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双丙酮醇产品易燃性研究初探

朱毅贞, 陈谦, 顾闻

朱毅贞, 陈谦, 顾闻. 双丙酮醇产品易燃性研究初探[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 39(2): 226-229.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1.02.023
引用本文: 朱毅贞, 陈谦, 顾闻. 双丙酮醇产品易燃性研究初探[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 39(2): 226-229.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1.02.023

双丙酮醇产品易燃性研究初探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朱毅贞(1976—),男,大学本科,工程师

  • 中图分类号: TQ086.5

Preliminary study on flammability of diacetone alcohol products

  • 摘要:
      目的  验证双丙酮醇作为易燃液体在《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和《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列名管理是否合理,为双丙酮醇的危险性重新分类和其产品安全管理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测试双丙酮醇的闭杯闪点并做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评估其易燃性;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双丙酮醇产品及其杂质含量;测试杂质含量不同的双丙酮醇模拟产品的闭杯闪点,以评估杂质对双丙酮醇产品易燃性的影响。
      结果  质量分数99.0%的双丙酮醇闭杯闪点测试结果U95为(63.6 ±0.8)℃,合成不确定度的有效自由度νeff=9.8,可能不属于易燃液体;模拟产品测试表明双丙酮醇中丙酮质量分数分别 < 4%、4%~9%、> 9%时,双丙酮醇产品分别被分类为易燃液体类别2、类别3和类别4,丙酮可能是导致双丙酮醇产品具高度易燃性的主要原因。
      结论  将双丙酮醇作为易燃液体,在《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和《危险货物品名表》列名管理是否合适,有待进一步研究。可通过减少丙酮杂质含量,降低其易燃危险性。
    + English
  • 双丙酮醇,美国化学文摘号(CAS)123-42-2,化学式C6H12O2,相对分子质量116.2,无色液体,具有特殊气味[1],是用于静电喷漆、硝化纤维素、赛璐珞、油脂、蜡等的溶剂;也用于金属清洗剂、木材防腐剂和抗冻剂、萃取剂等[2]。本产品合成方法为丙酮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缩合生成双丙酮醇[3]。目前国内在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废弃环节中,双丙酮醇作为危险化学品,列在《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第1 636项,对应危险性类别为易燃液体类别2 [4];运输环节按UN号(1 048),双丙酮醇为第3类易燃液体[5],符合特殊规定233可按普通货物进行运输[6],但依然可能受非运输环节的危险化学品有关条例管理。相关资料显示,双丙酮醇开杯闪点为66 ℃ [7],不应属于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相关规定管理的易燃液体范畴,与现行目录管理矛盾。双丙酮醇产品易燃性可能主要源于质量分数不高于15%的杂质丙酮[8]。本研究拟使用闭杯闪点和其不确定度评定作为易燃性评估指标,并做组分分析识别样品是否有影响易燃性的添加剂或杂质。通过对双丙酮醇产品易燃性的初步研究,以验证双丙酮醇是否应因其易燃性列入危险化学品管理,为双丙酮醇产品的危险性安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在本次研究中,引入了近年来非常重视的不确定度评定。不确定度评定一般用于表示准确度等级的测量领域、实验、测量方法、测量装置等分散性的参数[9],本次将其用于物质特性研究,目前尚少见文献报道。在研究过程中利用组分分析,以排除添加剂或杂质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可能,避免了以往文献直接引用产品数据时,所引数据可能因杂质影响而失真的情况。

    质量分数99.0%的双丙酮醇(阿拉丁试剂)。

    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ing of Chemicals,GHS)和国内对应的GB 30000.7—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7部分:易燃液体》规定,易燃液体指闪点不大于93 ℃的液体[10]。GHS将易燃液体依据闪点和初始沸点分为4个类别[11],下文所涉及易燃性类别皆指GHS危险性分类。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将易燃液体类别1、2、3作为危险化学品的确定原则:危险和危害特性类别中的物理危险部分[12]

    选择联合国推荐方法之一《ASTM-D93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A模式测试闭杯闪点[13-14],使用TANAKA的APM-8型闭口闪点仪,选择电子点火方式,仪器将自动给出待测样品的闭杯闪点数值。测试数据3个为1组,共测试10组。

    采用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不确定度评定[9]。不确定度评定,采用闪点修正公式(1)作为数学模型:

    $$ {T_{\rm{C}}} = {T_0} + 0.25(101.3 - p) $$ (1)

    式中:TC为待测样品修正的闭杯闪点,单位℃;T0为环境大气压下观测到的闪点,单位℃;P为进行闪点实验时实际的环境大气压力,单位为kPa [14]

    由于输入量之间相互独立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按公式(2)计算:

    $$ {u_{\rm{c}}} = \sqrt {u_1^2 + u_2^2 + u_3^2} $$ (2)

    式中:u1为重复性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为温度传感器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3为压力传感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有效自由度按公式(3)计算:

    $$ \nu_{\text {eff }}=\frac{u_{\mathrm{c}}^{4}}{\sum\limits_{i=1}^{n} \frac{u_{i}^{4}}{v_{i}}} $$ (3)

    式中:ui为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νi为各分量的自由度。

    取置信概率p = 95%,包含因子kνeff为整数时,k直接查不同概率p与自由度ν时的tpν)值(t值)表获得;νeff为非整数时,k值按非整νν-1内插求tpν)方法计算[9]tpν)即t因子,它以给定概率p与已知自由度ν给出。

    扩展不确定度按公式(4)计算:

    $$ U = k \times u $$ (4)

    式中:U为扩展不确定度,u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k为包含因子。

    u1重复性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计算:采用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方法进行评定。试验中检测的样品体积、升温速率、均匀性都会影响试验结果,通过重复多次试验进行统计。本次试验nn = 3)次算出试验偏差,mm = 10)组测得值合并标准偏差。重复测量的标准偏差按公式(5)计算:

    $$ S_{p}\left(x_{i}\right)=\frac{1}{m} \sqrt{\sum\limits_{i=1}^{m} s_{i}^{2}} $$ (5)

    式中:Si为各组的标准偏差。

    重复性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按公式(6)计算:

    $$ u_{1}=\frac{s_{p}\left(x_{i}\right)}{\sqrt{n}} $$ (6)

    式中:Spxi)的自由度为mn - 1)= 20。

    u2温度传感器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采用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方法进行评定。温度传感器校正后给出的其校准值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5 ℃,包含因子k = 2,其标准不确定度$u(T) = \frac{{0.5}}{2} = 0.25(℃)$,则由温度计校准值所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2 = uT)= 0.25 ℃

    u3压力传感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采用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方法进行评定。因检测结果须大气压修正闪点温度,所以要考虑压力传感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不确定度up)= α/kα为被测量可能值区间的半宽度。气压计的最大允许误差为± 0.5 kPa,按矩形分布,$k = \sqrt 3 $,压力传感器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p)= 0.289 kPa [15],测量大气压所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分量u3 = 0.25 × up)= 0.072 ℃。

    使用SHMADZU的GCMS-QP2010 Ultra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作为分析仪器,检测分析质量分数99%的双丙酮醇的成分。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条件:柱箱温度70 ℃(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00 ℃,载气为氦气,恒温控制模式(压力50 kPa),进样量1 μL,分流比为200;离子源温度200 ℃,传输线接口250 ℃,电离电压70 eV。依据检测结果分析可能导致双丙酮醇产品易燃性变化的杂质成分。

    使用质量分数99%的丙酮(阿拉丁试剂)加入质量分数99%双丙酮醇的方法模拟含杂质丙酮的双丙酮醇产品,共制备丙酮质量分数为2% ~ 10%、间隔1%的9个模拟产品试样。选择《ASTM-D6450用连续闭杯(CCCFP)试验器测定闪点的试验方法》测试模拟产品闭杯闪点并评估易燃性,验证其影响。

    测试显示,质量分数99%的双丙酮醇闭杯闪点均>60 ℃(见表 1);99%双丙酮醇闭杯闪点U95 =(63.6 ± 0.81)℃,νeff = 9.8,为易燃液体类别4。

    表  1  双丙酮醇闭杯闪点测试结果 (闭杯闪点/℃)
    序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 64.0 63.0 65.0
    2 65.5 63.5 64.5
    3 65.0 64.0 64.0
    4 64.5 63.5 63.5
    5 63.5 63.5 63.5
    6 62.5 63.5 62.5
    7 63.5 62.5 62.5
    8 63.5 63.5 62.5
    9 63.5 63.5 63.5
    10 63.5 63.5 62.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质量分数99%双丙酮醇的气相色谱图中主要有3个物质峰,从左起按序分别是丙酮、异亚丙基丙酮、双丙酮醇(见图 1)。未检出可使闪点升高的乳化剂、阻燃剂类化学物质。丙酮作为主要杂质,其质量分数为0.8%,为开杯闪点-16 ℃的易燃液体类别2物质;异亚丙基丙酮质量分数 < 0.2%,为闭杯闪点31 ℃的易燃液体类别3物质[16]。丙酮是组分中唯一可能导致双丙酮醇产品易燃性为易燃液体类别2的物质。

    图  1  99.0%双丙酮醇气相色谱图

    丙酮杂质对双丙酮醇易燃性的影响见表 2。丙酮质量分数低于4%,双丙酮醇产品为易燃液体类别4;4% ~ 9%,则对应易燃液体是类别3; > 9%,双丙酮醇产品已被分类为易燃液体类别2,与相关目录易燃性类别[4-6]一致。

    表  2  含丙酮的双丙酮醇模拟产品易燃性
    序号 质量分数/% 闭杯闪点/℃ 易燃性类别
    1 2 63.0 4
    2 3 63.0 4
    3 4 41.0 3
    4 5 38.0 3
    5 6 34.0 3
    6 7 30.0 3
    7 8 28.0 3
    8 9 24.0 3
    9 10 17.0 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研究发现,双丙酮醇的易燃性很可能不属于国内《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确定原则的物理危险和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定义的第3类易燃液体,属于易燃液体的应是含有易燃杂质的双丙酮醇产品。如可经进一步研究确认上述结论,建议双丙酮醇不再列入上述相关目录。在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废弃环节,属于易燃液体的双丙酮醇产品可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第2 828项的“含易燃溶剂的合成树脂、油漆、辅助材料、涂料等制品(闭杯闪点≤ 60 ℃)”,作为目录内产品管理;不属于易燃液体的双丙酮醇产品,因该产品其他健康危害性,则作为未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在运输环节属于易燃液体的双丙酮醇产品可按条目“1 090丙酮”运输。

    生产易燃双丙酮醇产品的企业,可以采用改进工艺减少产品中杂质丙酮含量,降低产品易燃危险性,从而使在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各环节中安全管理成本明显降低。

    综上,符合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的双丙醇产品依然能被有效管理,相关规则、规定也可以得到完善并保持整体一致性。企业如能针对产品所含的丙酮改进工艺,减少其含量,双丙酮醇产品的整体安全性也能有所改善。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图  1   99.0%双丙酮醇气相色谱图

    表  1   双丙酮醇闭杯闪点测试结果 (闭杯闪点/℃)

    序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 64.0 63.0 65.0
    2 65.5 63.5 64.5
    3 65.0 64.0 64.0
    4 64.5 63.5 63.5
    5 63.5 63.5 63.5
    6 62.5 63.5 62.5
    7 63.5 62.5 62.5
    8 63.5 63.5 62.5
    9 63.5 63.5 63.5
    10 63.5 63.5 62.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含丙酮的双丙酮醇模拟产品易燃性

    序号 质量分数/% 闭杯闪点/℃ 易燃性类别
    1 2 63.0 4
    2 3 63.0 4
    3 4 41.0 3
    4 5 38.0 3
    5 6 34.0 3
    6 7 30.0 3
    7 8 28.0 3
    8 9 24.0 3
    9 10 17.0 2
    下载: 导出CSV
  • [1] 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 欧洲联盟委员会.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上册)[M]. 中国化工学会,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译.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 639.
    [2]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中国化工产品大全(下卷)[M]. 4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142.
    [3]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中国化工产品大全(中卷)[M]. 4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6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A]. 2015-09-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 12268-2012[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6]

    United Nation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transport of dangerous goods model regulations[S]. 21st ed. New York & Geneva: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2019.

    [7]

    BUDAVARI S. The merck index: an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s, drugs and biologicals[M]. 11th ed. Rahway, NJ: Merck and Co., Inc., 1989: 468.

    [8]

    CLAYTONG D, CLAYTON F E. Patty's industrial hygiene and toxicology. volume 2a, 2b, 2c: toxicology[M]. 3r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1981-1982: 465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 1059.1-2012[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7部分: 易燃液体: GB 30000.7-2013[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11]

    United Nations.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ing of chemicals[S]. 8th ed. New York & Geneva: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2019.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等.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A]. 2015-02-27.
    [13]

    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manual of tests and criteria[S]. 7th ed. New York & Geneva: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2019.

    [14]

    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flash point by Pensky-Martens closed cup tester: ASTM D 93-2019[S]. West Conshohocken: ASTM International, 2019.

    [15] 陈黎明, 陈永康, 张笑旻. 苯甲醚闭杯闪点的测定及不确定度评定[J]. 上海计量测试, 2019, 46(1): 41-42;4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LC201901016.htm
    [16] 赵晨阳. 化工产品手册有机化工原料[M]. 6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 218;224.
  • 期刊类型引用(1)

    1. 周志飞.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质醇酮类的含量. 工业微生物. 2024(06): 194-19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图(1)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8
  • HTML全文浏览量:  107
  • PDF下载量:  11
  • 被引次数: 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9-24
  • 刊出日期:  2021-04-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