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of 925 female workers 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ongqing
-
摘要:目的 分析重庆市机械制造业女工职业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促进女性职工身心健康。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两家机械制造业的925名女工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女工职业健康专项调查问卷》调查其职业压力状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来分析其职业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被调查的925名女工中有843人(占91.1%)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压力,其中有轻度职业压力641人(占69.3%),中度职业压力196人(占21.2%),重度职业压力6人(占0.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年收入<3万元、工龄<10年、长时间站立的女工,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个人年收入大于10万、工龄在10 ~ 20年和可随意调整工作体位的女工职业压力得分较低(β = - 0.690 ~ - 5.583,P<0.01);相比白班作业,工作形式为夜班的女工职业压力得分相对较高(β= 0.752,P<0.05)。结论 机械制造业女工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压力,相关部门应当做好企业监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支持环境,提高职业待遇,有效缓解机械制造业女工的职业压力。
-
职业压力是指所承担的工作在量上或难度上超过自身预期或能力范围,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与行为[1]。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有数量庞大的女性在机械制造、电子制造、纺织、冶金、电力等行业就业,其中制造业具有生产线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动作单一、工作环境压抑、制度严苛等行业特点[2],其员工往往需要忍受长时间、高节奏、高重复、机械性的劳动[3],极易产生工作疲劳,引起较大的职业压力。国内相关研究显示,随着职业压力的不断积蓄,焦虑、抑郁以及离职等消极情绪和行为的发生率增加,而工人各类疾病中有50% ~ 80%是心理躯体疾病或与职业压力有关[4]。另有研究发现女性对职业压力的感受比男性更敏感,她们更容易在职业环境中感受到紧张和压力,职业压力导致女性身心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增高[5]。
减轻女工职业压力、保护和促进女工心理健康对提高劳动力整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女工职业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生殖健康等方面,而针对女工职业压力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拟通过对重庆市部分机械制造业女工职业压力的现状调查,分析职业压力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有效缓解女工的职业压力、促进女性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年度重点职业病监测数据,从重庆市女工较为集中的12家机械制造企业中,随机选择其中2家企业,于2020年6—8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女工开展调查。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 年龄18 ~ 60岁;(2) 从事机械制造业;(3) 从业时间≥ 1年;(4) 愿意配合本次调查;(5) 理解、同意本次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编制的《女工职业健康专项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开展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 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婚姻、吸烟、饮酒、个人年收入等个人基本情况。(2) 近12个月内就业情况。包括职业性质、行业分类、工作年限、每周工作时间、工作形式、工作体位等。(3) 职业压力自评量表。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常艳等[6]的《职业压力筛查表》编制,包括10个条目,分别为决策权、话语权、工作任务紧迫感、付出与回报、工作满意度、管理人性化、健康或安全风险性、工作与家庭矛盾、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工作自主性。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分,即“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介于同意与不同意之间”“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赋值1 ~ 5分;职业压力总得分为10个条目得分的累加值,分数越高说明职业压力越大。职业压力得分分为4级:10 ~ 20分,表示基本无职业压力; > 20 ~ 30分,为轻度职业压力; > 30 ~ 40分,为中度职业压力; > 40 ~ 50分,为重度职业压力。该职业压力自评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3;量表的KMO统计值为0.866,Bartlett球型检验值为2 053.638(P<0.01),效度分析使用主成分极大方差旋转因子法,抽出2个因子,累计解释变异数49.29%,效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1.2.2 资料收集
通过“健康丽人”APP生成企业专属调查二维码,以微信扫描二维码在线填写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设置逻辑纠错、查重等功能,填写时若有空白则不能提交,以保证问卷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932份,其中有效问卷925份,有效率为99.25%。
1.2.3 统计学分析
调查数据导出后使用Excel软件进行归类和整理,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影响因素的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925名女工均来自机械制造业,包括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女工722人,轴承、齿轮和传动部件制造业女工203人。年龄最小19岁,最大53岁,平均年龄(35.47 ± 7.46)岁,其中30 ~ 39岁年龄组女工人数占比最多,有459人(占49.6%)。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有814人(占88.0%)。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人数最多,有462人(占49.9%);其次是高中或中专学历,有352人(占38.1%)。个人年收入在3 ~ 6万元的最多,有616人(占66.6%);年收入在10 ~ 15万元的人数最少,仅5人(占0.5%)。
2.2 职业压力现状
职业压力调查结果显示925名机械制造业女工中有843人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压力,占比高达91.1%,其中有轻度职业压力的女工最多,共641人(占69.3%),职业压力平均得分为(26.30 ± 2.76)分;其次是中度职业压力人群,有196人(占21.2%),平均得分为(33.27 ± 2.22)分;有重度职业压力的仅6人(占0.6%),平均得分为(43.67 ± 2.16)分。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女工职业压力状况
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收入女工的职业压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女工的职业压力得分高于高中或中专学历,年收入小于3万元的女工职业压力得分最高。见表 1。
表 1 不同人口学特征女工职业压力得分情况(x±s,分) 人口学特征 人数 职业压力得分 F值 P值 年龄/岁 0.68 >0.05 19~29 210 27.03±4.58 30~39 459 27.06±5.12 40~53 256 27.47±4.90 婚姻状况 0.65 >0.05 未婚 70 27.21±5.30 已婚 814 27.15±4.92 丧偶 5 24.80±2.59 不详 36 27.89±4.94 文化程度 16.03 < 0.01 初中及以下 462 28.03±4.81 高中及中专 352 26.09±4.78 大专及以上 111 27.00±5.28 个人年收入/万元 3.17 < 0.05 <3 156 27.57±4.67 3~6 617 27.23±4.92 >6~10 147 26.67±5.13 >10~15 5 21.4±6.39 2.4 不同职业特征女工职业压力状况
不同职业性质、工作形式、工龄、工作体位之女工的职业压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一线生产女工的职业压力得分最高,白班的女工职业压力得分最低,工龄在20年以上的女工职业压力得分最高,可随意调整工作体位的女工职业压力得分最低。见表 2。
表 2 不同职业特征女工职业压力得分情况(x±s,分) 职业特征 人数 职业压力得分 F值 P值 职业性质 2.61 < 0.05 一线生产工人 566 27.48±5.00 质检人员 208 27.19±4.86 后勤服务人员 58 26.35±3.82 文秘和办事人员 16 25.44±4.99 专业技术人员 21 26.76±4.65 其他① 56 25.43±5.30 每周工作时间/h 1.36 0.26 ≤40 29 28.10±5.85 41~50 176 26.61±4.66 51~60 167 27.04±4.96 >60 553 27.34±4.96 工作形式 10.59 < 0.01 白班 404 26.36±4.75 夜班轮班 477 27.71±5.01 其他② 44 28.70±4.76 工龄/年 6.59 < 0.01 <10 408 27.63±4.92 10~20 467 26.61±4.97 >20 50 28.50±4.19 工作体位 7.33 < 0.01 长时间站立 480 27.82±4.96 长时间坐姿 122 26.29±4.55 长时间走动 169 27.19±4.74 可随意调整 142 25.56±5.06 强迫体位③ 12 28.83±3.95 注:①职业性质中的“其他”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商业运营人员、运输供给人员和设备维修维护人员等;②本研究白班指工作时间在8:00—17:00,夜班轮班指工作时间凌晨0:00—5:00,其余工作形式算“其他”;③指持续2 h或每个工作日累计4 h以上处于强迫工作体位,主要是特殊操作岗位腰背部持续受力姿势的工作体位。 2.5 女工职业压力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机械制造业女工职业压力得分符合正态分布。以职业压力得分为响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导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文化程度、个人年收入、职业性质、工作形式、工龄和工作体位)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变量赋值情况见表 3。
表 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赋值变量 名称 赋值 Y 职业压力得分 原值代入 X1 文化程度 0=初中及以下;1=高中或中专;2=大专及以上 X2 个人年收入/万元 0=<3;1=3~6;2=>6~10;3=>10 X3 职业性质 0=一线生产工人;2=质检人员;3=后勤服务人员;4=文秘或办事人员;5=专业技术人员;6=其他 X4 工作形式 0=白班;1=夜班轮班;2=其他 X5 工龄/年 0=<10;1=10~20;2=>20 X6 工作体位 0=长时间站立;1=长时间坐姿;2=长时间走动;3=可随意调整;4=强迫体位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年收入<3万元、工龄<10年、长时间站立的女工,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β = - 1.232,P<0.01)、个人年收入大于10万(β = - 5.583,P<0.05)、工龄在10 ~ 20年(β = - 0.690,P<0.05)和可随意调整工作体位(β = - 1.504,P<0.01)的女工职业压力得分较低;相比白班作业,工作形式为夜班的女工职业压力得分相对较高(β = 0.752,P<0.05)。见表 4。
表 4 925名机械制造业女工职业压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变量 β值 SE值 B值 t值 P值 95%CI值 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对照) 高中或中专 -1.232 0.363 -0.121 -3.394 0.001 -1.943~-0.521 大专及以上 0.801 0.634 0.053 1.262 0.207 -0.443~2.044 个人年收入/万元(以<3为对照) 3~6 -0.120 0.441 -0.011 -0.273 0.785 -0.985~0.744 >6~10 -0.721 0.573 -0.053 -1.259 0.208 -1.844~0.402 >10 -5.583 2.224 -0.083 -2.510 0.012 -9.941~-1.224 职业性质(以一线生产工人为对照) 质检人员 -0.016 0.404 -0.001 -0.040 0.968 -0.808~0.776 后勤服务人员 -0.315 0.743 -0.015 -0.423 0.672 -1.772~1.143 文秘和办事人员 -0.474 1.293 -0.013 -0.367 0.714 -3.008~2.060 专业技术人员 -0.081 1.144 -0.002 -0.071 0.944 -2.323~2.161 其他 -1.339 0.712 -0.065 -1.882 0.060 -2.734~0.055 工作形式(以白班为对照) 夜班轮班 0.752 0.367 0.076 2.053 0.040 0.034~1.471 其他 1.683 0.78 0.073 2.156 0.031 0.153~3.212 工龄/年(以<10年为对照) 10~20 -0.690 0.333 -0.07 -2.071 0.039 -1.342~-0.037 >20 0.816 0.729 0.037 1.120 0.263 -0.613~2.244 工作体位(以长时间站立为对照) 长时间坐姿 -0.742 0.602 -0.051 -1.233 0.218 -1.922~0.437 长时间走动 -0.262 0.437 -0.021 -0.600 0.549 -1.120~0.595 可随意调整 -1.504 0.503 -0.11 -2.991 0.003 -2.489~-0.518 强迫体位 1.051 1.406 0.024 0.748 0.455 -1.704~3.806 常量 28.079 0.556 50.542 < 0.001 26.990~29.168 3. 讨论
3.1 机械制造业女工职业压力普遍存在
本次调查的925名机械制造业女工中有职业压力的占比高达91.1%,表明职业压力在被调查的女工中普遍存在,调查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林赞歌等[7]的研究发现制造业女工的情绪耗竭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在一线制造车间胜任能力不如男性有关;刘文慧等[8]对某大型电子制造业女工职业紧张的调查显示,女工的职业紧张程度总体较高,特别是流水线作业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岗位的员工。制造业女工职业压力较普遍,一方面可能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生产环境中存在噪声、粉尘、振动、高温等多种职业危害因素[9],这些危害因素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例如世界卫生组织曾报道高声级噪声会使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失调,引起明显的情绪障碍[10];另一方面可能与社会因素有关,随着女性就业率的大大提高和职业模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女工承受来自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需要承受平衡工作与照顾家庭而产生的心理冲突所带来的压力。
3.2 女工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个人年收入大于10万、工龄在10 ~ 20年和可随意调整工作体位的女工职业压力相对较小,夜班女工职业压力相对较大。分析原因如下:(1) 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女工相对于初中及以下低学历者,其从事工作需求往往与自身条件相吻合,且工资相对较高、提升机会大,从而职业压力相对小;而大专及以上学历女工职业压力较高的原因,可能是该学历层次女工自我定位比较高,处在自身知识储备与工作需要相矛盾的阶层,导致工作满意度低、自身成就感更低,进而产生较大的职业压力。(2) 较高的收入水平能够提升女工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帮助其肯定自我价值,进而减小职业压力;因此企业可以考虑通过调整薪酬分配制度、提高女工待遇、改善福利等措施,减轻职工的职业压力,如按照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工作时长等提供酬劳。(3) 工龄10 ~ 20年的女工职业压力较小,可能与其已经熟悉各项工作,对现有的工作得心应手,心态也已趋于稳定等原因有关。(4) 工作中可随意调整工作体位的女工职业压力最小,相关研究显示,不良操作体位和受力可造成躯体疲劳及慢性肌肉骨骼损伤,持续性的躯体不适可引起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11]。如长期站立位作业可增加脊柱对腰间椎盘的压力,导致腰痛发生率增加,还可导致下肢浮肿和静脉曲张;长期坐位作业可能会导致腹压增高、盆腔淤血和生殖道的逆性感染,从而增加坐位女工妇科疾病的发病风险[12]。对于长期保持不良工作体位的女工,应当合理安排休息和轮换,适当缩短工作时间。(5) 夜班轮班的女工职业压力明显高于上白班的女工,相关研究[6]表明,夜班作业可引起女性生物钟紊乱、睡眠质量下降,导致下丘脑-垂体系统分泌紊乱,进而促发心理疲劳;轮班会对女性月经、生殖健康等造成影响,也会导致工作态度消极、处理错误、旷工、生活质量下降和抑郁症状等负面影响[13]。此外,由于夜班、轮班打乱了正常昼动夜息的生活规律,如果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不仅给女工自身也会给其家庭成员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故增加其职业压力。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工作性质对女工职业压力没有影响。分析其原因,可能与除一线生产工人和后勤服务人员外,其他类型工作性质的女工调查人数较少、代表性有限有关。提示,如果需要进一步分析工作性质对女工职业压力的影响,应加大调查样本量,在数量充足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更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不同人口学特征女工职业压力得分情况
(x±s,分) 人口学特征 人数 职业压力得分 F值 P值 年龄/岁 0.68 >0.05 19~29 210 27.03±4.58 30~39 459 27.06±5.12 40~53 256 27.47±4.90 婚姻状况 0.65 >0.05 未婚 70 27.21±5.30 已婚 814 27.15±4.92 丧偶 5 24.80±2.59 不详 36 27.89±4.94 文化程度 16.03 < 0.01 初中及以下 462 28.03±4.81 高中及中专 352 26.09±4.78 大专及以上 111 27.00±5.28 个人年收入/万元 3.17 < 0.05 <3 156 27.57±4.67 3~6 617 27.23±4.92 >6~10 147 26.67±5.13 >10~15 5 21.4±6.39 表 2 不同职业特征女工职业压力得分情况
(x±s,分) 职业特征 人数 职业压力得分 F值 P值 职业性质 2.61 < 0.05 一线生产工人 566 27.48±5.00 质检人员 208 27.19±4.86 后勤服务人员 58 26.35±3.82 文秘和办事人员 16 25.44±4.99 专业技术人员 21 26.76±4.65 其他① 56 25.43±5.30 每周工作时间/h 1.36 0.26 ≤40 29 28.10±5.85 41~50 176 26.61±4.66 51~60 167 27.04±4.96 >60 553 27.34±4.96 工作形式 10.59 < 0.01 白班 404 26.36±4.75 夜班轮班 477 27.71±5.01 其他② 44 28.70±4.76 工龄/年 6.59 < 0.01 <10 408 27.63±4.92 10~20 467 26.61±4.97 >20 50 28.50±4.19 工作体位 7.33 < 0.01 长时间站立 480 27.82±4.96 长时间坐姿 122 26.29±4.55 长时间走动 169 27.19±4.74 可随意调整 142 25.56±5.06 强迫体位③ 12 28.83±3.95 注:①职业性质中的“其他”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商业运营人员、运输供给人员和设备维修维护人员等;②本研究白班指工作时间在8:00—17:00,夜班轮班指工作时间凌晨0:00—5:00,其余工作形式算“其他”;③指持续2 h或每个工作日累计4 h以上处于强迫工作体位,主要是特殊操作岗位腰背部持续受力姿势的工作体位。 表 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赋值
变量 名称 赋值 Y 职业压力得分 原值代入 X1 文化程度 0=初中及以下;1=高中或中专;2=大专及以上 X2 个人年收入/万元 0=<3;1=3~6;2=>6~10;3=>10 X3 职业性质 0=一线生产工人;2=质检人员;3=后勤服务人员;4=文秘或办事人员;5=专业技术人员;6=其他 X4 工作形式 0=白班;1=夜班轮班;2=其他 X5 工龄/年 0=<10;1=10~20;2=>20 X6 工作体位 0=长时间站立;1=长时间坐姿;2=长时间走动;3=可随意调整;4=强迫体位 表 4 925名机械制造业女工职业压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预测变量 β值 SE值 B值 t值 P值 95%CI值 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对照) 高中或中专 -1.232 0.363 -0.121 -3.394 0.001 -1.943~-0.521 大专及以上 0.801 0.634 0.053 1.262 0.207 -0.443~2.044 个人年收入/万元(以<3为对照) 3~6 -0.120 0.441 -0.011 -0.273 0.785 -0.985~0.744 >6~10 -0.721 0.573 -0.053 -1.259 0.208 -1.844~0.402 >10 -5.583 2.224 -0.083 -2.510 0.012 -9.941~-1.224 职业性质(以一线生产工人为对照) 质检人员 -0.016 0.404 -0.001 -0.040 0.968 -0.808~0.776 后勤服务人员 -0.315 0.743 -0.015 -0.423 0.672 -1.772~1.143 文秘和办事人员 -0.474 1.293 -0.013 -0.367 0.714 -3.008~2.060 专业技术人员 -0.081 1.144 -0.002 -0.071 0.944 -2.323~2.161 其他 -1.339 0.712 -0.065 -1.882 0.060 -2.734~0.055 工作形式(以白班为对照) 夜班轮班 0.752 0.367 0.076 2.053 0.040 0.034~1.471 其他 1.683 0.78 0.073 2.156 0.031 0.153~3.212 工龄/年(以<10年为对照) 10~20 -0.690 0.333 -0.07 -2.071 0.039 -1.342~-0.037 >20 0.816 0.729 0.037 1.120 0.263 -0.613~2.244 工作体位(以长时间站立为对照) 长时间坐姿 -0.742 0.602 -0.051 -1.233 0.218 -1.922~0.437 长时间走动 -0.262 0.437 -0.021 -0.600 0.549 -1.120~0.595 可随意调整 -1.504 0.503 -0.11 -2.991 0.003 -2.489~-0.518 强迫体位 1.051 1.406 0.024 0.748 0.455 -1.704~3.806 常量 28.079 0.556 50.542 < 0.001 26.990~29.168 -
[1] 吴超. 企业女性员工职业倦怠成因探析及对策[D].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 2015. [2] FERNET C, GUAY F, SENECAL C. Adjusting to job demands: the role of work self-determination and job control in predicting burnout[J]. Behav J Vocat, 2004, 65(1): 39-56. doi: 10.1016/S0001-8791(03)00098-8
[3] 何菊莲, 赵蕊. 我国生产型企业一线员工亟需心理养护[J]. 人才开发, 2010(7): 19-2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CKF201007005.htm [4] 尚莉, 平妮娜, 黄文帅, 等. 工作压力对不同性别职业人群健康功能的影响[J]. 职业与健康, 2017, 33(8): 1038-104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JK201708009.htm [5] 王睿, 史明. 部分职业女性工作压力相关因素调查[J]. 中国市场, 2011(39): 134-136. doi: 10.3969/j.issn.1005-6432.2011.39.070 [6] 于常艳, 李雪霏, 徐茗, 等. 《职业压力筛查表》《应对方式筛查表》应用于六种行业女职工的信效度评价[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22, 35(2): 147-15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OLE202202016.htm [7] 林赞歌, 连榕, 邓远平, 等. 制造业员工社会支持、职业倦怠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 15(1): 108-112. doi: 10.3969/j.issn.1672-0628.2017.01.016 [8] 刘文慧, 靳雅丽, 黎丽春, 等. 某大型电子制造企业女工职业紧张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17, 44(5): 604-60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YX201705020.htm [9] 张慧琴. 浅谈机械制造业职业危害及其防治对策[C]//浙江工业大学. 智慧安全与职业卫生的实践研究——2016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杭州: 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 2016. [10] 刘娟, 潘玮, 宋华淼. 噪声对人体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C]//2015年全国声学设计与噪声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北京国建信文化发展中心, 2015: 155-157. [11] 胡雯, 甘小荣, 郑亚楠, 等. 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疾病焦虑障碍[J].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4): 390-39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KYX201904009.htm [12] 刘成林, 李强, 赵煜, 等. 长期站坐工作体位对女工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9, 8(2): 99-10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WX200902016.htm [13] RICHTER K, ACKER J, ADAM S, et al. Prevention of fatigue and insomnia in shift workers-a review of non-pharmacological measures[J]. EPMA J, 2016, 7(1): 16.
-
期刊类型引用(5)
1. 李露露. 小组工作介入物流员工职业压力缓解探究. 物流科技. 2024(03): 42-43+49 . 百度学术
2. 罗熙,苏世标. 冶金和机械制造业职业伤害事故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中国职业医学. 2024(01): 99-104 . 百度学术
3. 许蕊,邓华欣,罗渝,胡彬,邱景富. 职业噪声作业人员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医药科学. 2024(07): 162-166 . 百度学术
4. 周金花,徐倍,李悦. 公立医院专职科研人员工作压力现状研究.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4(05): 574-579 . 本站查看
5. 周景方,姚湘林,沈春毅. 2021~2022年来宾市职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心理月刊. 2023(24): 195-19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3
- HTML全文浏览量: 74
- PDF下载量: 25
- 被引次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