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某汽车座椅制造企业噪声暴露水平调查及听力损失风险评估

廖阳, 马炜钰, 刘鑫, 陈琳, 彭志恒, 丘丛玺, 王致

廖阳, 马炜钰, 刘鑫, 陈琳, 彭志恒, 丘丛玺, 王致. 某汽车座椅制造企业噪声暴露水平调查及听力损失风险评估[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3, 41(6): 688-692.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6.005
引用本文: 廖阳, 马炜钰, 刘鑫, 陈琳, 彭志恒, 丘丛玺, 王致. 某汽车座椅制造企业噪声暴露水平调查及听力损失风险评估[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3, 41(6): 688-692.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6.005

某汽车座椅制造企业噪声暴露水平调查及听力损失风险评估

基金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 A202231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廖阳(1982-), 女, 大学本科, 副主任医师

    通讯作者:

    王致, 主任医师, E-mail: wangzhi@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135.8

Investigation of noise exposure levels and assessment of hearing loss risk in a car sea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 摘要:
    目的 

    分析某汽车作业制造企业噪声暴露水平和劳动者听力损失情况,评估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的风险。

    方法 

    对某汽车座椅制造企业开展现场调查,以548名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纯音听阈测试和个体噪声检测(LEX,8 h),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cumulative noise exposure,CNE),分析不同工种、工龄和CNE工人的听力损失差异,并应用《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计算各岗位在接噪工龄20~40年的听阈变化及噪声致听力损失风险。

    结果 

    2022年9—12月,548名工人年龄中位数39岁,接噪工龄中位数15年,36.6%的工作岗位噪声8 h等效声级超过85 dB(A),平均为86.1 dB(A),平均CNE为96.6 dB(A)·年。检出高频听力损失51例(检出率9.31%);高频合并语频听力损失15例(检出率2.74%);听力损失总检出率为12.05%。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工人接噪工龄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P < 0.01),工龄> 15年的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最高。随着CNE的增加,听力损失的比例也逐步增加(P < 0.05),CNE> 100 dB(A)·年组的听力损失检出率比另外三组明显增加。在接噪工龄超过30年后,组装工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焊接工发生高频听力损失和高频合并语频听力损失的风险等级分别为低风险和中等风险。

    结论 

    该汽车座椅制造企业的噪声危害较重,针对低风险和中等风险的接噪岗位应采取源头控制噪声声级、建立有效的听力保护计划、优先采取组织管理措施、加强接噪工龄> 30年的工人听力健康监护、每年评估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等措施,保护劳动者听力健康。

    + English
  • 职业健康素养是指劳动者获得职业健康基本知识,践行健康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防范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1]。职业健康素养水平能改变“知信行”理论的前两方面,从而促进健康行为,一定程度与健康水平保持相关性。2022年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52.6%,第二产业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56.5%,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在不同产业中存在差异[2]。电子行业被视为国家战略性发展的第二产业,属于该项调查中的23个重点行业之一[3]。广东省作为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从业人员数量庞大,电子行业成为该地区特色行业,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电子行业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素养,职业健康素养的研究较少。为了解广东省某市电子行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比较电子行业不同职业人群职业健康素养表现的差异,本课题组于2023年对辖区内电子行业企业进行了调查。

    2023年1—7月,采用立意抽样法,选择9家电子行业企业的所有入职半年及以上的劳动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入职 < 0.5年;有精神病史或近期有服用精神类药物;长期病假或近期有离职意愿。调查前向研究对象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流程,并得到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本次调查经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采用本课题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工种、工龄、月收入、周作业时间、工作制度等情况。

    依据《中国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2022年版)》[1]和《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监测与干预技术方案》[4]的要求,将职业健康素养划分为4个维度,即职业健康法律知识(11题)、职业健康保护基本知识(14题)、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4题)、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12题),赋分值分别为11、14、13、15分,总分50分。按照劳动者在问卷中的得分结果进行评价,根据《2022年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水平计算标准》[5],职业健康素养知识问卷总得分达到总分80%及以上,且各维度得分达到总分80%及以上的,判定为具备基本职业健康素养。

    经该市卫健局下发调查工作文件,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调企业单位开展调查。调查现场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前的必要说明,确保调查对象理解并愿意真实、完整地填报问卷,并协助有阅读困难等不能独立完成调查问卷者进行问卷填报。调查对象在问卷调查现场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二维码以匿名自填的形式进行问卷填写,本次调查不涉及住址、身份证号码及电话号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调查员均为医师,调查前经统一培训。调查过程中集中讲解填写注意事项,做好文字及影像资料的过程记录,严格按照实施方案、使用统一调查平台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后对原始数据进行清理和逻辑校验,规范对缺失数据的源头控制和缺失数据处理(填充或删除)等,剔除不合格问卷。

    问卷资料导入Excel 2016软件后,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M)和第25、75百分位数(P25P75)表示,其中2组间M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M比较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率/%)表示,组间比较用Pearson χ2检验或趋势性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 = 0.05。

    本研究实际调查480人,回收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97.50%。其中,男性235人(占50.21%),女性233人(占49.79%);平均年龄为(33.32 ± 8.70)岁;岗位工作时间MP25P75)为2(1,4)年;民族以汉族为主,占86.54%(405人);年龄以≥ 30岁居多,占64.53%(302人);受教育程度以高中、职高、中专及以下为主,占73.50%(344人);已婚者居多,占64.74%(303人);户口性质以农业户口为主,占74.36%(348人);夜班轮班作业者居多,占60.26%(282人);本岗位工作年限 < 5年者居多,占77.14%(361人);周均工作时间 > 40 h者居多,占73.72%(345人);平均月收入≥ 5 000元者居多,占59.62%(279人)。见表 1

    表  1  电子行业企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素养各维度水平和得分
    变量 调查人数(占比/%) 总体得分(x±s 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占比/%) 4种职业健康素养的具备人数(占比/%)
    法律知识 保护知识 基本技能 工作方式
    性别              
        男 235(50.21) 31.73 ± 7.74 118(50.21) 60(25.53) 186(79.15) 92(39.15) 106(45.11)
        女 233(49.79) 30.38 ± 7.35 92(39.48) 62(26.61) 176(75.54) 50(21.46) 117(50.21)
        tχ2   1.930 5.443 0.070 0.871 17.322 1.224
        P   0.054 0.020 0.791 0.351 < 0.001 0.269
    年龄/岁              
        18 ~ 29 166(35.47) 31.73 ± 7.89 90(54.22) 41(24.70) 134(80.72) 65(39.16) 73(43.98)
        30 ~ 39 199(42.52) 31.79 ± 6.75 92(46.23) 58(29.15) 160(80.40) 61(30.65) 101(50.75)
        40 ~ 49 84(17.95) 28.80 ± 8.14 22(26.19) 19(22.62) 57(67.86) 14(16.67) 38(45.24)
        ≥ 50 19(4.06) 27.53 ± 7.83 6(31.58) 4(21.05) 11(57.89) 2(10.53) 11(57.89)
        Fχ2   5.067 19.221 1.906 10.562 17.074 2.662
        P   0.002 < 0.001 0.592 0.014 0.001 0.447
    民族              
        汉族 405(86.54) 31.28 ± 7.38 185(45.68) 112(27.65) 322(79.51) 123(30.37) 195(48.15)
        少数民族 63(13.46) 29.67 ± 8.63 25(39.68) 10(15.87) 40(63.49) 19(30.16) 28(44.44)
        tχ2   1.572 0.792 3.926 7.981 0.001 0.300
        P   0.116 0.373 0.048 0.005 0.973 0.584
    户口性质              
        非农业户口 120(25.64) 30.94 ± 7.82 58(48.33) 37(30.83) 94(78.33) 42(35.00) 53(44.17)
        农业户口 348(74.36) 31.10 ± 7.49 152(43.68) 85(24.43) 268(77.01) 100(28.74) 170(48.85)
        tχ2   0.039 0.782 1.901 0.089 1.657 0.785
        P   0.843 0.377 0.168 0.765 0.198 0.376
    婚姻状况              
        已婚 303(64.74) 30.71 ± 7.39 124(40.92) 79(26.07) 232(76.57) 79(26.07) 159(52.48)
        单身 165(35.26) 31.70 ± 7.87 86(52.12) 43(26.06) 130(78.79) 63(38.18) 64(38.79)
        tχ2   1.809 5.413 < 0.001 0.301 7.411 8.023
        P   0.179 0.022 0.988 0.584 0.006 0.005
    受教育程度              
        小学及以下 18(3.85) 24.83 ± 6.64 2(11.11) 1(5.56) 11(61.11) 1(5.56) 5(27.78)
        初中 167(35.68) 29.68 ± 7.80 57(34.13) 30(17.96) 114(68.26) 46(27.54) 66(39.52)
        高中、职高、中专 159(33.97) 31.65 ± 7.52 75(47.17) 35(22.01) 128(80.5) 50(31.45) 83(52.20)
        大学专科及以上 124(26.50) 33.06 ± 6.62 76(61.29) 56(45.16) 109(87.9) 45(36.29) 69(55.65)
        Fχ2   9.654 29.933 34.432 19.365 8.018 11.72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0.046 0.008
    平均月收入/元              
         < 3 000 13(2.78) 23.15 ± 8.12 2(15.38) 2(15.38) 4(30.77) 1(7.69) 2(15.38)
        3 000 ~ < 5 000 176(37.61) 29.06 ± 7.17 55(31.25) 34(19.32) 125(71.02) 35(19.89) 86(48.86)
        5 000 ~ < 7 000 237(50.64) 32.87 ± 7.41 132(55.70) 69(29.11) 198(83.54) 92(38.82) 109(45.99)
        ≥ 7 000 42(8.97) 31.69 ± 6.45 21(50.00) 17(40.48) 35(83.33) 14(33.33) 26(61.90)
        Fχ2   14.625 29.445 10.595 26.171 20.494 9.212
        P   < 0.001 < 0.001 0.014 < 0.001 < 0.001 0.027
    用人单位性质              
        民营企业 309(66.03) 31.69 ± 7.19 149(48.22) 78(25.24) 253(81.88) 109(35.28) 143(46.28)
        外资企业 159(33.97) 29.83 ± 8.14 61(38.36) 44(27.67) 109(68.55) 33(20.75) 80(50.31)
        tχ2   6.430 4.123 0.322 10.637 10.473 0.686
        P   0.012 0.040 0.571 0.001 0.001 0.408
    用人单位规模              
        小微型 139(29.70) 29.16 ± 7.63 45(32.37) 26(18.71) 103(74.1) 34(24.46) 67(48.20)
        中型 230(49.15) 32.07 ± 7.62 121(52.61) 63(27.39) 185(80.43) 89(38.70) 100(43.48)
        大型 99(21.15) 31.38 ± 6.92 44(44.44) 33(33.33) 74(74.75) 19(19.19) 56(56.57)
        Fχ2   6.683 14.354 6.830 2.470 15.692 4.776
        P   0.001 < 0.001 0.033 0.291 < 0.001 0.092
    目前岗位工龄/年              
        ≤ 1 168(35.90) 32.15 ± 7.26 91(54.17) 30(17.86) 138(82.14) 75(44.64) 62(36.90)
        2 ~ 4 193(41.24) 30.76 ± 8.68 78(40.41) 57(29.53) 131(67.88) 44(22.80) 86(44.56)
        5 ~ 9 71(15.17) 30.58 ± 5.33 31(43.66) 26(36.62) 61(85.92) 20(28.17) 48(67.61)
        ≥ 10 36(7.69) 28.53 ± 5.39 10(27.78) 9(25.00) 32(88.89) 3(8.33) 27(75)
        Fχ2   2..728 13.262 11.203 17.801 29.862 30.645
        P   0.044 < 0.001 0.011 < 0.001 < 0.001 < 0.001
    每周工作时间/h              
        ≤ 40 123(26.28) 31.14 ± 7.85 57(46.34) 28(22.76) 95(77.24) 48(39.02) 56(45.53)
        41 ~ 44 66(14.10) 28.05 ± 8.46 19(28.79) 10(15.15) 48(72.73) 11(16.67) 30(45.45)
        45 ~ 48 71(15.17) 30.96 ± 7.11 35(49.30) 21(29.58) 54(76.06) 24(33.80) 31(43.66)
        49 ~ 54 59(12.61) 31.53 ± 7.79 30(50.85) 15(25.42) 49(83.05) 20(33.90) 27(45.76)
        ≥ 55 149(31.84) 32.19 ± 6.74 69(46.31) 48(32.21) 116(77.85) 39(26.17) 7(4.70)
        Fχ2   0.018 8.554 8.165 1.990 12.207 2.609
        P   0.894 0.071 0.086 0.738 0.016 0.625
    是否夜班              
        否 186(39.74) 31.55 ± 7.83 92(49.46) 33(17.74) 146(78.49) 73(39.25) 76(40.86)
        是 282(60.26) 30.73 ± 7.39 118(41.84) 89(31.56) 216(76.60) 69(24.47) 147(52.13)
        tχ2   1.315 2.631 11.104 0.231 11.583 5.704
        P   0.252 0.105 0.001 0.631 0.001 0.017
    工种              
        生产人员 379(80.98) 30.14 ± 7.14 153(40.37) 96(25.33) 290(76.52) 109(28.76) 191(50.40)
        管理人员 89(19.02) 35 ± 8.10 57(64.04) 26(29.21) 72(80.90) 33(37.08) 32(35.96)
        tχ2   31.742 16.303 0.564 0.790 2.360 6.025
        P   < 0.001 < 0.001 0.453 0.374 0.124 0.014
    合计 468 31.06 ± 7.57 210(44.87) 122(26.07) 362(77.35) 142(30.34) 223(47.65)
    注:①生产员工是指单纯在生产车间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是在生产车间负有管理职责的员工。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次研究对象的职业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31.06 ± 7.57)分,具备基本职业健康素养者共21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4.87%(210/468)。职业健康素养的4个维度得分达到总分80%及以上人数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健康保护基本知识(占77.35%)、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占47.65%)、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占30.34%)、职业健康法律知识(占26.07%)。

    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用人单位性质、用人单位规模、目前岗位工龄、平均月收入及工种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18 ~ 29岁组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他年龄组,已婚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高于未婚组,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其他学历组,民营企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外资企业组,用人单位规模为小微企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其他规模组,目前岗位工龄≤ 1年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他工龄组,管理人员组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高于生产人员组,平均月收入 < 3 000元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其他平均月收入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以是否具备职业健康素养为响应变量(否= 0,是= 1),以表 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的因素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水平、目前岗位工龄以及工种是电子行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其中,相对于小学及以下学历劳动者,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 = 5.128,95%CI:1.017 ~ 25.865);相对于平均月收入 < 3 000元劳动者,平均月收入在5 000 ~ < 7 000元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 = 5.853,95%CI:1.104 ~ 31.032);相对于目前岗位工龄≥ 10年劳动者,目前岗位工龄≤ 1年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更高(OR = 3.012,95%CI:1.093 ~ 8.298);相对于生产员工,管理人员职业健康素养水平更高(OR = 3.070,95%CI:1.636 ~ 5.75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表  2  电子行业企业劳动者总体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的多因素logistic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偏回归系数 标准误 Waldχ2 P OR(95%CI)值
    受教育程度          
        小学及以下         1.000
        初中 0.712 0.802 0.788 0.375 2.038
    (0.423 ~ 9.820)
        高中、职高、中专 0.949 0.807 1.383 0.240 2.583
    (0.531 ~ 12.566)
        大学专科及以上 1.635 0.826 3.920 0.048 5.128
    (1.017 ~ 25.865)
    平均月收入/元          
         < 3 000         1.000
        3 000 ~ < 5 000 1.087 0.851 1.632 0.201 2.965
    (0.560 ~ 15.713)
        5 000 ~ < 7 000 1.767 0.851 4.311 0.038 5.853
    (1.104 ~ 31.032)
        ≥ 7 000 1.647 0.932 3.120 0.077 5.19
    (0.835 ~ 32.258)
    目前岗位工龄/年          
        ≥ 10         1.000
        ≤ 1 1.103 0.517 4.549 0.033 3.012
    (1.093 ~ 8.298)
        2 ~ 4 0.078 0.507 0.023 0.878 1.081
    (0.400 ~ 2.921)
        5 ~ 9 0.648 0.506 1.641 0.200 1.912
    (0.709 ~ 5.157)
    工种          
        生产员工         1.000
        管理人员 1.122 0.321 12.211 < 0.001 3.070
    (1.636 ~ 5.759)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组成,是我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的重要内容,对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某市电子行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44.87%,低于2022年全国重点人群(52.6%)及第二产业重点人群(56.5%)水平[2]。职业健康素养4个维度中,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健康保护基本知识(77.35%)、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47.65%)、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30.34%)、职业健康法律知识(26.07%)。职业健康保护基本知识和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维度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高,而职业健康法律知识和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与相关研究[6]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与社会经济、受教育程度有关。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P < 0.05),与相关研究[7-8]一致。说明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人群理解和运用职业健康知识的能力,提示提高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升职业人群的受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较高者,其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也相对较高,与相关研究[9]结果相似。原因可能是月收入较高者,通常自我职业健康保护意识比较强,能充分理解职业健康知识和保护技能,达到职业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的基本要求。此外,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工作方式和行为,都与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有关,而平均月收入与受教育程度存在协同关系。从本研究中劳动者的学历构成来看,大多数劳动者以高中、职高、中专及以下为主,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通过开展通俗易懂的知识讲座等宣传教育,提高该市电子行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应是今后重点工作方向。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岗位工龄≤ 1年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最高(P < 0.05),与相关研究[10]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与劳动者刚参与岗前培训,职业卫生防护知识较为牢固,随着在岗时间的增加,对本岗位职业健康熟识程度的下降和未能及时更新新知识,更易产生薄弱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导致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下降,应做好在岗职工的培训和教育。参与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高于一般生产员工(P < 0.05),原因可能与更多参与职业健康保护工作,接触更多的相关知识,得到相对多的防护知识有关。

    综上,该市电子行业从业人群职业健康素养需要重点关注。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与相关知识水平较低,提示相关理论知识不足,后续需进一步加强。低学历以及在岗年限较多的人员是进一步应重点关注的人群,应用更易懂通俗、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干预工作,包括开展普通员工和管理人员互动宣传教育活动,使多数职业人群尤其是低学历、低收入者能够理解宣传内容,从而提高整体职业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不同工种工人的年龄、接噪工龄及噪声暴露情况

    工种 人数 年龄/岁 接噪工龄/年 LEX,8 h/dB(A) 超标率/% CNE/[dB(A)·年)]
    焊接 196 40(37,43) 16(14,18) 85.5 ± 1.8 38.9 97.6 ± 2.0
    组装 331 38(34,42) 14(8,18) 86.8 ± 3.9 44.4 96.5 ± 6.3
    检查 36 38(35,39) 15(14,16) 82.1 ± 2.3 0 93.5 ± 2.9
    合计 548 39(35,42) 15(12,18) 86.1 ± 3.4 36.6 96.6 ± 4.4
    注:①以MP25P75)表示;②以(x ± s)表示。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特征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情况 [检出例数(检出率/%)]

    特征 总人数 正常 听力损失
    高频听力损失 高频合并语频听力损失 总计
    工种
      焊接 193 171(88.60) 18(9.33) 4(2.07) 22(11.40)
      组装 319 279(87.46) 30(9.40) 10(3.13) 40(12.54)
      检查 36 32(88.89) 3(8.33) 1(2.78) 4(11.11)
    工龄/年
       < 10 117 112(95.73) 3(2.56) 2(1.71) 5(4, 27)
      10 ~ 15 158 139(87.97) 16(10.13) 3(1.90) 19(12.03)
    > 15 273 231(84.62) 32(11.72) 10(3.66) 42(15.38)
    CNE/[dB(A)·年]
       < 90 55 52(94.55) 2(3.64) 1(1.82) 3(5.45)
      90 ~ 95 101 92(91.08) 7(6.93) 2(1.98) 9(8.91)
      96 ~ 100 293 262(89.42) 24(8.19) 7(2.39) 31(10.58)
      > 100 99 76(76.77) 18(18.18) 5(5.05) 23(23.23)
    合计 548 482(87.95) 51(9.31) 15(2.74) 66(12.04)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不同工种工人高频听力损失风险评估

    工种 LEX,8 h/dB(A) 预测年龄/岁 接噪工龄/年 HTLAN/dB HTLA/dB NIPTS/dB 高频听力损失风险 风险分级
    H10 H50 H90 H10 H50 H90 N10 N50 N90
    焊接 88.8 40 20 33.2 15.6 1.1 22.5 7.3 - 4.8 10.7 8.2 5.8 0 ~ 5.0
    50 30 45.5 23.9 6.3 35.3 15.5 - 0.3 10.2 8.3 6.6 11.4 低风险
    55 35 53.0 28.9 9.4 43.5 20.8 2.5 9.5 8.2 6.8 14.3 低风险
    60 40 61.5 34.6 12.7 52.9 26.8 5.8 8.5 7.9 6.9 14.4 低风险
    组装 92.5 40 20 40.5 21.2 5.0 22.5 7.3 - 4.8 18.0 13.8 9.7 10.6 低风险
    50 30 52.4 29.5 10.8 35.3 15.5 - 0.3 17.1 14.0 11.1 22.7 中等风险
    55 35 59.5 34.4 14.0 43.5 20.8 2.5 15.9 13.7 11.4 25.4 中等风险
    60 40 67.3 40.0 17.4 52.9 26.8 5.8 14.4 13.2 11.6 24.1 中等风险
    检查 84.3 40 20 26.9 10.7 - 2.3 22.5 7.3 - 4.8 4.4 3.4 2.4 0 ~ 5.0
    50 30 39.5 19.0 2.4 35.3 15.5 - 0.3 4.2 3.4 2.7 3.7 可忽略风险
    55 35 47.4 24.1 5.4 43.5 20.8 2.5 3.9 3.4 2.8 5.3 可忽略风险
    60 40 56.4 30.0 8.7 52.9 26.8 5.8 3.5 3.2 2.9 5.8 可忽略风险
    注:“—”表示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风险为0 ~ 5.0%,因统计分布的尾部不可信,此范围无法精确评估,不宜进行风险分级。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不同工种高频合并语频听力损失风险评估

    工种 LEX,8 h/dB(A) 预测年龄/岁 接噪工龄/年 HTLAN/dB HTLA/dB NIPTS/dB 高频听力损失风险 风险分级
    H10 H50 H90 H10 H50 H90 N10 N50 N90
    焊接 88.8 40 20 15.9 4.8 - 4.0 13.1 2.9 - 5.3 2.8 1.9 1.3 0 ~ 5.0
    50 30 21.0 8.3 - 1.9 18.1 6.1 - 3.5 2.8 2.2 1.6 0 ~ 5.0
    55 35 24.1 10.4 - 0.7 21.3 8.1 - 2.4 2.8 2.2 1.7 7.2 中等风险
    60 40 27.7 12.7 0.7 25.0 10.5 - 1.1 2.6 2.2 1.8 4.2 低风险
    组装 92.5 40 20 18.6 6.6 - 2.8 13.1 2.9 - 5.3 5.6 3.8 2.5 0 ~ 5.0
    50 30 23.8 10.3 - 0.4 18.1 6.1 - 3.5 5.7 4.2 3.1 6.8 中等风险
    55 35 27.0 12.5 1.0 21.3 8.1 - 2.4 5.6 4.4 3.4 11.6 中等风险
    60 40 30.4 14.9 2.4 25.0 10.5 - 1.1 5.4 4.4 3.6 9.6 中等风险
    检查 84.3 40 20 14.0 3.6 - 4.8 13.1 2.9 - 5.3 0.9 0.7 0.5 0 ~ 5.0
    50 30 19.0 6.8 - 3.0 18.1 6.1 - 3.5 0.9 0.7 0.6 0 ~ 5.0
    55 35 22.2 8.9 - 1.8 21.3 8.1 - 2.4 0.9 0.7 0.6 0 ~ 5.0
    60 40 25.9 11.2 - 0.5 25.0 10.5 - 1.1 0.8 0.7 0.6 1.2 低风险
    注:“—”表示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风险为0 ~ 5.0%,因统计分布的尾部不可信,此范围无法精确评估,不宜进行风险分级。
    下载: 导出CSV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 WS/T 754—2016[S].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 噪声: GBZ/T 189.8—2007[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3] 赵一鸣, 张书珍, ROBERT C SPEAR, 等. 累积噪声暴露量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1993, 11(6): 325-32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LD199306001.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 188—2014[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 GBZ 49—2015[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1年全国职业病报告[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2, 40(4): 41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WS202204027.htm
    [7] 苏世标, 邹剑明, 李旭东. 先进制造业职业危害识别与控制[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21.
    [8] 马炜钰, 谭夏优, 何易楠, 等. 某汽车制造企业噪声致听力损失的职业卫生调查及风险评估[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2, 21(1): 14-1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WX202201004.htm
    [9] 谢春姣, 李燕茹, 鲍二宝, 等. 某汽车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工人不同频率听力损失影响因素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 2021, 47(1): 15-1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DWF202101005.htm
    [10] 刘浩中, 冯简青, 潘文娜, 等. 某市汽车零件制造企业噪声危害分级及听力损失现状调查[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0, 38(3): 228-232.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0.03.004
    [11]

    XIE H, QIU W, HEYER N J, et al. The use of the kurtosis-adjusted cumulative noise exposure metric in evaluating the hearing loss risk fo complex noise[J]. Ear Hear, 2016, 37(3): 312-323. doi: 10.1097/AUD.0000000000000251

    [12]

    ZHAO Y M, QIU W, ZENG L,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kurtosis statistic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risk of hearing loss in workers exposed to high-level complex noise[J]. Ear Hear, 2010, 31(4): 527-532. doi: 10.1097/AUD.0b013e3181d94e68

    [13] 邱伟, ROGER, HAMERNIK, 等. 峰度在噪声所致生物效应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11): 785-789. doi: 10.3760/j:issn:0376-2491.2006.11.018
    [14] 李嘉辉, 陶志民, 阮燕梅, 等. 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男性工人噪声性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9, 37(10): 760-764. doi: 10.3760/cma.j.issn.1001-9391.2019.10.009
    [15] 余涛, 谢贝贝, 梅勇, 等. 某客车制造企业个体噪声暴露水平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J]. 现代预防医学, 2022, 49(3): 417-42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DYF202203007.htm
    [16] 陈雅丽. 汽车制造企业噪声致听力损失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评估[D].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
    [17] 邓亚玲, 柳安琪, 王丹, 等. 3家石化企业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风险评估[J]. 卫生研究, 2022, 51(6): 918-92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SYJ202206011.htm
    [18] 刘周, 谢贝贝, 陈丹, 等. 某乘用车制造企业噪声职业暴露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1, 38(10): 1134-113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YX202110015.htm
    [19]

    ERDREICH J. A distribution based definition of impulse noise[J]. J Acoust Soc Am, 1986, 79(4): 990-998.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0
  • HTML全文浏览量:  30
  • PDF下载量:  5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8-03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12-27
  • 刊出日期:  2023-1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