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dical staff participating in nucleic acid sampling outside hospital in a tertiary hospital of Guangzhou
-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外出核酸采样的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97名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弹性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心理弹性总均分为(69.95 ± 12.85)分,相关分析显示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与积极应对、自我效能感成正相关(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无职称医务人员相比,中级职称、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心理弹性水平较高(β = 0.150、0.145,P < 0.05);与外出核酸采样的工作时长≤ 4 h的医务人员相比,外出核酸采样的工作时长 > 4 h的医务人员心理弹性水平较低(β = - 0.143,P < 0.05);越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医务人员,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β = 0.422,P < 0.01);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医务人员,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β = 0.296,P < 0.01)。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偏低,管理者应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更好地促进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
目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我国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疫情,为控制疫情的进一步传播,各疫情地区均开展了针对性的核酸采样工作[1-3]。核酸采样涉及面复杂、环境多变、人员配合程度各异,会给一线医务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4]。医务人员作为支援核酸检测点的主力军,除需具备精湛的核酸采样技术和防护能力外,还应具备面对疫情和外出核酸采样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压力、逆境、威胁时的良好适应过程,即在逆境中“反弹”的能力[5-6]。心理弹性水平越高,适应和应对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7]。当前,关于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外出支援核酸采样点的医务人员心理弹性水平,以期为管理者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更好地完善后疫情时代常态化防控管理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01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021年5月21日—7月1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参与外出核酸采样工作的医务人员;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调查。排除标准:近期服用精神药物者。本次调查回收问卷201份,其中4份问卷作答前后矛盾或统一作答,予以剔除,最终纳入有效问卷197份,有效回收率98.01%。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身份类别、职称、赴核酸采样点时的心情、担心自己感染新冠肺炎等条目。
1.2.1.2 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2003年,Connor和Davidson共同编制CD-RISC [8],中文版CD-RISC [9]经修订后分为3个维度(坚韧、力量和乐观),共计2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从不”到“几乎总是”分别计0 ~ 4分,总分范围为0 ~ 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弹性水平越好,适应和应对压力的能力越强。中文版CD-RISC Cronbach's α系数为0.91 [9],本研究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8。
1.2.1.3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
该问卷于1995年由解亚宁和张育坤编制,包括2个维度:积极应对(1 ~ 12条目)、消极应对(13 ~ 20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不采取”到“经常采取”分别计0 ~ 3分,积极应对维度得分范围为0 ~ 36分,消极应对维度得分范围为0 ~ 24分,积极应对或消极应对维度得分越高,表明该类应对方式越强。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9、0.78 [10]。本研究总量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68、0.897、0.833。
1.2.1.4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1981年由Schwarzer等编制GSES,汉化版GSES信、效度良好,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87,重测信度和折半信度分别为0.83、0.90 [11]。量表共包含1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完全不正确”到“完全正确”分别计1 ~ 4分,总分范围为10 ~ 4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自信心越强。本研究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9。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在问卷星平台上进行问卷调查,在医院相关负责人的配合下,将问卷二维码发送至医院外出核酸采样的职工微信群内,由调查对象填写。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说明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目的以及填表要求;问卷所有题项均设置为必答题,以保证问卷填写的完整性。
1.2.3 质量控制
问卷设定同一IP地址仅能填写一次,问卷全部填写完毕后方可提交;回收问卷后,逐一检查问卷,对于作答时间小于2 min、作答前后矛盾、统一作答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
1.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调查的197名外出核酸采样的医务人员中,以女性为主,有169名(占85.79%);年龄22 ~ 53岁,平均(34.75 ± 9.17)岁;工作年限0 ~ 35年,平均(12.28 ± 10.82)年。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身份类别、职称、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情况、外出工作时长不同的采样人员的心理弹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 1。
表 1 197名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心理弹性得分比较(x ± s, 分) 项目 例数 占比/% 得分 F或t值 P值 性别 2.218 0.028 男性 28 14.21 74.89±11.35 女性 169 85.79 69.14±12.93 年龄/岁 1.782 0.152 21~30 83 42.14 67.95±14.63 31~40 57 28.93 71.30±10.80 41~50 46 23.35 70.41±12.18 ≥51 11 5.58 76.18±8.62 工作年限/年 0.414 0.743 0~9 103 52.28 69.18±13.88 10~19 38 19.29 69.92±11.31 20~29 35 17.77 70.83±11.84 ≥30 21 10.66 72.33±12.28 身份类别 5.053 0.007 住培学员 34 17.26 65.06±15.24 医技人员 28 14.21 75.25±11.66 护理人员 135 68.53 70.09±12.04 学历 0.135 0.874 大专 20 10.15 68.80±11.41 本科 130 65.99 70.26±12.79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47 23.86 69.60±13.79 职称 3.978 0.009 无 32 16.24 65.69±15.45 初级 82 41.63 68.44±12.17 中级 53 26.90 71.68±11.72 副高及以上 30 15.23 75.60±11.64 独生子女 -1.282 0.201 是 19 9.64 66.37±13.17 否 178 90.36 70.34±12.80 婚姻状况 -1.333 0.184 未婚 82 41.62 68.51±13.87 已婚 115 58.38 70.98±12.03 生育情况 -1.535 0.126 未生育 93 47.21 68.47±13.31 已生育 104 52.79 71.28±12.34 曾经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 2.124 0.035 是 69 35.03 72.58±12.07 否 128 64.97 68.54±13.08 赴核酸采样点时的心情 0.427 0.653 平静 125 63.45 70.24±11.76 紧张 28 14.21 71.04±14.18 兴奋 44 22.34 68.45±14.99 外出核酸采样的工作时长 2.437 0.016 ≤4h 159 80.71 71.03±12.73 >4h 38 19.29 65.45±12.53 担心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059 0.293 是 50 25.38 68.06±15.49 否 147 74.62 70.60±11.81 2.2 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量表得分
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总分为24 ~ 98分,平均(69.95 ± 12.85)分。心理弹性各维度条目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力量、坚韧、乐观,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得分较高,消极应对得分较低,见表 2。
表 2 197名外出核酸采样人员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量表得分(x ± s, 分) 项目 条目数 满分 得分 条目均分 心理弹性总分 25 100 69.95 ± 12.85 2.80 ± 0.51 坚韧 13 52 35.01 ± 7.38 2.69 ± 0.57 力量 8 32 24.37 ± 4.43 3.05 ± 0.55 乐观 4 16 10.58 ± 2.45 2.64 ± 0.61 自我效能感 10 40 27.48 ± 5.33 2.75 ± 0.53 应对方式 积极应对 12 36 26.34 ± 5.46 2.20 ± 0.46 消极应对 8 24 10.71 ± 4.66 1.34 ± 0.58 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总分及力量、坚韧、乐观维度得分均低于蒋燕红等[12]调查的援鄂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调查结果(P < 0.01)。见表 3。
表 3 197名核酸采样人员心理弹性与援鄂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的比较(x ± s, 分) 心理弹性及各维度 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n = 197) 援鄂医务人员(n = 129) t值 P值 心理弹性总分 69.95 ± 12.85 92.60 ± 14.86 - 24.736 < 0.001 坚韧 35.01 ± 7.38 47.01 ± 8.02 - 22.812 < 0.001 力量 24.37 ± 4.43 31.48 ± 5.10 - 22.538 < 0.001 乐观 10.58 ± 2.45 14.11 ± 2.86 - 20.234 < 0.001 2.3 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感(r = 0.565,P < 0.01)、积极应对(r = 0.619,P < 0.01)得分成正相关,与消极应对(r = 0.071,P = 0.320)得分不相关。
2.4 心理弹性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心理弹性得分作为响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的影响因素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即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维度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外出核酸采样的工作时长、积极应对、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的主要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48.8% (R2 = 0.509,调整R2 = 0.488,F = 24.324,P < 0.01)。具体体现为:与无职称医务人员相比,中级职称、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心理弹性水平较高(β = 0.150、0.145,P < 0.05);与外出核酸采样的工作时长≤ 4 h的医务人员相比,外出核酸采样的工作时长 > 4 h的医务人员心理弹性水平较低(β = - 0.143,P < 0.05);越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医务人员,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β = 0.422,P < 0.01);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医务人员,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β = 0.296,P < 0.01)。见表 4。
表 4 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 B值 SE β值 t值 P值 95%CI值 职称 初级 -0.455 2.059 -0.017 -0.221 0.825 -4.517~3.607 中级 4.344 2.131 0.150 2.038 0.043 0.140~8.549 高级 5.155 2.484 0.145 2.075 0.039 0.254~10.056 外出采样时长/h -4.635 1.702 -0.143 -2.723 0.007 -7.993~-1.277 积极应对 0.992 0.148 0.422 6.679 < 0.001 0.699~1.284 自我效能感 0.712 0.151 0.296 4.702 < 0.001 0.413~1.011 注:性别、是否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外出核酸采样的工作时长分别以男性、参加过、≤ 4 h为参照;职称、身份类别分别以无职称、住培生为参照;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以原始数值纳入。 3. 讨论
3.1 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偏低
心理弹性使个体能够在逆境中茁壮成长,有效地应对压力,并保持稳定的心理功能[13]。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良好的心理弹性与减少压力、焦虑、疲劳和睡眠障碍有关[13-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整体偏低,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蒋燕红等[12]对我国援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的调查结果(P < 0.01),表明外出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外出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偏低可能的原因有:(1) 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疫情,变异毒株传播能力增强,给外出核酸采样的医务人员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15-17];(2) 各疫情地区开展的核酸检测工作,核酸采样任务重、时间紧、挑战大[18],且核酸采样医务人员必须穿戴全套防护装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强度和体力负担,使其更容易感到疲劳[19];(3) 大多数外出采样的医务人员既往未参加过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缺乏应对经验,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20]。管理者应重视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建议在外出核酸采样队伍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由专业人员评估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3.2 核酸采样医务人员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
研究结果显示,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7.48 ± 5.33)分,处于中等水平,表明医务人员对于完成外出核酸采样工作有较高的自信心。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得分为(2.20 ± 0.46)分,高于我国常模的(1.78 ± 0.52)分[21](t = 12.792,P < 0.01),消极应对得分为(1.34 ± 0.58)分,低于我国常模的(1.59 ± 0.66)分(t = - 6.053,P < 0.01),与梅莉等[22]研究结果类似,表明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较少采取回避、发泄等消极应对方式。分析原因可能为:(1) 外出核酸采样的医务人员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且经过培训能较好地掌握核酸采样技术;(2) 外出核酸采样工作得到医院、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各核酸检测点积极配合采样工作,并为外出核酸采样的医务人员提供生活补给、防疫物资和采样环境,因此采样人员对完成外出核酸采样工作有较强的自信心,在面对困难时也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如主动寻求支持和解决问题。
3.3 核酸采样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较高的外出核酸采样人员的心理弹性越高。这个可能是因为职称越高,工作经验越丰富,对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掌握越好,心理调节能力也较强有关。建议管理者重点关注低职称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选派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时应根据职称进行合理搭配,增加低职称医务人员的抗疫经验并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
外出核酸采样工作时长≤ 4 h的医务人员其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外出核酸采样的工作时长 > 4 h的医务人员(P < 0.05),与范帮珍[23]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与医务人员穿戴全套防护装备连续核酸采样4 h以上,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心理应对能力下降有关。提示管理者应保障充足的人力资源,弹性排班,合理安排外出核酸采样的工作时长,建议核酸采样每2 ~ 3 h轮休一次,以利于保存体力,提高核酸采样的效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得分与积极应对成正相关(r = 0.619,P < 0.01),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影响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既存在个体先天生物特质的差异,也受到后天环境、教育与训练的影响。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如寻求社会支持、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与较低水平的创伤应激、心理痛苦、压力症状、焦虑和抑郁有关,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4]。医务人员外出支援各核酸检测点,面临着陌生的工作环境、职业暴露风险、突发意外事件等多重压力,建议管理者定期评估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做好心理建设,鼓励并引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弹性水平。
相关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与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得分成显著正相关(r = 0.565,P < 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影响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实现特定目标的知觉或信念,被认为是有效应对的前提条件[11, 25]。面对外出核酸采样工作的紧急性以及工作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等挑战,医务人员对采样的自信心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建议管理者加强对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防护知识及核酸采样技能培训,优化外出核酸采样流程,并鼓励医务人员分享外出核酸采样的经验,增强其自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
综上所述,外出核酸采样的医务人员承担着疫情防控的重任,其心理健康不容忽视。管理者应注意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职称的合理搭配,保障充足的人力资源,合理安排外出核酸采样的工作时长,并密切关注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根据不同的心理弹性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改善其心理健康。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仅对广州市1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样本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下一步应扩大样本来源,探讨其他因素对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的影响。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197名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心理弹性得分比较
(x ± s, 分) 项目 例数 占比/% 得分 F或t值 P值 性别 2.218 0.028 男性 28 14.21 74.89±11.35 女性 169 85.79 69.14±12.93 年龄/岁 1.782 0.152 21~30 83 42.14 67.95±14.63 31~40 57 28.93 71.30±10.80 41~50 46 23.35 70.41±12.18 ≥51 11 5.58 76.18±8.62 工作年限/年 0.414 0.743 0~9 103 52.28 69.18±13.88 10~19 38 19.29 69.92±11.31 20~29 35 17.77 70.83±11.84 ≥30 21 10.66 72.33±12.28 身份类别 5.053 0.007 住培学员 34 17.26 65.06±15.24 医技人员 28 14.21 75.25±11.66 护理人员 135 68.53 70.09±12.04 学历 0.135 0.874 大专 20 10.15 68.80±11.41 本科 130 65.99 70.26±12.79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47 23.86 69.60±13.79 职称 3.978 0.009 无 32 16.24 65.69±15.45 初级 82 41.63 68.44±12.17 中级 53 26.90 71.68±11.72 副高及以上 30 15.23 75.60±11.64 独生子女 -1.282 0.201 是 19 9.64 66.37±13.17 否 178 90.36 70.34±12.80 婚姻状况 -1.333 0.184 未婚 82 41.62 68.51±13.87 已婚 115 58.38 70.98±12.03 生育情况 -1.535 0.126 未生育 93 47.21 68.47±13.31 已生育 104 52.79 71.28±12.34 曾经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 2.124 0.035 是 69 35.03 72.58±12.07 否 128 64.97 68.54±13.08 赴核酸采样点时的心情 0.427 0.653 平静 125 63.45 70.24±11.76 紧张 28 14.21 71.04±14.18 兴奋 44 22.34 68.45±14.99 外出核酸采样的工作时长 2.437 0.016 ≤4h 159 80.71 71.03±12.73 >4h 38 19.29 65.45±12.53 担心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059 0.293 是 50 25.38 68.06±15.49 否 147 74.62 70.60±11.81 表 2 197名外出核酸采样人员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量表得分
(x ± s, 分) 项目 条目数 满分 得分 条目均分 心理弹性总分 25 100 69.95 ± 12.85 2.80 ± 0.51 坚韧 13 52 35.01 ± 7.38 2.69 ± 0.57 力量 8 32 24.37 ± 4.43 3.05 ± 0.55 乐观 4 16 10.58 ± 2.45 2.64 ± 0.61 自我效能感 10 40 27.48 ± 5.33 2.75 ± 0.53 应对方式 积极应对 12 36 26.34 ± 5.46 2.20 ± 0.46 消极应对 8 24 10.71 ± 4.66 1.34 ± 0.58 表 3 197名核酸采样人员心理弹性与援鄂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的比较
(x ± s, 分) 心理弹性及各维度 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n = 197) 援鄂医务人员(n = 129) t值 P值 心理弹性总分 69.95 ± 12.85 92.60 ± 14.86 - 24.736 < 0.001 坚韧 35.01 ± 7.38 47.01 ± 8.02 - 22.812 < 0.001 力量 24.37 ± 4.43 31.48 ± 5.10 - 22.538 < 0.001 乐观 10.58 ± 2.45 14.11 ± 2.86 - 20.234 < 0.001 表 4 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自变量 B值 SE β值 t值 P值 95%CI值 职称 初级 -0.455 2.059 -0.017 -0.221 0.825 -4.517~3.607 中级 4.344 2.131 0.150 2.038 0.043 0.140~8.549 高级 5.155 2.484 0.145 2.075 0.039 0.254~10.056 外出采样时长/h -4.635 1.702 -0.143 -2.723 0.007 -7.993~-1.277 积极应对 0.992 0.148 0.422 6.679 < 0.001 0.699~1.284 自我效能感 0.712 0.151 0.296 4.702 < 0.001 0.413~1.011 注:性别、是否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外出核酸采样的工作时长分别以男性、参加过、≤ 4 h为参照;职称、身份类别分别以无职称、住培生为参照;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以原始数值纳入。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1年9月29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EB/OL]. (2021-09-29)[2021-10-16]. http://www.nhc.gov.cn/xcs/fkdt/202109/14271f3eb33145058725fa9bd50af537.shtml. [2]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17号)[EB/OL]. (2021-06-06)[2021-07-01]. http://wjw.gz.gov.cn/ztzl/xxfyyqfk/fktzgg/content/post_7318009.html. [3] 扬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开展主城区第七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的通告(第33号)[EB/OL]. (2021-08-12)[2021-09-04]. http://www.yangzhou.gov.cn/yzszxxgk/wjw/202108/ea228094c44a465cbff5e218817ae62c.shtml. [4] 何红艳, 杨起, 李金莲, 等. 大规模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护理组织与管理[J]. 护理学报, 2021, 28(14): 52-5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FHL202114010.htm [5] SOUTHWICK S M, CHARNEY D S. The science of resilience: impl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J]. Science, 2012, 338(6103): 79-82. doi: 10.1126/science.1222942
[6] ROBERTS N J, MCALONEY-KOCAMAN K, LIPPIETT K, et al. Levels of resilienc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nurses working in respiratory clinical areas during the COVID pandemic[J]. Respir Med, 2021, 176: 106219. doi: 10.1016/j.rmed.2020.106219
[7] 史逸秋, 戴晓婧, 童为燕, 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S1): 108-11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HL2020S1046.htm [8] CONNOR K M, DAVIDSON J R. 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J]. Depress Anxiety, 2003, 18(2): 76-82. doi: 10.1002/da.10113
[9] YU X, ZHANG J, YU X N, et al. 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with Chinese people[J]. Soc Behar Pers, 2007, 35(1): 19-30. doi: 10.2224/sbp.2007.35.1.19
[10] 戴晓阳. 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修订版)[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5: 99-111. [11] 王才康, 胡中锋, 刘勇.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应用心理学, 2001, 7(1): 37-40. doi: 10.3969/j.issn.1006-6020.2001.01.007 [12] 蒋燕红, 马小琴, 程思诗. 援鄂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20, 20(9): 1369-1372.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0.09.018 [13] HUFFMAN E M, ATHANASIADIS DI, ANTON NE, et al. How resilient is your team? Exploring healthcare providers' well-being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J]. Am J Surg, 2021, 221(2): 277-284. doi: 10.1016/j.amjsurg.2020.09.005
[14] LABRAGUE L J, DE LOS SANTOS J A A. COVID-19 anxiety among front-line nurses: predictive role of organisational support, personal resilience and social support[J]. J Nurs Manag, 2020, 28(7): 1653-1661. doi: 10.1111/jonm.13121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1年6月11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EB/OL]. (2021-06-11)[2021-07-11]. http://www.nhc.gov.cn/xcs/fkdt/202106/e28487f08ad745c5952356e448a87f13.shtml.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EB/OL]. (2020-01-27)[2021-06-30]. http://www.nhc.gov.cn/jkj/s3578/202001/9e73060017d744aeafff8834fc0389f4.shtml. [17] 刘焱斌, 刘涛, 崔跃, 等. 鼻拭子与咽拭子两种取样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筛检中的比较研究[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20, 19(2): 141-14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HW202002018.htm [18] 余莉, 张秀敏, 肖江琴, 等. 居民全覆盖社区核酸采集管理模式[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 28(5): 444-445;46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FYG202105017.htm [19] NIE A, SU X, ZHANG S, et al.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COVID-19 outbreak on frontline nurse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study[J]. J Clin Nurs, 2020, 29(21/22): 4217-4226.
[20] 许珂, 张森, 张俐, 等. 援助利比里亚抗埃博拉护士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学报, 2017, 24(13): 23-2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FHL201713006.htm [21]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宏.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22] 梅莉, 梅佩, 李琴. 新冠肺炎疫情下首批一线医务人员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现状调查[J]. 齐鲁护理杂志, 2020, 26(13): 40-4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LHL202013014.htm [23] 范帮珍. 后疫情期核酸采样人员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分析[J]. 新疆医学, 2021, 51(6): 700-703;71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JYI202106023.htm [24] LABRAGUE L J.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coping behaviours 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systematic review of quantitative studies[J]. J Nurs Manag, 2021, 29(7): 1893-1905.
[25] SHAHROUR G, DARDAS L A. Acute stress disorder, coping self-efficacy and subsequent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nurses amid COVID-19[J]. J Nurs Manag, 2020, 28(7): 1686-1695.
-
期刊类型引用(3)
1. 白光亮,丁修冬,张翼,梅雪,王昕妍,董畅. 北京市三级医院检验科医务人员心理弹性、职业承诺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分析. 职业与健康. 2024(08): 1079-1082+1087 . 百度学术
2. 许叶华,毛孝容,王芳,关晋英,车洪. 医护救援人员灾害韧性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3(08): 916-922 . 百度学术
3. 张吉庆,崔月英. 医务人员职业韧性培养机制与路径探讨. 中国医院管理. 2023(12): 84-8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9
- HTML全文浏览量: 80
- PDF下载量: 28
- 被引次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