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in electric welding workplaces with three methods
-
摘要:目的 探索不同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在接触电焊烟尘岗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方法 选取上海市青浦区4家存在电焊烟尘的企业,采用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接触比值评估法和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定量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ICMM定量评估法)对接触电焊烟尘的工作岗位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采用加权Kappa法对3种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4家企业焊接烟尘的平均浓度为(6.28 ±7.08)mg/m3,岗位超标率为63.63%(14/22)。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电焊烟尘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为:无危害岗位17个、轻度危害岗位3个、中度危害岗位1个、极重度危害岗位1个;接触比值评估法的风险评估结果为:低风险3个、中等风险15个、高风险4个;ICMM定量评估法的风险评估结果为:可容忍的风险岗位1个、潜在的风险岗位为9个、高风险岗位11个,不可容忍的风险岗位1个。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3种评估法结果一致性较差。接触比值评估法和ICMM定量评估法与职业病发病情况结果较相符。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评估结果与CTWA相关性较强(r=0.892,P < 0.05);接触比值评估法评估结果与CTWA相关性中等(r=0.568,P < 0.05);ICMM定量评估法CTWA相关性也较强(r=0.703,P < 0.05)。结论 电焊烟尘岗位具有较高的职业健康风险。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能够快速确定高风险岗位,接触比值评估法数据较容易获得,ICMM定量风险评估法更适合在健康损害后果明确的情况下使用。
-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量化测评某一时间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1]。职业健康风险评估(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是针对职业人群暴露的过程,主要回答职业人群在工作场所暴露于职业性有害因素产生健康损害的种类及其可能性这一问题。目前国外较成熟的风险评估模型包括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ICMM定量评估法)等[2],我国2018年施行的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3](以下简称“技术导则”)为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化学有害因素所导致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方法。本次研究拟采用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ICMM定量评估法这3种评估法对青浦区4家电焊企业的电焊烟尘危害岗位开展风险评估,验证3种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在电焊烟尘危害岗位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为做好青浦区电焊工尘肺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21年,随机选取青浦区4家电焊烟尘职业暴露重点行业企业,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2家,铸造机械制造业1家,健身器材制造业1家,对其22个电焊烟尘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4家企业均为小型企业,施行单班制工作制度,每周工作5 ~ 6 d。
1.2 方法
1.2.1 职业卫生学调查
调查选取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原辅料使用量、工作制度、接触情况(时长、频率)、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情况等。
1.2.2 电焊烟尘检测
根据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4],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基础上对电焊烟尘劳动者开展个体长时间采样,使用GilAir 5大气采样器,过氯乙烯测尘滤膜,以2 L/min的流量,上下午各采集2 h,并计算CTWA(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1.2.3 质量控制
调查由具有多年职业卫生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并通过专业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由2人组成,工作中相互监督;采样检测设备均在检定有效期内,采样过程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样本及时送样,并做好记录单的存档。
1.2.4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采用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技术导则》的接触比值评估法、ICMM定量评估法分别对电焊烟尘危害岗位开展风险评估。3种风险评估法等级划分见表 1。
表 1 3种风险评估法等级划分一览表等级 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 接触比值评估法 ICMM评估法 1 无危害 可忽略风险 可容忍的风险 2 轻度危害 低风险 潜在的风险 3 中度危害 中等风险 高风险 4 重度危害 高风险 非常高风险 5 极重危害 极高风险 不可容忍的风险 1.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3种风险评估法结果的一致性检验使用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其中Kappa系数 < 0,为2个评估结果不一致;0 ~ 0.40为一致性差;0.41 ~ 0.74为一致性好;0.75 ~ 1.00为一致性较好[5]。各风险评估的结果等级与作业现场CTWA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 = 0.05。
2. 结果
2.1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
4家企业均为制造业,产生电焊烟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一致,主要为CO2气体保护焊焊接过程,原材料均为焊丝,焊丝日使用量为12 ~ 20 kg,本次研究共纳入22个电焊烟尘危害岗位,各岗位暴露人数、暴露时间、暴露频率及防护情况见表 2。
表 2 4家电焊烟尘危害企业职业卫生调查结果岗位 暴露人数 暴露时间/(h/d) 暴露频率/(d/周) 焊丝日使用量/kg 工程防护 个人防护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A 冲焊车间1辅助工 15 7 6 约20 局部机械通风不定期维护 防尘口罩、耳塞 冲焊车间1机器人焊接 12 7 6 约20 冲焊车间1人工焊接 4 7 6 约20 冲焊车间2辅助工 8 6.5 6 约20 冲焊车间2机器人焊接 4 7 6 约20 冲焊车间2人工焊接 2 7 6 约20 冲焊车间3辅助工 7 6.5 6 约20 冲焊车间3机器人焊接 2 7 6 约20 冲焊车间3人工焊接 3 7 6 约20 冲焊车间4辅助工 19 7 6 约20 冲焊车间4机器人焊接 16 7 6 约20 冲焊车间4人工焊接 4 7 6 约20 冲焊车间5辅助工 12 7 6 约20 冲焊车间5人工焊接 10 7 6 约20 铸造机械制造业企业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1 4 6 5 约20 局部吸尘装置,无维护 防尘口罩、电焊面罩、耳塞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2 3 6 5 约20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3 5 6 5 约20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4 4 6 5 约20 健身器材制造业企业 局部吸尘装置,不定期维护,布局不合理 防尘口罩、耳塞、防护眼镜 电焊车间人工焊接 8 7 6 约12 电焊车间机械焊接 8 7 6 约12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B 局部吸尘装置,无维护 防尘口罩、防护眼镜 焊接车间气保焊操作位1 11 10 6 约15 焊接车间气保焊操作位2 11 10 6 约15 2.2 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评估结果
电焊烟尘引起的健康效应等级为0级[6],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按照“2健康效应等级 × 2暴露比值 ×作业条件等级”公式计算风险指数,其中16个岗位平均接触时间 > 40 h/周,因此以每周40 h为标准进行暴露时间调整,危害等级划分结果如表 3所示,其中无危害岗位17个、轻度危害岗位3个、中度危害岗位1个、极重度危害岗位1个。电焊烟尘的质量浓度(以下简称“浓度”)范围为1.06 ~ 35.9 mg/m3,平均为(6.28 ± 7.08)mg/m3,岗位超标率为63.63%(14/22)。
表 3 4家电焊烟尘危害企业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评估结果岗位 CTWA/(mg/m3) 长时间工作OEL/(mg/m3) 暴露比值 各项作业条件等级 风险指数 危害等级 暴露人数 暴露时间 工程防护 个体防护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A 冲焊车间1辅助工 4.52 3.75 1.21 2 4 3 1 5.10 无危害 冲焊车间1机器人焊接 4.02 3.75 1.07 2 4 3 1 4.65 无危害 冲焊车间1人工焊接 5.19 3.75 1.38 1 4 3 1 4.86 无危害 冲焊车间2辅助工 2.88 4.13 0.70 2 3 3 1 3.34 无危害 冲焊车间2机器人焊接 1.54 3.75 0.41 1 4 3 1 2.47 无危害 冲焊车间2人工焊接 4.40 3.75 1.17 1 4 3 1 4.20 无危害 冲焊车间3辅助工 2.19 4.13 0.53 2 3 3 1 2.97 无危害 冲焊车间3机器人焊接 1.06 3.75 0.28 1 4 3 1 2.26 无危害 冲焊车间3人工焊接 1.88 3.75 0.50 1 4 3 1 2.63 无危害 冲焊车间4辅助工 8.35 3.75 2.23 3 4 3 1 11.46 轻度危害 冲焊车间4机器人焊接 2.54 3.75 0.68 3 4 3 1 3.92 无危害 冲焊车间4人工焊接 12.00 3.75 3.20 1 4 3 1 17.10 中度危害 冲焊车间5辅助工 5.77 3.75 1.54 2 4 3 1 6.43 无危害 冲焊车间5人工焊接 35.90 3.75 9.57 2 4 3 1 1686.22 极重危害 铸造机械制造业企业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1 8.70 5.75 1.51 1 3 3 1 4.94 无危害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2 11.00 5.75 1.91 1 3 3 1 6.52 无危害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3 2.40 5.75 0.42 1 3 3 1 2.31 无危害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4 6.50 5.75 1.13 1 3 3 1 3.79 无危害 健身器材制造业企业 电焊车间人工焊接 6.00 3.75 1.60 2 4 4 1 7.21 轻度危害 电焊车间机械焊接 4.00 3.75 1.07 2 4 4 1 4.98 无危害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B 焊接车间气保焊操作位1 2.50 2.25 1.11 2 4 4 1 5.14 无危害 焊接车间气保焊操作位2 4.80 2.25 2.13 2 4 4 1 10.43 轻度危害 注:电焊烟尘职业接触限值(OEL)为4 mg/m3,长时间工作OEL =标准限值×折减因子;折减因子(RF)=(40/h)×(168 - h)/128,其中h为每周实际工作时间;暴露比值= CTWA/长时间工作OEL;作业条件等级=(暴露人数等级×暴露时间等级×工程防护措施等级×个体防护措施等级)1/4。 2.3 接触比值评估法评估结果
电焊烟尘属可疑人类致癌物,其危害分级(HR)为3级[7],各电焊烟尘危害岗位按照风险指数划分风险等级,其中低风险3个、中等风险15个、高风险4个。见表 4。
表 4 4家电焊烟尘危害企业接触比值评估法评估结果岗位 CTWA/(mg/m3) 危害等级(HR) 接触浓度(E)/(mg/m3) 接触浓度/长时间工作OEL 接触等级(ER) 风险指数(R) 风险等级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A 冲焊车间1辅助工 4.52 3 4.75 1.27 4 3.46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1机器人焊接 4.02 3 4.22 1.13 4 3.46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1人工焊接 5.19 3 5.45 1.45 4 3.46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2辅助工 2.88 3 2.81 0.68 3 3.00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2机器人焊接 1.54 3 1.62 0.43 2 2.45 低风险 冲焊车间2人工焊接 4.40 3 4.62 1.23 4 3.46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3辅助工 2.19 3 2.14 0.52 3 3.00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3机器人焊接 1.06 3 1.11 0.30 2 2.45 低风险 冲焊车间3人工焊接 1.88 3 1.97 0.53 3 3.00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4辅助工 8.35 3 8.77 2.34 5 3.87 高风险 冲焊车间4机器人焊接 2.54 3 2.67 0.71 3 3.00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4人工焊接 12.00 3 12.60 3.36 5 3.87 高风险 冲焊车间5辅助工 5.77 3 6.06 1.62 4 3.46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5人工焊接 35.90 3 37.70 10.05 5 3.87 高风险 铸造机械制造业企业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1 8.70 3 6.53 1.14 4 3.46 中等风险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2 11.00 3 8.25 1.43 4 3.46 中等风险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3 2.40 3 1.80 0.31 2 2.45 低风险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4 6.50 3 4.88 0.85 3 3.46 中等风险 健身器材制造业企业 电焊车间人工焊接 6.00 3 6.30 1.68 4 3.46 中等风险 电焊车间机械焊接 4.00 3 4.20 1.12 4 3.46 中等风险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B 焊接车间气保焊操作位1 2.50 3 3.75 1.67 4 3.46 中等风险 焊接车间气保焊操作位2 4.80 3 7.20 3.20 5 3.87 高风险 2.4 ICMM定量评估法评估结果
ICMM各要素定义及赋值参照《国外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指南》[8],评估结果见表 5,其中可容忍的风险岗位1个、潜在的风险岗位为9个、高风险岗位11个,不可容忍的风险岗位1个。
表 5 4家电焊烟尘危害企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岗位 健康危害后果(C) 暴露概率(PrE) 暴露时间(PeE) 不确定性(U) 风险等级(RR) 风险等级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A 冲焊车间1辅助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冲焊车间1机器人焊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冲焊车间1人工焊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冲焊车间2辅助工 1 6 6 1 36 潜在的风险 冲焊车间2机器人焊接 1 3 10 1 30 潜在的风险 冲焊车间2人工焊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冲焊车间3辅助工 1 6 6 1 36 潜在的风险 冲焊车间3机器人焊接 1 3 10 1 30 潜在的风险 冲焊车间3人工焊接 1 6 10 1 60 潜在的风险 冲焊车间4辅助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冲焊车间4机器人焊接 1 6 10 1 60 潜在的风险 冲焊车间4人工焊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冲焊车间5辅助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冲焊车间5人工焊接 100 10 10 1 10000 不可容忍的风险 铸造机械制造业企业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1 1 10 6 1 60 潜在的风险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2 1 10 6 1 60 潜在的风险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3 1 3 6 1 18 可容忍的风险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4 1 6 6 1 36 潜在的风险 健身器材制造业企业 电焊车间人工焊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电焊车间机械焊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B 焊接车间气保焊操作位1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焊接车间气保焊操作位2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2.5 3种风险评估法结果一致性检验
3种风险评估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和接触比值评估法对4个企业22个岗位的风险评估结果的Kappa系数为-0.052,两者观察结果不一致;ICMM法和接触比值法有10个岗位的风险结果一致,Kappa系数为0.096,一致性较差;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和ICMM法有3个岗位的风险结果一致,Kappa系数为0.023,一致性较差。
2.6 3种评估法结果与职业病发病情况结果验证
查阅近5年职业病档案管理系统,发现第4家企业气保焊操作位发生1例电焊工尘肺,该岗位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被评估为无危害和轻度危害,与职业病发病情况结果不符;接触比值评估法和ICMM定量评估法分别被评估为中等风险和高风险,即要求立即采取措施,如减少暴露、加强防范等,与职业病发病情况结果相符。
2.7 评估结果等级与CTWA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评估结果等级与CTWA相关性较强(r = 0.892,P < 0.05);接触比值评估法评估结果与CTWA中等程度相关(r = 0.568,P < 0.05);ICMM定量评估法与CTWA强相关(r = 0.703,P < 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尘肺病依然处于高发态势,其潜伏期长、发病缓慢,一旦发病将不可逆转,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危害[9]。青浦区每年均有尘肺病病例报告,其中电焊工尘肺新发病例位居第二[10]。电焊烟尘粒径小,其不可溶部分比较容易沉积在下呼吸道和肺部,引起尘肺病及呼吸系统疾病。青浦区近几年电焊烟尘主动监测数据结果显示,岗位超标率达42.65% [11],电焊烟尘超标较为严重。本次研究显示,电焊烟尘岗位超标率为63.63%(14/22),高于相关文献研究[12]。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可量化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能够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概率,对企业职业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中,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接触比值评估法、ICMM法所得风险评估等级结果的Kappa值均不支持结果的一致性,出现以上结果的可能原因是,3种评估法确定风险等级的关键因素不同。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评估结果中无危害岗位16个、轻度危害岗位3个、中度危害岗位2个、极重危害岗位1个,且与CTWA相关性较强(r = 0.892,P < 0.05)。极重危害岗位的管控措施是停止作业,并使用替代品、工艺改革或加强工程控制措施等进行整改,该企业因为危害比较严重,生产场所已搬迁至外省,因此可以看出,危害严重企业的职业病防控工作任重道远,开展跨省职业病联防联控工作尤为重要。
接触比值评估法是我国《技术导则》中的半定量风险评估法,从风险评估结果可以看出,电焊烟尘浓度CTWA为35.9 mg/m3的岗位,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比接触比值法评估高1个风险等级,其他岗位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比接触比值评估均低1 ~ 2个风险等级,可能原因是接触比值法仅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性特征和接触浓度从而确定风险等级,而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综合考虑了危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的严重性、危害的可能性以及工作场所的作业环境条件等。
有学者研究发现,ICMM定量评估法易出现结果偏高的情况[13],而本次研究发现,ICMM定量评估法的风险等级普遍低于接触比值法,原因是对于不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岗位,在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发生尘肺病,健康损害后果(C)赋值为1,那么风险等级(RR)主要取决于暴露概率(PrE)和暴露时间(PeE),则RR ≤ 100,电焊烟尘最高风险等级是高风险;当工作场所电焊烟尘检测浓度≥ OEL,暴露概率(PrE)赋值为10(最高等级),ICMM定量风险评估法不会随着电焊烟尘检测浓度的升高而提高评估等级,因此ICMM定量风险评估法不适合评估电焊烟尘浓度较高的工作场所,会拉低评估结果。而对于超标严重的岗位,一般的防护措施达不到完全保护劳动者,可能造成尘肺病的发生,健康危害后果(C)赋值为100,那么健康危害后果(C)在ICMM定量风险评估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即RR > 400,为不可容忍的风险,即容易拉高结果。因此ICMM容易造成评估结果偏高或者偏低。
与职业病发病情况结果验证提示,在暴露浓度较低的工作场所,暴露概率和暴露时间较长时,仍然存在职业病发病高风险,运用接触比值评估法和ICMM定量评估法较为合适。
综上,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能够快速确定高风险岗位,接触比值评估法数据较容易获得,在健康损害后果明确的情况下更合适使用ICMM定量风险评估法。但本次研究仅针对4家电焊烟尘危害企业的电焊烟尘危害岗位开展,结果外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工作中,把不同风险评估法运用到更多的行业,通过实践应用完成对各种风险评估结果的验证,以提高风险评估法的可靠性及可推广性,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3种风险评估法等级划分一览表
等级 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 接触比值评估法 ICMM评估法 1 无危害 可忽略风险 可容忍的风险 2 轻度危害 低风险 潜在的风险 3 中度危害 中等风险 高风险 4 重度危害 高风险 非常高风险 5 极重危害 极高风险 不可容忍的风险 表 2 4家电焊烟尘危害企业职业卫生调查结果
岗位 暴露人数 暴露时间/(h/d) 暴露频率/(d/周) 焊丝日使用量/kg 工程防护 个人防护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A 冲焊车间1辅助工 15 7 6 约20 局部机械通风不定期维护 防尘口罩、耳塞 冲焊车间1机器人焊接 12 7 6 约20 冲焊车间1人工焊接 4 7 6 约20 冲焊车间2辅助工 8 6.5 6 约20 冲焊车间2机器人焊接 4 7 6 约20 冲焊车间2人工焊接 2 7 6 约20 冲焊车间3辅助工 7 6.5 6 约20 冲焊车间3机器人焊接 2 7 6 约20 冲焊车间3人工焊接 3 7 6 约20 冲焊车间4辅助工 19 7 6 约20 冲焊车间4机器人焊接 16 7 6 约20 冲焊车间4人工焊接 4 7 6 约20 冲焊车间5辅助工 12 7 6 约20 冲焊车间5人工焊接 10 7 6 约20 铸造机械制造业企业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1 4 6 5 约20 局部吸尘装置,无维护 防尘口罩、电焊面罩、耳塞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2 3 6 5 约20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3 5 6 5 约20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4 4 6 5 约20 健身器材制造业企业 局部吸尘装置,不定期维护,布局不合理 防尘口罩、耳塞、防护眼镜 电焊车间人工焊接 8 7 6 约12 电焊车间机械焊接 8 7 6 约12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B 局部吸尘装置,无维护 防尘口罩、防护眼镜 焊接车间气保焊操作位1 11 10 6 约15 焊接车间气保焊操作位2 11 10 6 约15 表 3 4家电焊烟尘危害企业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评估结果
岗位 CTWA/(mg/m3) 长时间工作OEL/(mg/m3) 暴露比值 各项作业条件等级 风险指数 危害等级 暴露人数 暴露时间 工程防护 个体防护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A 冲焊车间1辅助工 4.52 3.75 1.21 2 4 3 1 5.10 无危害 冲焊车间1机器人焊接 4.02 3.75 1.07 2 4 3 1 4.65 无危害 冲焊车间1人工焊接 5.19 3.75 1.38 1 4 3 1 4.86 无危害 冲焊车间2辅助工 2.88 4.13 0.70 2 3 3 1 3.34 无危害 冲焊车间2机器人焊接 1.54 3.75 0.41 1 4 3 1 2.47 无危害 冲焊车间2人工焊接 4.40 3.75 1.17 1 4 3 1 4.20 无危害 冲焊车间3辅助工 2.19 4.13 0.53 2 3 3 1 2.97 无危害 冲焊车间3机器人焊接 1.06 3.75 0.28 1 4 3 1 2.26 无危害 冲焊车间3人工焊接 1.88 3.75 0.50 1 4 3 1 2.63 无危害 冲焊车间4辅助工 8.35 3.75 2.23 3 4 3 1 11.46 轻度危害 冲焊车间4机器人焊接 2.54 3.75 0.68 3 4 3 1 3.92 无危害 冲焊车间4人工焊接 12.00 3.75 3.20 1 4 3 1 17.10 中度危害 冲焊车间5辅助工 5.77 3.75 1.54 2 4 3 1 6.43 无危害 冲焊车间5人工焊接 35.90 3.75 9.57 2 4 3 1 1686.22 极重危害 铸造机械制造业企业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1 8.70 5.75 1.51 1 3 3 1 4.94 无危害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2 11.00 5.75 1.91 1 3 3 1 6.52 无危害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3 2.40 5.75 0.42 1 3 3 1 2.31 无危害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4 6.50 5.75 1.13 1 3 3 1 3.79 无危害 健身器材制造业企业 电焊车间人工焊接 6.00 3.75 1.60 2 4 4 1 7.21 轻度危害 电焊车间机械焊接 4.00 3.75 1.07 2 4 4 1 4.98 无危害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B 焊接车间气保焊操作位1 2.50 2.25 1.11 2 4 4 1 5.14 无危害 焊接车间气保焊操作位2 4.80 2.25 2.13 2 4 4 1 10.43 轻度危害 注:电焊烟尘职业接触限值(OEL)为4 mg/m3,长时间工作OEL =标准限值×折减因子;折减因子(RF)=(40/h)×(168 - h)/128,其中h为每周实际工作时间;暴露比值= CTWA/长时间工作OEL;作业条件等级=(暴露人数等级×暴露时间等级×工程防护措施等级×个体防护措施等级)1/4。 表 4 4家电焊烟尘危害企业接触比值评估法评估结果
岗位 CTWA/(mg/m3) 危害等级(HR) 接触浓度(E)/(mg/m3) 接触浓度/长时间工作OEL 接触等级(ER) 风险指数(R) 风险等级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A 冲焊车间1辅助工 4.52 3 4.75 1.27 4 3.46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1机器人焊接 4.02 3 4.22 1.13 4 3.46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1人工焊接 5.19 3 5.45 1.45 4 3.46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2辅助工 2.88 3 2.81 0.68 3 3.00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2机器人焊接 1.54 3 1.62 0.43 2 2.45 低风险 冲焊车间2人工焊接 4.40 3 4.62 1.23 4 3.46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3辅助工 2.19 3 2.14 0.52 3 3.00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3机器人焊接 1.06 3 1.11 0.30 2 2.45 低风险 冲焊车间3人工焊接 1.88 3 1.97 0.53 3 3.00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4辅助工 8.35 3 8.77 2.34 5 3.87 高风险 冲焊车间4机器人焊接 2.54 3 2.67 0.71 3 3.00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4人工焊接 12.00 3 12.60 3.36 5 3.87 高风险 冲焊车间5辅助工 5.77 3 6.06 1.62 4 3.46 中等风险 冲焊车间5人工焊接 35.90 3 37.70 10.05 5 3.87 高风险 铸造机械制造业企业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1 8.70 3 6.53 1.14 4 3.46 中等风险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2 11.00 3 8.25 1.43 4 3.46 中等风险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3 2.40 3 1.80 0.31 2 2.45 低风险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4 6.50 3 4.88 0.85 3 3.46 中等风险 健身器材制造业企业 电焊车间人工焊接 6.00 3 6.30 1.68 4 3.46 中等风险 电焊车间机械焊接 4.00 3 4.20 1.12 4 3.46 中等风险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B 焊接车间气保焊操作位1 2.50 3 3.75 1.67 4 3.46 中等风险 焊接车间气保焊操作位2 4.80 3 7.20 3.20 5 3.87 高风险 表 5 4家电焊烟尘危害企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岗位 健康危害后果(C) 暴露概率(PrE) 暴露时间(PeE) 不确定性(U) 风险等级(RR) 风险等级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A 冲焊车间1辅助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冲焊车间1机器人焊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冲焊车间1人工焊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冲焊车间2辅助工 1 6 6 1 36 潜在的风险 冲焊车间2机器人焊接 1 3 10 1 30 潜在的风险 冲焊车间2人工焊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冲焊车间3辅助工 1 6 6 1 36 潜在的风险 冲焊车间3机器人焊接 1 3 10 1 30 潜在的风险 冲焊车间3人工焊接 1 6 10 1 60 潜在的风险 冲焊车间4辅助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冲焊车间4机器人焊接 1 6 10 1 60 潜在的风险 冲焊车间4人工焊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冲焊车间5辅助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冲焊车间5人工焊接 100 10 10 1 10000 不可容忍的风险 铸造机械制造业企业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1 1 10 6 1 60 潜在的风险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2 1 10 6 1 60 潜在的风险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3 1 3 6 1 18 可容忍的风险 钢结构车间人工焊接4 1 6 6 1 36 潜在的风险 健身器材制造业企业 电焊车间人工焊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电焊车间机械焊接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B 焊接车间气保焊操作位1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焊接车间气保焊操作位2 1 10 10 1 100 高风险 -
[1] 王欣, 徐渴, 曾强. 粉尘作业场所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的研究进展[J].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8, 36(3): 234-237. doi: 10.3760/cma.j.issn.1001-9391.2018.03.026 [2] 王莎莎, 张美辨, 蒋国钦, 等. 澳大利亚职业风险评估模型在蓄电池生产企业中的应用[J]. 浙江预防医学, 2013, 25(12): 8-1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FX201312003.htm [3]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GBZ/T 298—2017[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 GBZ/T 192.1—2007[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5] 郭轶斌, 郭威, 秦宇辰, 等. 基于Kappa系数的一致性检验及其软件实现[J]. . 中国卫生统计, 2016, 33(1): 169-170;17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WT201601058.htm [6] 刘晓晓, 周颖, 雷浩昊, 等. 不同风险评估法在某有色金属铸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 上海预防医学, 2020, 32(11): 895-90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YI202011005.htm [7] IARC. . Silica dust, crystalline, in the form of quartz or cristobalit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working group on the evaluation of 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R]. Lyon, France: IARC Monogr Eval Carcinog Risks Hum, 2012.
[8] 丁钢强, 张美辨. 国外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指南[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9] 湖南省工会干部学校课题组. 中国尘肺病群体生存现状分析[J]. 中国工人, 2016(6): 20-2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NR201606006.htm [10] 叶开友, 徐瑞芳, 陆辰汝, 等. 2002—2013上海市青浦区职业病发病特征[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5, 32(5): 426-42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YX201505010.htm [11] 叶开友, 刘晓晓, 陆辰汝, 等. 青浦区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及矽尘浓度主动监测结果分析[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5, 32(12): 154-1157. [12] 刘彩玲, 路建超, 武永平. 电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综合评估[J]. 职业与健康, 2016, 32(17): 2319-232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JK201617005.htm [13] 陈培仙, 张海, 杨燕, 等. 两种风险评估法在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比较[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0, 38(4): 352-356.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0.04.007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6
- HTML全文浏览量: 21
- PDF下载量: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