光径比色杯;GSH检测时采用波长420 nm、1 cm光径比色杯。以上指标检测前均采用加标回收率(X)分析来进行质量控制,其中XMDA = 105.5%,XSOD = 104.1%,XGSH = 101.1%。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三组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P < 0.05),再以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P < 0.05/3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标本采集后,对三组大鼠MDA、SOD、GSH活性进行测量分析。三组大鼠间MDA、SOD、GSH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 1

    表  1  三组大鼠MDA、SOD、GSH检测结果
    x±s
    分组 例数 MDA/(nmol/mL) SOD/(U/mL) GSH/(U/mL)
    A组 13 1.97 ± 0.29 192.98 ± 13.31 0.54 ± 0.13
    B组 13 1.38 ± 0.14 265.00 ± 18.86 1.27 ± 0.14
    C组 13 1.63 ± 0.21 223.10 ± 16.03 0.67 ± 0.10
    F 22.99 64.63 132.25
    P < 0.01 < 0.01 < 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以Bonferroni法进一步两两比较,C组MDA明显低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B组MDA明显低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C组MDA高于B组,但两组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 = 0.021 > 0.05/3)。A组中SOD明显低于C组,A、C两组SOD均低于B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A组GSH低于C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 = 0.030 > 0.05/3);A、C两组GSH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 2

    表  2  MDA、SOD、GSH检测结果各组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
    检测指标 对比组 均值差 标准误 P
    MDA/(nmol/mL) A组vs.B组 0.59 0.09 < 0.01
    A组vs.C组 0.34 0.09 < 0.01
    B组vs.C组 - 0.25 0.09 0.021
    SOD/(U/mL) A组vs.B组 - 72.02 6.36 < 0.01
    A组vs.C组 - 30.12 6.36 < 0.01
    B组vs.C组 41.90 6.36 < 0.01
    GSH/(U/mL) A组vs.B组 - 0.73 0.05 < 0.01
    A组vs.C组 - 0.13 0.05 0.030
    B组vs.C组 0.60 0.05 < 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LP)是指活性氧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中不饱和脂肪酸而引起的一系列氧化过程,此过程可产生一系列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ation,LPO),其中MDA是自由基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最终分解产物,其含量可间接反映机体的LP水平。在正常情况下,机体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旦平衡失调,就可导致机体氧化损伤。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其中为了阻止活性氧和自由基的生成,就形成了抗氧化防御系统,它们包括抗氧化酶类(如SOD、GSH-Px等)和非酶类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E、C和胡萝卜素以及复方中草药)[7-8]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相对A组而言,因额外腹腔注射维生素C溶液,C组大鼠MDA活性下降、SOD和GSH活性升高。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表明,B、C组大鼠MDA均明显低于A组(P < 0.01),C组大鼠MDA高于B组,但两组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 = 0.021>0.05/3),说明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可致A、C两组大鼠MDA活性显著升高,维生素C明显抑制了C组大鼠MDA活性升高,因此C组大鼠MDA活性仅略高于B组;A组大鼠SOD活性低于C组,A、C两组大鼠SOD活性均低于B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说明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可致A、C两组大鼠SOD活性显著下降,维生素C大大激活了C组大鼠SOD活性,但C组大鼠SOD活性还是明显低于B组;A、C两组大鼠GSH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A组大鼠GSH低于C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 = 0.030 > 0.05/3),说明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可致A、C两组大鼠GSH活性下降,维生素C一定程度激活了C组大鼠GSH活性,C组大鼠GSH活性仅略高于A组。总之,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可引起大鼠MDA活性明显升高、SOD和GSH活性显著下降,维生素C则可很好地抑制大鼠MDA活性升高、激活SOD活性,同时维生素C对激活大鼠GSH活性也有一定作用。

    不少报道[1-3]显示: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可致机体自由基产生过多,超出机体的清除能力,导致脂质过氧化,从而对机体产生病理或生理改变。本次实验表明:一定量的电离辐射可致大鼠MDA活性增高,GSH和SOD活性降低,与李大鹏等[1]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其作用机理可能与电离辐射引起细胞化学平衡的改变、活性氧和自由基增多等有关,而维生素C抑制了MDA的产生,激活了GSH、SOD的活性,阻碍了细胞脂质过氧化[9-11]。许多研究[12-13]表明:维生素C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自由基的作用,对抗细胞脂质过氧化,其作用原理可能是维生素C在氧化还原代谢反应中起调节作用。因此,长期低剂量接触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尝试口服维生素C,以防止机体脂质过氧化,从而预防机体受到损伤,对广大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各条目的因子载荷值 n=183)

    一级指标 条目 载荷值
    风险认知 1 我知道护理风险给护士造成的人身危害 0.762
    2 我知道常见护理风险事件 0.789
    3 我知道常见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0.682
    4 我明确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和对健康影响的严重性 0.649
    5 我认为护士重视安全规则和程序,有助于顺利完成工作 0.698
    6 我能够发现事物积极的一面 0.746
    风险心理 7 我认为疫情是可控的 0.768
    8 护理操作失败时我能诚恳地向患者道歉 0.741
    9 我能够平和应对护理中遇到的伤亡事件 0.641
    10 我常常想了解所在科室病人的结局 0.557
    11 关于疫情和伤亡事件可怕的想象总是止不住地在我脑海里出现 0.597
    12 我能够及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并寻求妥善处理 0.642
    安全倾向 13 我会认真考虑改善病人安全的各种建议 0.756
    14 我能够在日常护理行为中言行审慎严谨 0.654
    15 出现与确诊病例相似的症状时,我会忍不住怀疑自己是否被感染 0.549
    16 疫情期间,我会比平时吃更多的营养品、保健品,甚至是药物 0.649
    17 如果身边人对疫情表现得大意或不在乎,我会忍不住去批评或指责他们 0.598
    18 我经常为职业做知识或技能上的储备 0.512
    19 我时刻注意自己的护理行为是否会有被感染的风险 0.789
    防疫避险能力 20 我熟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 0.717
    21 我能够识别问题及综合分析 0.579
    22 我能够有序安排工作及制定护理计划 0.574
    23 我能够对突发紧急情况做出快速反应 0.692
    24 我能够掌握病情预见性观察与分诊方法 0.715
    25 我能够根据差错事故的报告提供改进的反馈 0.594
    26 我会主动探索我工作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0.645
    27 我会主动学习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 0.658
    28 我能够主动参与护理教育与培训 0.593
    情绪调节 29 我能够适应所处的护理工作环境 0.816
    30 我对自己的护理专业水平、急救能力和综合能力很有信心 0.748
    31 我能够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具备良好的身心状态 0.719
    32 我能够与他人有效沟通交流 0.728
    33 我掌握心理护理技巧与方法 0.623
    34 我能够合理表达自己情绪 0.699
    35 我能够热情工作,与周围关系融洽 0.626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因子负荷 旋转后特征根 方差贡献率/% 累计方差贡献率/%
    风险认知 风险存在意识程度 0.786 4.646 25.539 25.539
    不可规避风险认知 0.764
    风险心理 风险期望值 0.790 4.072 21.545 47.084
    伤亡接受程度 0.773
    安全倾向 风险接受倾向 0.746 3.583 17.296 64.38
    风险预防倾向 0.699
    防疫减灾倾向 0.695
    防疫避险能力 面对风险时行为 0.783 3.172 13.523 77.903
    防疫避险知识掌握 0.752
    风险预知能力 0.664
    情绪调节 独立应对能力 0.821 2.001 9.032 86.935
    自我调节能力 0.723
    心理适应能力 0.71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风险因子信度分析

    心理健康风险因子 Cronbach’s α系数 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 重测信度 总量表重测信度
    风险认知 0.932 0.943 0.929 0.936
    风险心理 0.933 0.930
    安全倾向 0.921 0.923
    防疫避险能力 0.931 0.928
    情绪调节 0.809 0.82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风险因子效度分析

    心理健康风险因子 AVE $ \sqrt {{\rm{AVE}}} $ 风险认知 风险心理 安全倾向 防疫避险能力
    风险认知 0.567 0.737
    风险心理 0.554 0741 0.694
    安全倾向 0.539 0.739 0.710 0.696
    防疫避险能力 0.545 0.728 0.589 0.715 0.726
    情绪调节 0.599 0.731 0.575 0.555 0.641 0.531
    下载: 导出CSV

    表  5   各级风险指标权重

    一级指标 权重值 二级指标 权重值
    风险认知 0.436 风险存在意识程度 0.298
    不可规避风险认知 0.138
    风险心理 0.206 风险期望值 0.180
    伤亡接受程度 0.026
    安全倾向 0.063 风险接受倾向 0.023
    风险预防倾向 0.013
    抗疫减灾倾向 0.027
    防疫避险能力 0.174 面对风险时行为 0.053
    防疫避险知识掌握 0.057
    风险预知能力 0.062
    情绪调节 0.121 独立应对能力 0.048
    自我调节能力 0.041
    心理适应能力 0.032
    下载: 导出CSV

    表  6   183名护理专业实习生风险指标综合评分

    二级指标 得分 一级指标 得分 风险级别
    风险存在意识程度 0.40分 风险认知 0.41分 2级
    不可规避风险认知 0.43分
    风险期望值 0.71分 风险心理 0.74分 5级
    伤亡接受程度 0.77分
    风险接受倾向 0.70分 安全倾向 0.62分 4级
    风险预防倾向 0.61分
    抗疫减灾倾向 0.57分
    面对风险时行为 0.78分 防疫避险能力 0.76分 5级
    防疫避险知识掌握 0.73分
    风险预知能力 0.71分
    独立应对能力 0.56分 情绪调节 0.61分 4级
    自我调节能力 0.70分
    心理适应能力 0.58分
    下载: 导出CSV

    表  7   研究对象3次测试IES-R/MQIN得分 x ± s

    测试次数(时间) IES-R总分 MQIN总分
    对照组 观察组 t 对照组 观察组 t
    第一次测试(2021年1月) 28.65 ± 18.78 26.36 ± 15.45 4.023 76.34 ± 30.21 86.43 ± 31.25 4.238
    第二次测试(2021年2月) 25.33 ± 17.76 17.79 ± 16.12 3.856 88.61 ± 31.06 115.74 ± 30.75 4.177
    第三次测试(2021年3月) 21.04 ± 17.23 10.58 ± 15.79 4.564 106.87 ± 30.74 186.43 ± 31.09 3.974
    注:①所对应P均<0.05。
    下载: 导出CSV
  • [1] 新华网. 世卫组织总干事: 中国护士在疫情面前的表现令人感动[EB/OL]. (2020-02-18)[2021-08-12].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2/18/c_1125589639.htm.
    [2] 张盼盼, 梁芳芳, 曲瑞杰, 等.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态度的影响[J]. 中国护理管理, 2021, 21(3): 398-402.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1.03.015
    [3] 刘玉婷, 黄芳.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高校临床医学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4): 615-620.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4.022
    [4] 尚欧洋. 民航机组人员心理健康风险影响因素及管控机制研究[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17.
    [5] 李小艳, 王辰昳, 颜丽娟, 等. 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C]//国际数字医学会. 2017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论文集. 长沙: 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杂志社, 2017: 1017-1018.
    [6] 梁丰, 李盼盼, 彭虎军. 感知数据的大学生心理可承受风险评估系统[J]. 信息技术, 2020, 44(12): 28-3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ZJ202012007.htm
    [7] 朱仁英, 张凯, 郎玉玲, 等. 危机视角下疫情防控应对策略与护理本科生实习模式探究[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 41(5): 172-17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MDJB202005048.htm
    [8] 王丰, 王亚沙, 王江涛, 等. 基于智能手机感知数据的心理压力评估方法[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9, 56(3): 611-62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FYZ201903016.htm
    [9] 朱江洪, 李延来, 王睿. 基于前景理论与PROMETHEE的FMEA风险评估[J]. 运筹与管理, 2018, 27(12): 147-15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CGL201812019.htm
    [10] 郭素然, 辛自强. 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 15(1): 15-1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LCY200701006.htm
    [11] 黄蓉蓉, 孙慧敏, 黄静雯, 等. 基于经典测量理论简化护士心理素质量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 34(19): 1498-1502.
    [12] 胡俊峰, 侯培森. 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10.
    [13] 白琳琳. 护理实习生就业留职意向形成机制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结构方程模型[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 34(1): 120-12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SGX202101034.htm
    [14] 谢念, 蔡益民, 赵雯雯. 临床护理实习生的心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21, 37(9): 1201-120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JK202109019.htm
表(7)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63
  • HTML全文浏览量:  123
  • PDF下载量:  3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9-24
  • 刊出日期:  2022-0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