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gation on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a power lithium batte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
摘要:目的
分析某动力型锂电池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评估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工程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炭黑粉尘、石墨粉尘、其他粉尘、电焊烟尘)、N-甲基吡咯烷酮、金属镍与难溶性镍化合物、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钴及其化合物、氟化物、氟化氢、臭氧、二氧化氮、丁酮、噪声、激光辐射、工频电场、高温等。激光焊接岗位臭氧超标,最高浓度达0.54 mg/m3,岗位作业分级为Ⅱ级(中度危害作业)。装配车间卷绕岗位、入壳岗位、组装点焊和注液机岗位的噪声超标,其中卷绕岗位、组装点焊和注液机岗位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入壳岗位8 h等效声级(LEX,8 h)达90.8 dB(A),作业分级为Ⅱ级(中度危害)。其余各岗位的粉尘浓度、毒物浓度、噪声声级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体防护用品配置及职业健康监护基本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结论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项目,需关注产生臭氧、氟化氢及噪声危害的岗位,建议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加强个体防护。
-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 [1],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如今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存。截至2019年底,全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达到了9 294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30.9万余人 [2],接害人群数量庞大,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的需求及要求也更高。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作用,2023年4月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举行了重庆市首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技能竞赛。本研究通过对本次竞赛的成绩进行分析,了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参赛者能力现状,以期对今后提高该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重庆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重庆市首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技能竞赛参赛者为研究对象,共197人。参赛者来自重庆市各区县83家技术服务机构,采取自愿报名方式参赛,按参赛内容分为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放射卫生评价与检测以及职业健康检查3个竞赛组,分别为64人、40人和93人。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在考核结束后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参赛者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间、单位所属行政区划以及是否参加过职业卫生技能培训。
1.2.2 考核方法
考核分为理论及技能两部分,理论考核由职业卫生领域专家组根据不同竞赛组分别设计3套试题,内容为各竞赛组专业方向涉及的基础理论及法律知识,采用计算机阅卷评分;技能操作由两名考官现场评分,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考核内容为管道风速测定、全面通风量计算、粉尘采样、噪声检测以及高温检测;放射卫生评价与检测考核内容为DR性能指标及防护检测等;职业健康检查考核内容为阅读胸片和听力图谱,并出具检查结论。理论及技能考核满分均为100分,60分为及格。总成绩=理论考核成绩× 40% + 技能考核成绩× 60%,60分为及格。
1.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16软件双人录入数据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数据分析使用SPSS 26.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 s)描述,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及以上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 = 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197名参赛者中男性118人(占59.9%),女性79人(占40.1%);平均年龄(37.6 ± 8.5)岁,最小为22岁,最大为76岁;大学专科及以下有28人(占14.2%),大学本科144人(占73.1%),硕士及以上25人(占12.7%);无职称者18人(占9.1%),初级职称者41人(占20.8%),中级职称者97人(占49.2%),高级职称者41人(占20.8%);单位行政区划位于中心城区者82人(占41.6%),周边区县50人(占25.4%),主城新区65人(占33.0%);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间 < 5年者87人(占44.2%),6 ~ 10年的有59人(占29.9%), > 10年的有51人(占25.9%);81.2%(160人)的参赛者参加过职业卫生技能培训。
2.2 成绩分析
2.2.1 总体成绩基本情况
各竞赛组总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放射卫生评价与检测组最高。具体来看,各竞赛组理论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技能考核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放射卫生评价与检测组最高。各竞赛组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及总成绩的及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组理论知识及格率最高,放射卫生评价与检测组技能和总成绩及格率最高,职业健康检查组各项成绩及格率均为最低。见表 1。
表 1 各竞赛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及总成绩分析参赛类别 人数 理论考核 技能考核 总成绩 得分 及格人数(及格率/%) 得分 及格人数(及格率/%) 得分 及格人数(及格率/%)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 64 55.1 ± 10.69 26(40.6) 75.1 ± 18.69 52(81.3) 67.1 ± 13.39 51(79.7) 放射卫生评价与检测 40 51.0 ± 10.42 9(22.5) 79.9 ± 12.75 36(90.0) 68.4 ± 9.69 33(82.5) 职业健康检查 93 52.2 ± 7.88 18(19.4) 29.9 ± 18.10 5(5.4) 38.8 ± 12.76 5(5.4) F或χ2值 2.773 9.217 181.938 112.754 131.972 124.449 P值 0.065 0.010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2.2.2 总体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理论考核成绩方面,年龄、职称、文化程度、单位所属行政区划以及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间等不同的人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技能成绩、总成绩以及总成绩及格率方面,除职称外,其他特征人员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总成绩中,男性、31 ~ 40岁、初级职称、所市级以上、中心城区、从事时间6 ~ 10年以及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组别成绩高于其他组。见表 2。
表 2 不同人员理论及技能考核得分情况特征 人数 理论成绩/分 技能成绩/分 总成绩/分 及格人数(及格率/%) 性别 男 118 53.9 ± 10.2 61.7 ± 27.5 58.6 ± 18.1 65(55.1) 女 79 51.3 ± 8.1 44.4 ± 28.9 47.1 ± 18.3 24(30.4) t或χ2值 1.903 4.244 4.328 11.661 P值 0.059 < 0.001 < 0.001 < 0.001 年龄/岁 20 ~ 30 34 50.6 ± 9.1 57.3 ± 27.6 54.7 ± 18.1 17(50.0) 31 ~ 40 105 54.7 ± 9.6 64.4 ± 26.1 60.5 ± 17.2 62(59.0) 41 ~ 50 46 51.9 ± 8.9 38.4 ± 27.1 43.8 ± 17.1 8(17.8) > 50 12 47.3 ± 8.8 25.4 ± 23.9 34.2 ± 13.7 2(20.0) F或χ2值 2.888 11.133 11.291 24.147 P值 0.024 < 0.001 < 0.001 < 0.001 职称 无 18 44.5 ± 10.9 60.5 ± 29.3 54.1 ± 18.4 9(50.0) 初级 41 52.5 ± 7.9 61.4 ± 28.0 57.9 ± 17.7 23(56.1) 中级 97 54.6 ± 9.2 54.5 ± 29.4 54.5 ± 19.2 43(44.3) 高级 41 53.1 ± 9.0 45.9 ± 28.9 48.8 ± 19.4 14(34.1) F或χ2值 6.192 2.222 1.623 4.186 P值 < 0.001 0.087 0.185 0.242 文化程度 大专及以下 28 47.6 ± 9.8 41.8 ± 31.5 44.16 ± 19.6 8(28.6) 大学本科 144 53.0 ± 9.0 55.6 ± 28.4 54.6 ± 18.1 64(44.4) 硕士及以上 25 58.2 ± 9.1 63.9 ± 28.2 61.6 ± 19.4 17(68.0) F或χ2值 8.938 4.136 6.158 8.406 P值 < 0.001 0.017 0.003 0.015 单位所属行政区划 中心城区 82 62.8 ± 9.0 62.8 ± 28.4 60.6 ± 18.4 49(59.8) 主城新区 65 49.6 ± 9.3 45.8 ± 28.6 47.3 ± 17.9 20(31.3) 周边区县 50 50.0 ± 7.8 52.9 ± 28.5 51.8 ± 18.1 20(39.2) F或χ2值 16.599 6.589 10.064 12.781 P值 < 0.001 0.002 < 0.001 0.002 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间/年 0 ~ 5 87 49.5 ± 8.5 47.5 ± 29.7 48.3 ± 18.9 65(44.5) 6 ~ 10 59 56.2 ± 10.3 64.3 ± 26.5 61.0 ± 17.5 22(56.4) > 10 51 54.9 ± 8.2 56.1 ± 28.8 55.6 ± 18.1 2(16.7) F或χ2值 2.478 4.161 4.431 5.951 P值 < 0.001 0.017 0.013 0.051 参加过职业卫生技能培训 是 160 53.4 ± 9.5 57.8 ± 29.1 56.0 ± 18.9 80(50.0) 否 37 50.9 ± 9.4 41.6 ± 26.7 45.3 ± 17.2 9(24.3) t或χ2值 1.435 3.098 3.161 7.999 P值 0.153 0.002 0.002 0.005 2.3 总成绩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总成绩及格分数(60分)作为标准将得分情况分为及格与不及格,并以此为响应变量(及格= 1,不及格= 0)。以性别、年龄、职称、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间、是否参加过职业卫生技能培训、单位所属行政区域为预测变量,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从事时间、是否参加过职业卫生技能培训均会对及格率产生影响,其中男性参赛者及格概率是女性的4.079倍(95%CI:1.756 ~ 9.476);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间6 ~ 10年和超过10年参赛者的及格概率分别是0 ~ 5年的2.447倍(95%CI:0.972 ~ 6.160)和2.774倍(95%CI:1.009 ~ 7.626);参加过技能培训的选手及格概率是未参加过培训的3.090倍(95%CI:1.124 ~ 8.499)。相比年龄为20 ~ 30岁的参赛者,年龄 > 50岁的参赛者及格概率降低至0.053倍(95%CI:0.003 ~ 0.839)。见表 3。
表 3 总成绩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特征 β值 标准误 Wald χ2值 P值 OR值 95%CI值 性别 女 1.000 男 1.406 0.430 10.688 0.001 4.079 1.756 ~ 9.476 年龄/岁 20 ~ 30 1.000 31 ~ 40 0.243 0.603 0.162 0.687 1.275 0.391 ~ 4.153 41 ~ 50 -1.302 0.793 2.695 0.101 0.272 0.057 ~ 1.287 > 50 -2.944 1.412 4.344 0.037 0.053 0.003 ~ 0.839 职称 无 1.000 初级 0.899 0.710 1.603 0.206 2.457 0.611 ~ 9.881 中级 -0.037 0.741 0.003 0.960 0.963 0.226 ~ 4.114 高级 -0.646 0.903 0.512 0.474 0.524 0.089 ~ 3.078 文化程度 大专及以下 1.000 大学本科 -0.446 0.738 0.366 0.545 0.640 0.151 ~ 2.716 硕士及以上 1.235 0.883 1.954 0.162 3.437 0.609 ~ 19.407 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间/年 0 ~ 5 1.000 6 ~ 10 0.895 0.471 3.611 0.057 2.447 0.972 ~ 6.160 > 10 1.020 0.516 3.911 0.048 2.774 1.009 ~ 7.626 参加过职业卫生技能培训 否 1.000 是 1.128 0.516 4.777 0.029 3.090 1.124 ~ 8.499 单位行政区划 周边区县 1.000 主城新区 -0.529 0.487 1.183 0.277 0.589 0.227 ~ 1.529 中心城区 0.603 0.546 1.223 0.269 1.828 0.627 ~ 5.327 3. 讨论
目前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技能竞赛的省市较少,重庆亦是首次举办该类竞赛,旨在了解重庆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能力现状。从参赛人员基本情况来看,本次竞赛参赛人员中高层次人才比例较高,以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参赛人员多为有一定工作经验、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中年人,且大多数参赛者曾参加技能培训,基本情况较好。从及格率分析,本次竞赛成绩不佳,3组的理论考核及格率均低于50%。虽然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组与放射卫生评价与检测组技能考核及格率较高,均超过了80%,但职业健康检查组技能考核和总成绩的及格率均低至5.4%。本次竞赛中职业健康检查组整体成绩最差,可能是由于本次竞赛中3组的考核内容不同,题目难度未能完全一致,且职业健康检查考核内容更偏向临床,专业性与经验要求更高所致。
总成绩及格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不同性别参赛者间技能考核成绩差距明显,男性高于女性,可能是由于职业卫生评价工作较为辛苦,男性在该行业就业数量及竞争力更强,导致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及从业时间的增加,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呈上升趋势,但年龄 > 50岁参赛者的得分及及格率均出现了下降,可能是年长选手由于知识、技术等更新不及时以及身体素质原因而导致成绩不佳,也有可能与本次 > 50岁人员数量偏少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曾经参加过职业卫生技能培训的人员及格率高于未培训人员,提示职业卫生技能培训在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自建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可制度以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数量大大增加,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虽然推动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却仍有待提高。与江西、四川、上海以及贵州等省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调查结果 [3-6]相似,重庆市同样存在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专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7]。究其原因,可能与政府有关部门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视程度不高,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不严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责任意识不强等有一定关联。因此,为提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支持,重视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提升基层职业卫生防控能力,促进各地区均衡、向上发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加强质量控制,对已获得检测资质的人员进行定期或随机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制度,提升机构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就本次竞赛来看,参赛者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水平均有待提升,可能与本次为首届比赛,组织经验不足,报名距考核时间较短,选手准备不充分以及各竞赛组考核内容不同,题目难度不一致有关。此次竞赛参赛者大都为技术骨干,平均学历水平较高,情况尚且如此,全市整体情况可能更加严峻。今后可以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增强政府-监管机构-服务机构的三方协同,加强各地区的学习交流,实现以赛促学,以赛增技,推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全面提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素养。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某动力型锂电池制造企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
生产车间 工序 岗位 职业病危害因素 正极极板 正极匀浆 粉料称量 炭黑粉尘、石墨粉尘、其他粉尘、N-甲基吡咯烷酮 正极极板 正极匀浆 配料 金属镍与难溶性镍化合物、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钴及其化合物、锂及其化合物、炭黑粉尘、石墨粉尘、其他粉尘 正极极板 正极涂布 涂布查看 N-甲基吡咯烷酮 正极极板 制片 正极极耳焊接 噪声 负极极板 负极匀浆 粉料称量 炭黑粉尘、其他粉尘 负极极板 负极匀浆 配料 石墨粉尘、炭黑粉尘、其他粉尘 负极极板 负极涂布 涂布查看 噪声 负极极板 制片 负极极耳焊接 噪声 装配 卷绕 卷绕 噪声 装配 入壳 入壳 噪声 装配 组装 组装点焊 噪声 装配 注液 自动注液 氟化氢、氟化物、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碳酸酯类、噪声 装配 封口 激光焊接 电焊烟尘、激光辐射、臭氧、二氧化氮、噪声 检测 清洗 清洗 噪声 检测 喷码 喷码 丁酮、乙醇 表 2 工作场所化学物浓度检测结果
(mg/m3) 车间 岗位 化学物名称 检测点数 CTWA CSTE CME 作业分级 判定 正极极板 配料 钴及其化合物 18 < 0.007 — — 0 符合 正极极板 配料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18 0.005 ~ 0.006 0.085 — 0 符合 正极极板 配料 金属镍与难溶性镍化合物 18 0.034 0.089 — 0 符合 装配 激光焊接 二氧化氮 18 < 0.009 < 0.009 — 0 符合 装配 激光焊接 臭氧 18 — — 0.54 Ⅱ 不符合 装配 注液 氟化物 18 < 0.014 — — 0 符合 装配 注液 氟化氢 18 — — 1.01 0 符合 检测 喷码 丁酮 18 2.8 ~ 2.9 7.6 — 0 符合 注:“—”表示无此项数据;CTWA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STE为短时间接触浓度;CME为最高接触浓度。 表 3 工作场所噪声检测结果
车间 检测岗位 检测点数 LEX,8h/dB(A) 作业分级 判定 正极极板 配料 6 72.2 ~ 72.8 — 符合 正极极板 涂布 9 73.6 ~ 74.2 — 符合 正极极板 极耳焊接 4 82.2 ~ 82.8 — 符合 负极极板 配料 6 71.0 ~ 72.2 — 符合 负极极板 涂布 9 81.4 ~ 82.2 — 符合 负极极板 极耳焊接 4 81.6 ~ 82.0 — 符合 装配 卷绕 6 85.8 ~ 86.2 Ⅰ 不符合 装配 入壳 6 90.2 ~ 90.8 Ⅱ 不符合 装配 组装点焊 8 87.4 ~ 88.1 Ⅰ 不符合 装配 注液 6 86.8 ~ 87.2 Ⅰ 不符合 装配 封口 6 83.7 ~ 84.2 — 符合 检测 清洗 4 82.2 ~ 82.6 — 符合 检测 化成分容 4 72.4 ~ 72.8 — 符合 检测 喷码 4 78.6 ~ 79.2 — 符合 注:“—”表示无此项数据。 -
[1] 王志平,徐来荣,马黎辉,等. 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4):65-6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XYF200704040.htm [2] 张金龙,秦宏. 某锂电池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9(3):194-19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WX201003013.htm [3] 蔡作溶,张朝晖,陆婷. 某锂电池制造厂职业病危害状况调查与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14,30(21):3017-301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JK201421005.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 GBZ/T 189.8—2007[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 189.4—2007[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2004[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300—2017[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9[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 2.2—2007[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 229.1—2010[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2部分:化学物:GBZ/T 229.2—2010[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4部分:噪声:GBZ/T 229.4—2010[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报,2020(12):8-1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BH202104014.htm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报,2021(3):6-1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SGB202103004.htm [19] 卿文静,钟学飘,蒙钟琪. 某街道锂电池企业职业卫生风险分析研究[J]. 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8):32-33. [20] 徐丹丹,王伟,王冰,等. 锂电池压制生产线职业病危害调查[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9,18(3):324-32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WX201903002.htm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3—2009[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3] 余善法. 我国职业性噪声听力损失防治研究与实践[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0,38(2):81-83. [24] 刘静,李梅莉,杨雪莹,等. 天津市2016年职业性噪声聋监测情况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7,44(23):4252-425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DYF201723008.htm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24):59-6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XBA201322005.htm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0
- HTML全文浏览量: 85
- PDF下载量: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