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疫情期间正念干预对护理本科生心理弹性及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戴振威, 潘辰, 王浩, 肖伟军, 黄依漫, 陈旭, 付佳琪, 荆舒, 王欢, 苏小游

戴振威, 潘辰, 王浩, 肖伟军, 黄依漫, 陈旭, 付佳琪, 荆舒, 王欢, 苏小游. 疫情期间正念干预对护理本科生心理弹性及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3, 41(4): 436-441.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4.009
引用本文: 戴振威, 潘辰, 王浩, 肖伟军, 黄依漫, 陈旭, 付佳琪, 荆舒, 王欢, 苏小游. 疫情期间正念干预对护理本科生心理弹性及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3, 41(4): 436-441.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4.009

疫情期间正念干预对护理本科生心理弹性及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亚洲区域合作专项 BLXM0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 2020-I2M-2-01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戴振威(1998-), 男, 硕士研究生在读

    通讯作者:

    苏小游, 研究员, E-mail: suxiaoyou@hotmail.com

  • 中图分类号: R135

Effect of mindfulness intervention o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during the epidemic and its mechanism

  • 摘要:
      目的  探讨疫情期间正念干预对护理本科生心理弹性及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及其机制,为提升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认同感提供有力证据。
      方法  2021年4月25—30日从北京市某高校完成预调查的研究对象中随机选取108名护理学生,其中有52人作为干预组成员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正念干预,56人作为对照组成员进行空白对照,分别利用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tyle Questionnaire,RSQ)、护生职业认同量表(Professional Identity for Nurse Students Questionnaire,PINSQ)评估两组成员在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3个月后(随访时)的心理弹性及职业认同感水平。利用SAS 9.4软件,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评价干预效果,采用Process程序检验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心理弹性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心理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学生在干预后和随访时心理弹性相比干预前均有所提高(P<0.05),随访时和干预后相比,心理弹性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各个时间点的心理弹性水平无变化(P>0.05)。干预后,干预组职业认同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干预组的职业认同感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职业认同感在各时间点的提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个时间点的职业认同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念干预可通过影响心理弹性水平进而影响职业认同感,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占比为23.67%。
      结论  正念干预可有效提升疫情期间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弹性和职业认同感水平,可为后续的心理干预和研究提供依据。
    + English
  • 汞作为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存在的金属 [1],常被用来制造体温计。含汞体温计因其性能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医疗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 [2]。汞是体温计生产企业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活动中常以蒸气形式侵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引发职业性汞中毒,影响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多种方法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3-4],也对汞的职业健康风险开展了相应的研究 [5-6],但这些研究都是针对一次的检测结果进行风险评估,无法说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情况发生变化时,评估结果的变化情况。本研究拟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以下简称“EPA法”)、新加坡人力部(Singapore Ministry of Manpower,MOM)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以下简称“MOM法”)、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ining and Metals,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以下简称“ICMM法”)以及GBZ/T 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 [7]对含汞体温计生产企业的职业健康风险开展动态评估,以期获得适合动态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

    2019年12月和2020年10月,选取某体温计生产企业开展作业场所空气中汞浓度检测。该企业主要产品为三角体温计和内标体温计,2019年产量分别为800万支和700万支。两种体温计均采购半成品,三角体温计半成品经过分号、渗印、烘色、检验等工序后进行包装出厂,内标体温计半成品则经过定点、分号、装配、封头、检验等工序后包装出厂。该企业劳动定员49人,生产班制为常白班,每班8 h,每周6 d,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汞。

    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包括生产工艺流程、关键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措施等。依据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8]进行采样,按照GBZ/T 300.1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8部分:汞及其化合物》 [9]进行检测分析,计算工作场所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和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并根据GBZ 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10]判断检测结果是否超标。

    EPA法[11]中暴露浓度(EC)计算方法见式(1):

    $$ \mathrm{EC}=\frac{C \mathrm{~A} \times \mathrm{ET} \times \mathrm{EF} \times \mathrm{ED}}{\mathrm{AT}} $$ (1)

    式中,CA为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即CTWA(mg/m3);ET为每日暴露时间(h);EF为每年暴露频率(d/年);ED为暴露周期(年);AT为暴露周期平均时间(h)。EPA数据库中,按照非致癌风险评估汞的职业健康风险,危害商数(HQ)计算方法见式(2):

    $$ \mathrm{HQ}=\frac{\mathrm{EC}}{\mathrm{RfC}} $$ (2)

    查询可知汞的RfC为0.3 μg/m3

    MOM法 [12]中风险水平(R)计算方法见式(3):

    $$ R=\sqrt{\mathrm{HR} \times \mathrm{ER}} $$ (3)

    式中,HR为危害等级,由化学危害因素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确定,查询文献可知;ER为接触等级,由实际暴露浓度(E)与职业接触限值(OEL)的比值确定。

    ICMM法 [13]根据职业暴露等级、防护的有效性以及职业暴露发生的可能性确定风险等级。

    按照GBZ/T 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2部分:化学物》 [7],根据化学毒物的危害程度权重系数(WD)、职业接触比值权重系数(WB)和体力劳动强度权重系数(WL)计算分级指数(G),对该企业各个岗位接触汞的作业危害进行分级。

    因EPA法、MOM法总的风险等级为5个等级,而ICMM法和作业危害分级总的风险等级为4个等级,为方便比较引入风险比值,风险比值=风险等级/总的风险等级 [14]

    利用SPSS 2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年间风险比值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9年检测期间,各工序所在房间地面为普通水磨石,部分墙面凹凸不平。在侧墙高处安装了排风机,车间顶部设置了尾气处理装置。2020年职业病防护设施改造后,各工序所在房间地面、墙面做了光滑处理,设了排水沟,定期冲洗,废水进污水站。侧墙排风机位置由高处降至低处。停用原有的车间内部尾气处理装置,在车间外设置新的尾气处理装置、一级水喷淋塔。车间内侧墙下方布置了收集汞蒸气的通风管道,气流为下行方向。定制了新的工作台,台面铺设光滑垫板,每个工位处设置了侧吸式局部排风罩,各个排风罩通过风管连接,接至尾气处理装置。

    2019年涉汞岗位汞浓度合格率仅25.0%,2020年进行了职业病防护设施改造后各岗位汞浓度均符合GBZ 2.1—2019的要求。见表 1表 2

    表  1  2019年涉汞岗位汞浓度检测结果
    岗位 接触时间/h 样品数 范围/(mg/m3 CTWA/(mg/m3 CSTE/(mg/m3 判定
    三角定点 10.0 3 0.071 ~ 0.074 0.091 0.074 不合格
    三角分号 10.0 3 0.025 ~ 0.074 0.066 0.074 不合格
    三角渗印 10.0 3 0.035 ~ 0.063 0.063 0.063 不合格
    三角烘色 10.0 2 0.037 ~ 0.040 0.039 0.040 不合格
    三角包装 10.0 3 0.023 ~ 0.070 0.060 0.070 不合格
    内标定点 10.0 3 0.013 ~ 0.028 0.024 0.028 不合格
    内标分号 10.0 3 0.011 ~ 0.020 0.019 0.020 合格
    内标装配 8.0 3 0.011 ~ 0.019 0.016 0.019 合格
    内标封头 8.0 3 0.013 ~ 0.024 0.020 0.024 合格
    内标包装 10.0 2 0.017 ~ 0.028 0.029 0.028 不合格
    检验 10.0 3 0.014 ~ 0.029 0.028 0.029 不合格
    破碎 0.8 3 0.105 ~ 0.254 0.016 0.254 不合格
    注:汞-金属汞(蒸气)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0.02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0.04 mg/m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2  2020年涉汞岗位汞浓度检测结果
    岗位 接触时间/h 样品数 范围/(mg/m3 CTWA/(mg/m3 CSTE/(mg/m3 判定
    三角分号 8 9 0.003 ~ 0.018 0.016 0.018 合格
    三角渗印 8 9 0.006 ~ 0.019 0.015 0.019 合格
    三角烘色 8 9 0.003 ~ 0.015 0.013 0.015 合格
    内标分号 8 9 0.002 ~ 0.008 0.006 0.008 合格
    内标装配 8 9 0.002 ~ 0.011 0.007 0.011 合格
    内标封头 8 9 0.005 ~ 0.017 0.012 0.017 合格
    定点 8 9 0.005 ~ 0.018 0.011 0.018 合格
    包装 8 9 0.002 ~ 0.006 0.004 0.006 合格
    检验 8 9 0.004 ~ 0.017 0.013 0.017 合格
    破碎 4 9 0.004 ~ 0.015 0.007 0.015 合格
    :2020年该企业进行了工艺改进,对部分工序进行了合并,因此检测岗位较2019年有所变化,其中三角式体温计定点岗位、内标式体温计定点岗位合并为定点岗位,三角包装、内标包装合并为包装岗位。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019年,EPA法评估结果显示,除破碎岗位外,其他均为不可接受的风险;MOM法和ICMM法评估结果显示,主要岗位为高风险;作业危害分级结果显示,33%的岗位为重度危害作业,42%的岗位为中度危害作业。2020年,EPA法评估结果基本不变,MOM法和ICMM法评估结果中,三角分号、渗印、烘色和内标分号、装配以及包装岗位风险水平均有所下降。从作业危害分级来看,所有岗位均为相对无害作业。风险评估结果见表 3表 4

    表  3  2019年各岗位接触汞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岗位 EPA法 MOM法 ICMM法 作业危害分级
    EC/(μg/m3 HQ 风险等级 E/OEL ER HR 风险等级 暴露等级 防护措施有效性 暴露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等级 WD WB WL G 作业分级
    三角定点 27.01 90.03 5 4.55 5 5 5 4 8 4.55 1.5 55
    三角分号 19.59 65.30 5 3.30 5 5 5 4 8 3.3 1.5 40
    三角渗印 18.70 62.33 5 3.15 5 5 5 4 8 3.15 1.5 38
    三角烘色 11.58 38.58 5 1.95 4 5 4 4 8 1.95 1.5 23
    三角包装 17.81 59.36 5 3.00 5 5 5 4 8 3 1.5 36
    内标定点 7.12 23.74 5 1.20 4 5 4 4 8 1.2 1.5 14
    内标分号 5.64 18.80 5 0.95 3 5 4 3 8 0 1.5 0 0
    内标装配 3.80 12.66 5 0.80 3 5 4 3 8 0 1.5 0 0
    内标封头 4.75 15.83 5 1.00 4 5 4 4 8 1 1.5 12
    内标包装 8.61 28.69 5 1.45 4 5 4 4 8 1.45 1.5 17
    检验 8.31 27.70 5 1.40 4 5 4 4 8 1.4 1.5 17
    破碎 0.38 1.27 4 0.80 3 5 4 3 8 0 2 0 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4  2020年各岗位接触汞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岗位 EPA法 MOM法 ICMM法 作业危害分级
    EC/(μg/m3 HQ 风险等级 E/OEL ER HR 风险等级 暴露等级 防护措施有效性 暴露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等级 WD WB WL G 作业分级
    三角分号 3.80 12.66 5 0.80 3 5 4 3 8 0 1.5 0 0
    三角渗印 3.56 11.87 5 0.75 3 5 4 3 8 0 1.5 0 0
    三角烘色 3.09 10.29 5 0.65 3 5 4 3 8 0 1.5 0 0
    内标分号 1.42 4.75 5 0.30 2 5 3 2 8 0 1.5 0 0
    内标装配 1.66 5.54 5 0.35 2 5 3 2 8 0 1.5 0 0
    内标封头 2.85 9.50 5 0.60 3 5 4 3 8 0 1.5 0 0
    定点 2.61 8.71 5 0.55 3 5 4 3 8 0 1.5 0 0
    包装 0.95 3.17 5 0.20 2 5 3 2 8 0 1.5 0 0
    检验 3.09 10.29 5 0.65 3 5 4 4 8 0 1.5 0 0
    破碎 0.83 2.77 5 0.35 2 5 3 3 8 0 1.5 0 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以各个岗位为样本点,用曼-惠特尼U检验对两年间各模型的风险比值分别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两年间EPA法的风险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OM法、ICMM法以及作业危害分级,2020年的风险比值均低于2019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5

    表  5  2019、2020年各岗位接触汞的风险比值结果比较
    岗位 EPA法 MOM法 ICMM法 作业危害分级
    2019年 2020年 2019年 2020年 2019年 2020年 2019年 2020年
    三角定点 1 1 1 0.8 1 0.75 1 0.25
    三角分号 1 1 1 0.8 1 0.75 1 0.25
    三角渗印 1 1 1 0.8 1 0.75 1 0.25
    三角烘色 1 1 0.8 0.8 1 0.75 0.75 0.25
    三角包装 1 1 1 0.6 1 0.5 1 0.25
    内标定点 1 1 0.8 0.8 1 0.75 0.75 0.25
    内标分号 1 1 0.8 0.6 0.75 0.5 0.25 0.25
    内标装配 1 1 0.8 0.6 0.75 0.5 0.25 0.25
    内标封头 1 1 0.8 0.8 1 0.75 0.75 0.25
    内标包装 1 1 0.8 0.6 1 0.5 0.75 0.25
    检验 1 1 0.8 0.8 1 1 0.75 0.25
    破碎 0.8 1 0.8 0.6 0.75 0.75 0.25 0.25
    Z 1.000 - 2.946 - 3.377 - 3.616
    P 0.755 0.010 0.001 0.001
    注:2020年三角定点、内标定点合并为定点岗位,三角包装、内标包装合并为包装岗位,因此两种体温计对应岗位风险比值相同。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近年来,国内外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研究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5-17]。汞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毒物,但目前针对涉汞生产企业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研究仍较少,相比以往单一维度上的方法间比较,本次研究增加了不同时间维度上的风险评估适用性对比。结果显示,职业病防护设施改造后,工人的职业暴露情况明显改善,而EPA法未能反映这一变化,可能不适用于汞的职业健康风险动态评估;MOM法、ICMM法以及作业危害分级适用性较好,评估结果反映了企业改造措施的有效性。

    此次二次动态评估中最为直观的改变为作业场所汞浓度显著降低,但从评估结果来看,EPA法两年间风险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分析可知,EPA法计算过程中使用的汞的RfC值为0.3 μg/m3,即便是2020年汞浓度符合我国职业卫生标准要求,CTWA最低4 μg/m3,计算所得的危害商数依然较大。因此,在现有的分级体系下,各岗位接触汞的风险等级依旧较高,并且在4种方法中居于首位,评估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论 [18-19]相吻合,侧面反映了该模型在动态评估中的局限性。ICMM法是以物质的实际暴露浓度为参考依据之一,适用于本次研究中工作场所汞的浓度已知的情况,评估结果更贴近实际 [20],其操作便捷性虽强,但模型中评估参数较少,防护设施有效性和暴露发生可能性依靠主观判断,因而结果的稳定性有待加强。2020年职业病防护设施改造后,现场工作环境中汞浓度降低,暴露等级下降,防护设施有效性提升,因此各岗位接触汞的职业危害风险水平显著下降。在本次研究中,职业病防护设施改造后,工作场所空气中汞浓度有效降低,直接导致MOM法中影响因子之一的暴露等级下降,因而职业健康风险比值显著变化,表明该模型的半定量特性能客观反映出评估体系的风险水平,但是不适用于高温、噪声等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我国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在本次研究中同样适用,该方法在评估过程中考虑了化学物质的危害程度、职业接触情况以及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将现场检测浓度直接用于计算分级指数,由于2020年各岗位汞浓度均符合我国职业卫生标准,因而模型中的职业接触比值直接赋值为0,使得各岗位分级指数均为0,均为相对无害作业。尽管该方法体现了改造的有效性,但在工作场所化学物质浓度满足职业卫生要求的情况下,各岗位风险等级区分度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21]

    本次研究选用了国内外多种方法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改造前后的动态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其中MOM法、ICMM法、作业危害分级3种方法适用性较好。后期可持续关注各主要岗位接触汞的浓度情况,获取更多数据,监测岗位风险,优化现有风险评估模型。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图  1   中介效应路径

    注:图中β值对应P值均 < 0.05。

    表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人数(构成比/%)]

    项目 干预组
    n = 52)
    对照组
    n = 56)
    χ2 P
    性别 0.453 0.501
      男 12(23.08) 10(17.86)
      女 40(76.92) 46(82.14)
    校内任职 0.326 0.568
      无 25(48.08) 30(53.57)
      班干部或学生会干部 27(51.92) 26(46.43)
    户口类型
      城镇 37(71.15) 38(67.86) 0.138 0.710
      农村 15(28.85) 18(32.14)
    独生子女
      是 32(61.54) 27(48.21) 1.931 0.165
      否 20(38.46) 29(51.79)
    就读护理专业原因 0.019 0.892
      自愿 35(67.31) 37(66.07)
      非自愿 17(32.69) 19(33.93)
    家庭人员从事护理 1.700 0.192
      有 7(13.46) 13(23.21)
      无 45(86.54) 43(76.79)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研究对象心理弹性在干预前、干预后、随访时得分情况 x ± 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随访时
    干预组 60.40 ± 12.43 64.69 ± 10.29 62.75 ± 10.45
    对照组 61.02 ± 10.55 60.00 ± 10.09 61.27 ± 10.7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正念干预对心理弹性影响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参数估计

    参数 β SE值 95%置信区间 Z P
    下限 上限
    截距 61.632 3.275 55.214 68.050 18.820 < 0.001
    干预组 - 0.614 2.206 - 4.937 3.709 - 0.280 0.781
    干预后 - 6.324 2.000 - 10.243 - 2.405 - 3.160 0.002
    随访 - 1.846 1.938 - 5.645 1.953 - 0.950 0.341
    干预组×干预后 5.306 1.460 2.445 8.168 3.630 < 0.001
    干预组×随访 2.096 1.325 - 0.501 4.693 1.580 0.114
    注:“干预组”为组别效应,表示以对照组为参照,干预组的效应;“干预后”“随访”均为时间效应,表示以干预前为参照,干预后和随访时的效应。因为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故不再分析其他值(主效应)。
    下载: 导出CSV

    表  4   正念干预对心理弹性影响的时间单独效应

    组别 效应 差值d SE值 P Wald χ2 P
    干预组 干预后-干预前 4.289 1.229 < 0.001 12.181 0.002
    随访-干预前 2.346 1.043 0.024
    随访-干预后 - 1.942 0.978 0.047
    对照组 干预后-干预前 - 1.018 0.789 3.524 0.172
    随访-干预前 0.250 0.817
    随访-干预后 1.268 0.715
    下载: 导出CSV

    表  5   研究对象职业认同感在干预前、干预后、随访时得分情况 x ± 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随访时
    干预组 58.65 ± 12.22 62.37 ± 9.75 65.81 ± 11.64
    对照组 60.63 ± 9.92 58.46 ± 8.79 58.13 ± 12.12
    下载: 导出CSV

    表  6   正念干预对职业认同感影响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参数估计

    参数 β SE值 95%置信区间 Z P
    下限 上限
    截距 62.596 3.118 56.485 68.708 20.080 < 0.001
    干预组 - 1.971 2.132 - 6.149 2.207 - 0.920 0.355
    干预后 - 8.033 2.368 - 12.674 - 3.392 - 3.390 < 0.001
    随访 - 12.154 3.994 - 19.983 - 4.325 - 3.040 0.002
    干预组×干预后 5.872 1.715 2.511 9.234 3.420 < 0.001
    干预组×随访 9.654 2.496 4.762 14.546 3.870 < 0.001
    注:“干预组”为组别效应,表示以对照组为参照,干预组的效应;“干预后”“随访”均为时间效应,表示以干预前为参照,干预后和随访时的效应。因为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故不再分析其他值(主效应)。
    下载: 导出CSV

    表  7   正念干预对职业认同感影响的时间单独效应

    组别 效应 差值d SE值 P Wald χ2 P
    干预组 干预后-干预前 3.712 1.433 0.010 17.127 < 0.001
    随访-干预前 7.154 1.729 < 0.001
    随访-干预后 3.442 1.407 0.014
    对照组 干预后-干预前 - 2.161 0.942 5.518 0.063
    随访-干预前 - 2.500 1.800
    随访-干预后 - 0.339 1.664
    下载: 导出CSV

    表  8   中介效应检验

    效应 效应量 标准误 t P Bootstrap 95%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总效应 0.617 0.184 3.354 0.001 0.252 0.982
    直接效应 0.472 0.179 2.633 0.010 0.117 0.827
    中介效应 0.146 0.066 2.205 0.035 0.022 0.305
    下载: 导出CSV
  • [1] 邢伟, 郭璐瑶, 张会, 等. 郑州某三甲医院护生实习环境与职业认同的关系: 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J]. 现代预防医学, 2021, 48(10): 1769-177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DYF202110011.htm
    [2]

    TERESA-MORALES C, GONZALEZ-SANZ J D, RODRIGUEZ-PEREZ M. Components of the nursing role as perceived by first-year nursing students[J]. Nurse Educ Today, 2021, 102: 104906. doi: 10.1016/j.nedt.2021.104906

    [3]

    CHEUNG T, WONG S Y, WONG K Y, et al.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ymptoms of stress among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 in Hong Kong: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6, 13(8): 779. doi: 10.3390/ijerph13080779

    [4]

    ZHAO Y, ZHOU Q, LI J, et al.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coping styles in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after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China[J]. Nurs Open, 2021, 8(6): 3527-3537. doi: 10.1002/nop2.902

    [5]

    TANJI F, KODAMA Y. Prevalence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nursing studen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1, 18(19): 10358. doi: 10.3390/ijerph181910358

    [6]

    YANG Y, LUO B, ZHAO L, et al. Effe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resilience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a longitudinal study[J]. J Psychosoc Nurs Ment Health Serv, 2022, 60(12): 31-37. doi: 10.3928/02793695-20220613-01

    [7] 戴振威, 苏小游, 王浩, 等. 后疫情时代护理本科生正念水平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及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J]. 护理管理杂志, 2021, 21(10): 697-701. doi: 10.3969/j.issn.1671-315x.2021.10.003
    [8]

    SI M Y, XIAO W J, PAN C, et al. Mindfulness-based online intervention on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COVID-19 patients in China: an intervention design[J]. Infect Dis Poverty, 2021, 10(1): 69. doi: 10.1186/s40249-021-00836-1

    [9]

    MAK W, NG I, WONG C, et al. Resilience style questionnair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cardiac patients in Hong Kong[J]. Assessment, 2019, 26(4): 706-725. doi: 10.1177/1073191116683798

    [10] 郝玉芳. 提升护生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 2011.
    [11]

    HAYES A F. 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 moderation, 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 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M]. 2nd ed.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2018: 692.

    [12]

    MACKINNON D.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mediation analysis[M]. British: Routledge Academic, 2008: 490.

    [13] 温忠麟, 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 方法和模型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5): 731-74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LXD201405001.htm
    [14]

    MEDLICOTT E, PHILLIPS A, CRANE C, et al. The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cceptability, effectiveness, and mechanisms of a mindfulness-based course[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1, 18(11): 6023. doi: 10.3390/ijerph18116023

    [15]

    GALANTE J, DUFOUR G, VAINRE M, et al. A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 to increase resilience to stress in university students(the Mindful Student Study): a pragmatic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Public Health, 2018, 3(2): e72-e81. doi: 10.1016/S2468-2667(17)30231-1

    [16]

    KLATT M, WESTRICK A, BAWA R, et al. Sustained resiliency building and burnout reduction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via organizational sponsored mindfulness programming[J]. Explore(NY), 2022, 18(2): 179-186. doi: 10.1016/j.explore.2021.04.004

    [17]

    ZIEGELSTEIN R C. Creating structured opportunities for social engagement to promote well-being and avoid burnout in medical students and residents[J]. Acad Med, 2018, 93(4): 537-539. doi: 10.1097/ACM.0000000000002117

    [18]

    DONG S, MILES L, ABELL N, et al.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for counseling professionals: a mindfulness-based perspective[J]. IJAC, 2018, 40(4): 469-480.

    [19]

    RABABAH J A, AL-HAMMOURI M M, DREW B 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indfulness and health promotion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a serial multiple mediator analysis[J]. J Adv Nurs, 2020, 76(12): 3464-3472. doi: 10.1111/jan.14556

    [20] 杨燕, 李翠香, 颜琬华. 护生社会支持与职业认同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14): 1087-1090.
    [21] 徐松, 谢俊鹏, 李敏, 等. 医护人员心理弹性在正念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效应[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8, 27(12): 1114-1117. doi: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8.12.012
    [22] 张丽, 崔立谦, 吴洁芳, 等. 正念训练对大学生情绪调节及心理弹性的影响[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 29(10): 928-934. doi: 10.3760/cma.j.cn371468-20200315-01125
图(1)  /  表(8)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3
  • HTML全文浏览量:  29
  • PDF下载量:  2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2-19
  • 刊出日期:  2023-08-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