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毒处置技术创新护航卫生应急工作高质量发展
Innovation in chemical poisoning disposal technology to escort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health emergency work
-
-
我国是化学品生产和应用大国。随着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化学品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新原料和新工艺的出现导致我国毒物谱和人群发病趋势也在不断变化,这给我国的化学中毒危害防治带来了严峻挑战。
突发化学中毒多为群体性事件,具有发生突然、影响范围广、危害大等特点。化学中毒临床表现复杂,病情急且危及生命,有些中毒的临床表现相似,而有些中毒表现隐匿。在化学中毒现场处置时,还须溯源中毒患者的接触史。因此,全面加强毒物危害监测工作,提升中毒诊治手段,加强新的毒理学研究技术,通过科技创新和风险评估来提升防范化学中毒的能力势在必行。
突发化学中毒事件中通常存在多种有毒有害气体,伴随窒息、中毒及爆炸等风险,增加了应急救援的难度。现阶段我国各地化学中毒应急救援能力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地区仍然依靠应急队员穿戴重型化学防护服、正压式呼吸防护器并携带设备进入中毒事件区域进行处置,不但救援效率低,还对救援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开展科技创新驱动工程建设,建设应急救援机器人检测、无人机实战验证等研究基地。可以预见:加强卫生应急处置新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大力发展无人化、智能化装备是化学中毒应急救援领域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
本专栏围绕化学中毒卫生应急救援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展示了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近年来聚焦化学中毒事件现场处置的实际问题,强化中毒与应急救援多学科交叉的应用研究,加强自主创新和应急检测技术应用攻坚的成果。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自主研究设计了一台应用于化学中毒事件现场的“检测采样机器人”,在中毒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专栏中其他关于化学中毒机制的研究,以及通过生物标志物和同位素指纹特征分析进行毒物溯源等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希望通过在此专栏分享化学中毒卫生应急救援科技协同创新成果,助力全国同行在化学中毒卫生应急救援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副院长
广州医科大学职业与环境卫生研究所所长
应对核化生恐怖医学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任医师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6
- HTML全文浏览量: 56
- PDF下载量: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