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广州市711例CT受检者剂量水平调查与分析

王建宇, 张燕, 苏艺伟, 黄海波, 侯狮峰, 唐思琪, 张万峰, 周丽屏, 王致

王建宇, 张燕, 苏艺伟, 黄海波, 侯狮峰, 唐思琪, 张万峰, 周丽屏, 王致. 广州市711例CT受检者剂量水平调查与分析[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2, 40(6): 701-704.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2.06.014
引用本文: 王建宇, 张燕, 苏艺伟, 黄海波, 侯狮峰, 唐思琪, 张万峰, 周丽屏, 王致. 广州市711例CT受检者剂量水平调查与分析[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2, 40(6): 701-704.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2.06.014

广州市711例CT受检者剂量水平调查与分析

基金项目: 

广州市卫生健康科技重大项目 2021A031003

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021-2023年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20601006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建宇(1982-),男,博士,副主任医师

    通讯作者:

    王致,主任医师,E-mail: zhi_wang@outlook.com

  • 中图分类号: R144

Investigation on radiation dose of 711 patients undergoing with CT examination in Guangzhou

  • 摘要:
      目的  调查CT受检者的剂量水平报告,了解广州市CT受检者辐射剂量水平。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不同级别和不同区域18家医疗机构的18台CT,调查每台CT设备的成年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水平。随机收集711名受检者的头部、胸部、腹部、腰椎和四肢等5个部位的剂量水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711例受检者头部、胸部、腹部、腰椎、四肢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其中头部为CTDIw)的P75值分别为58.2、13.3、15.3、23.1、19.1 mGy,剂量长度乘积(DLP)的P75值分别为785、350、585、522、581 mGy·cm,各部位CTDIvol及DLP的P75水平均满足标准中诊断参考水平。扫描参数中管电压均为120kV,扫描长度均以头部最短,腹部最长;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积腰部最大。
      结论  各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地实际特点,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规范建立适合本地的CT扫描诊断参考水平。
  • 随着我国医学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医疗机构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使用频度逐渐加大,目前大量二级医疗机构已配置CT。CT的快速普及,极大地增加了CT检查的受检者数量。CT的使用频率增加,导致集体受照剂量增加,受检者的平均有效剂量显著上升[1-3]。为了了解广州市CT受检者的剂量水平,本研究调查了18家医疗机构的18台CT设备,对其扫描常见部位和检查项目的扫描参数、剂量参数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18家医疗机构,每家医疗机构选取1台CT设备,收集这些CT设备2021年针对头部、胸部、腹部、腰部和四肢5个部位成年受检者(18岁以上)的检查记录,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711份检查记录作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的18台CT设备2019—2021年性能检测和防护检测均为合格。

    主要调查CT受检者的影像图片和剂量报告以及医疗机构基本信息,包括CT设备厂家、仪器型号、检查时的扫描电压、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积、螺距因子、扫描长度、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其中头部为CTDIw)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受检者的CT检查影像图片和剂量报告中直接读取CTDIvol值、DLP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及以上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Tamhane法;CTDIvol值(P75)及DLP值(P75)与参考水平(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DRL)的比较均采用Mann-Whitney-U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8家医疗机构中三级医疗机构6家,二级医疗机构12家。18台CT设备品牌分别为飞利浦7台,通用电气(GE)4台,联影3台,西门子2台,东芝2台。711例CT扫描受检者中男性493例,女性218例,年龄范围为18 ~ 70岁。CT设备基本情况详见表 1

    表  1  18台CT设备基本情况
    医疗机构级别 型号 厂家 类型 台数 检查不同部位患者例数
    头部 胸部 腹部 腰部 四肢
    三级 Revolution CT GE 64排 2 21 16 15 13 8
    二级 Revolution HD GE 16排 1 12 10 11 10 6
    二级 HispeedZX/i型CT GE 32排 1 16 11 11 10 8
    三级 Brilliance CT(64 Slice) 飞利浦 64排 2 38 23 18 15 6
    二级 Brilliance iCT 飞利浦 32排 3 12 11 11 11 4
    二级 Ingenuity CT 飞利浦 32排 1 11 12 12 11 4
    二级 Briliance CT 64 Slice 飞利浦 32排 1 16 12 12 12 2
    三级 SOMATOM Emotion 16-slice configuration 西门子 64排 2 25 12 12 12 5
    二级 uCT 530 联影 32排 2 14 13 12 12 6
    二级 uCT 780 联影 32排 1 12 10 10 10 7
    二级 Aquilion ONE TSX-301A 东芝 32排 1 15 11 11 11 7
    二级 TSX-101A 东芝 32排 1 16 11 11 11 4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次调查中各部位的扫描参数,均为常用扫描参数,但不同部位扫描参数设置存在差别,其中CT受检者管电压均为120 kV,扫描长度为头部最短,腹部最长,符合人体实际情况;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积腰部最大。见表 2

    表  2  不同检查部位CT主要扫描参数
    检查部位 例数 管电压/kV 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积/mAs 螺距因子 扫描长度/cm
    范围 x±s 范围 x±s 范围 x±s
    头部 208 120 200 ~ 375 242 ± 63 0.656 ~ 1.000 0.914 ± 0.15 9.6 ~ 26.4 15.1 ± 4.8
    胸部 152 120 69 ~ 250 200 ± 60 0.828 ~ 0.938 0.910 ± 0.05 26.0 ~ 36.0 31.4 ± 3.8
    腹部 146 120 180 ~ 300 251 ± 45 0.828 ~ 0.938 0.910 ± 0.05 10.0 ~ 52.0 31.8 ± 10.2
    腰部 138 120 40 ~ 465 225 ± 96 0.750 ~ 1.000 0.910 ± 0.05 3.5 ~ 35.0 16.6 ± 8.1
    四肢 67 120 45 ~ 250 252 ± 62 0.378 ~ 1.386 0.991 ± 0.04 6.0 ~ 40.0 16.1 ± 10.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调查CT设备中CTDIvol和DLP两项参数,分析得出P25P50P75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头部、腰部、腹部、胸部、四肢。头部、胸部、腹部、腰部、四肢CTDIvol均值分别为(52.2 ± 6.5)mGy、(22.2 ± 4.8)mGy、(25.1± 3.7)mGy、(31.3 ± 3.8)mGy、(17.2± 2.5)mGy,DLP均值分别为(755.3 ± 58.2)mGy·cm、(435.2 ± 35.7)mGy·cm、(752.4 ± 67.5)mGy·cm、(487.2 ± 44.2)mGy·cm、(611.1 ± 38.2)mGy·cm,不同部位间CTDIvol、D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 214.2、162.9,P < 0.05);两两比较显示各部位间CTDIvol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LP值除头部和腹部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外,其他部位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本次调查的是成年受检者的头部、胸部、腹部、腰部4个扫描部位CTDIvol值(P75)和DLP值(P75)与WS/T 637—2018《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年人诊断参考水平》标准[4]中的DRL比较,头部(CTDIw)、头部DLP、胸部CTDIvol值、胸部DLP值以及腰部DLP值、腹部CTDIvol值、腰部CTDIvol值及DLP值均小于标准给出的诊断参考水平DRL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表  3  不同CT检查部位的CTDIvol值和DLP值
    检查部位 P25 P50 P75 平均值 CTDI参考水平[4] DLP参考水平[4]
    dlp参考水平[4] ctdivol dlp ctdivol dlp ctdivol dlp ctdivol
    头部 41.3 562 55.6 801 58.2 785 52.2 ± 6.5 755.3 ± 58.2 60 860
    胸部 5.6 401 8.6 411 13.3 350 22.2 ± 4.8 435.2 ± 35.7 15 470
    腹部 15.7 711 22.0 704 15.3 585 25.1 ± 3.7 752.4 ± 67.5 20 790
    腰部 22.1 490 31.0 508 23.1 522 31.3 ± 3.8 487.2 ± 44.2 25 580
    四肢 16.8 593 18.4 601 19.1 581 17.2 ± 2.5 611.1 ± 38.2
    :CTDI单位为mGy,DLP单位为mGy·cm,“—”表示没有相应的参考水平。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8年发布了WS/T 637—2018《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年人诊断参考水平》 [4],提出了几种类型的成人CT检查的诊断参考水平,优化了CT诊断剂量水平,为降低CT检查时受检者受到的诊断剂量给出了参考意见。该标准明确了14种常用的CT检查项目的低剂量提示水平(P25)、可能达到水平(P50)和诊断参考水平(P75)。一些国际放射防护专业机构,例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欧盟委员会(EC)、美国放射协会(ACR)等发布了相应的诊断标准[5]。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NCRP)第172号报告提到,成人头部CT诊断参考水平过低,而成人腹部和儿童腹部过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制定的CT诊断参考水平是基于英国的调查结果,之后美国放射协会结合其实际调查结果对DRL值(P75)进行了重新调整,使其符合自身实际情况[6]。因此制定CT诊断参考水平应根据本国实际制定,不应盲目参考国外相关数据。目前国内标准(WS/T 637—2018)引用数据多为国外人体数据,与我国人体体型存在差异,是否完全适用我国国情,仍需进一步细化调查条件和内容。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适合有效的DRL,以促使各医疗机构改进照射条件和照射方法,达到有效降低受检者和陪检者的受照剂量的目的[7]

    本次调查对18台CT设备711例受检者的CTDIvol和DLP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同河北省调查结果相比,胸部和腹部高,四肢较低[2]。相比国外报道[8-9],美国2017年调查发现头部、胸部、腹部的CTDIvol和DLP分别为56 mGy,962 mGy·cm;13 mGy,469 mGy·cm;16 mGy,781 mGy·cm;法国调查发现头部、胸部、腹部CTDIvol和DLP分别为46 mGy,850 mGy·cm;10 mGy,350 mGy·cm;13 mGy,650 mGy·cm;德国调查显示头部,胸部、腹部CTDIvol和DLP分别为60 mGy,850 mGy·cm;10 mGy,350 mGy·cm;15 mGy,700 mGy·cm;加拿大调查头部、胸部、腹部CTDIvol和DLP分别为83.4 mGy,1 098.0 mGy·cm;13.7 mGy,483 mGy·cm;23 mGy,806 mGy·cm。其差异主要为头部CTDIW除了加拿大数据为83.4 mGy,其余均在40 ~ 60 mGy之间,国外头部、腹部DLP值(P75)均高于本次调查785 mGy·cm和585 mGy·cm,胸部国内外调查数据基本一致。国内外调查数据的不同,原因可能与国内外CT照射条件、受检体位以及受检者的体型存在差异有关。

    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各地包括二级医疗机构快速配备了大批的CT设备作为诊疗参考依据,导致各地的CTDIvol值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配置的CT设备机型不同,人员操作方式和扫描条件的选择不尽相同,因此导致受检者在受照射时受到的辐射剂量相差较大。诊断参考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值,应根据其设备的变化定期进行相应的更新,才能满足当地辐射防护的最优化要求[10]。因此本研究对于新形势下调查本地CT受检者的剂量水平,制定出适合本地诊断剂量的参考水平尤为必要。本次调查发现头部、胸部、腹部、腰部、四肢CTDIvol P75值分别为58.2、13.3、15.3、23.1、19.1 mGy,DLP的P75值分别为785、350、585、522、581 mGy·cm,除四肢无DRL外,头部、胸部、腹部、腰部均满足WS/T 637—2018《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年人诊断参考水平》 [4]中给出的相应DRL。

    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本地CT诊断剂量水平分布情况,为广州市成人受检者诊断参考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医疗机构制定管理措施提供了依据。本次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具体问题,如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头部照射因受到头部骨骼的影响或照射条件的增加导致剂量较高,应重点采取改进措施进行有效防护,降低受检者的受照剂量。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由于CT诊断手段大量应用,国家标准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源基本标准》 [11]以及行业标准WS/T 637—2018中医疗照射参考水平部位偏少,仅包含头部、胸部和腹部,没有四肢的相关DRL。其次目前扫描条件和方式也有多种区分,比如轴扫、螺扫、平扫和增强扫描等方式。不同条件扫描其剂量会有很大的不同,相差甚至5 ~ 10倍。此外,儿童和成人也并未区分开,其实际剂量也有很大的不同。下一步本研究将继续扩大调查范围和调查部位,制定适合本地的CT诊断参考范围,对CT受检者和陪检者起到精准有效的防护。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18台CT设备基本情况

    医疗机构级别 型号 厂家 类型 台数 检查不同部位患者例数
    头部 胸部 腹部 腰部 四肢
    三级 Revolution CT GE 64排 2 21 16 15 13 8
    二级 Revolution HD GE 16排 1 12 10 11 10 6
    二级 HispeedZX/i型CT GE 32排 1 16 11 11 10 8
    三级 Brilliance CT(64 Slice) 飞利浦 64排 2 38 23 18 15 6
    二级 Brilliance iCT 飞利浦 32排 3 12 11 11 11 4
    二级 Ingenuity CT 飞利浦 32排 1 11 12 12 11 4
    二级 Briliance CT 64 Slice 飞利浦 32排 1 16 12 12 12 2
    三级 SOMATOM Emotion 16-slice configuration 西门子 64排 2 25 12 12 12 5
    二级 uCT 530 联影 32排 2 14 13 12 12 6
    二级 uCT 780 联影 32排 1 12 10 10 10 7
    二级 Aquilion ONE TSX-301A 东芝 32排 1 15 11 11 11 7
    二级 TSX-101A 东芝 32排 1 16 11 11 11 4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检查部位CT主要扫描参数

    检查部位 例数 管电压/kV 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积/mAs 螺距因子 扫描长度/cm
    范围 x±s 范围 x±s 范围 x±s
    头部 208 120 200 ~ 375 242 ± 63 0.656 ~ 1.000 0.914 ± 0.15 9.6 ~ 26.4 15.1 ± 4.8
    胸部 152 120 69 ~ 250 200 ± 60 0.828 ~ 0.938 0.910 ± 0.05 26.0 ~ 36.0 31.4 ± 3.8
    腹部 146 120 180 ~ 300 251 ± 45 0.828 ~ 0.938 0.910 ± 0.05 10.0 ~ 52.0 31.8 ± 10.2
    腰部 138 120 40 ~ 465 225 ± 96 0.750 ~ 1.000 0.910 ± 0.05 3.5 ~ 35.0 16.6 ± 8.1
    四肢 67 120 45 ~ 250 252 ± 62 0.378 ~ 1.386 0.991 ± 0.04 6.0 ~ 40.0 16.1 ± 10.3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不同CT检查部位的CTDIvol值和DLP值

    检查部位 P25 P50 P75 平均值 CTDI参考水平[4] DLP参考水平[4]
    dlp参考水平[4] ctdivol dlp ctdivol dlp ctdivol dlp ctdivol
    头部 41.3 562 55.6 801 58.2 785 52.2 ± 6.5 755.3 ± 58.2 60 860
    胸部 5.6 401 8.6 411 13.3 350 22.2 ± 4.8 435.2 ± 35.7 15 470
    腹部 15.7 711 22.0 704 15.3 585 25.1 ± 3.7 752.4 ± 67.5 20 790
    腰部 22.1 490 31.0 508 23.1 522 31.3 ± 3.8 487.2 ± 44.2 25 580
    四肢 16.8 593 18.4 601 19.1 581 17.2 ± 2.5 611.1 ± 38.2
    :CTDI单位为mGy,DLP单位为mGy·cm,“—”表示没有相应的参考水平。
    下载: 导出CSV
  • [1] 王进, 余宁乐, 马加一, 等. 江苏省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频度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9, 39(5): 357-362. doi: 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9.05.007
    [2] 郭大伟, 罗英男, 高艳辉, 等. 河北省CT检查成年受检者剂量水平调查[J]. 职业与健康, 2021, 37(7): 865-86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JK202107001.htm
    [3] 徐辉, 岳保荣, 尉可道, 等. 我国CT扫描检查中受检者剂量调查结果与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9, 39(3): 213-21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年人诊断参考水平: WS/T637-2018[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5]

    ACR. ACR-AAPM-SPR practicepa-rameter for 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 sanda chievabledose in medical X-rayimaging[Z]. 2018.

    [6]

    EUROPEAN COMMISSION. 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s in thirtysix European countries. Part 2/2[R]. Luxembourg: EC, 2014.

    [7] 牛延寿, 张永县, 康天良, 等. 成年人CT扫描中辐射剂量和诊断参考水平的探讨[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6, 36(11): 862-867. doi: 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6.11.013
    [8]

    STRAUSS K J, SOMASUNDARAM E, SENGUPTA D, et al. Radiation dose for pediatric CT: comparison of pediatric versus adult imaging facilities[J]. Radiology, 2019, 291(1): 158-167. doi: 10.1148/radiol.2019181753

    [9]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CRP publication 135: 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s in medical imaging[M]. UK: SAGE Press, 2017.

    [10]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学组. 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专家共识[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7, 51(11): 817-822. 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7.11.001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2002[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 期刊类型引用(2)

    1. 刘双,邵小翠,白金剑,沈晶,宋冬冬,张兴晖. 某市1511例成年CT受检者辐射剂量和部分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25(01): 36-40 . 百度学术
    2. 凡利娜,原宇宙,刘延飞,黄洁华. 某区医疗机构放射诊断频度调查分析.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25(01): 73-7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3
  • HTML全文浏览量:  42
  • PDF下载量:  25
  • 被引次数: 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6-2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12-25
  • 刊出日期:  2022-1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