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se effect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ydrogen fluoride on skeleton of workers
-
摘要:目的 研究职业接触氟化氢对工人骨骼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氟化氢生产企业接触氟化氢作业工人302名及电子厂工人(对照组)85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氟接触外剂量、尿氟值,并调查骨密度、骨质疏松和骨骼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接触剂量与骨骼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 2018—2020年各车间30个检测点空气中氟化氢平均质量浓度为未检出~ 1.867 mg/m3。氟化氢作业工人摄入外剂量为0.24 ~133.45 mg。不同性别、年龄研究对象的尿氟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尿氟质量浓度(1.12 ± 0.95)mg/L,高于对照组的尿氟质量浓度(0.45 ± 0.14)mg/L(P<0.01)。接触组工人尿氟值与氟化氢外剂量具有相关性(r = 0.115,P<0.05)。不同外剂量组氟化氢接触工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骨骼影像学诊断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尿氟组工人骨量减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尿氟达到>1.0 ~ 1.5 mg/L时,骨量减少的异常率最高。接触组骨量减少异常率38.7%,高于对照组的4.7%(P<0.01)。不同年龄接触组骨量减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30岁年龄段工人中骨量减少检出率最高。不同工龄组骨量减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1 ~ 5年和5 ~ 10工龄段中骨量减少的检出率最高。结论 中、低剂量氟化氢接触工人容易引起骨量减少,并且随着尿氟值的增加,异常率逐渐增高。15年工龄以内以及尿氟值>1.0 ~ 1.5 mg/L的接触工人的骨量减少更为显著。
-
新入职消防员(简称新消防员)是指刚刚入职的消防行业从业人员,其主要职责是消灭火灾和参与其他救援活动[1]。近年来,有关新消防员的调查发现:新消防员存在较为严重的负性情绪和适应问题[2-3]。消防员在面对高强度的训练和陌生、危险的环境时,往往感到难以适应,而适应与否会影响新消防员能否高效地完成救灾灭火及抢险救援的光荣使命。准确把握新消防员的适应不良的情况及影响因素,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和支持十分必要。国内对新消防员适应不良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但对其他群体的相关研究表明:卫生士官学员和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困扰与适应不良呈显著的正相关[4-5];消防武警、边防海军和导弹部队新兵的适应水平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应对方式越积极,个体的适应能力越强[6-9];而心理控制源则对大学生学校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越倾向于内控的大学生在学校适应情况越好[10-13]。这些研究结果提示:人际关系、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源可能是新消防员心理适应的影响因素。综上,本研究拟对消防新兵心理适应情况、应对方式、人际关系和心理控制源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为辅导新消防员的心理适应提供实证和理论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20年云南新入职消防员进行调查。为了增加数据的真实性,本次研究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并在调查前告知被调查的新消防员其调查目的,确保被调查者知情同意,在其自愿参与的基础上收集到有效问卷共122份。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军人适应不良自评量表。使用由张理义编制的《军人适应不良自评量表》[14],该量表包含40个条目,包括行为问题、情绪障碍、人际关系不良和环境适应不良4个因子。量表回答“是”记0分,“否”记1分,各因子得分为其所包含条目分值之和,4个因子分值相加即得总分,总分的范围为0 ~ 40分,得分越高表示适应不良程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心理障碍。该量表已在部队进行了大范围施测并制定了常模。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 0.82>0.80,根据判断标准[15],该量表信度较高,达到理想水平。
(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使用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16],该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0 ~ 3分(从不采用到经常采用)。其中,积极应对分量表包括12个条目,总分范围为0 ~ 36分,分数越高代表其应对方式越积极;消极应对分量表有8个条目,总分范围为0 ~ 24分,分数越高代表其应对方式越消极。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 0.84。
(3)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使用《心理控制源量表》[17]的中文版,该量表包括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3个分量表,每个量表都具有独立性,目的是描述被试者对因果关系的一些看法。每1个分量表包含8个条目,整个量表共24个条目,评分从-3分(很不同意)到3分(很同意),计算量表分时加上24分以抵消负分,因此每个量表的分值范围是0 ~ 48分。其中,内控性量表(I)测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能够驾驭自己的生活,其得分越高代表越相信能够驾驭自己的生活;有势力的他人量表(P)涉及了被测量者是否相信他人能够控制自己生活中的事件,其得分越高代表越相信他人能够驾驭自己的生活;机遇量表(C)测定一个人对机遇可以影响自己生活经历与事情结果的相信程度,其得分越高代表越相信机遇会影响自己的生活。3个量表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62,0.66及0.64;间隔1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60 ~ 0.79,间隔7周时为0.66 ~ 0.73,因子分析支持三个分量表的独立性。此次研究中,分量表I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3,P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2,C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3。
(4)自编人际关系的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的问题“你觉得你和家人/战友的关系是?”对新消防员的人际关系进行调查,并要求被调查者从“很好”“一般”和“不太好”3个选项中选择1项对其关系进行评价。
1.2.2 调查方法
2021年3—5月,采用“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问题录入以及数据的收集,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20年12月初云南省红河、德宏、昆明及玉溪等市新招录消防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8份,剔除作答时间太短的问卷和答案被认定为是随机勾选的问卷6份,回收有效问卷122份,有效率为95.31%。
1.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均值与常模的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连续变量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点二列相关分析;并对适应不良自评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 = 0.05。
2. 结果
2.1 新消防员总体调查结果
2.1.1 人际关系
122名新消防员与家人关系“很好”的有115人,占94.26%;“一般”的7人,占5.74%;与战友关系“很好”的有101人,占82.79%;“一般”的21人,占17.21%;无人把“与家人和战友关系”评价为不太好。
2.1.2 应对方式
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新消防员积极应对方式均分(2.18 ± 0.58)分,高于常模(n = 846)[18]的(1.78 ± 0.52)分;消极应对方式均分(1.78 ± 0.52)分,低于常模的(1.59 ± 0.66)分;经单样本t检验,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7.567、- 23.511,P<0.01)。
2.1.3 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
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新消防员的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量表3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青年常模[18](P <0.01)。即新消防员相比一般青年人群比较不信任自己能驾驭生活,也不信任机遇、他人能影响自己的生活。见表 1。
表 1 新消防员心理控制源测试结果与全国青年常模的差异分析(x ± s,分) 项目 新消防员(n=122) 全国青年常模 t值 P值 内控性(I) 32.30 ± 4.91 35.0 ± 7.0 - 7.115 <0.01 有势力的他人(P) 15.02 ± 4.39 20.0 ± 8.5 - 14.718 <0.01 机遇(C) 14.83 ± 4.3 18.0 ± 8.0 - 9.540 <0.01 2.1.4 适应不良情况
使用军人适应不良量表对新消防员进行调查,单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新消防员的军人适应不良4个因子均分都显著低于全国陆军和男兵常模[19],说明和陆军、男兵常模相比,新消防员对部队生活较为适应。见表 2。
表 2 新消防员军人适应不良测量结果与全国陆军和男兵常模的差异分析(x ± s,分) 项目 新消防员(n=122) 陆军(n=10 435) t值 P值 男兵(n=14 734) t值 P值 行为问题 1.48 ± 1.63 2.90 ± 2.89 - 9.669 <0.01 3.49 ± 3.02 - 13.674 <0.01 情绪障碍 0.98 ± 1.00 1.52 ± 1.45 - 6.017 <0.01 1.56 ± 1.46 - 6.459 <0.01 人际关系不良 1.09 ± 1.18 2.14 ± 2.03 - 9.783 <0.01 2.17 ± 2.03 - 10.062 <0.01 环境适应不良 0.43 ± 0.73 0.85 ± 1.06 - 6.444 <0.01 0.86 ± 1.01 - 6.596 <0.01 不同人口学特征新消防员适应不良量表得分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 3 新消防员军人适应不良总得分及四因子得分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x ± s,分) 变量 适应不良总分 行为问题 情绪障碍 人际关系 环境适应 民族 汉族(n = 98) 4.12 ± 3.70 1.55 ± 1.70 1.03 ± 1.01 1.09 ± 1.21 0.45 ± 0.76 少数民族(n = 24) 3.33 ± 2.76 1.17 ± 1.27 0.75 ± 0.94 1.08 ± 1.10 0.33 ± 0.56 t值 0.979 1.233 1.235 0.031 0.698 P值 0.329 0.224 0.219 0.975 0.487 入伍前居住地 农村(n = 64) 3.81 ± 3.56 1.28 ± 1.40 0.84 ± 0.96 1.22 ± 1.34 0.47 ± 0.80 城市(n = 58) 4.14 ± 3.54 1.69 ± 1.84 1.12 ± 1.03 0.95 ± 0.98 0.38 ± 0.64 t值 - 0.506 - 1.371 - 1.537 1.281 0.678 P值 0.614 0.173 0.127 0.203 0.499 年龄/岁 17 ~ 20(n = 101) 4.15 ± 3.68 1.57 ± 1.69 1.02 ± 1.02 1.12 ± 1.24 0.44 ± 0.74 21 ~ 24(n = 21) 3.10 ± 2.64 1.00 ± 1.22 0.76 ± 0.89 0.95 ± 0.62 0.38 ± 0.67 t值 1.244 1.479 1.076 0.584 0.313 P值 0.216 0.142 0.284 0.560 0.755 受教育程度 高中及以下(n = 70) 4.11 ± 3.65 1.44 ± 1.46 0.94 ± 0.99 1.24 ± 1.28 0.49 ± 0.79 大学(n = 52) 3.77 ± 3.39 1.52 ± 1.84 1.02 ± 1.02 0.88 ± 1.02 0.35 ± 0.62 t值 0.531 - 0.255 - 0.416 1.66 1.050 P值 0.596 0.799 0.678 0.099 0.296 2.2 适应不良得分与应对方式、人际关系和心理控制源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将新消防员的军人适应不良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应对方式2个因子以及心理控制源3个因子得分进行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将军人适应不良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家人、战友的关系自评分(与家人或战友的关系“很好”赋值为1,“一般”赋值为0)进行点二列相关分析,结果表示:在大部分因子间,军人适应不良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战友的关系和家人的关系得分以及内控性量表得分、积极应对量表得分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量表得分、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量表得分呈显著的正相关(P均<0.05)。见表 4。
表 4 新消防员军人适应不良与应对方式、人际关系和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分析(n = 122) 变量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 内控性量表 有势力的他人量表 机遇量表 与家人的关系 与战友的关系 适应不良总分 - 0.290① 0.201② - 0.216① 0.390① 0.460① - 0.172② - 0.528① 行为问题 - 0.327① 0.191② - 0.130 0.346① 0.366① - 0.189② - 0.429① 情绪障碍 - 0.115 0.227① - 0.111 0.378① 0.460① - 0.077 - 0.360① 人际关系不良 - 0.181② 0.192② - 0.269① 0.354① 0.398① - 0.220② - 0.571① 环境适应不良 - 0.226① - 0.077 - 0.168② 0.024 0.139 0.048 - 0.272① 注: ① P<0.01;② P<0.05。 2.3 新消防员的适应不良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军人适应不良4个因子分和适应不良总分分别作为响应变量,将应对方式2个因子、与家人和战友的关系以及心理控制源3个因子得分作为预测变量[单因素分析可知人口学变量在响应变量上未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不再纳入],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逐一检验与效标相关较高或次高的预测变量,直至新增变量不再产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增量效应为止,然后剔除影响不显著的预测变量,得到最优模型,结果发现:影响新消防员适应不良总分的因素有机遇量表得分、内控性量表得分和与战友的关系得分3个因素,三者可解释变异率为36.1%;影响新消防员行为问题因子得分的因素有积极应对和与战友的关系得分两个因素,二者可解释变异率为21.6%;影响新消防员情绪障碍因子得分的因素有机遇量表和与战友的关系得分两个因素,二者可解释变异率为23.8%;影响新消防员人际关系不良因子得分的因素有内控性量表和与战友的关系两个因素,二者可解释变异率为29.3%;影响新消防员环境适应不良因子得分的因素只有与战友的关系得分,其可解释变异率为6.5%。在得分影响程度上,具体表现为:(1)相比与战友关系“一般”的新消防员,关系“很好”的新消防员适应不良总得分、行为问题因子得分、情绪障碍因子得分、人际关系不良因子得分、环境适应不良因子得分分别降低3.555、0.092、0.080、0.137、0.086分;(2)机遇量表分每升高1分,适应不良总分、情绪障碍因子分分别提高0.164、0.008分;(3)内控性量表分提高1分,适应不良总分、人际关系不良因子分分别提高0.105、0.004分;(4)积极应对分提高1分,行为问题因子分降低0.037分(P<0.05)。见表 5。
表 5 影响新消防员的适应不良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 = 122) 响应变量 预测变量 B值 SE值 t值 R2值 校正R2值 F值 P值 适应不良总得分 0.377 0.361 23.798 <0.01 与战友的关系得分 - 3.555 0.751 - 4.737 <0.01 机遇量表得分 0.164 0.043 3.862 <0.01 内控性量表得分 - 0.105 0.049 - 2.163 <0.05 行为问题因子 0.229 0.216 17.671 <0.01 与战友的关系得分 - 0.092 0.021 - 4.355 <0.01 积极应对得分 - 0.037 0.014 - 2.710 <0.05 情绪障碍因子 0.251 0.238 19.940 <0.01 机遇量表得分 0.008 0.002 4.358 <0.01 与战友的关系得分 - 0.080 0.033 - 2.431 <0.05 人际关系不良因子 0.305 0.293 26.114 <0.01 与战友的关系得分 - 0.137 0.022 - 6.313 <0.01 内控性量表得分 - 0.004 0.002 - 2.542 <0.05 环境适应不良因子 与战友的关系得分 - 0.086 0.028 - 3.070 0.073 0.065 9.425 <0.01 3. 讨论
消防员在军人适应不良量表的4个因子得分都低于全国陆军和男兵常模(P<0.01),说明与陆军和男兵相比,新消防员总体上较为适应,这一结果的解释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可能与消防员整体的人格特质有关,有文献[3]发现消防员在一些积极人格特质(如乐群性、稳定性等特质)上的得分比全国军人常模高,消防员的心理素质比普通军人好,因此新消防员在新环境下表现的适应性更强;二是相对于陆军和男兵,消防员的心理健康以及身体素质在整体水平上优于军人群体[20-21],使得消防员有更好的心理状态去适应新的环境。
与此同时,参与研究的新消防员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常模,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常模(P<0.01),可见本次参与研究的新消防员在应对方式方面较多采用积极应对的方式。这可能是因为95%的新消防员为高中及以上学历,文化素质较高,而文化素质和积极应对呈显著的正相关[22]。
除此之外,与全国常模相比,新消防员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量表得分都低于全国青年常模(P<0.01),此结果和对西藏大学生调查研究结果[23]一致。从内控性量表上来看,新消防员对于驾驭他们自己的生活的信念较低,这可能与消防队的环境和严格管理有关;从有势力的他人量表来看,不信他人能够控制自己生活中的事件,这可能是因为新消防员都是“95后”新生代,他们有着较为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群体特点;从机遇量表来看,新消防员对于机遇可以影响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事情结果的相信程度较低,说明刚入伍的新消防员对于“机遇”还没有太清晰的概念,也反映出新消防员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可能存在欠缺。
本次研究的相关分析发现军人适应不良各因子与应对方式、人际关系和心理控制源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P<0.05)后,便进一步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新消防员的心理适应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与战友的关系越好,其适应不良各因子得分和总分越低,说明其适应越好。这是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有效地让对象融入集体,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机遇量表得分越高,即越相信机遇能影响其生活的新消防员,其适应不良量表总分和情绪障碍因子得分越高,说明其越适应不良,这可能是因为新消防员越相信机遇对自身生活的影响,就越难相信自己可以有效地应对困难和挑战,其适应不良总分及情绪障碍得分越低;内控性量表得分越高,适应不良量表总分越低,说明越相信自己能够驾驭自己生活的新消防员心理适应越好,良好的自信可有效提高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积极应对得分越高,行为问题因子得分越低,说明积极的心态有利于做出积极的行为,从而提高新消防员的心理适应能力。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不同年龄、性别氟化氢接触工人外剂量情况
[人数(占比/%)] 性别 年龄/岁 氟化氢外剂量值/mg 趋势χ2值 P值 1(0 ~ 2) 3.5(>2 ~ 5) 7.5(>5 ~ 10) 15(>10 ~ 20) 25(>20) ≤ 30 13(18.8) 27(39.1) 16(23.2) 9(13.0) 4(5.8) 50.9 0.01 男 >30 ~ 40 4(5.6) 17(23.9) 16(22.5) 23(32.4) 11(15.5) >40 5(4.4) 19(16.8) 10(8.8) 40(35.4) 39(34.5) 合计 22(8.7) 63(24.9) 42(16.6) 72(28.5) 54(21.3) ≤ 30 1(33.3) 0(0) 1(33.3) 1(33.3) 0(0) 女 >30 ~ 40 0(0) 2(13.3) 4(26.7) 7(46.7) 2(13.3) 19.1 0.04 >40 1(3.2) 3(9.7) 4(12.9) 11(35.5) 12(38.7) 合计 2(4.1) 5(10.2) 9(18.4) 19(38.8) 14(28.6) 表 2 不同年龄、性别氟化氢接触工人尿氟值
组别 性别 年龄/岁 人数 尿氟值/(mg/L) F值 P值 接触组 男(n = 253) <30 69 1.05 ± 0.63 1.26 0.28 30 ~ 40 71 1.09 ± 0.71 >40 113 1.25 ± 1.13 女(n = 49) <30 3 1.73 ± 1.22 0.82 0.44 30 ~ 40 15 0.99 ± 0.43 >40 31 0.86 ± 0.77 对照组 男(n = 63) <30 25 0.44 ± 0.16 0.39 0.67 30 ~ 40 23 0.43 ± 0.11 >40 15 0.47 ± 0.13 女(n = 22) <30 1 0.31 1.36 0.21 30 ~ 40 16 0.42 ± 0.11 >40 5 0.52 ± 0.22 表 3 不同工龄、性别氟化氢接触工人尿氟值分布
[人数(占比/%)] 工龄/年 尿氟值(mg/L) χ2值 P值 0.25(0 ~ 0.50) 0.75(>0.50 ~ 1.00) 1.25(>1.00 ~ 1.50) 1.75(>1.50 ~ 2.00) 2.25(>2.00 ~ 8.10) 男 1 ~ 5 19(24.1) 26(32.9) 14(17.7) 12(15.2) 8(10.1) 25.66 <0.05 >5 ~ 10 6(10.9) 17(30.9) 14(25.5) 16(29.1) 2(3.6) >10 ~ 15 15(27.8) 16(29.6) 14(25.9) 6(11.1) 3(5.6) >15 ~ 20 4(22.2) 2(11.1) 4(22.2) 7(38.9) 1(5.6) >20 10(21.3) 17(36.2) 4(8.5) 9(19.1) 7(14.9) 合计 54(21.3) 78(30.8) 50(19.8) 50(19.8) 21(8.3) 女 1 ~ 10 6(50) 4(33.3) 0(0) 0(0) 2(16.7) 18.14 >0.05 >10 ~ 20 3(27.3) 5(45.5) 2(18.2) 1(9.1) 0(0) >20 12(46.2) 7(26.9) 2(7.7) 2(7.7) 3(11.5) 合计 21(42.9) 16(32.7) 4(8.2) 3(6.1) 5(10.2) 表 4 外剂量接触与骨骼诊断异常的关系
[异常例数(异常率/%)] 外剂量/mg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 骨骼影像诊断 0 ~ 2(n = 24) 11(45.8) 0(0) 1(4.1) >2 ~ 5(n = 68) 25(36.8) 2(2.9) 7(10.3) >5 ~ 10(n = 51) 19(37.3) 0(0) 5(9.8) >10 ~ 20(n = 91) 34(37.4) 3(3.3) 4(4.4) >20(n = 68) 28(41.2) 6(8.8) 5(7.4) 表 5 尿氟值与骨骼诊断异常的关系
[异常例数(异常率/%)] 尿氟值/(mg/L)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 骨骼影像诊断 0 ~ 0.5(n = 133) 28(21.1) 4(3.0) 6(4.5) >0.5 ~ 1.0(n = 120) 34(28.3) 3(2.5) 7(5.8) >1.0 ~ 1.5(n = 54) 27(50.0) 2(3.7) 3(5.6) >1.5 ~ 2.0(n = 53) 23(43.4) 1(1.9) 6(11.3) >2.0(n = 27) 6(22.2) 1(3.7) 3(11.1) 合计(n = 387) 118(30.4) 11(2.8) 25(6.5) 表 6 年龄与骨骼诊断异常的关系
[异常例数(异常率/%)] 年龄/岁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 骨骼影像诊断 <30(n = 72) 39(45.8) 2(2.8) 6(8.3) 30 ~ 40(n = 81) 35(40.7) 2(2.3) 6(7.0) >40(n = 144) 43(29.9) 7(6.1) 10(6.9) 合计(n = 302) 117(38.7) 11(3.6) 22(7.3) 表 7 工龄与骨骼诊断异常的关系
[异常例数(异常率/%)] 工龄/年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 骨骼影像诊断 1 ~ 5(n = 83) 39(47.0) 4(4.8) 6(7.2) >5 ~ 10(n = 63) 29(46.0) 0(0) 5(7.9) >10 ~ 15(n = 60) 22(36.7) 3(5.0) 6(10) >15 ~ 20(n = 23) 6(26.1) 2(8.7) 1(4.3) >20(n = 73) 21(28.8) 2(2.7) 4(5.5) 合计(n = 302) 117(38.7) 11(3.6) 22(7.3) -
[1] 马聪丽, 王红梅, 焦玉国, 等. 氟暴露及健康效应的研究[J]. 职业与健康, 2013, 29(15): 1950-195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JK201315052.htm [2] 李正山, 杨淑梅. 长期接触低浓度无机氟对健康的影响[J]. 职业卫生与病伤, 1988, 3(3): 24-2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WB198803011.htm [3] WANG B B, ZHENG B S, LIANG W J, et al. Fluorine in drinking water and urine i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northwestern China: its determination by a fluoride ion selective electrode[J]. Chin J Geochem, 2009, 28(2): 172-175. doi: 10.1007/s11631-009-0172-0
[4] 钱海雷, 向全永, 陈连生. 基准剂量在氟接触人群骨效应评价中的应用[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7, 24(1): 12-1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YX200701004.htm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尿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WS/T 89-2015[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6] 金泰廙, 孔庆瑚, 叶葶葶. 镉致人体健康损害的环境流行病学[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2, 19(2): 10-1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YX200201005.htm [7] JIN T Y, NORDBERG G, YE T T. Osteoporosis and renal dysfunction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exposed to cadmium in China[J]. Environ Res, 2004, 96: 353-359. doi: 10.1016/j.envres.2004.02.01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2019[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离子色谱法: GBZ/T 160.36-2004[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11] ACGIH. 2019 TLVs and BEIs based on the documentation of the threshold limit values for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physical agents & biological exposure indices[S]. 2019.
[12] 童振, 张春玲. 无机氟作业者尿氟含量与空气氟浓度的关系[J].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02, 29(4): 158-160. doi: 10.3969/j.issn.2095-1671.2002.04.005 [13] 姜开友, 吴辉, 肖庆锋, 等. 电渣重熔工人接触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与尿氟含量及骨密度减少的关联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8, 28(18): 2283-228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WJZ201818033.htm [14] 万桂敏, 莫志亚, 刘忠杰. 地方性氟中毒患者多项检验指标的测定及分析[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1, 20(2): 137-140. doi: 10.3760/cma.j.issn.1000-4955.2001.02.022 [15] 姚仲英, 李达圣. 1572例健康人血氟测定分析[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994, 13(6): 204-20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DFB406.030.htm [16] VIRAGH E, VIRAGH H, ,LACZKA J, et al. Health effect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fluorine and its compounds in a small-scale enterprise[J]. Industrial Health, 2006, 44: 64-68. doi: 10.2486/indhealth.44.64
[17] 梁超轲, 田厚文, 李文华. 煤烟型氟中毒的毒理-流行病学研究[J]. 卫生研究, 1990, 19(1): 18-2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SYJ199001006.htm [18] 石启炜. 2016年衡阳市某氟化盐工厂作业工人氟接触水平[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9, 30(8): 568-57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NYF201908003.htm [19] 顾缨缨, 代浩, 梅勇. 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生物限值的修订[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 25(23): 4112-411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WJZ201523044.htm [20] 张秀丽, 唐红艳, 郑照霞, 等. 改水不同时间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尿氟含量变化[J]. 中国地方病杂志, 2006, 21(5): 4112-411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YBF200605019.htm [21] 曹景鑫, 陈闯, 夏国华. 某大型破产企业无机氟作业人员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13, 40(3): 278-28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YX201303037.htm [22] KERTESZ P, PETER M, TOMECZ E, et al. Monitoring occupational fluoride exposure through urinary and salivary tests[J]. Fluoride, 1989, 22(2): 85-89.
[23] 涂俊, 刘克俭, 李明峰. 职业性氟接触人群血氟、尿氟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0, 23(3): 163-16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OLE201003003.htm [24] 蔡健峰, 王志勇, 林文敏. 磷肥厂接触氟化物工人尿氟与血氟测定结果研究[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3, 9(3): 37-39. doi: 10.3969/j.issn.1007-2705.2003.03.016 -
期刊类型引用(2)
1. 吴忠英,马竹静,冯钰婷,马学华,任垒,宋磊,毋琳,杨群. 基于网络分析的部队官兵积极心理健康研究.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4(09): 977-982 . 百度学术
2. 重竺君,陈雪芮,王雨婷,杨凯茜,何宗岭,邱培媛,欧阳艾莅.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消防员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及修订. 现代预防医学. 2024(23): 4238-4243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5
- HTML全文浏览量: 60
- PDF下载量: 36
- 被引次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