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of construction workers
-
摘要:目的 调查建筑行业工人工作相关骨骼肌肉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现状,探讨建筑工人WMSDs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辽宁省、山东省、北京市等多个省市8家建筑业公司的471名建筑工人为研究对象,应用电子版的《骨骼肌肉疾患调查问卷》收集WMSDs的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建筑工人WMSDs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53份,有效回收率为91.2%。建筑工人WMSDs总患病率为43.7%,其中患病率较高的部位是下背部24.1%(109/453)、肩部18.3%(83/453)、颈部14.6%(66/453)。罹患WMSDs的198名建筑工人中有1 ~ 3个部位患WMSDs的比例为81.3%(161/198)。相比年龄 < 38岁,年龄38 ~ 48岁、≥ 49岁的建筑工人WMSDs患病风险分别是2.213倍和2.573倍(P < 0.05);分别相比其他工人,搬运重物每次 > 5 kg的建筑工人WMSDs患病风险提高1.711倍,长时间蹲或跪姿的建筑工人WMSDs患病风险提高1.010倍,以不舒服姿势工作的建筑工人罹患WMSDs的风险提高11.247倍,经常加班的建筑工人罹患WMSDs的风险提高1.214倍,腰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的建筑工人罹患WMSDs的风险提高1.002倍(P < 0.05);休息时间充足的建筑工人罹患WMSDs的风险仅是休息不足的0.552倍(P < 0.05);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工人罹患WMSDs的风险仅是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工人的0.425倍(P < 0.05)。结论 建筑工人WMSDs患病风险高,患病率较高的部位分别是下背部、肩部和颈部。建筑工人WMSDs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学历、搬运重物每次>5 kg、长时间蹲或跪姿工作、以不舒服姿势工作、休息时间充足、经常加班、腰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建筑公司应加强员工培训,宣传正确的工效学知识,识别和减少不良工作姿势,通过增加工间休息频率和时长等措施降低建筑工人罹患WMSDs的风险。
-
关键词:
- 工作相关骨骼肌肉疾患 /
- 建筑业 /
- 建筑工人 /
- 影响因素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其起病快、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传播速度快,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1]。多项研究[2-3]表明,传染病、地震、洪水、暴风雪等多种灾难性事件均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护理人员作为一线防疫者,在从事疫情防控工作时,面对特殊的护理环境,或多或少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能导致睡眠紊乱[4]。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均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易引起护理人员不良的心理问题,但由于不同地区疫情严重程度不同,各地区医护人员心理状况表现也各有差异。本次研究旨在了解泉州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焦虑情绪和失眠状况,以期在今后类似事件发生时,为用人单位的心理干预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5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也是该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在职在岗的注册护士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并参与本次研究;(2)工作时间1年及以上。排除标准:(1)实习、进修、护工人员;(2)近1年正在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3)既往有精神疾病史。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新冠肺炎认知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吸烟饮酒、精神疾病家族史等)、与新冠肺炎病人接触情况;(2)焦虑自评量表[5]: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每个条目采用1 ~ 4分制记分,研究对象根据自身最近一周的实际情况进行填答。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率,焦虑评分标准:50 ~ 59分为轻度焦虑,60 ~ 69分为中度焦虑,> 69分为重度焦虑。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 0.948;KMO = 0.954,Bartlett球形检验P < 0.01。(3)失眠严重指数量表[6]:该量表共有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 ~ 4分制记分,用来评估最近1周失眠严重程度。失眠指数评分标准:0 ~ 7分表示无临床意义的失眠,8 ~ 14分表示亚临床失眠,15 ~ 21分表示中度失眠,21 ~ 28分表示重度失眠。本研究Cronbach’s α系数= 0.887;KMO = 0.917,Bartlett球形检验P < 0.01。
1.2.2 调查方法
由护理部通过文件统一向该院所有护士解释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与意义,并利用微信、QQ或邮件等方式向各科室护士定向发送问卷链接,确保问卷分发到位。研究对象在问卷星平台上完成问卷调查。
1.2.3 质量控制
调查对象按照要求填写方可提交,相同IP地址只能作答1次。数据录入和导出工作均由两人一起完成。剔除信息填写不全、随机答题规律明显、答题时长低于300 s的调查问卷。
1.2.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及以上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焦虑和失眠状况的影响因素。所有P值基于双侧检验,统计学检验水准α = 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共回收问卷760份,其中有效问卷738份,有效率为97.1%。调查对象主要以女性为主(占97.0%);年龄为20 ~ 59岁,平均年龄为(31.1 ± 6.4)岁;大多数人已婚(占65.3%);学历在大专以上的超过一半;职称主要为初级(占74.4%);平均工作年限为9.2年。见表 1。
表 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以及焦虑和失眠状况的单因素分析变量 人数(占比/%) SAS分值(x ± s) t或F值 P值 ISI分值(x ± s) t或F值 P值 性别 男 22(3.0) 34.41 ± 10.64 0.148 0.882 12.86 ± 4.52 0.016 0.987 女 716(97.0) 34.04 ± 11.55 12.88 ± 4.72 年龄/岁 < 30 424(57.5) 33.26 ± 11.32 2.897 0.056 12.75 ± 4.76 0.546 0.579 30~50 303(41.1) 35.24 ± 11.86 13.09 ±4.70 > 50 1(1.4) 31.55 ± 5.39 12.27 ± 3.32 婚姻状态 已婚 482(65.3) 34.23 ± 11.95 0.569 0.569 12.86 ± 4.72 0.178 0.859 其他 256(36.7) 33.72 ± 10.65 12.92 ±4.71 生育情况 未生育 281(38.1) 33.89 ± 10.89 0.290 0.772 12.91 ±4.71 0.159 0.874 已生育 457(61.9) 34.15 ± 11.90 12.86 ± 4.73 文化程度 高中及以下 18(2.4) 36.50 ± 12.53 2.043 0.130 12.89 ± 4.69 0.052 0.949 大专 377(51.1) 33.25 ± 11.91 12.82 ± 4.80 本科及以上 343(46.5) 34.80 ± 10.97 12.94 ± 4.64 居住地 城镇 608(82.4) 34.38 ± 11.48 1.668 0.096 12.85 ± 4.74 0.321 0.748 乡村 130(17.6) 32.52 ± 11.60 13.00 ±4.62 职称 初级 549(74.4) 33.61 ± 11.51 2.043 0.130 12.75 ± 4.82 0.831 0.436 中级 174(23.6) 35.56 ± 11.54 13.25 ±4.36 高级 15(2.0) 32.47 ± 10.62 13.40 ±4.70 工作年限/年 < 5 241(32.7) 32.43 ± 10.76 4.138 0.006 12.47 ± 4.52 1.983 0.115 [5, 8) 210(28.5) 33.56 ± 10.87 12.71 ±4.86 [8,11) 116(15.7) 36.47 ± 13.01 13.00 ±4.90 ≧11 171(23.1) 35.30 ± 11.92 13.58 ±4.63 月收入/元 < 3 000 101(13.7) 34.44 ± 13.93 1.231 0.293 12.82 ±5.36 0.062 0.940 [3 000, 5 000) 386(52.3) 33.43 ± 10.95 12.84 ± 4.64 ≧ 5000 251(34.0) 34.85 ± 11.29 12.96 ± 4.57 吸烟 是 11(1.5) 35.00 ± 8.22 0.275 0.783 12.55 ± 4.25 0.237 0.813 否 727(98.5) 34.04 ± 11.56 12.88 ± 4.72 饮酒 是 92(12.5) 35.23 ± 10.01 1.049 0.295 13.54 ±4.50 1.445 0.149 否 646(87.5) 33.88 ± 11.71 12.78 ± 4.74 体育锻炼 每周≧3h 77(10.4) 30.66 ± 10.35 9.410 < 0.001 11.55 ±4.70 8.993 < 0.001 每周 < 3h 252(34.2) 32.56 ± 10.07 12.27 ± 4.34 从不 409(55.4) 35.61 ± 12.30 13.51 ±4.85 个人疾病史 是 64(8.7) 38.83 ± 11.55 3.499 < 0.001 14.72 ± 4.47 3.288 < 0.001 否 674(91.3) 33.60 ± 11.42 12.70 ± 4.70 精神疾病家族史 有 20(2.7) 36.70 ± 10.40 1.043 0.297 14.30 ± 4.49 1.367 0.172 无 718(97.3) 33.98 ± 11.54 12.84 ± 4.72 科室类型 高危科室 164(22.2) 33.88 ± 11.27 0.217 0.828 12.76 ± 4.84 0.380 0.704 普通科室 574(77.8) 34.10 ± 11.60 12.91 ±4.68 接触新冠肺炎病例 是 75(10.2) 33.95±9.83 0.082 0.935 13.09 ±4.17 0.414 0.679 否 663(89.8) 34.06 ± 11.70 12.86 ± 4.78 因新冠柿炎而考虑辞职是 41.91 ± 13.49 3.350 0.001 15.78 ± 5.19 3.017 0.003 否 715(96.9) 33.80 ± 11.37 12.79 ± 4.67 担心传染新冠病毒给他人 是 498(67.5) 35.57 ± 11.74 5.272 < 0.001 13.53 ±4.67 5.507 < 0.001 否 240(32.5) 30.89 ± 10.37 11.53 ±4.52 家人朋友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是 280(37.9) 38.38 ± 12.58 8.340 < 0.001 14.22 ± 4.94 6.180 < 0.001 否 458(62.1) 31.41 ± 9.94 12.06 ± 4.38 受到他人区别对待 是 94(12.7) 40.64 ± 13.77 6.081 < 0.001 15.26 ± 5.05 5.327 < 0.001 否 644(87.3) 33.09 ± 10.83 12.53 ± 4.57 注:个人疾病史指排除精神心理疾病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疾病史。高危科室包括发热门诊、呼吸科、感染病科、隔离病房、传染病房以及新冠患者重症病房。 2.2 护理人员焦虑和失眠状况及单因素分析
根据焦虑和失眠指数评分标准,本研究中焦虑和失眠发生率分别为8.5%(63/738)和35.8%(264/ 738),在失眠者中具有焦虑情绪的占23.9%(63/ 2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个人疾病史、因新冠肺炎而考虑辞职、担心传染新冠病毒给其他人、家人朋友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以及受到他人区别对待之情况不同的护士,其焦虑、失眠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另外工作年限不同之护士的焦虑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2.3 焦虑和失眠状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把在α = 0.20水平上有意义的变量都考虑作为多元模型的候选预测变量纳入模型,分别将焦虑和失眠作为响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变量赋值见表 2。采用Enter法筛选变量。经共线性诊断发现,变量之间的容忍度均在0.7以上,方差膨胀因子小于3以下,所有变量都不存在共线性,均可直接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焦虑模型的决定系数R2 = 0.148,调整的R2 = 0.137、F = 14.021(P均 < 0.01);失眠模型的决定系数R2 = 0.115,调整的R2 = 0.104、F = 10.481(P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是焦虑和失眠的保护因素;具有个人疾病史、曾考虑因新冠肺炎而辞职、担心因个人导致新冠肺炎能传染给家人朋友、受到他人区别,是焦虑和失眠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见表 3、表 4。
表 2 线性回归变量赋值表变量 赋值 文化程度 1 =高中及以下,2 =大专,3 =本科及以上。(参照组: 高中及以下) 职称 1=初级,2=中级,3 =高级。(参照组: 初级) 体育锻炼 1 =从不锻炼,2 =每周 < 3 h,3 =每周≧3 h。(参照组: 从不) 工作年限 1 = < 5年,2 = 5~8年,3 = 8~11年,4=≧ 11年。(参照组: < 5年) 饮酒 0 =否,1 =是。(参照组: 否) 居住地 1 =城镇,2 =农村。(参照组: 城镇) 个人疾病史 0 =无,1=有。(参照组: 无) 精神疾病家族史 0 =无,1=有。(参照组: 无) 因新冠肺炎而考虑辞职 0 =否,1 =是。(参照组: 否) 担心传染新冠病毒给其他人 0 =否,1 =是。(参照组: 否) 可能传染给家人朋友 0 =否,1 =是。(参照组: 否) 受到他人区别对待 0 =否,1 =是。(参照组: 否) 表 3 影响焦虑分值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 β值 SE值 标化系数 t值 P值 β的95%CI值 体育锻炼3 -4.226 1.356 -0.112 - 3.116 0.002 - 6.889 ~- 1.564 体育锻炼2 -2.571 0.886 -0.106 - 2.900 0.004 -4.311 ~-0.830 个人疾病史 3.320 1.456 0.081 2.280 0.023 0.461 ~ 6.179 因新冠肺炎而考虑辞职 5.012 2.325 0.076 2.155 0.031 0.446 ~ 9.577 可能传染给家人朋友 4.631 0.920 0.195 5.031 < 0.001 2.824 ~ 6.437 受到他人区别对待 3.829 1.264 0.111 3.028 0.003 1.346 ~ 6.311 表 4 影响失眠指数分值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 β值SE值 SE值 标化系数 t值 P值 β的95%CI值 体育锻炼3 -1.706 0.566 0.566 -0.111 -3.012 0.003 -2.818 ~- 0.594 体育锻炼2 -1.042 0.370 0.370 -0.105 -2.815 0.005 -1.769 ~- 0.315 个人疾病史 1.277 0.608 0.608 0.076 2.099 0.036 0.083 ~ 2.470 因新冠肺炎而考虑辞职 1.946 0.971 0.971 0.072 2.004 0.045 0.040 ~ 3.853 担心传染新冠病毒给其他人 1.063 0.388 0.388 0.106 2.743 0.006 0.302 ~ 1.825 可能传染给家人朋友 1.156 0.384 0.384 0.119 3.007 0.003 0.401 ~ 1.910 受到他人区别对待 1.507 0.528 0.528 0.107 2.854 0.004 0.470 ~ 2.544 2.4 焦虑和失眠线性回归分析
将焦虑作为预测变量,失眠为响应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焦虑和失眠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该模型检验结果显示Durbin-Watson统计量值= 1.987,决定系数R2 = 0.467,β(95%CI)值为0.280(0.258,0.302)(P<0.001),表明由预测变量“焦虑”和响应变量“失眠”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焦虑和失眠分值之间成正相关关系。
3. 讨论
已有研究[7]表明,新冠肺炎疫情的外在压力可加剧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一项关于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医护人员的100多篇相关文献系统综述发现,医护人员焦虑发生率为24.1% ~ 67.5%[8]。一项meta分析发现护士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4.8%[9]。此外也有研究发现在一线医护人员中失眠发生率为32%[10]。本次研究对象为泉州市某三甲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在职在岗的注册护士,该医院现有职工3 398人,其中护士人数1 621人,2020年接待了新冠肺炎患者。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焦虑情绪和失眠问题的发生率分别为8.5%和35.8%,低于以上引用文献的研究结果。可能原因是,本次调查时间为2020年5月,当地患者已全部治愈出院,此时无新增本地病例[11],新冠肺炎疫情处于可控时期;一线护理人员经过前期专业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培训,对于新冠肺炎的认知能力已经远远超过最初暴发时期,故本次调查对象的焦虑和失眠发生率低于其他研究,总体向好。
已有多项研究[12-13]表明,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在一项关于体力活动增加是否可以改善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干预组实施每周≥ 150 min的中等至高强度体育活动,持续6个月,干预组的失眠、焦虑情况均显著降低[14]。本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同样发现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减少焦虑和失眠,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员其焦虑和失眠的评分低于从不锻炼者,并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P < 0.01)。
有研究[15]发现,具有基础疾病是护理人员心理状况转好的阻碍因素。本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具有个人疾病史的护理人员其SAS(β = 3.320,P = 0.023)和ISI(β = 1.277,P = 0.036)评分高于其他护理人员,可见自身健康状况差容易引起不良的心理情绪及失眠的发生。
新冠肺炎作为全球大流行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线护士与其直接接触,会增加护士的心理压力。有研究[16]发现,对疾病的恐慌是一线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考虑因为新冠肺炎而辞职的护士中,其焦虑(β = 5.012,P = 0.031)和失眠(β = 1.946,P = 0.045)评分均较高,但这类人员仅占3.1%。
相关研究[17-18]发现,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不足对护理人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风险。本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受到他人区别对待,担心因个人原因可能传染给家人朋友或者其他人的护士其焦虑、失眠现象更为严重(P < 0.01)。故可以认为社会、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对减少护理人员的焦虑和失眠非常重要。
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或质量感到不满意,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主要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超过30 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 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5 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19]。失眠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常见日间功能障碍包括疲劳、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认知障碍等。失眠与许多疾病发病有关,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20]。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均显示人群失眠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在黎巴嫩789名人员的失眠调查中发现失眠的患病率为47.1%[21]。而在一项调查中,我国有45.4%的调查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22]。失眠常伴随其他心理问题,40%的失眠患者患有精神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焦虑症(占4%)[23]。失眠常增加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发生风险,而焦虑反过来又会加重失眠程度,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具有很高的共病率[24]。本次研究发现在失眠者中具有焦虑情绪的占比为23.9%(63/264),所有焦虑症状的研究对象都有失眠症状。将焦虑作为预测变量,失眠为响应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焦虑和失眠之间成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2020年该医院护士存在一定的焦虑和失眠等健康问题,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应当注重高危人员的心理健康,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改善其身心健康。本次研究未收集到不同医院、不同地区的样本数据,样本来源单一,将在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建筑工人不同工种各部位WMSDs患病率比较
[患病人数(患病率/%)] 工种 颈部 肩部 上背部 下背部 肘部 手腕部 腿部 膝部 踝/足部 技术员(n = 49) 12(24.5) 9(18.4) 8(16.3) 7(14.3) 2(4.1) 1(2.0) 5(10.2) 4(8.2) 2(4.1) 木工(n = 178) 33(18.5) 50(28.1) 33(18.5) 64(36.0) 8(4.5) 37(20.8) 8(4.5) 5(2.8) 16(9.0) 钢筋工(n = 104) 8(7.7) 15(14.4) 10(9.6) 21(20.2) 7(6.7) 11(10.6) 4(3.8) 6(5.8) 6(5.8) 架子工(n = 32) 5(15.6) 4(12.5) 1(3.1) 3(9.4) 3(9.4) 1(3.1) 1(3.1) 1(3.1) 0(0.0) 其他工种(n = 90) 8(8.9) 5(5.6) 4(4.4) 14(15.6) 3(3.3) 5(5.6) 7(7.8) 7(7.8) 3(3.3) 合计(n = 453) 66(14.6) 83(18.3) 56(12.4) 109(24.1) 23(5.1) 55(12.1) 25(5.5) 23(5.1) 27(6.0) χ2值 12.44 22.93 15.43 24.54 2.61 23.50 4.21 4.59 6.36 P值 0.01 < 0.01 < 0.01 < 0.01 0.62 < 0.01 0.38 < 0.01 0.17 注:“其他工种”包括电焊工、打孔工、混水泥工、砼工、力工、起重工、升降机工、水暖工、铝膜工、其他辅助工种等。 表 2 不同个体特征组建筑工人WMSDs患病影响情况比较
影响因素 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率/% χ2值 P值 影响因素 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率/% χ2值 P值 性别 0.48 0.49 体育锻炼 13.4 < 0.01 女 28 14 50.0 1次/周 282 142 50.4 男 425 184 43.3 ≥ 1次/周 171 56 32.7 年龄/岁 5.09① 0.02 BMI 1.32 0.52 < 38 151 52 34.4 正常 293 123 42.0 38 ~ 48 152 75 49.3 超重 135 62 45.9 ≥ 49 150 71 47.3 肥胖和低体质量 25 13 52.0 体质量/kg 1.60 0.45 工种 15.26 < 0.01 < 62 154 63 40.9 技术员 49 19 38.8 62 ~ 133 64 48.1 木工 178 95 53.4 ≥ 70 166 71 42.8 钢筋工 104 46 44.2 身高/cm 3.83 0.15 架子工 32 9 28.1 < 168 139 68 48.9 其他辅助工种 90 29 32.2 168 ~ 171 158 71 44.9 月收入/元 2.76 0.25 ≥ 172 156 59 37.8 ≤ 3 000 44 21 47.7 工龄/年 0.14 0.93 3 001 ~ 5 000 267 123 46.1 < 5 157 69 43.9 ≥ 5 001 142 54 38.0 5 ~ 11 139 59 42.4 婚姻状况 0.39 0.53 ≥ 12 157 70 44.6 未婚或其他 59 28 47.5 文化程度 11.6 < 0.01 已婚 394 170 43.1 初中及以下 338 163 48.2 吸烟 0.00 0.99 高中及中专 75 21 28.0 否 190 83 43.7 大专及以上 40 14 35.0 是 263 115 43.7 注:①为趋势χ2值。 表 3 不同作业类型和劳动组织组建筑工人WMSDs患病影响情况比较
影响因素 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率/% χ2值 P值 影响因素 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率/% χ2值 P值 长时间站立 13.68 < 0.01 每分钟多次重复操作 0.93 0.34 否 122 36 29.5 否 315 133 42.2 是 331 162 48.9 是 138 65 47.1 长时间坐位 2.56 0.11 每天从事同样工作 6.83 < 0.01 否 407 183 45.0 否 71 21 29.6 是 46 15 32.6 是 382 177 46.3 长时间蹲或跪姿 21.57 < 0.01 休息时间充足 11.54 < 0.01 否 323 119 36.8 否 162 88 54.3 是 130 79 60.8 是 291 110 37.8 搬运重物(每次> 5 kg) 43.36 < 0.01 部门人员紧缺 1.31 0.25 否 205 55 26.8 否 348 147 42.2 是 248 143 57.7 是 105 51 48.6 经常替同事上班 4.79 0.03 自主选择工间休息时间 11.64 < 0.01 否 387 161 41.6 否 266 134 50.4 是 66 37 56.1 是 187 64 34.2 上肢或手用力工作 13.68 < 0.01 自主选择上下班时间 7.60 < 0.01 否 152 48 31.6 否 337 160 47.5 是 301 150 49.8 是 116 38 32.8 使用振动工具 0.46 0.50 需要轮班 0.32 0.57 否 359 154 42.9 否 384 170 44.3 是 94 44 46.8 是 69 28 40.6 以不舒服姿势工作 83.76 < 0.01 经常加班 11.27 < 0.01 否 166 26 15.7 否 329 128 38.9 是 287 172 59.9 是 124 70 56.5 工作在户外完成 6.52 0.01 否 73 22 30.1 是 380 176 46.3 表 4 不同工作姿势组建筑工人WMSDs患病影响情况比较
影响因素 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率/% χ2值 P值 影响因素 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率/% χ2值 P值 背部弯曲 1.08 0.30 长时间低头 21.94 < 0.01 否 102 40 39.2 否 174 52 29.9 是 351 158 45.0 是 279 146 52.3 经常转身 0.02 0.89 长时间转头 11.84 < 0.01 否 125 54 43.2 否 274 102 37.2 是 328 144 43.9 是 179 96 53.6 经常弯腰同时转身 3.65 0.06 手腕长时间弯曲 20.27 < 0.01 否 206 80 38.8 否 147 42 28.6 是 247 118 47.8 是 306 156 51.0 腰部常重复相同动作 1.29 0.26 手腕经常放在棱角/硬物边缘 19.26 < 0.01 否 192 78 40.6 否 265 93 35.1 是 261 120 46.0 是 188 105 55.9 腰部长时间同一姿势 22.96 < 0.01 需要用手捏紧物品或工具 1.50 0.22 否 204 64 31.4 否 48 17 35.4 是 249 134 53.8 是 405 181 44.7 长时间保持弯腰 32.22 < 0.01 手长时间处于肩部以下 0.29 0.59 否 273 90 33.0 否 73 34 46.6 是 180 108 60.0 是 380 164 43.2 长时间保持转身 9.75 < 0.01 能伸展或改变腿部姿势 0.78 0.38 否 301 116 38.5 否 55 21 38.2 是 152 82 52.9 是 398 177 44.5 颈部弯曲 1.20 0.27 长时间屈膝 20.35 < 0.01 否 69 26 37.7 否 262 91 34.7 是 384 172 44.8 是 191 107 56.0 颈部长时间同一姿势 36.78 < 0.01 足踝部重复相同动作 5.32 0.02 否 215 62 28.8 否 281 111 39.5 是 238 136 57.1 是 172 87 50.6 表 5 建筑工人WMSDs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因素 偏回归系数 标准误 Wald χ2值 P值 OR值 95%CI值 年龄38 ~ 48岁 0.794 0.328 5.868 0.015 2.213 1.164 ~ 4.208 年龄≥ 49岁 0.945 0.349 7.346 0.007 2.573 1.299 ~ 5.096 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 -0.855 0.366 5.445 0.020 0.425 0.207 ~ 0.872 搬运重物(每次>5 kg) 0.997 0.329 9.167 0.002 2.711 1.422 ~ 5.171 长时间蹲或跪姿工作 0.698 0.288 5.870 0.015 2.010 1.143 ~ 3.535 以不舒服姿势工作 2.505 0.305 67.301 < 0.001 12.247 6.731 ~ 22.283 休息时间充足 -0.595 0.262 5.151 0.023 0.552 0.330 ~ 0.922 经常加班 0.795 0.292 7.405 0.007 2.214 1.249 ~ 3.923 腰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0.694 0.278 6.213 0.013 2.002 1.160 ~ 3.455 注:变量赋值:WMSDs:否= 0,是= 1;年龄: < 38岁= 1(参照),38 ~ 48岁= 2,≥ 49岁= 3;工龄: < 5年= 1(参照),5 ~ 11年= 2,≥ 12年= 3;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1(参照),高中及中专= 2,本科及以上= 3;其他自变量赋值,否= 0(参照),是= 1。 -
[1] LANDSBERGIS P, JOHANNING E, STILLO M, et al. Upper extremity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nd work exposures among railroad maintenance-of-way workers[J]. Am J Ind Med, 2021, 64(9): 744-757. doi: 10.1002/ajim.23259
[2] AMAEFFULE K E, EJAGWULU F S, DAHIRU I L, et al. Burden of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mongst patients attending orthopaedic outpatients clinic of a tertiary hospital, north-western Nigeria[J]. West Afr J Med, 2021, 38(5): 472-477.
[3] ASUQUO G E, TIGHE S M, BRADSHAW C.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mong healthcare staff in nursing homes: an 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J]. Int J Nurs Stud, 2021, 3(1): 1-14.
[4] MUNK K R, TVETER A T, SMASTUEN M C, et al. Comparison of self-reported and public registered absenteeism among people on long-term sick leave due to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criterion validity of the iMTA Productivity Cost Questionnaire[J]. Eur J Health Econ, 2021, 22(6): 865-872. doi: 10.1007/s10198-021-01294-0
[5] CASTELLUCCI H I, VIVIANI C, HERNáNDEZ P, et al.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use of ISO Standard 11228-3 for risk management of 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of the Upper Limbs(WRMSDs-ULs): the case of Chile[J]. Appl Ergon, 2021(96): 103483.
[6] KUORINKA I, JONSSON B, KILBOM A, et al. Standardised nordic questionnaires for the analysis of musculoskeletal symptoms[J]. Appl Ergon, 1987, 18(3): 233-237. doi: 10.1016/0003-6870(87)90010-X
[7] 杨磊, V H HILDEBRANDT, 余善法, 等. 骨骼肌肉疾患调查表介绍附调查表[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9, 35(1): 25-3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YWZ200901008.htm [8] 王忠旭. 工作相关骨骼肌肉疾患及其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6, 29(4): 24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OLE201604001.htm [9] 张蔚, 陈西峰, 张雪艳, 等. 骨骼肌肉疾患问卷(中文版)应用于汽车行业的信效度[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7, 34(1): 27-3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YX201701007.htm [10] 王富江, 董一丹, 娜扎开提·买买提, 等. 制造业作业人员下肢工作相关骨骼肌肉疾患与作业方式相关性[J]. 中国职业医学, 2020, 47(3): 241-24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YX202003002.htm [11] 何易楠, 刘移民, 贾宁, 等. 广州市某造船厂工人颈部工作相关骨骼肌肉疾患影响因素分析[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 39(1): 50-53.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1.01.010 [12] BOMMANABOINA S.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J]. Occup Med Health Affair, 2021, 9(5): 1.
[13] BHUANANTANONDH P, BUCHHOLZ B, ARPHORN S,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in thai oil palm harvesting worke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1, 18(10): 5474. doi: 10.3390/ijerph18105474
[14] BOYLE S, FITZGERALD C, CONLON B J, et al. A national survey of workplace-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 and ergonomic practices amongst Irish otolaryngologists[J]. Ir J Med Sci, 2021: 1-6.
[15] SUKHADA P, DARSHANA J, MANASI D. Quality of life in construction site workers[J]. Indian J Sci Res, 2019, 9(2): 97-102.
[16] KUSMASARI W, YUDHISTIRA T. The association of worker characteristics and occupational factors with musculoskeletal complaint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workers in Indonesia[J]. Ind Eng Manage Syst, 2019, 18(4): 609-618.
[17] ANWER S, LI H, ANTWI-AFARI M F,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physical or psychosocial risk factors and 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in construction workers based on literature in the last 20 years: a systematic review[J]. Int J Ind Ergon, 2021, 83(3): 103-113.
[18] 康伏梅, 冯斌, 单永乐, 等. 建筑业男性工人肌肉骨骼疾患及其影响因素[J]. 职业与健康, 2021, 37(8): 1016-101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JK202108003.htm [19] CHUNG J W Y, SO H C F, YAN V C M, et al. A survey of work-related pain prevalence among construction workers in Hong Kong: a case-control study[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9, 16(8): 1404.
[20] ANTWI-AFARI M F, LI HENG, ANWER S, et al. Assessment of a passive exoskeleton system on spinal biomechanics and subjective responses during manual repetitive handling tasks among construction workers[J]. Safety Science, 2021, 142(5): 5382.
-
期刊类型引用(2)
1. 杨瑆,陈宏燕,张爽,张璐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护理人员焦虑现状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华南预防医学. 2024(11): 1051-1054 . 百度学术
2. 王敏丽,陆昶谋,农玉贤. 广西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一线与非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对比. 右江医学. 2023(07): 597-60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2
- HTML全文浏览量: 61
- PDF下载量: 53
- 被引次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