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ermination of fenthion and its main metabolites in plasma by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摘要:目的
建立血浆中倍硫磷及其5种代谢物(倍硫磷氧化物、倍硫磷砜、倍硫磷亚砜、倍硫磷氧砜和倍硫磷氧亚砜)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方法。
方法取0.50 mL待测血浆经乙酸乙酯+乙腈混合溶液(体积比1∶1)萃取,氮气吹干,甲醇定容,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柱分离,以甲醇和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和吸收光谱定性,以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结果倍硫磷及其5种代谢物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0.999 9;检出限0.1~0.2 mg/L,定量限0.3~0.6 mg/L,加标回收率为87.18%~111.02%。批内精密度为0.52%~9.86%,批间精密度为1.07%~7.19%。除倍硫磷氧砜外,样品可在-40 ℃保存7 d。
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实用,可用于测定血浆中倍硫磷及其5种代谢物。
-
职业健康检查(occupational medical examination)是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针对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和健康损害进行临床医学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可能的其他疾病和健康损害的医疗行为[1]。煤尘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矿物细微颗粒的总称,煤矿作业劳动者长期吸入煤尘等生产性粉尘可导致煤工尘肺(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CWP)[2]。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产量位居全国第六,从事煤炭开采行业的劳动者人数超过16万人[3],历年来确诊煤工尘肺超过13 000例,约占全省尘肺病的50%[4]。煤工尘肺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需要终身治疗,会对社会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因此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临床指标异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为了解和掌握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健康状况,本研究拟对2022年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在岗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为安徽省煤工尘肺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健康检查(occupational medical examination)是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针对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和健康损害进行临床医学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可能的其他疾病和健康损害的医疗行为[1]。煤尘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矿物细微颗粒的总称,煤矿作业劳动者长期吸入煤尘等生产性粉尘可导致煤工尘肺(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CWP)[2]。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产量位居全国第六,从事煤炭开采行业的劳动者人数超过16万人[3],历年来确诊煤工尘肺超过13 000例,约占全省尘肺病的50%[4]。煤工尘肺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需要终身治疗,会对社会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因此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临床指标异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为了解和掌握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健康状况,本研究拟对2022年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在岗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为安徽省煤工尘肺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来自安徽省辖区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022年在“安徽省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中的“职业健康检查”模块上报的职业健康检查信息。安徽省内所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所开展的职业健康检查均须上报“安徽省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本研究理论上包含了所有2022年安徽省内在岗期间接触煤尘作业者的职业健康检查信息。
1.1 资料来源
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来自安徽省辖区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022年在“安徽省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中的“职业健康检查”模块上报的职业健康检查信息。安徽省内所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所开展的职业健康检查均须上报“安徽省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本研究理论上包含了所有2022年安徽省内在岗期间接触煤尘作业者的职业健康检查信息。
1.2 方法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在“安徽省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中的“职业健康检查”模块中,设置筛选条件:(1)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出具时间为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2)接触危害因素为煤尘;(3)体检类型为在岗期间检查。多次体检者纳入最后1次体检信息,共筛选出49 474名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信息,导出至Excel表格。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接害工龄)、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地区、经济类型、行业、企业规模)、体检项目信息(血压、胸片、肺功能、心电图)以及体检结论。
1.2.1 调查方法
在“安徽省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中的“职业健康检查”模块中,设置筛选条件:(1)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出具时间为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2)接触危害因素为煤尘;(3)体检类型为在岗期间检查。多次体检者纳入最后1次体检信息,共筛选出49 474名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信息,导出至Excel表格。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接害工龄)、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地区、经济类型、行业、企业规模)、体检项目信息(血压、胸片、肺功能、心电图)以及体检结论。
1.2.2 标准与技术规范
体检项目按照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煤尘作业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要求进行,胸片判断标准参照GBZ 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6]。血压判断标准为收缩压范围在90 ~ 140 mmHg、舒张压范围在60 ~ 90 mmHg为正常值。肺功能专项检查结果,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占预测值百分比<80%为异常,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70%为异常,第1秒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70%为异常。企业规模、行业和经济类型分别参照《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7]、《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2011〕86号[8]、GB/ 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9]。体检结论的判断参照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 325—2022《疑似职业病界定标准》[10]。
1.2.2 标准与技术规范
体检项目按照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煤尘作业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要求进行,胸片判断标准参照GBZ 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6]。血压判断标准为收缩压范围在90 ~ 140 mmHg、舒张压范围在60 ~ 90 mmHg为正常值。肺功能专项检查结果,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占预测值百分比<80%为异常,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70%为异常,第1秒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70%为异常。企业规模、行业和经济类型分别参照《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7]、《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2011〕86号[8]、GB/ 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9]。体检结论的判断参照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 325—2022《疑似职业病界定标准》[10]。
1.2.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占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 ± s)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使用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M(P25,P75)]描述;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 = 0.05。
1.2.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占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 ± s)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使用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M(P25,P75)]描述;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 = 0.05。
2. 结果
2. 结果
2.1 基本人口学特征
本研究收集的接触煤尘劳动者中,男性47 502人,女性1 972人;年龄16 ~ 70岁,呈正态分布,平均年龄为(40.0 ± 8.3)岁;工龄0.1 ~ 55年,呈偏态分布,工龄中位数为15.0(10.0,23.0)年。
2.1 基本人口学特征
本研究收集的接触煤尘劳动者中,男性47 502人,女性1 972人;年龄16 ~ 70岁,呈正态分布,平均年龄为(40.0 ± 8.3)岁;工龄0.1 ~ 55年,呈偏态分布,工龄中位数为15.0(10.0,23.0)年。
2.2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49 474名接触煤尘劳动者中,地区分布情况为皖北(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淮南市、阜阳市、蚌埠市)45 812人(占92.60%),皖中(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1 632人(占3.30%),皖南(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安庆市、马鞍山市、池州市、黄山市)2 030人(占4.10%)。所属用人单位经济类型为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108人(占0.22%),国有企业28 788人(占58.19%),集体企业2 503人(占5.06%),私营企业1 515人(占3.06%),其他内资企业16 560人(占33.47%)。所属用人单位行业类型为采矿业36 870人(占74.5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 891人(占11.91%),制造业4 652人(占9.40%),其他行业2 061人(占4.17%)。所属用人单位企业规模为大型41 835人(占84.56%),中型5 084人(占10.28%),小微型2 555人(占5.16%)。
2.2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49 474名接触煤尘劳动者中,地区分布情况为皖北(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淮南市、阜阳市、蚌埠市)45 812人(占92.60%),皖中(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1 632人(占3.30%),皖南(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安庆市、马鞍山市、池州市、黄山市)2 030人(占4.10%)。所属用人单位经济类型为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108人(占0.22%),国有企业28 788人(占58.19%),集体企业2 503人(占5.06%),私营企业1 515人(占3.06%),其他内资企业16 560人(占33.47%)。所属用人单位行业类型为采矿业36 870人(占74.5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 891人(占11.91%),制造业4 652人(占9.40%),其他行业2 061人(占4.17%)。所属用人单位企业规模为大型41 835人(占84.56%),中型5 084人(占10.28%),小微型2 555人(占5.16%)。
2.3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胸片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者37 618人(占76.0%),任一结果异常者11 856人(占24.0%),其中肺功能检查检出FVC异常10 298人,检出率20.81%;FEV1异常2 022人,检出率4.09%;FEV1/ FVC异常347人,检出率0.70%;胸片检查中尘肺样改变427人,检出率0.86%。
2.3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胸片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者37 618人(占76.0%),任一结果异常者11 856人(占24.0%),其中肺功能检查检出FVC异常10 298人,检出率20.81%;FEV1异常2 022人,检出率4.09%;FEV1/ FVC异常347人,检出率0.70%;胸片检查中尘肺样改变427人,检出率0.86%。
2.4 尘肺样改变和肺功能异常相关因素
2.4 尘肺样改变和肺功能异常相关因素
2.4.1 地区分布
安徽省下辖16个地市,检出的427例尘肺样改变病例分布在5个地市,其中皖北地区4个地市,皖南地区1个地市,其余11个地市未检出尘肺样改变病例。检出尘肺样改变的5个地市中,皖北地区4个地市共检出425例尘肺样改变,占总检出例数的99.53%。见表 1。
表 1 安徽省不同地区接触煤尘劳动者胸片尘肺样检出情况地市 胸片检查人数 尘肺样改变人数 尘肺样改变检出率/% 皖北 淮北市 13 089 284 2.17 宿州市 4 631 93 2.01 亳州市 3 362 47 1.4 淮南市 20 414 1 0.01 阜阳市 3 756 0 0 蚌埠市 560 0 0 皖南 芜湖市 688 2 0.29 宣城市 670 0 0 铜陵市 457 0 0 安庆市 401 0 0 马鞍山市 129 0 0 池州市 47 0 0 黄山市 39 0 0 皖中 合肥市 853 0 0 滁州市 212 0 0 六安市 166 0 0 合计 49 474 427 0.86 2.4.1 地区分布
安徽省下辖16个地市,检出的427例尘肺样改变病例分布在5个地市,其中皖北地区4个地市,皖南地区1个地市,其余11个地市未检出尘肺样改变病例。检出尘肺样改变的5个地市中,皖北地区4个地市共检出425例尘肺样改变,占总检出例数的99.53%。见表 1。
表 1 安徽省不同地区接触煤尘劳动者胸片尘肺样检出情况地市 胸片检查人数 尘肺样改变人数 尘肺样改变检出率/% 皖北 淮北市 13 089 284 2.17 宿州市 4 631 93 2.01 亳州市 3 362 47 1.4 淮南市 20 414 1 0.01 阜阳市 3 756 0 0 蚌埠市 560 0 0 皖南 芜湖市 688 2 0.29 宣城市 670 0 0 铜陵市 457 0 0 安庆市 401 0 0 马鞍山市 129 0 0 池州市 47 0 0 黄山市 39 0 0 皖中 合肥市 853 0 0 滁州市 212 0 0 六安市 166 0 0 合计 49 474 427 0.86 2.4.2 不同用人单位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比较
除肺功能FEV1异常率在不同规模企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规模和行业类别用人单位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异常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表现为:在用人单位经济类型方面,胸片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在国有经济和内资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较高;在企业规模方面,大型企业接触煤尘劳动者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FVC异常率高于中型和小微型企业,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则在小微企业较高;在行业类别方面,尘肺样改变检出人数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和其他行业,检出率高于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肺功能FVC异常率在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较高,肺功能FEV1异常率在采矿业较高,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较高。见 表 2。
表 2 不同用人单位特征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比较[例(占比/%)] 用人单位特征 检查人数 胸片尘肺样改变 肺功能异常 FVC FEV1 FEV1/FVC 经济类型 国有经济 28 788 153(0.53) 8 884(30.86) 1 568(5.45) 126(0.44) 集体经济 2 503 1(0.04) 77(3.08) 15(0.60) 2(0.08) 私有经济 1 515 2(0.13) 147(9.70) 52(3.43) 23(1.52) 港澳台和外商经济 108 0(0.00) 7(6.48) 1(0.93) 2(1.85) 内资其他经济 16 560 271(1.64) 1 183(7.14) 386(2.33) 194(1.17) χ2值 4 245.03 348.14 P值 <0.01① <0.01 <0.01 <0.01① 企业规模 大型企业 41 835 393(0.94) 9 037(21.60) 1 743(4.17) 273(0.65) 中型企业 5 084 31(0.61) 885(17.41) 179(3.52) 46(0.90) 小微型企业 2 555 3(0.12) 376(14.72) 100(3.91) 28(1.10) χ2值 23.26 109.17 5.03 10.16 P值 <0.01 <0.01 0.08 <0.01 行业类型 采矿业 36 870 362(0.98) 8 723(23.66) 1 646(4.46) 172(0.4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 891 2(0.03) 1 032(17.52) 216(3.67) 120(2.04) 制造业 4 652 36(0.77) 356(7.65) 105(2.26) 31(0.67) 其他行业 2 061 27(1.31) 187(9.07) 55(2.67) 24(1.16) χ2值 58.65 881.12 66.36 186.52 P值 <0.01 <0.01 <0.01 <0.01 合计 49 474 427(0.86) 10 298(20.81) 2 022(4.09) 347(0.70) 2.4.2 不同用人单位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比较
除肺功能FEV1异常率在不同规模企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规模和行业类别用人单位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异常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表现为:在用人单位经济类型方面,胸片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在国有经济和内资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较高;在企业规模方面,大型企业接触煤尘劳动者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FVC异常率高于中型和小微型企业,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则在小微企业较高;在行业类别方面,尘肺样改变检出人数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和其他行业,检出率高于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肺功能FVC异常率在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较高,肺功能FEV1异常率在采矿业较高,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较高。见 表 2。
表 2 不同用人单位特征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比较[例(占比/%)] 用人单位特征 检查人数 胸片尘肺样改变 肺功能异常 FVC FEV1 FEV1/FVC 经济类型 国有经济 28 788 153(0.53) 8 884(30.86) 1 568(5.45) 126(0.44) 集体经济 2 503 1(0.04) 77(3.08) 15(0.60) 2(0.08) 私有经济 1 515 2(0.13) 147(9.70) 52(3.43) 23(1.52) 港澳台和外商经济 108 0(0.00) 7(6.48) 1(0.93) 2(1.85) 内资其他经济 16 560 271(1.64) 1 183(7.14) 386(2.33) 194(1.17) χ2值 4 245.03 348.14 P值 <0.01① <0.01 <0.01 <0.01① 企业规模 大型企业 41 835 393(0.94) 9 037(21.60) 1 743(4.17) 273(0.65) 中型企业 5 084 31(0.61) 885(17.41) 179(3.52) 46(0.90) 小微型企业 2 555 3(0.12) 376(14.72) 100(3.91) 28(1.10) χ2值 23.26 109.17 5.03 10.16 P值 <0.01 <0.01 0.08 <0.01 行业类型 采矿业 36 870 362(0.98) 8 723(23.66) 1 646(4.46) 172(0.4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 891 2(0.03) 1 032(17.52) 216(3.67) 120(2.04) 制造业 4 652 36(0.77) 356(7.65) 105(2.26) 31(0.67) 其他行业 2 061 27(1.31) 187(9.07) 55(2.67) 24(1.16) χ2值 58.65 881.12 66.36 186.52 P值 <0.01 <0.01 <0.01 <0.01 合计 49 474 427(0.86) 10 298(20.81) 2 022(4.09) 347(0.70) 2.4.3 不同人口学特征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比较
除不同性别劳动者在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不同性别、年龄组和接尘工龄组接尘劳动者的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表现为:接触煤尘劳动者以男性为主,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异常率均以男性为高;尘肺样改变检出年龄集中在45 ~ 55岁,且在55岁以下接尘劳动者中,尘肺样改变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加有递增的趋势;肺功能FVC异常率以<30岁组最低,30岁及以上各年龄段均在20%左右;肺功能FEV1异常率在30岁及以上接尘劳动者中存在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在30岁以下较高,且在35岁及以上接尘劳动者中FEV1/FVC异常率存在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尘肺样改变检出率以接尘工龄在20年及以上较高,肺功能FVC异常率以10年及以上工龄人群较高,肺功能FEV1异常率以15 ~ 19年工龄人群较高,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则以6年及以下和20 ~ 24年工龄人群较高。见表 3。
表 3 不同人口学特征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例(占比/%)] 特征 检查人数 胸片尘肺样改变 肺功能异常 FVC FEV1 FEV1/FVC 性别 男 47 502 426(0.90) 10 086(21.23) 1 989(4.19) 327(0.69) 女 1 971 1(0.05) 212(10.75) 33(1.67) 20(1.01) χ2值 15.84 126.22 30.52 2.89 P值 <0.01 <0.01 <0.01 0.09 年龄/岁 <30 2 909 0(0.00) 492(16.91) 105(3.61) 43(1.48) 30 ~ 34 6 235 3(0.05) 1 249(20.03) 191(3.06) 34(0.55) 35 ~ 39 8 005 12(0.15) 1 588(19.84) 269(3.36) 24(0.30) 40 ~ 44 8 765 49(0.56) 1 841(21.00) 350(3.99) 57(0.65) 45 ~ 49 10 239 119(1.16) 2 213(21.61) 454(4.43) 70(0.68) 50 ~ 54 11 070 216(1.95) 2 449(22.12) 521(4.71) 91(0.82) ≥ 55 2 251 28(1.24) 466(20.70) 132(5.86) 28(1.24) χ2值 298.49 49.49 61.45 58.12 P值 <0.01 <0.01 <0.01 <0.01 工龄/年 ≤ 3 5 614 27(0.48) 805(14.34) 203(3.62) 66(1.17) 4 ~ 6 3 296 11(0.33) 458(13.90) 124(3.76) 38(1.15) 7 ~ 9 2 658 13(0.49) 429(16.14) 85(3.20) 21(0.79) 10~14 12 278 27(0.22) 2 909(23.69) 458(3.73) 32(0.26) 15~19 9 701 44(0.45) 2 587(26.67) 485(5.00) 36(0.37) 20~24 5 223 106(2.03) 854(16.35) 208(3.98) 61(1.17) 25~29 5 640 98(1.74) 1 101(19.52) 240(4.26) 45(0.80) ≥30 5 064 101(1.99) 1 155(22.81) 219(4.32) 48(0.95) χ2值 312.31 618.19 35.30 99.01 P值 <0.01 <0.01 <0.01 <0.01 合计 49 474 427(0.86) 10 298(20.81) 2 022(4.09) 347(0.70) 2.4.3 不同人口学特征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比较
除不同性别劳动者在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不同性别、年龄组和接尘工龄组接尘劳动者的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表现为:接触煤尘劳动者以男性为主,尘肺样改变检出率和肺功能异常率均以男性为高;尘肺样改变检出年龄集中在45 ~ 55岁,且在55岁以下接尘劳动者中,尘肺样改变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加有递增的趋势;肺功能FVC异常率以<30岁组最低,30岁及以上各年龄段均在20%左右;肺功能FEV1异常率在30岁及以上接尘劳动者中存在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在30岁以下较高,且在35岁及以上接尘劳动者中FEV1/FVC异常率存在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尘肺样改变检出率以接尘工龄在20年及以上较高,肺功能FVC异常率以10年及以上工龄人群较高,肺功能FEV1异常率以15 ~ 19年工龄人群较高,肺功能FEV1/FVC异常率则以6年及以下和20 ~ 24年工龄人群较高。见表 3。
表 3 不同人口学特征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例(占比/%)] 特征 检查人数 胸片尘肺样改变 肺功能异常 FVC FEV1 FEV1/FVC 性别 男 47 502 426(0.90) 10 086(21.23) 1 989(4.19) 327(0.69) 女 1 971 1(0.05) 212(10.75) 33(1.67) 20(1.01) χ2值 15.84 126.22 30.52 2.89 P值 <0.01 <0.01 <0.01 0.09 年龄/岁 <30 2 909 0(0.00) 492(16.91) 105(3.61) 43(1.48) 30 ~ 34 6 235 3(0.05) 1 249(20.03) 191(3.06) 34(0.55) 35 ~ 39 8 005 12(0.15) 1 588(19.84) 269(3.36) 24(0.30) 40 ~ 44 8 765 49(0.56) 1 841(21.00) 350(3.99) 57(0.65) 45 ~ 49 10 239 119(1.16) 2 213(21.61) 454(4.43) 70(0.68) 50 ~ 54 11 070 216(1.95) 2 449(22.12) 521(4.71) 91(0.82) ≥ 55 2 251 28(1.24) 466(20.70) 132(5.86) 28(1.24) χ2值 298.49 49.49 61.45 58.12 P值 <0.01 <0.01 <0.01 <0.01 工龄/年 ≤ 3 5 614 27(0.48) 805(14.34) 203(3.62) 66(1.17) 4 ~ 6 3 296 11(0.33) 458(13.90) 124(3.76) 38(1.15) 7 ~ 9 2 658 13(0.49) 429(16.14) 85(3.20) 21(0.79) 10~14 12 278 27(0.22) 2 909(23.69) 458(3.73) 32(0.26) 15~19 9 701 44(0.45) 2 587(26.67) 485(5.00) 36(0.37) 20~24 5 223 106(2.03) 854(16.35) 208(3.98) 61(1.17) 25~29 5 640 98(1.74) 1 101(19.52) 240(4.26) 45(0.80) ≥30 5 064 101(1.99) 1 155(22.81) 219(4.32) 48(0.95) χ2值 312.31 618.19 35.30 99.01 P值 <0.01 <0.01 <0.01 <0.01 合计 49 474 427(0.86) 10 298(20.81) 2 022(4.09) 347(0.70) 2.4.4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中胸片和肺功能检查结果是否异常为响应变量(尘肺样改变及肺功能3项指标均正常= 0,任一项指标异常= 1),以经济类型、企业规模、行业类型、性别、年龄、工龄为预测变量,采用逐步向前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类型、企业规模、行业类型、性别、年龄、工龄与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存在统计学相关关系。相对于港澳台和外商经济,国有经济企业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异常的风险高(OR = 4.42,95%CI:2.28 ~ 8.58),集体经济的风险低(OR = 0.31,95%CI:0.15 ~ 0.61);中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高于大型企业(OR = 1.23、2.00,95%CI:1.13 ~ 1.35、1.76 ~ 2.28);制造业、其他行业低于于采矿业(OR = 0.65、0.80,95%CI:0.59 ~ 0.72、0.70 ~ 0.93);女性低于男性(OR = 0.74,95%CI:0.65 ~ 0.85);相对于年龄<30岁,≥ 45岁劳动者结果异常的风险提高(OR = 1.33、1.46、1.94,95% CI:1.18 ~ 1.50、1.29 ~ 1.65、1.68 ~ 2.24);相对于工龄≤ 3年,工龄在4 ~ 6年、20 ~ 24年、25 ~ 29年风险较低(OR = 0.84、0.81、0.83,95%CI:0.75 ~ 0.94、0.73 ~ 0.91、0.75 ~ 0.93),工龄15 ~ 19年风险较高(OR = 1.19,95%CI:1.08 ~ 1.3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 4。
表 4 影响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β值 SE值 Wald χ2值 P值 OR值 95%CI值 经济类型 港澳台和外商经济 1.00 国有经济 1.49 0.34 19.26 <0.01 4.42 2.28 ~ 8.58 集体经济 -1.19 0.36 11.17 <0.01 0.31 0.15 ~ 0.61 内资其他经济 0.20 0.34 0.34 0.56 1.22 0.63 ~ 2.37 私有经济 0.34 0.34 0.97 0.33 1.40 0.72 ~ 2.75 企业规模 大 1.00 中 0.21 0.05 20.40 <0.01 1.23 1.13 ~ 1.35 小微 0.69 0.07 108.26 <0.01 2.00 1.76 ~ 2.28 行业类型 采矿业 1.0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03 0.44 0.55 0.46 0.97 0.89 ~ 1.06 制造业 -0.43 0.52 66.99 <0.01 0.65 0.59 ~ 0.72 其他行业 -0.22 0.73 9.09 <0.01 0.80 0.70 ~ 0.93 性别 男 1.00 女 -0.30 0.70 <0.01 0.74 0.65 ~ 0.85 年龄/岁 <30 1.00 30 ~ 34 -0.07 0.06 1.19 0.28 0.94 0.83 ~ 1.06 35 ~ 39 -0.11 0.06 3.30 0.07 0.89 0.79 ~ 1.01 40 ~ 44 0.10 0.06 2.80 0.10 1.11 0.98 ~ 1.26 45 ~ 49 0.28 0.06 20.95 <0.01 1.33 1.18 ~ 1.50 50 ~ 54 0.38 0.06 37.20 <0.01 1.46 1.29 ~ 1.65 ≥ 55 0.66 0.08 78.63 <0.01 1.94 1.68 ~ 2.24 工龄/年 ≤ 3 1.00 4 ~ 6 -0.18 0.06 9.48 <0.01 0.84 0.75 ~ 0.94 7 ~ 9 -0.13 0.06 4.05 0.04 0.88 0.78 ~ 1.00 10 ~ 14 0.12 0.05 6.35 0.01 1.13 1.03 ~ 1.24 15 ~ 19 0.17 0.05 11.50 <0.01 1.19 1.08 ~ 1.31 20 ~ 24 -0.21 0.06 13.14 <0.01 0.81 0.73 ~ 0.91 25 ~ 29 -0.18 0.06 10.27 <0.01 0.83 0.75 ~ 0.93 ≥ 30 -0.10 0.06 3.22 0.07 0.90 0.80 ~ 1.01 2.4.4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中胸片和肺功能检查结果是否异常为响应变量(尘肺样改变及肺功能3项指标均正常= 0,任一项指标异常= 1),以经济类型、企业规模、行业类型、性别、年龄、工龄为预测变量,采用逐步向前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类型、企业规模、行业类型、性别、年龄、工龄与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存在统计学相关关系。相对于港澳台和外商经济,国有经济企业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异常的风险高(OR = 4.42,95%CI:2.28 ~ 8.58),集体经济的风险低(OR = 0.31,95%CI:0.15 ~ 0.61);中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高于大型企业(OR = 1.23、2.00,95%CI:1.13 ~ 1.35、1.76 ~ 2.28);制造业、其他行业低于于采矿业(OR = 0.65、0.80,95%CI:0.59 ~ 0.72、0.70 ~ 0.93);女性低于男性(OR = 0.74,95%CI:0.65 ~ 0.85);相对于年龄<30岁,≥ 45岁劳动者结果异常的风险提高(OR = 1.33、1.46、1.94,95% CI:1.18 ~ 1.50、1.29 ~ 1.65、1.68 ~ 2.24);相对于工龄≤ 3年,工龄在4 ~ 6年、20 ~ 24年、25 ~ 29年风险较低(OR = 0.84、0.81、0.83,95%CI:0.75 ~ 0.94、0.73 ~ 0.91、0.75 ~ 0.93),工龄15 ~ 19年风险较高(OR = 1.19,95%CI:1.08 ~ 1.3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 4。
表 4 影响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β值 SE值 Wald χ2值 P值 OR值 95%CI值 经济类型 港澳台和外商经济 1.00 国有经济 1.49 0.34 19.26 <0.01 4.42 2.28 ~ 8.58 集体经济 -1.19 0.36 11.17 <0.01 0.31 0.15 ~ 0.61 内资其他经济 0.20 0.34 0.34 0.56 1.22 0.63 ~ 2.37 私有经济 0.34 0.34 0.97 0.33 1.40 0.72 ~ 2.75 企业规模 大 1.00 中 0.21 0.05 20.40 <0.01 1.23 1.13 ~ 1.35 小微 0.69 0.07 108.26 <0.01 2.00 1.76 ~ 2.28 行业类型 采矿业 1.0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03 0.44 0.55 0.46 0.97 0.89 ~ 1.06 制造业 -0.43 0.52 66.99 <0.01 0.65 0.59 ~ 0.72 其他行业 -0.22 0.73 9.09 <0.01 0.80 0.70 ~ 0.93 性别 男 1.00 女 -0.30 0.70 <0.01 0.74 0.65 ~ 0.85 年龄/岁 <30 1.00 30 ~ 34 -0.07 0.06 1.19 0.28 0.94 0.83 ~ 1.06 35 ~ 39 -0.11 0.06 3.30 0.07 0.89 0.79 ~ 1.01 40 ~ 44 0.10 0.06 2.80 0.10 1.11 0.98 ~ 1.26 45 ~ 49 0.28 0.06 20.95 <0.01 1.33 1.18 ~ 1.50 50 ~ 54 0.38 0.06 37.20 <0.01 1.46 1.29 ~ 1.65 ≥ 55 0.66 0.08 78.63 <0.01 1.94 1.68 ~ 2.24 工龄/年 ≤ 3 1.00 4 ~ 6 -0.18 0.06 9.48 <0.01 0.84 0.75 ~ 0.94 7 ~ 9 -0.13 0.06 4.05 0.04 0.88 0.78 ~ 1.00 10 ~ 14 0.12 0.05 6.35 0.01 1.13 1.03 ~ 1.24 15 ~ 19 0.17 0.05 11.50 <0.01 1.19 1.08 ~ 1.31 20 ~ 24 -0.21 0.06 13.14 <0.01 0.81 0.73 ~ 0.91 25 ~ 29 -0.18 0.06 10.27 <0.01 0.83 0.75 ~ 0.93 ≥ 30 -0.10 0.06 3.22 0.07 0.90 0.80 ~ 1.01 3. 讨论
2022年安徽省49 474名接触煤尘劳动者胸片尘肺样改变检出率为0.86%,与安徽省2017年研究结果(胸片尘肺样改变检出率为0.6%)[11]相比略有升高,也高于河北省2016年研究结果的0.77%[12]。49 474名接触煤尘劳动者中,胸片及肺功能检查均正常人数为37 541人,占75.9%,正常率高于一般人群的体检结果的63.14%[13],可能与健康工人效应有关。根据相关研究[5]结果,安徽省煤工尘肺造成的疾病负担十分严重,通过职业健康检查等手段监测接触煤尘劳动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改变是降低煤工尘肺疾病负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与2017年[11]相比,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整体健康状况未有明显的好转,对于各项指标异常,特别是胸片发现尘肺样改变的劳动者,需要重点监测,对于潜在的煤工尘肺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本研究中检出为尘肺样改变的427人中,有425例集中在皖北地区的淮北市、宿州市和亳州市,均为安徽省煤矿相关企业或资源部分较集中的地区。值得注意的是,淮南市接触煤尘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超过2万例,约占全省接触煤尘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的40%,但仅发现1例胸片尘肺样改变劳动者,检出率远低于全省水平,其原因可能与淮南接触煤尘劳动者主要为大型国有煤矿职工,对于煤尘危害的控制和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做得较好,且煤矿开采条件较淮北地区好,但也不能排除职业健康检查质量原因造成的体检指标假阴性的情况或体检个案漏报现象。
安徽省存在煤尘危害企业以国有大型煤矿和能源供应企业为主,存在企业规模大、接尘人数众多等特点,且多因素分析显示,用人单位经济类型中的国有经济、采矿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指标异常的风险高,因此,该类企业是煤尘健康危害关注的重点企业,此结论与河北省调查结果[12]相似。此外,私有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接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异常风险也较高,可能与私有经济、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相对较弱,劳动者更容易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损害,因此也不应忽视对于此部分劳动者健康指标的监护。
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以男性为主,年龄45岁及以上是职业健康检查指标异常的高危因素,且随着年龄增大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工龄10 ~ 19年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的风险较高,与煤尘致肺损害的特点一致。煤工尘肺发病工龄多在20 ~ 30年以上,病情进展缓慢[2],本研究结果中工龄在20年及以上者异常率反而低,考虑与工龄<20年异常高发期的劳动者已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检出异常并转岗有关。本研究关于年龄、工龄的因素结果也与国内其他相关研究一致[14-16],与我省煤工尘肺发病年龄和工龄也相对应[11]。采矿业、制造业和能源供应等企业接触煤尘的劳动者以男性为主,且工作年龄较大、工龄较长,因此对于此部分接尘劳动者应做好职业健康监护,以尽早发现其健康状况的改变。
综上所述,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健康状况仍需我们关注,煤尘危害依然严峻。因此建议:(1)针对重点地区、企业和人群继续规范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及时掌握和发现劳动者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做到煤工尘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针对监测数据中已发现的健康受损劳动者,应及时进一步诊治,并督促其所在企业提升防护措施,改善生产环境,降低粉尘浓度;(3)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和质量,通过开展主动监测与常规职业健康检查完善职业健康检查监测体系,通过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质量考核提升监测数据质量,更好地将监测数据用于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以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3. 讨论
2022年安徽省49 474名接触煤尘劳动者胸片尘肺样改变检出率为0.86%,与安徽省2017年研究结果(胸片尘肺样改变检出率为0.6%)[11]相比略有升高,也高于河北省2016年研究结果的0.77%[12]。49 474名接触煤尘劳动者中,胸片及肺功能检查均正常人数为37 541人,占75.9%,正常率高于一般人群的体检结果的63.14%[13],可能与健康工人效应有关。根据相关研究[5]结果,安徽省煤工尘肺造成的疾病负担十分严重,通过职业健康检查等手段监测接触煤尘劳动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改变是降低煤工尘肺疾病负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与2017年[11]相比,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整体健康状况未有明显的好转,对于各项指标异常,特别是胸片发现尘肺样改变的劳动者,需要重点监测,对于潜在的煤工尘肺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本研究中检出为尘肺样改变的427人中,有425例集中在皖北地区的淮北市、宿州市和亳州市,均为安徽省煤矿相关企业或资源部分较集中的地区。值得注意的是,淮南市接触煤尘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超过2万例,约占全省接触煤尘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的40%,但仅发现1例胸片尘肺样改变劳动者,检出率远低于全省水平,其原因可能与淮南接触煤尘劳动者主要为大型国有煤矿职工,对于煤尘危害的控制和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做得较好,且煤矿开采条件较淮北地区好,但也不能排除职业健康检查质量原因造成的体检指标假阴性的情况或体检个案漏报现象。
安徽省存在煤尘危害企业以国有大型煤矿和能源供应企业为主,存在企业规模大、接尘人数众多等特点,且多因素分析显示,用人单位经济类型中的国有经济、采矿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指标异常的风险高,因此,该类企业是煤尘健康危害关注的重点企业,此结论与河北省调查结果[12]相似。此外,私有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接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异常风险也较高,可能与私有经济、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相对较弱,劳动者更容易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损害,因此也不应忽视对于此部分劳动者健康指标的监护。
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以男性为主,年龄45岁及以上是职业健康检查指标异常的高危因素,且随着年龄增大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工龄10 ~ 19年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的风险较高,与煤尘致肺损害的特点一致。煤工尘肺发病工龄多在20 ~ 30年以上,病情进展缓慢[2],本研究结果中工龄在20年及以上者异常率反而低,考虑与工龄<20年异常高发期的劳动者已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检出异常并转岗有关。本研究关于年龄、工龄的因素结果也与国内其他相关研究一致[14-16],与我省煤工尘肺发病年龄和工龄也相对应[11]。采矿业、制造业和能源供应等企业接触煤尘的劳动者以男性为主,且工作年龄较大、工龄较长,因此对于此部分接尘劳动者应做好职业健康监护,以尽早发现其健康状况的改变。
综上所述,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健康状况仍需我们关注,煤尘危害依然严峻。因此建议:(1)针对重点地区、企业和人群继续规范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及时掌握和发现劳动者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做到煤工尘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针对监测数据中已发现的健康受损劳动者,应及时进一步诊治,并督促其所在企业提升防护措施,改善生产环境,降低粉尘浓度;(3)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和质量,通过开展主动监测与常规职业健康检查完善职业健康检查监测体系,通过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质量考核提升监测数据质量,更好地将监测数据用于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以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二元梯度洗脱程序
序号 时间/min 流动相A/% 流动相B/% 梯度曲线 1 0 80 20 2 6.00 0 100 6 3 8.50 0 100 1 4 8.60 80 20 1 5 10.00 80 20 1 表 2 不同样品前处理方法对倍硫磷及其5种代谢产物加标回收率的影响
待测物 固相支撑液液萃取 乙酸乙酯 乙腈 乙酸乙酯+乙腈 甲苯+异丙醇 Ⅰ 实测值/(mg/L) 53.07±4.08 44.91±0.00 45.20±0.51 51.10±1.04 44.92±2.07 加标回收率/% 106.15 89.83 90.41 102.20 89.84 Ⅱ 实测值/(mg/L) 46.00±3.14 45.33±0.67 42.78±2.09 50.41±1.44 44.04±1.00 加标回收率/% 92.01 90.67 85.56 100.82 88.08 Ⅲ 实测值/(mg/L) 51.02±3.31 48.29±0.03 47.18±1.3 50.70±2.20 46.27±1.02 加标回收率/% 102.05 96.59 94.36 101.40 92.54 Ⅳ 实测值/(mg/L) 51.23±5.88 46.01±0.12 38.87±4.07 49.97±1.78 39.69±4.90 加标回收率/% 102.46 92.02 77.75 99.95 79.38 Ⅴ 实测值/(mg/L) 48.18±2.41 46.72±0.16 38.32±0.67 51.54±5.08 41.56±2.69 加标回收率/% 96.37 93.45 76.65 103.09 83.12 Ⅵ 实测值/(mg/L) 34.49±4.66 40.83±0.11 40.53±0.49 49.66±3.91 40.53±0.99 加标回收率/% 68.99 81.67 81.07 99.33 81.07 表 3 不同滤器对倍硫磷及其5种代谢产物回收率的影响
待测物 亲水PTFE 疏水PTFE 有机相(尼龙) 2.00 mg/L 10.00 mg/L 50.00 mg/L 2.00 mg/L 10.00 mg/L 50.00 mg/L 2.00 mg/L 10.00 mg/L 50.00 mg/L Ⅰ 实测值/(mg/L) 1.94±0.06 10.02±0.11 50.00±0.79 1.94±0.05 9.93±0.04 49.93±0.62 2.37±0.23 10.40±0.03 50.16±0.28 加标回收率/% 96.83 100.54 99.41 97.2 99.32 99.85 118.54 104.05 100.32 Ⅱ 实测值/(mg/L) 2.06±0.05 10.05±0.1 49.71±0.29 2.04±0.1 10.05±0.05 50.29±0.68 2.08±0.05 9.95±0.07 50.58±0.26 加标回收率/% 102.81 100.95 99.09 101.85 100.45 100.59 104.22 99.49 101.15 Ⅲ 实测值/(mg/L) 1.99±0.01 10.15±0.11 49.91±0.18 1.96±0.02 10.14±0.02 50.33±0.73 1.98±0.04 10.15±0.04 50.28±0.23 加标回收率/% 99.28 102.04 99.64 98.18 101.36 100.66 98.89 101.51 100.57 Ⅳ 实测值/(mg/L) 2.04±0.07 10.05±0.02 50.10±0.02 2.04±0.12 9.99±0.09 50.56±0.46 2.00±0.20 9.99±0.08 49.29±2.43 加标回收率/% 102.02 100.72 100.29 101.77 99.91 101.11 100.06 99.9 98.57 Ⅴ 实测值/(mg/L) 2.00±0.01 10.09±0.09 49.95±0.19 1.97±0.01 10.10±0.04 50.11±0.44 1.99±0.03 10.08±0.01 50.01±0.26 加标回收率/% 100.01 101.33 99.74 98.66 100.98 100.22 99.4 100.76 100.02 Ⅵ 实测值/(mg/L) 1.99±0.01 10.00±0.03 49.84±0.53 1.98±0.01 9.92±0.01 50.19±0.54 1.95±0.04 9.93±0.02 49.84±0.24 加标回收率/% 99.72 99.9 99.91 99.22 99.17 100.38 97.67 99.33 99.68 表 4 倍硫磷及其5种代谢产物的线性范围和灵敏度
物质名称 保留时间/min 最大吸收波长/nm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检出限/(mg/L) 定量限/(mg/L) 倍硫磷氧亚砜 2.818 238 ŷ=7 257.1x-1 339.1 0.999 8 0.2 0.6 倍硫磷氧砜 2.955 226 ŷ=12 568.0x-4 634.4 0.999 9 0.1 0.3 倍硫磷亚砜 4.109 240 ŷ=7 694.1x-1 048.0 0.999 8 0.2 0.6 倍硫磷砜 4.243 230 ŷ=11 805.0x-3 411.1 0.999 8 0.1 0.3 倍硫磷氧化物 4.853 251 ŷ=12 968.0x-2 820.6 0.999 8 0.1 0.3 倍硫磷 5.778 252 ŷ=11 964.0x-716.5 0.999 8 0.1 0.3 表 5 倍硫磷及其5种代谢产物的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
待测物 批内 批间 2.00 mg/L 10.00 mg/L 50.00 mg/L 2.00 mg/L 10.00 mg/L 50.00 mg/L Ⅰ 实测值/(mg/L) 2.01±0.02 10.05±0.13 51.10±1.04 1.78±0.03 9.34±0.13 47.58±0.51 加标回收率/% 100.74 100.53 102.2 89 93.4 95.16 RSD/% 1.00 1.29 2.04 1.94 1.39 1.07 Ⅱ 实测值/(mg/L) 1.74±0.04 9.2±0.06 50.41±1.44 1.43±0.02 9.06±0.15 48.23±1.10 加标回收率/% 87.18 92.01 100.82 71.50 90.60 96.46 RSD/% 2.30 0.65 2.86 1.47 1.69 2.28 Ⅲ 实测值/(mg/L) 2.22±0.11 10.18±0.18 46.27±1.02 2.15±0.12 10.24±0.54 48.55±2.19 加标回收率/% 111.02 101.84 92.54 107.50 102.40 97.10 RSD/% 4.95 1.77 2.20 5.61 5.29 4.50 Ⅳ 实测值/(mg/L) 2.09±0.04 10.08±0.06 49.97±1.78 1.99±0.14 8.98±0.45 50.38±1.41 加标回收率/% 104.40 100.75 99.95 99.50 89.80 100.76 RSD/% 1.91 0.60 3.56 7.19 4.96 2.80 Ⅴ 实测值/(mg/L) 2.08±0.04 10.88±0.11 51.54±5.08 2.14±0.12 9.60±0.63 47.59±2.08 加标回收率/% 103.86 108.77 103.09 107.00 96.00 95.18 RSD/% 1.92 1.01 9.86 5.67 6.52 4.37 Ⅵ 实测值/(mg/L) 1.92±0.01 10.15±0.12 49.66±3.91 1.78±0.04 8.72±0.19 49.04±2.32 加标回收率/% 95.82 101.52 99.33 89.00 87.20 98.08 RSD/% 0.52 1.18 7.87 2.12 2.21 4.73 表 6 4 ℃保存不同时间倍硫磷及其5种代谢产物的回收率
(%) 质量浓度 检测时间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2 mg/L 1 d 74.73±3.12 0.00±0.00 122.01±7.15 93.82±3.05 111.37±2.75 100.43±3.60 3 d 5.89±0.06 0.00±0.00 126.62±8.02 113.82±21.12 92.02±1.36 84.33±0.76 7 d 5.13±2.05 0.00±0.00 137.49±3.06 81.50±2.66 60.27±5.46 65.25±4.37 10 mg/L 1 d 74.67±15.63 0.00±0.00 118.59±3.47 98.48±3.62 106.97±5.78 95.08±2.78 3 d 14.03±0.39 0.00±0.00 88.56±2.84 51.86±1.65 75.99±0.53 80.98±0.44 7 d 20.78±0.85 0.00±0.00 116.83±1.22 57.59±1.56 50.35±0.60 74.51±2.32 50 mg/L 1 d 96.25±1.99 7.23±0.08 116.76±2.77 98.25±3.45 109.25±1.64 94.01±2.03 3 d 87.46±0.54 0.00±0.00 123.46±0.94 92.30±0.91 100.14±1.40 88.03±2.69 7 d 68.31±1.05 0.00±0.00 118.43±1.51 72.99±2.44 79.46±1.77 72.54±3.24 表 7 -40 ℃保存不同时间倍硫磷及其5种代谢产物的回收率
(%) 质量浓度 检测时间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2 mg/L 1 d 101.79±6.36 36.79±1.03 113.91±1.87 105.92±1.94 90.48±3.74 92.85±3.48 3 d 100.52±6.43 38.82±3.52 117.73±5.82 115.17±2.10 103.39±5.88 118.88±1.95 7 d 89.33±2.21 32.15±1.57 106.00±2.25 69.25±7.36 94.53±2.26 97.50±3.57 10 mg/L 1 d 94.23±1.02 50.89±2.33 92.01±1.40 114.78±2.26 107.96±1.49 102.82±0.42 3 d 91.76±0.81 50.26±2.47 94.31±1.84 116.97±1.06 109.57±1.62 103.01±2.27 7 d 85.82±0.46 53.15±0.83 87.41±3.07 104.58±5.75 102.90±3.80 97.14±5.91 50 mg/L 1 d 99.82±0.20 90.70±0.79 110.43±0.17 110.46±0.32 100.27±0.16 104.17±0.26 3 d 105.17±2.27 93.23±2.67 118.44±1.51 114.18±2.71 99.56±2.68 100.25±3.51 7 d 103.07±1.96 93.05±2.21 121.74±2.26 114.56±2.91 99.99±2.92 100.02±1.84 -
[1] 张友军. 农药无公害使用指南[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 TSATSAKIS A M, MANOUSAKIS A, ANASTASAKI M, et al. Clinical and toxicological data in fenthion and omethoate acute poisoning[J]. J Environ Sci Health B, 1998, 33(6): 657-670. doi: 10.1080/03601239809373170
[3] SERRANO N, FEDRIANI J. Fenthion suicide poisoning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J]. Intensive Care Med, 1997, 23(1): 129.
[4] NISHIO T, TOUKAIRIN Y, HOSHI T, 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enthion and its metabolites in a case of fenthion self-poisoning[J]. Leg Med (Tokyo), 2023, 65: 102323. doi: 10.1016/j.legalmed.2023.102323
[5] DAR M A, HAMID B, KAUSHIK G. Temporal trends in the use and concentration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in Indian riverine water, toxicity, and their risk assessment[J]. Reg Stud Mar Sci, 2023: 59.
[6] 刘平, 王子怡, 赵旭东, 等. 通过式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检测牛羊奶中有机磷农药残留[J]. 卫生研究, 2022, 51(3): 483-489. [7] MA C, WEI D, LIU P, et al. Pesticide residues in commonly consumed vegetables in Henan province of China in 2020[J]. Front Public Health, 2022, 10: 901485. doi: 10.3389/fpubh.2022.901485
[8] BERNARD C D. Components of a systems approach for the management of Queensland fruit fly Bactrocera tryoni(Froggatt) in a post dimethoate fenthion era[J]. Crop Protection, 2019, 116: 56-67. doi: 10.1016/j.cropro.2018.10.002
[9] HERAVIZADEH O R, KHADEM M, DEHGHANI F, et al. Determination of fenthion in urine samples using molecularly imprinted nanoparticles: modelling and optimisation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Int J Environ Anal Chem, 2022, 102(17): 6105-6119. doi: 10.1080/03067319.2020.1808630
[10] FAROOQ S, CHEN B, GAO F, et al.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or fenthion detection in food and soil samples[J]. Nanomaterials(Basel), 2022, 12(13): 2129. doi: 10.3390/nano12132129
[11] GUAN M, HE H, LI R, et al. Lanthanum ions assisted non-enzymatic ratiometric fluorescence probe for monitoring fenthion residues in agro-product samples[J]. Anal Chim Acta, 2022, 1236: 340579. doi: 10.1016/j.aca.2022.340579
[12] BODUR S, BORAHAN T, ATES N, et al.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acetochlor, Alachlor, metolachlor and fenthion utilizing mechanical shaking assisted 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prior to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 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 2020, 105(3): 460-467. doi: 10.1007/s00128-020-02965-z
[13] 王超超, 耿发家, 李启卉.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豇豆中倍硫磷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 食品安全导刊, 2021(33): 86-88. [14] 陈土明, 赵娅萍.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倍硫磷、地虫硫磷、对硫磷和马拉硫磷残留量[J]. 轻工科技, 2021, 37(7): 87-88. [15] 王心如. 毒理学基础[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6] 张续, 韩林学, 邱天, 等.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尿中苯氧乙酸除草剂和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农药代谢物[J]. 色谱, 2023, 41(3): 224-232. [17] LEE J, KIM J H.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fenthion and its five metabolites in produce using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 Molecules, 2020, 25(8): 1938.
[18] TAYLOR M J, KEENAN G A, REID K B, et al. The utility of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s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for multi-residue determination of pesticides in strawberry[J]. 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 2008, 22(17): 2731-2746.
[19] 刘虎威. 气相色谱方法及应用[M]. 2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