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tension may aggravate impact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o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exposed workers
-
摘要:目的 观察多环芳烃职业暴露和不同血压状态对工人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两者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择山西某焦化厂610名作业工人和某水处理厂454名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将两个工厂工人分为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收集工人个人信息,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多环芳烃暴露和血压状态是否对工人MCI有交互作用。结果 1 064名研究对象中,MCI检出384例,阳性检出率为36.09%。焦化厂不同血压状态下工人MCI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血压的升高其MCI检出率也随之升高;水处理厂不同血压状态下工人MCI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焦化厂还是水处理厂,同正常血压工人相比,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工人检出MCI的危险性都没有增加(P > 0.05)。将研究对象分为6组,即水处理厂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以及焦化厂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水处理厂正常血压组,多环芳烃高暴露和高血压都不是工人检出MCI的危险因素,但焦化厂(多环芳烃高暴露)高血压工人检出MCI的危险性提高到1.909倍(95%CI:1.011 ~ 3.581,P < 0.05)。结论 血压状态和多环芳烃职业暴露对工人认知功能存在交互作用。
-
不良妊娠结局(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是指正常活产以外的其他妊娠结局,主要包括自然流产、死胎死产、异位妊娠、畸胎等,其发生率因地域和目标人群各异而报道不一,约占妊娠结局的5% ~ 20% [1-3]。近年来,我国肿瘤发病率日益上升,抗肿瘤药物(antineoplastic drugs,ADs)也随之不断开发与应用,虽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也给职业接触ADs的医护人员带来了潜在的职业危害[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指出,中国约1 069万医护人员有可能暴露于危险性药物环境中,且数量还在增加[5]。大量研究表明,多数ADs为细胞毒性制剂,具有致突变性、致癌性及致畸性,职业接触ADs可损伤医护人员生殖功能[6-8]。在处置Ads的过程中,药物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等途径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潜伏,影响卵子及精子成长,引发染色体畸变,损伤卵巢功能,导致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增高[7-9]。自1979年Flack等[10]在处理接触ADs的医护人员尿液中检测出致突变物质以来,有关医护人员ADs职业接触与不良妊娠结局关联性的流行病学研究也逐渐增多,但结论并不一致,证据仍不充分。因此,本研究拟在调查深圳市职业接触ADs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现状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广东省深圳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已婚、有生育史的女性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以孕期或孕前曾从事接触ADs工作1年以上者为接触组。接触组纳入标准:①正式注册在岗的医护人员;②接触ADs时间≥ 1年;③孕前或孕期在肿瘤相关科室工作;④已婚且至少有过1次妊娠经历;⑤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
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正式注册在岗的医护人员;②未接触过ADs的其他科室医护人员;③和接触组研究对象在同一医院或地区;④已婚且至少有过1次妊娠经历;⑤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
两组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最近6个月内有放射线暴露史;②有吸烟、饮酒习惯;③未婚及无妊娠经历;④既往患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无法控制的慢性疾病;⑤调查阶段未在岗。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在深圳市3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进行,提前与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取得联系,沟通完善后由6名调查人员根据相关负责人提供的名单对医护人员进行初步筛查,对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最终发放问卷242份,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97.1%,其中接触组119份,对照组116份。
1.2.2 调查工具
采用《肿瘤相关科室护士抗癌药物职业暴露情况调查问卷》 [11]进行调查,问卷条目的内容效度CVI指数为0.846 ~ 1.000,调查水平的内容效度CVI指数为0.923,Cronbach’s α系数为0.738,重测信度为0.662。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调查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年龄、工龄、职称、学历、身高、体重及生育状况等;第二部分为行为自评和健康自评,共45个条目,从医护人员的认知、行为和环境等三方面出发,评估医护人员对处理Ads的相关健康及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探寻医护人员的职业接触风险。
1.2.3 质量控制
在调查前,对参与本次调查的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问卷发放前,向研究对象解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并介绍问卷填写方法及要求,被调查者需在安静的环境下20 min内独立完成调查,所有问卷现场填写回收。调查人员认真核对问卷,确保问卷质量,并及时核对空项、漏项,剔除不合格问卷(缺失条目大于20%的问卷)。对问卷编号后双人录入数据,进行逻辑检错及程序核对,确保数据录入准确性。
1.2.4 统计学分析
使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hapiro-Wilk test检验对数据进行正态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接触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 = 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接触组119人,孕次153次,对照组116人,孕次156次,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BMI、工龄、孕次、学历、职称、有无被动吸烟、有无服用维生素补充剂及有无月经异常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见表 1。
表 1 两组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分析[例数(构成比/%)] 调查项目 接触组(n = 119) 对照组(n = 116) Z、t或χ2值 P值 年龄/岁① 31.64(29.18,33.99) 30.81(26.23,34.67) - 1.569 0.117 工龄/年① 9.71(7.06,13.07) 8.38(4.43,14.84) - 1.286 0.198 孕次① 1.00(1.00,2.00) 1.00(1.00,2.00) - 0.874 0.382 BMI/(kg/m2)② 21.00 ± 2.65 21.30 ± 2.69 - 0.843 0.400 学历 3.791 0.052 本科及以上 97(80.7) 82(70.7) 大专及以下 22(19.3) 34(29.3) 职称 0.203 0.652 中级及以上 36(30.3) 32(27.6) 初级及以下 83(69.7) 84(72.4) 被动吸烟 0.934 0.334 有 37(31.1) 43(37.1) 无 82(68.9) 73(62.9) 服用维生素补充剂 0.732 0.392 有 79(66.4) 83(71.6) 无 40(33.6) 33(28.4) 月经异常 3.325 0.068 是 56(47.1) 41(35.3) 否 63(52.9) 75(64.7) 注:①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②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 ± s)表示。 2.2 两组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比较
不良妊娠结局包括自然流产、胚胎停止发育、死胎、畸胎。一名医护人员发生一次或一种以上不良妊娠结局,都计为一次。接触组22名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8.5%;对照组3名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6%,接触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是对照组的8.543倍(P < 0.001)。见表 2。
表 2 两组研究对象不良妊娠结局比较[例数(发生率/%)] 组别 例数 自然流产 胚胎停止发育 畸胎 死胎 不良妊娠结局 接触组 119 13(10.9) 11(9.2) 4(3.4) 1(0.8) 22(18.5) 对照组 116 2(1.7) 1(0.9) 0(0) 0(0) 3(2.6) χ2值 8.321 8.516 2.212 15.623 P值 0.004 0.004 0.137 1.000 < 0.001 OR值 6.991 11.713 8.543 95%CI值 1.541 ~ 31.708 1.487 ~ 92.258 2.481 ~ 29.415 2.3 接触组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的单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将接触组进行分组,对接触组医护人员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与医护人员的ADs接触年限、是否参与医院开设课程、科室培训及同事间交流学习ADs相关危害知识,课程培训后是否实施监督、是否熟悉ADs外溢后的紧急处理方案及上报流程、处理ADs时是否使用N95及以上口罩、佩戴双层乳胶手套及防护服等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表 3 接触组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的单因素分析[例数(构成比/%)] 调查项目 不良妊娠结局 Z、t、χ2值 P值 有(n = 22) 无(n = 97) 年龄/岁① 33.45
(28.46,35.99)31.03
(29.22,33.45)- 1.595 0.111 工龄/年① 12.50
(7.06,15.58)9.19
(6.85,12.23)- 1.886 0.059 孕次① 1.00(1.00,1.25) 1.00(1.00,2.00) - 0.669 0.503 BMI/(kg/m2)② 20.30 ± 3.34 21.01 ± 2.49 0.022 0.982 ADs接触年限① 9.92
(7.75,11.87)3.19(1.28,7.09) - 4.306 0.000 月经异常 0.028 0.867 是 10(17.9) 46(82.1) 否 12(19.0) 51(81.0) 学历 0.069 0.792 本科及以上 17(17.5) 80(82.5) 大专及以下 5(22.7) 17(77.3) 职称 0.478 0.489 中级及以上 8(22.2) 28(77.8) 初级 14(16.9) 69(83.1) 被动吸烟 0.350 0.554 有 14(17.1) 29(78.4) 无 8(21.6) 68(82.9) 服用维生素补充剂 0.644 0.422 有 9(22.5) 66(83.5) 无 13(16.5) 31(77.5) 所在医院 3.985 0.046 肿瘤专科医院 8(12.1) 58(87.9) 非肿瘤专科医院 14(26.4) 39(73.6) 参与医院学习ADs危害知识课程 13.213 < 0.001 是 6(8.2) 67(91.8) 否 16(34.8) 30(65.2) 参与科室学习ADs危害知识培训 7.031 0.008 是 15(14.4) 89(85.6) 否 7(46.7) 8(53.3) 同事间交流学习ADs危害知识 11.820 0.001 是 4(6.6) 57(93.4) 否 18(31.0) 40(69.0) 课程培训后实施监督 5.054 0.025 是 13(13.8) 81(86.2) 否 9(36.0) 16(64.0) 认为有必要加强ADs知识培训 1.963 0.161 是 17(16.2) 88(83.8) 否 5(35.7) 9(64.3) 身体暴露部位意外接触ADs经历 1.799 0.180 有 13(23.6) 42(76.4) 无 9(14.1) 55(85.9) 熟悉ADs外溢后的紧急处理方案及上报流程 7.211 0.007 是 12(13.2) 79(86.8) 否 10(35.7) 18(64.3) 熟悉针对ADs发生暴露的紧急处理装备 3.773 0.052 是 8(14.6) 82(85.4) 否 14(34.8) 15(65.2) 熟悉标准化的ADs配制流程 0.238 0.626 是 17(19.5) 70(80.5) 否 5(15.6) 27(84.4) 认为应限制孕妇或哺乳期工作人员接触ADs 1.291 0.256 是 10(14.9) 57(85.1) 否 12(23.1) 40(76.9) 认为现在的职业接触ADs环境安全 1.917 0.166 是 3(10.0) 27(90.0) 否 19(21.3) 70(78.7) 处理ADs时使用N95及以上口罩 15.942 < 0.001 是 4(6.0) 63(94.0) 否 18(34.6) 34(65.4) 处理ADs时使用双层乳胶手套 14.338 < 0.001 是 2(3.7) 52(96.3) 否 20(30.8) 45(69.2) 处理ADs时使用护目镜 1.704 0.192 是 11(24.4) 34(75.6) 否 11(14.9) 63(85.1) 处理ADs时穿戴防护服 4.122 0.042 是 5(10.0) 45(90.0) 否 17(24.6) 52(75.4) 注:①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②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 ± s)表示。 2.4 接触组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作为响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预测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s接触年限增加是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OR = 1.181,95%CI = 1.004 ~ 1.389,P < 0.05)。参与医院开设课程(OR = 0.185,95%CI = 0.036 ~ 0.954)、科室培训(OR = 0.056,95%CI = 0.005 ~ 0.633)及同事间交流学习ADs相关危害知识(OR = 0.094,95%CI = 0.015 ~ 0.605)、处理ADs时使用N95及以上口罩(OR = 0.127,95%CI = 0.021 ~ 0.782)、佩戴双层乳胶手套(OR = 0.071,95%CI = 0.008 ~ 0.612)是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 < 0.05)。见表 4。
表 4 接触组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β值 标准误 Wald χ2值 P值 OR值 95%CI值 常量 3.022 1.497 4.073 0.044 20.524 接触ADs年限(数值变量) 0.167 0.083 4.043 0.044 1.181 1.004 ~ 1.389 肿瘤专科医院(参照:非肿瘤专科医院) 2.209 1.233 3.208 0.073 9.107 0.812 ~ 102.150 参与医院开设课程学习ADs危害知识(参照:否) - 1.688 0.837 4.067 0.044 0.185 0.036 ~ 0.954 参与科室培训学习ADs危害知识(参照:否) - 2.876 1.234 5.428 0.020 0.056 0.005 ~ 0.633 同事间交流学习ADs相关危害知识(参照:否) - 2.366 0.950 6.198 0.013 0.094 0.015 ~ 0.605 课程培训后实施监督(参照:否) - 0.491 1.101 0.199 0.656 0.612 1.416 ~ 9.971 熟悉ADs外溢后的紧急处理方案及上报流程(参照:否) - 1.518 0.887 2.925 0.087 0.219 0.039 ~ 1.248 处理ADs时使用N95及以上口罩(参照:否) - 2.063 0.927 4.949 0.026 0.127 0.021 ~ 0.782 处理ADs时使用双层乳胶手套(参照:否) - 2.651 1.102 5.783 0.016 0.071 0.008 ~ 0.612 处理ADs时穿戴防护服(参照:否) 0.278 0.822 0.115 0.735 1.321 0.264 ~ 6.612 3. 讨论
自20世纪40年代使用烷基化物治疗肿瘤以来,具有生物作用的ADs迅速增多,ADs具有非选择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也有损伤作用,尤其是对增殖活跃的生殖细胞、黏膜、毛囊、胎儿。孕前或孕后接触ADs均可损伤生殖细胞或胎儿,导致自然流产、死产及畸胎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7, 12-13]。本次对深圳市3家医疗机构的调查研究发现,接触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8.5%,高于对照组(2.6%)(P < 0.001),与其他相关研究[14-17]结果一致,提示职业接触ADs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赵树芬等[18]对京津地区5家医院已婚且有生育史的590名护士的妊娠情况的调查结果指出,孕前及孕期职业接触ADs的护士其早产和自然流产率分别为5.3%和13.5%,高于对照组早产率(2.4%)和自然流产率(7.7%)。李亚洁等[19]对广东省职业接触ADs医护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医护人员职业接触ADs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紧密相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ADs能够引起生殖系统尤其是卵巢损伤,长期低剂量接触可对医护人员生殖功能造成影响,导致生育能力降低,有的甚至对生殖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损害[20]。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接触ADs的时间越长,其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越高(OR = 1.181,P < 0.05)。谢金辉等[21]通过衡量接触水平并进行接触-效应关系的趋势χ2检验发现,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随接触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呈一定的接触-效应关系。可见,医护人员接触ADs时间越长,其累积的毒性剂量更多。
职业安全意识的强弱可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防护依从性,接受安全教育培训越频繁的医务人员其职业防护态度、防护行为就越好[22-2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接触组中有61.3%的人员通过医院开设的课程学习ADs相关危害知识、87.4%的人员通过科室培训学习、51.3%的人员通过同事交流间学习,高达88.2%的医护人员认为很有必要在院内加强ADs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参与医院开设课程、科室培训及同事间交流学习ADs相关危害知识,是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 < 0.05),与刘利莎[24]的研究结果一致。定期培训可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能力,增强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因此,医疗卫生管理者应切实把职业安全教育放在首位,采取多途径、多方法、多手段的方式制定专科培训计划,加强医护人员ADs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由于我国肿瘤专科起步晚,现阶段尚无完善的ADs防护制度,医院对ADs职业安全管理重视度不高。既往调查发现,我国仅有部分医院采用了集中式管理模式,设有静脉配置中心(PIVAS),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是落后的分散管理模式[25-27]。在本次调查的3家医院中,仅1家医院为肿瘤专科医院,采用了ADs集中管理模式,设有PIVAS,其余两家医院均为综合性三甲医院,采用分散式管理模式。相比集中管理模式,分散式管理模式不利于控制ADs的污染范围,且扩大了ADs的接触人群[28]。本次问卷调查显示,近50%的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过身体暴露部位意外接触到ADs的经历,75.6%的人员认为现在的职业接触ADs的环境不安全。针对ADs的管理防护,北美及欧洲片区发展早,较为重视和完善,目前多数医院已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建立完成PIVAS,并使用封闭系统转移装置减少ADs对环境的污染,维护医护人员职业安全[29]。
尽量减少与ADs的接触是医护人员接触ADs时应遵循的原则,大量国内外指南[30-32]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ADs时应佩戴完备的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PPE),然而,仍有部分医护人员依从性较差,防护意识淡薄[33]。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接触组医护人员在处理ADs时,仅56.3%的人员使用N95及以上口罩,45.3%使用双层乳胶手套,37.8%佩戴护目镜,42.0%穿戴防护服,大部分医护人员未按照国际指南推荐佩戴PPE。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欠缺,未认识到职业健康的重要性,防护依从性较差;(2)医院防护用具供应不足,医护人员即使有较好的防护意识,也难以避免职业暴露;(3)医院管理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对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培训不足,导致医护人员自主意识缺乏,忽视个人防护的重要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处理ADs时使用N95及以上口罩,佩戴双层乳胶手套是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 < 0.05)。Lawson等[34]对40 000多名医护人员进行的健康状况横断面研究指出,使用防护手套及防护服是医护人员接触ADs的最低防护装备,且强调进一步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
2019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35]提出“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强调职业健康的重要性。国家对职业健康及生育发展均十分重视。虽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职业接触ADs可造成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但该职业危害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应提高重视程度,将职业健康放在首位。(1)积极改善医院ADs管理模式,尽早建立PIVAS,采用先进的防护设施设备,实现科学安全的集中管理;同时也不可忽视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2)对于长期接触ADs的医护人员应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常规体检,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B超等,必要时可增加特异性体检项目,如彗星、微核及免疫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期及时发现异常。(3)避免特殊人群接触ADs,如孕期、哺乳期及备孕期医务人员,将她们暂时调离工作岗位,把职业危害降至最低。医护人员自身也应树立“主人翁”意识,在工作中规范配制ADs,合理使用防护用具,主动了解ADs的职业危害,提高防护依从性,减少不必要的职业危害。
本研究的局限性:(1)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仅对深圳市3家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样本量不大,并未考虑地域及目标人群的差异,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2)本研究结果只可间接指出职业接触ADs会增加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不可明确得出ADs职业暴露与医护人员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直接联系,故相关结论仍有待开展更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佐证。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表 1 不同人口学特征工人MCI检出情况
[检出例数(构成比/%)] 人口学特征 MCI阴性(n = 680) MCI阳性(n = 384) χ2值 P值 企业 11.13 < 0.01 焦化厂 364(59.67) 246(40.33) 水处理厂 316(69.60) 138(30.40) 血压 4.42 0.11 正常血压 132(67.69) 63(32.31) 高血压前期 437(64.55) 240(35.45) 高血压 111(57.81) 81(42.19) 性别 7.72 0.01 男 602(62.58) 306(37.42) 女 78(76.47) 24(23.53) 年龄/岁 6.15 0.01 > 40 535(62.14) 326(37.86) < 40 145(71.43) 58(28.57) 吸烟 3.42 0.06 是 346(61.35) 218(38.65) 否 334(66.80) 166(33.20) 饮酒 5.54 0.02 是 234(59.39) 160(40.61) 否 446(66.57) 224(33.43) 饮茶 3.85 0.049 是 425(61.77) 263(38.23) 否 255(67.82) 121(32.18) 锻炼 是 492(64.31) 273(35.69) 0.19 0.66 否 188(62.88) 111(37.12) 月收入/元 7.59 0.01 ≥ 2 000 552(66.03) 284(33.97) < 2 000 128(56.14) 100(43.86) 教育年限/年 16.88 < 0.01 ≥ 12 309(71.20) 125(28.80) < 12 371(58.89) 259(41.11) 表 2 两厂工人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浓度比较
(ng/mL) PAHs代谢物 焦化厂(n = 610) 水处理厂(n = 454) Z值 P值 M(P25 ~ P75) 几何均数 M(P25 ~ P75) 几何均数 2-羟基萘 0.528(0.241 ~ 1.141) 0.551 0.181(0.084 ~ 0.409) 0.159 75.103 < 0.01 1-羟基萘 1.162(0.123 ~ 0.245) 0.193 0.076(0.050 ~ 0.126) 0.079 17.664 < 0.01 3-羟基芴 0.130(0.090 ~ 0.200) 0.150 0.034(0.010 ~ 0.103) 0.029 187.032 < 0.01 2-羟基芴 0.186(0.143 ~ 0.268) 0.205 0.089(0.059 ~ 0.138) 0.074 44.370 < 0.01 2-羟基菲 0.322(0.171 ~ 0.516) 0.323 0.100(0.061 ~ 0.149) 0.079 166.974 < 0.01 9-羟基菲 0.323(0.224 ~ 0.515) 0.360 0.270(0.196 ~ 0.384) 0.289 17.383 < 0.01 1-羟基菲 0.136(0.093 ~ 0.202) 0.150 0.053(0.017 ~ 0.089) 0.041 133.941 < 0.01 1-羟基芘 0.234(0.170 ~ 0.393) 0.263 0.124(0.090 ~ 0.175) 0.119 164.843 < 0.01 3-羟基 0.021(0.011 ~ 0.064) 0.024 0.028(0.014 ~ 0.053) 0.026 29.327 < 0.01 6-羟基 0.062(0.010 ~ 0.102) 0.034 0.074(0.053 ~ 0.099) 0.065 0.545 0.46 9-羟基苯并〔a〕芘 0.021(0.002 ~ 0.079) 0.018 0.037(0.014 ~ 0.078) 0.027 3.775 0.05 总代谢物 2.467(1.774 ~ 4.016) 2.824 1.251(0.908 ~ 1.724) 1.303 153.154 < 0.01 表 3 两厂工人不同血压状态下MCI检出情况
[检出例数(构成比/%)] 血压状态 有MCI 无MCI 总计 χ2值 P值 焦化厂 3.92 0.049 正常血压 74(64.91) 40(35.09) 114(100) 高血压前期 229(60.42) 150(39.58) 379(100) 高血压 61(50.14) 56(47.86) 117(100) 合计 364(59.67) 246(40.33) 610(100) 水处理厂 0.44 0.506 正常血压 58(71.60) 23(28.40) 81(100) 高血压前期 208(69.80) 90(30.20) 298(100) 高血压 50(66.67) 25(33.33) 75(100) 合计 316(69.60) 138(30.40) 454(100) 表 4 两厂工人认知功能logistic回归
血压状态 例数 回归系数 标准误 Wald χ2值 P值 OR值 95%CI值 焦化厂 正常血压 114 0.281 1.085 0.067 0.796 高血压前期 379 0.150 0.231 0.420 0.517 1.162 0.738 ~ 1.828 高血压 117 0.280 0.283 0.981 0.322 1.324 0.760 ~ 2.305 水处理厂 正常血压 81 -4.149 1.631 6.470 0.011 高血压前期 298 -0.102 0.297 0.117 0.733 0.903 0.505 ~ 1.618 高血压 75 -0.184 0.378 0.237 0.627 0.832 0.396 ~ 1.746 注:表中OR值均以正常血压组为对照得出。 表 5 PAHs暴露与高血压对职业工人认知功能的交互作用
血压状态 例数 回归系数 标准误 Wald χ2值 P值 OR值 95%CI值 水处理厂 正常血压 81 高血压前期 298 -0.073 0.287 0.065 0.799 0.930 0.53 ~ 1.631 高血压 75 -0.067 0.361 0.034 0.853 0.935 0.461 ~ 1.898 焦化厂 正常血压 114 0.354 0.329 1.160 0.281 1.425 0.748 ~ 2.715 高血压前期 379 0.507 0.283 3.202 0.074 1.660 0.953 ~ 2.891 高血压 117 0.647 0.324 3.983 0.046 1.909 1.012 ~ 3.602 注:表中OR值均以水处理厂正常血压组工人为对照得出。 -
[1] 武越, 胡建安. 肝外组织脂氧合酶介导外源性化学物代谢的研究进展[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4, 22(2): 72-7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LD200402023.htm [2] NIU Q, ZHANG H, LI X, et al. Benzo[a]pyrene-induced neurob ehavioral function and neurotransmitter alterations in coke oven workers[J]. Occup Environ Med, 2010, 67(7): 444-448. doi: 10.1136/oem.2009.047969
[3] 杜娟娟. 职业PAHs暴露与焦化厂工人轻度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D]. 太原: 山西医科大学, 2020. [4] SIPAHI I, SWAMINATHAN A, NATESAN V, et al. 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on incident stroke in cohorts with prehypertensive blood pressure level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Stroke, 2012, 43(2): 432-440. doi: 10.1161/STROKEAHA.111.636829
[5] LEBEDEVA E, HUANG M, KOSKI L. Comparison of alternate and original items on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J]. Can Geriatr J, 2016, 19(1): 15-18. http://europepmc.org/articles/PMC4815933?pdf=render
[6] CALDERÓN GARCIDUENAS L, MUKHERJEE P S, KULESZA R J, et al.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involving multiple cognitive domains in Mexican Urbanites[J]. J Alzheimers Dis, 2019, 68(3): 1113-1123.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90de69483348d822cf78b6b7bf8e69a5
[7] ELIAS M F, WOLF P A, D'AGOSTINO R B, et al. Untreated blood pressure level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cognitive functioning: the Framingham Study[J]. Am J Epidemiol, 1993, 138(6): 353-364. doi: 10.1093/oxfordjournals.aje.a116868
[8] BAUTISTA L E, VERA L M, ARENAS I A, et al. Independent association between inflammatory markers(C-reactive protein, interleukin-6, and TNF-alpha)and essential hypertension[J]. J Hum Hypertens, 2005, 19(2): 149-154. doi: 10.1038/sj.jhh.1001785
[9] MORRISSEY J J, KLAHR S.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CE and AT1 receptor inhibition on chemoattractant and adhesion molecule synthesis[J]. Am J Physiol, 1998, 274(3): F580-586. http://pdfs.semanticscholar.org/2c79/2a385e2e0cd416e9b04a3e0166689fd53cd3.pdf
[10] MOORTHY B, CHU C, CARLIN D J.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from metabolism to lung cancer[J]. Toxicol Sci, 2015, 145(1): 5-15. doi: 10.1093/toxsci/kfv040
-
期刊类型引用(3)
1. 周倩,肖青青,李佳,黄小红. 接触抗肿瘤药物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损害及防护研究进展.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4(01): 127-131 . 本站查看
2. 周倩,肖青青,成金桃,张双飞,黄小红. 格林模式在医护人员职业防护中的应用进展.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4(04): 546-550 . 本站查看
3. 何兴丽,徐红英. 女性医护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与防护现状.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24(04): 380-383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2
- HTML全文浏览量: 55
- PDF下载量: 27
- 被引次数: 3