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多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制鞋行业中的应用比较

彭志恒, 何易楠, 冯玉超, 张海, 邓颖聪, 周丽屏, 周海林, 王致

彭志恒, 何易楠, 冯玉超, 张海, 邓颖聪, 周丽屏, 周海林, 王致. 多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制鞋行业中的应用比较[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3, 41(6): 693-698.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6.006
引用本文: 彭志恒, 何易楠, 冯玉超, 张海, 邓颖聪, 周丽屏, 周海林, 王致. 多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制鞋行业中的应用比较[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3, 41(6): 693-698.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6.006

多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制鞋行业中的应用比较

基金项目: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206010061

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021—2023年

广州市卫生健康科技项目 20221A010034

广州市卫生健康科技项目 20231A011058

广州市市校(院)联合资助专题(广州市职业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2023A03505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彭志恒(1987-), 男, 硕士, 主管医师

    通讯作者:

    王致, 主任医师, E-mail: zhiwang@outlook.com

  • 中图分类号: R134; R136

Appl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multiple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in the footwear industry

  • 摘要:
    目的 

    探索不同评估方法在制鞋行业中的适用性,为我国制鞋行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9—2020年,选取广州市内4家制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吸入风险评估法(简称“美国EPA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简称“MES法”)、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评估法(简称“ICMM法”)、澳大利亚职业健康与安全风险评估法(简称“澳大利亚法”)、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综合指数法(简称“综合指数法”)和危害作业分级法等6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对制鞋企业的重点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采用风险比值对6种方法的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标化,比较6种评估方法评估结果。

    结果 

    4家制鞋企业重点岗位的苯、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和正己烷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6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之间存在差异,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美国EPA法、综合指数法、MES法、ICMM法和澳大利亚法风险等级均高于危害作业分级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美国EPA法评估的风险水平最高,其次是综合指数法,MES法和澳大利亚法评估的风险水平相近,ICMM法与其他评估方法差异较大。

    结论 

    建议以综合指数法为主,MES法和澳大利亚法为辅,多种评估方法相结合对制鞋行业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 English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简称慢阻肺,表现为气流受限导致的呼吸道症状反复发作,在临床中是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疾病[1]。截至2020年,全世界患有COPD的人群已超过3亿人,COPD患病率已达11.7%左右,在全球人群死亡原因中位居第三位[2-3]。COPD急性加重指患者的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急性发作且不断恶化,使肺功能状态加速降低,是导致COPD患者加速死亡的危险因素[4]。有研究[5]发现,患有COPD的人群中至少发生过1次急性加重事件的患者约占46%。COPD急性加重的发生率和复发率较高,它所造成的社会及医疗经济负担是不可忽略的医疗健康课题。COPD急性加重不仅与疾病进展及家庭支持状态有关,而且与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与自我管理密切相关。因此,积极预防急性加重事件,让患者重视对相关预防措施的认知和了解已刻不容缓[6]。COPD急性加重的预防措施知晓率是全面评判患者治疗与管理疾病能力的关键指标。COPD患者自我疾病安全管理得益于预防急性发作知识的掌握程度[7]。了解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预防措施知晓情况,对COPD防治和预后,降低COPD患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风险有着积极意义。既往研究[8-10]多集中于调查医生、居民及慢阻肺患者对COPD典型症状的认知、COPD患病率及检查项目知晓情况,鲜有关注COPD急性加重预防措施知晓现况的研究。本研究调查了2020年3月—2021年4月间绵阳市中心医院接诊的COPD患者急性加重防治措施知晓情况,以期为开展预防COPD急性发作的健康宣教,增强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依据。

    本研究经绵阳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按时间顺序,在患者个人愿意的前提下,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间绵阳市中心医院接诊的930名COP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对此次调查知情且自愿参与;(2)符合COPD诊断标准[11],且病情稳定;(3)能正常沟通交流;(4)无认知障碍、无精神疾病史。排除人员:考虑到自由职业者的工种、生活习惯差异较大而影响调查结果,故在统计调查时将此类职业排除。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开展纸质版问卷调查,被调查者以匿名方式自行填写,完成后现场回收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者对门诊收治或急性加重后稳定期的COPD患者发放问卷,并现场收回。研究者负责解答患者问卷疑问,部分病情严重而无法自主作答者由研究者提问后代为填写,避免了因病情程度不同而导致的结果偏差。问卷的填写仅需病例号。

    问卷内容包括:(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类型、文化水平、家庭经济水平、医疗付费方法、病程、过去一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等;(2)COPD急性加重预防措施知晓情况问卷在文献研究[4, 12-15]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先通过文献检索,经小组讨论初步整理出COPD急性加重预防措施知晓问卷的条目,再邀请5名该领域专家进行咨询,结合咨询结果和信效度检验形成最终问卷。问卷有20道预防知识是非题,共5个维度,包括用药预防知识、免疫预防知识、日常生活方式预防知识、氧疗预防知识及康复预防知识。每题答错计0分,答对计1分,满分20分。总分≥12分表示合格,界定为知晓预防措施。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23。本次研究共发出问卷930份,回收有效问卷887份,回收率是95.4%。

    为保证研究数据的全面性,问卷内容经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讨论定稿,研究开始时均对研究员进行相关培训,明确调查过程的操作流程及检查内容等,确保问卷的真实可靠。研究员在调查现场审核所有填写的问卷,调查结束后由两名研究员独立打分并录入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 ± 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及以上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OPD急性加重预防措施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87名COPD患者中男性498名(占56.1%),女性389名(占43.9%);年龄38 ~ 85岁,平均(63.4 ± 9.6)岁,其中年龄 < 60岁160名(占18%),60 ~ 75岁462名(占52.1%), > 75岁265名(占29.9%);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410名(占46.2%),初、高中335名(占37.8%),大专及以上142名(占16.0%);病程少于5年者208名(占23.4%),5 ~ 10年344名(占38.8%),超过10年者335名(占37.8%)。

    887名COPD患者的COPD急性加重预防措施知晓平均得分为(10.26 ± 3.02)分,按照知晓得分≥ 12分为知晓合格划分,则总知晓229名,知晓率为25.8%。问卷各维度知晓情况如下:(1)用药预防知识(5题),应答全部正确286人(占32.2%);(2)免疫预防知识(3题),应答全部正确117人(占13.2%);(3)日常生活预防知识(5题),应答全部正确205人(占23.1%);(4)氧疗预防知识(3题),应答全部正确182人(占20.5%);(5)康复预防知识(4题),应答全部正确70人(占7.9%)。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程、与子女同住、长期氧疗、过去1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等情况不同的患者急性加重预防措施知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  1  COPD急性加重预防措施知晓情况单因素分析  x ± s,分)
    特征 人数(占比/%) 预防措施知晓得分 tF P
    性别 0.354 0.724
      男 498(56.1) 10.29 ± 2.85
      女 389(43.9) 10.22 ± 3.02
    年龄/岁 13.096 < 0.01
       < 60 160(18.0) 11.26 ± 3.53
      60 ~ 75 462(52.1) 10.27 ± 3.14
      > 75 265(29.9) 9.64 ± 2.96
    体质量指数/(kg/m2 0.089 0.966
       < 18.5 368(41.5) 10.24 ± 2.03
      18.5 ~ 23.9 210(23.7) 10.29 ± 2.17
      24 ~ 27.9 147(16.5) 10.32 ± 2.02
      ≥ 28 162(18.3) 10.21 ± 2.65
    文化程度 9.471 < 0.01
      小学及以下 410(46.2) 9.95 ± 2.73
      初中及高中 335(37.8) 10.25 ± 2.84
      大专及以上 142(16.0) 11.18 ± 3.48
    家庭月收入/元 1.062 0.346
       < 3 000 450(50.7) 10.33 ± 2.34
      3 000 ~ 5 000 294(33.2) 10.08 ± 2.85
      > 5 000 143(16.1) 10.41 ± 3.12
    职业类型 14.668 < 0.01
      工人 233(26.3) 10.37 ± 2.05
      农民 403(45.4) 9.66 ± 2.74
      退伍军人 137(15.5) 11.16 ± 3.44
      干部 114(12.8) 11.07 ± 3.11
    医疗付费方式 2.151 0.117
      自费 265(29.9) 9.97 ± 2.41
      公费 204(23.0) 10.37 ± 3.02
      部分自费 418(47.1) 10.39 ± 2.75
    婚姻状况 2.506 0.082
      已婚 546(61.6) 10.38 ± 2.05
      未婚 52(5.9) 10.22 ± 2.36
      离异、丧偶 289(32.5) 10.04 ± 2.12
    居住地 1.013 0.311
      城市 364(41.0) 10.39 ± 3.14
      农村 523(59.0) 10.17 ± 3.21
    与子女同住 7.128 < 0.01
      是 323(36.4) 11.22 ± 3.18
      否 564(63.6) 9.71 ± 2.95
    病程/年 7.790 < 0.01
       < 5 208(23.4) 9.63 ± 2.67
      5 ~ 10 344(38.8) 10.29 ± 2.56
      > 10 335(37.8) 10.62 ± 3.21
    长期氧疗 6.002 < 0.01
      是 268(30.2) 11.02 ± 2.56
      否 619(69.8) 9.93 ± 2.45
    过去1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 33.671 < 0.01
      0 162(18.3) 9.33 ± 2.27
      1 329(37.1) 9.85 ± 2.64
      ≥ 2 396(44.6) 10.98 ± 2.3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以COPD急性加重预防措施知晓得分为响应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导致统计学差异 < 0.1的因素作为预测变量,部分无序资料设置哑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按α = 0.05,α = 0.10进行)。各变量赋值见表 2,赋值为0组作为对照组。

    表  2  多因素分析预测变量赋值
    预测变量 赋值
    年龄/岁 原值代入
    文化程度 大专及以上= 0,初中及高中= 1,小学及以下= 2
    职业类型 退伍军人= 0,农民= 1,工人= 2,干部= 3
    婚姻状况 已婚= 0,未婚= 1,离异、丧偶= 2
    与子女同住 否= 0,是= 1
    病程/年 < 5 = 0,5 ~ 10 = 1,> 10 = 2
    长期氧疗 否= 0,是= 1
    过去1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 0次= 0,1次= 1,≥ 2次= 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R2 = 0.195,调整R2 = 0.183,F = 24.155,P < 0.05),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COPD病程及急性加重次数是COPD急性加重预防措施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P < 0.05)。其中:(1)年龄越大则知晓得分越低(P < 0.05);(2)相比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小学及以下学历的患者知晓得分减少了1.456分(P < 0.05);(3)相比退伍军人患者,农民患者的知晓得分降低1.738分(P < 0.05);(3)相比病程少于5年者,病程5 ~ 10年患者的知晓得分增加了1.103分,超过10年患者的知晓得分增加了3.089分(P < 0.05);(4)相比过去1年没有COPD急性加重的患者,过去1年急性加重≥ 2次患者的知晓得分提高了4.032分(P < 0.05)。见表 3

    表  3  COPD急性加重预防措施知晓得分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预测变量 偏回归系数 标准误差 标准回归系数 t P
    常数 9.513 0.862 11.036 < 0.001
    年龄/岁 - 0.468 0.132 - 0.081 - 3.545 < 0.001
    文化程度
      初中及高中 - 0.819 0.402 - 0.213 - 2.037 0.078
      小学及以下 - 1.456 0.391 - 0.654 - 3.724 0.006
    职业类型
      干部 - 0.182 0.114 - 0.098 - 1.596 0.571
      工人 - 0.475 0.217 - 0.202 - 2.189 0.108
      农民 - 1.738 0.513 - 0.654 - 3.388 < 0.001
    婚姻状况
      未婚 - 0.143 0.105 - 0.052 - 1.362 0.416
      离异/丧偶 - 0.365 0.127 - 0.308 - 2.874 0.154
    病程/年
      5 ~ 10 1.103 0.526 0.367 2.097 0.041
      > 10 3.089 0.841 0.692 3.673 < 0.001
    长期氧疗 0.754 0.356 0.252 2.118 0.067
    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
      1 0.648 0.375 0.306 1.728 0.085
      ≥2 4.032 0.514 0.448 7.844 <0.001
    与子女同住 0.933 0.432 0.335 2.160 0.058
    注:赋值为0组的各变量为对照组。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次调查选取的绵阳市中心医院887名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预防措施总知晓率是25.8%。江梅等[16]调查发现COPD患者对急性加重的认知不足,其中有50.4%的患者表示从未听说过急性加重,仅3.4%患者认为完全了解急性加重。苏健等[17]研究发现年龄≥ 40岁的居民对COPD相关知识掌握不全,对COPD危险因素中除吸烟和污染气体外的知识较欠缺。攀静等[18]调查了5 791名COPD患者,发现慢阻肺患者的戒烟率为25%,成功戒烟率仅为19%,提示患病人群对吸烟危害认识度不高,对戒烟的重视度不够。国外研究[19-21]也显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欠缺导致急性COPD加重的概率增加,且多数患者仅稍了解有关的症状知识,并不能及早意识到病情加重发作的危险信息。本次调查结果与以上研究相似,都提示人群对COPD本身或急性加重的预防措施认识不足,未引起足够重视。在本次预防措施问卷中,用药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最高为32.2%,而康复预防方面的知晓率仅有7.9%。究其原因,COPD作为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长期规范用药才能缓解症状,故对药物及药具的用法知识等掌握较好;而多数患者受教育程度较低,农民几乎占一半,常忙于生计而难以执行或接触规范的锻炼计划,故对康复预防措施的了解较少。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程及急性加重次数是COPD患者急性加重预防措施知晓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如下:(1)年龄越大,COPD急性加重预防措施知晓情况越差。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机体器官出现增龄性衰退,如视力、听力及记忆力等下降;年长患者对新知识不太敏感,尤其对于医学专业术语没有较好的阅读理解和接收能力,对疾病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错误认知,难以获得正确且全面的预防知识。(2)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人群,COPD急性加重预防措施知晓情况较差,与蒋丹丹等[22]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居民健康知晓状况的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较低,主动获取知识的意愿也较弱,对入院后的健康教育知识的领悟能力稍差,最终导致其预防措施知晓得分较低。(3)农民患者COPD急性加重预防措施知晓情况较差。农民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就医意愿也不强,使得就医次数较少,故获得院内健康宣教的机会也较少。另外,这类患者对于疾病相关医疗知识信息的获取途径也相对匮乏。一项meta分析[23]发现,COPD在农民人群的发病率高达10.6%,农民的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条件也增加了治疗和预防他们COPD的难度。(4)病程≥ 5年的病人知晓情况更好。相对于糖尿病[24]、高血压[25]等慢性病的知晓度,居民对COPD的关注度和知晓度更低[26]。随着疾病的持续进展和病程延长,患者入院的次数增多,多次治疗及健康宣教会增加患者对急性加重表现的早期辨认和预防管理能力。(5)1年内急性加重≥ 2次的患者知晓得分更高。一方面,随着加重次数增多,入院次数也逐渐增多,宣教机会增多;另一方面,COPD急性发作时,患者除伴有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严重症状外,还常伴有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27],病情稳定后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对预防措施的重视度。

    综上,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预防措施知晓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COPD急性预防知识的健康宣教,尤其是高龄、文化程度低、农民及病程短的患病人群,以降低其COPD急性发作风险。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工作场所空气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岗位 职业病危害因素 CTWA/(mg/m3 职业接触限值(OEL)/(mg/m3 E/OEL
    面部刷胶(前段) 0.2~0.8 6 0.13
    1,2-二氯乙烷 3.2~5.1 7 0.73
    三氯乙烯 0.9~3.8 30 0.13
    正己烷 0.9~2.6 100 0.03
    拉帮掹鞋 <0.05~0.30 6 0.05
    1,2-二氯乙烷 0.9~4.0 7 0.57
    三氯乙烯 0.8~3.2 30 0.11
    正己烷 <0.07~0.90 100 0.01
    落底刷胶(中段) <0.05~0.31 6 0.15
    1,2-二氯乙烷 2.8~4.6 7 0.66
    三氯乙烯 0.2~4.1 30 0.14
    正己烷 0.07~2.2 100 0.02
    清洗包装 <0.05 6 0.00
    1,2-二氯乙烷 <0.10~4.10 7 0.59
    三氯乙烯 <0.05~6.10 30 0.20
    正己烷 0.9~2.4 100 0.02
    注:以各检测浓度最大值作为E计算E/OEL。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美国EPA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岗位及因素 IUR/(μg/m3-1 致癌效应 非致癌效应 比值风险
    Risk/10-4 风险等级 RFC HQ 风险等级
    面部刷胶(前段)
      苯 (2.2~7.8)×10-6 (0.18~0.64) 0.03 7.60 极高 1
      1,2-二氯乙烷 2.6×10-5 9.08 - - - 1
      三氯乙烯 4.1×10-6 1.07 0.002 541.37 极高 1
      正己烷 - - - 0.7 1.06 0.8
    拉帮掹鞋
      苯 (2.2~7.8)×10-6 (0.023~0.080) 0.03 2.85 级高 1
      1,2-二氯乙烷 2.6×10-5 7.13 - - - 1
      三氯乙烯 4.1×10-6 0.9 0.002 455.89 级高 1
      正己烷 - - - 0.7 0.37 0.4
    落底刷胶(中段)
      苯 (2.2~7.8)×10-6 (0.14~0.48) 0.03 8.55 极高 1
      1,2-二氯乙烷 2.6×10-5 12.29 - - - 1
      三氯乙烯 4.1×10-6 1.15 0.002 584.11 极高 1
      正己烷 - - - 0.7 0.90 0.6
    清洗包装
      苯 (2.2~7.8)×10-6 (0.004~0.01) 0.03 0.24 0.4
      1,2-二氯乙烷 2.6×10-5 7.30 - - - 1
      三氯乙烯 4.1×10-6 1.71 0.002 869.04 极高 1
      正己烷 - - - 0.7 0.98 0.6
    注:以该方法,本次调查企业各岗位和因素的参数ET均为8 h/d,EF为312 d/年,ED为3年,AT以83.18岁计,不再列出。“—”表示参数不适用该评估方法,不进行计算。
    下载: 导出CSV

    表  3   综合指数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岗位及因素 HR EI1 EI2(E/OEL) EI3 EI4 EI5 ER 风险比值
    面部刷胶(前段)
      苯 5 5 2 2 2 5 3.59 1.0
      1,2-二氯乙烷 3 5 3 2 2 5 3.90 0.8
      三氯乙烯 4 5 2 2 2 5 3.59 0.8
      正己烷 2 5 1 2 2 5 3.13 0.6
    拉帮掹鞋
      苯 5 5 1 2 2 5 2.72 0.8
      1,2-二氯乙烷 3 5 3 2 1 5 3.39 0.6
      三氯乙烯 5 5 2 2 1 5 3.13 0.8
      正己烷 2 5 1 2 1 5 2.72 0.6
    落底刷胶(中段)
      苯 5 5 2 2 2 5 3.59 1.0
      1,2-二氯乙烷 3 5 3 2 2 5 3.90 0.8
      三氯乙烯 4 5 2 2 2 5 3.59 0.8
      正己烷 2 5 1 2 2 5 3.13 0.6
    清洗包装
      苯 5 5 1 2 1 5 2.72 0.8
      1,2-二氯乙烷 3 5 3 2 1 5 3.39 0.6
      三氯乙烯 4 5 2 2 1 5 3.13 0.8
      正己烷 2 5 1 2 1 5 2.72 0.6
    注:EI1为蒸气压:<13.3 Pa = 1,13.3 ~<133 Pa = 2,133 ~<1 330 Pa = 4,≥ 1 330 Pa = 5;E/OEL:<0.1 = 1,0.1 ~<0.5 = 2,0.5 ~<1.0 = 3,1.0 ~<2.0 = 4,≥ 2.0 = 5;EI3为危害控制措施:防护措施、设施充分且定期维护等= 1,防护措施、设施充分但不定期维护等= 2,防护措施、设施充分但无维护等= 3,防护措施、设施不充分等= 4,完全无防护措施、设施等= 5;EI4为日用量:<0.2 kg/L = 1,0.2 ~<2 kg/L = 2,2 ~<20 kg/L = 3,20 ~<200 kg/L = 4,≥ 200 kg/L = 5;EI5为日接触时间:<1 h = 1,1 ~<2 h = 2,2 ~<4 h = 3,4 ~<6 h = 4,≥ 6 h = 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MES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比较

    岗位 职业病危害因素 M E S RF 危险等级 风险比值
    面部刷胶(前段) 3 6 4 72 3 0.6
    1,2-二氯乙烷 3 6 4 72 3 0.6
    三氯乙烯 3 6 4 72 3 0.6
    正己烷 3 6 1 18 1 0.2
    拉帮掹鞋 3 6 2 36 2 0.4
    1,2-二氯乙烷 3 6 4 72 3 0.6
    三氯乙烯 3 6 4 72 3 0.6
    正己烷 3 6 1 18 1 0.2
    落底刷胶(中段) 3 6 4 72 3 0.6
    1,2-二氯乙烷 3 6 4 72 3 0.6
    三氯乙烯 3 6 4 72 3 0.6
    正己烷 3 6 1 18 1 0.2
    包装 3 6 2 36 2 0.4
    1,2-二氯乙烷 3 6 4 72 3 0.6
    三氯乙烯 3 6 4 72 3 0.6
    正己烷 3 6 1 18 1 0.2
    注:M:合理有效的防护=1,有防护但不完善=3,无防护=5;E:更少的接触=0.5,每年几次=1,每月1次=2,每周1次=3,每天工作时间接触=6,连续接触=10;S:职业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1,职业性多发病=2,1人职业病=4,多人职业病=8。
    下载: 导出CSV

    表  5   ICMM法定量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比较

    岗位 危害因素 后果 风险等级 风险分类 风险比值
    面部刷胶(前段) 1 60 潜在风险 0.4
    1, 2-二氯乙烷 15 900 不可容忍风险 1
    三氯乙烯 1 60 潜在风险 0.4
    正己烷 1 60 潜在风险 0.4
    拉帮掹鞋 1 60 潜在风险 0.4
    1, 2-二氯乙烷 15 900 不可容忍风险 1
    三氯乙烯 1 60 潜在风险 0.4
    正己烷 1 60 潜在风险 0.4
    落底刷胶(中段) 1 60 潜在风险 0.4
    1, 2-二氯乙烷 1 60 潜在风险 0.4
    三氯乙烯 1 60 潜在风险 0.4
    正己烷 1 60 潜在风险 0.4
    清洗包装 1 60 潜在风险 0.4
    1, 2-二氯乙烷 15 900 不可容忍风险 1
    三氯乙烯 1 60 潜在风险 0.4
    正己烷 1 60 潜在风险 0.4
    注:后果:小病= 1,大病= 7,重病= 15,重大残疾= 50,1人或多人死亡= 100;暴露概率:低= 3,中= 6,高= 10;暴露时间:每年1次= 0.5,每年几次= 1,1月几次= 2,1班次暴露2 ~ 4 h = 6;1班次连续暴露8 h = 10。以该方法,本次调查企业各岗位和因素的参数“暴露概率”均为6,“暴露时间”均为10,不再列出。
    下载: 导出CSV

    表  6   澳大利亚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比较

    岗位 职业病危害因素 估计概率 最严重后果 风险等级 风险比值
    面部刷胶(前段) 可假设但不太可能 十分严重 重大 0.6
    1,2-二氯乙烷 极小的可能性 严重 重大 0.6
    三氯乙烯 可假设但不太可能 十分严重 重大 0.6
    正己烷 极小的可能性 较大 中等 0.4
    拉帮掹鞋 可假设但不太可能 十分严重 重大 0.6
    1,2-二氯乙烷 极小的可能性 严重 重大 0.6
    三氯乙烯 可假设但不太可能 十分严重 重大 0.6
    正己烷 极小的可能性 较大 中等 0.4
    落底刷胶(中段) 可假设但不太可能 十分严重 重大 0.6
    1,2-二氯乙烷 极小的可能性 严重 重大 0.6
    三氯乙烯 可假设但不太可能 十分严重 重大 0.6
    正己烷 极小的可能性 较大 中等 0.4
    清洗包装 可假设但不太可能 十分严重 重大 0.6
    1,2-二氯乙烷 极小的可能性 严重 重大 0.6
    三氯乙烯 可假设但不太可能 十分严重 重大 0.6
    正己烷 极小的可能性 较大 中等 0.4
    注:以该方法,本次调查企业各岗位和因素的参数暴露频率均为“连续”,不再列出。
    下载: 导出CSV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A]. 2001-10-2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全国职业健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EB/OL]. [2023-04-19]. http://www.nhc.gov.cn/zyjks/s3586s/202304/7fc0763bc6374cd99867503e5bf726c9.shtml.
    [3]

    Office of Superfund Remediation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Risk assessment guidance for superfund: volume Ⅰ-human health evaluation manual(Part F, supplemental guidance for inhalation risk assessment)[M]. Washington D 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09.

    [4]

    MINISTRY OF MANPOWER(SINGAPORE). A semi-quantitative method to assess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armful chemicals.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Division[M/OL]. (2014-12-12)[2023-05-12]. http://www.mom.gov.sg/workplace-safety—health/resources/.

    [5]

    ICMM. Good practice guidance on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M]. London: Pennington Fine Colour, 2009: 44-49.

    [6]

    ICMM. Good practice guidance on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M]. 2th Edition. London: Pennington Fine Colour, 2016: 45-20.

    [7]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guideline[R]. Queensland: 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 Unit, 2011.

    [8]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指南: T/COSHA 004—2020[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 化学物: GBZ/T 229.2—2010[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GBZ/T 298—2017[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6部分: 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 GBZ/T 300.66—2017[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化合物: GBZ/T 160.45—2007[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78部分: 氯乙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 GBZ/T 300.78—2017[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 GBZ/T 160.38—2007[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2019[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7]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广州市居民期望寿命公布[EB/OL]. (2022-07-01)[2023-05-12]. http://wjw.gz.gov.cn/xxgk/zdlyxx/ggws/content/post_8387729.htm.
    [18] 张美辨. 国外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指南[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204-226.
    [19] 汤海涛, 王永伟, 盛佩佳, 等. 吸入风险评估模型在制鞋行业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 44(3): 419-42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DYF201703009.htm
    [20] 冯玉超, 赵远, 高原, 等. 多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污水处理行业中的应用研究[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 39(1): 45-49.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1.01.009
    [21] 张美辨, 徐秋凉. 探索职业健康风险分级方法, 促进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分类监管[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3, 40(6): 609-61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YX202306001.htm
    [22] 王艳艳, 田宏飞, 邵小翠. 美国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在个体喷漆行业应用的探讨[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8, 17(5): 785-78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WX201805060.htm
    [23] 袁伟明, 张美辨, 高向景, 等. 美国吸入风险评估模型积累效应在制鞋企业评估毒物致癌性的应用[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6, 17(3): 183-18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YC201603009.htm
    [24] 陈琳, 岑子博, 马炜钰, 等. 三种风险评估方法在某汽车4S店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9, 37(11): 866-870.
  • 期刊类型引用(6)

    1. 陈云晓,唐文婷,戴冬梅. 中国COPD病人认知障碍患病率的Meta分析. 全科护理. 2024(03): 406-410 . 百度学术
    2. 黄丽娇,陆柳雪,黄小梅,邓惠英,周莹,黄晓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右江医学. 2024(05): 423-429 . 百度学术
    3. 葛玲玉,刘兵,方方,王雨清,高诗怡,贾存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情况及筛查意愿调查研究.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02): 159-164 . 百度学术
    4. 林文娟,兰岚. 自拟养气健肺汤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肺气虚证稳定期COPD的临床疗效.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08): 5-7 . 百度学术
    5. 杨亿然,张真,刘雨. 金水六君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模型巨噬细胞M1/M2表型分化的影响. 中医药导报. 2023(10): 6-11 . 百度学术
    6. 陈丽萍. 呼吸功能锻炼结合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 2022(34): 183-185+18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表(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3
  • HTML全文浏览量:  74
  • PDF下载量:  58
  • 被引次数: 8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8-20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12-27
  • 刊出日期:  2023-1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